第三百二十八章 断龙石后面的乾坤
推荐阅读:
绿色中文网 www.04zw.com,最快更新伏藏师最新章节!
那绝对是人类死亡后的遗骸粉末,因为林轩在组织内部早就接受过这方面的分辨力培训。
林轩在那石壁上并未找到任何文字类的东西,在洞内转了两圈后,忽然灵机一动,走到骨灰旁边,轻轻地把粉末拂到一边去,立刻看到地面上被盖住的两行文字。
那两句话是用古梵文写成的,第一句意思是“天地飞转”,第二句意思是“如梦方醒”。
这应该是此人在临死前沾着自己的鲜血写下的,又加上骨灰的覆盖,所以百年来都未消失,依旧看得清清楚楚。。。
“这是什么意思?”林轩不解。
“天地飞转、如梦方醒”的表面意思是一个人随着时间的推进而一朝顿悟,就像大梦醒来那样。
那么,这个死去的人有什么样的追求?又面对外面那古怪的铁桥结构顿悟了什么?
古梵文为印度雅利安语的早期名称,印度教经典《吠陀经》即用梵文写成,其语法和发音均被当作一种宗教礼仪而分毫不差地保存下来。。。更重要的是,19世纪时梵语成为重构印欧诸语言的关键语种。
据印度典籍记载,是梵天创造了梵文字母及所有婆罗米系统字母,此事在中国古代文献中也能找到相同的记载。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二记载:详其文字,梵天所制,原始垂则,四十七言。
唐代西明寺道世法师《法苑珠林》中记载:昔造书之主,凡有三人。。。长名曰梵,其书右行;次曰佉卢,其书左行;少者苍颉,其书下行。
假如一个人在临死前留下的遗言是用梵文写成,则可以近似地认定这个人来自印度。因为林轩找不到更多线索,所以无法判断遗骸骨灰的主人到底是谁。
就在林轩苦思冥想的时候,原先生也到了洞中。
看到那断龙石之后,原先生精神一振:“终于看到熟悉的人类知识范畴内的东西了。。。”
林轩把地上的古梵语字迹告诉原先生,原先生越发激动:“我只要打开这断龙石,就能探索到更有用的知识了。”
他在断龙石前来回走了几趟,最后停在右下角的位置,伸出双手,抚摸着石壁与山洞的交接处。
“人类从春秋战国时代发明了机关埋伏这个领域,数千年来就一直使用并传承着。只有真正的巧手工匠,才能打造这种极其耗费脑力的东西,杀人于无形,干净利落地控制局面。。。但是,在另外一群人看来,逆向破解这种机关,才是最有意义的。而且,一切机关都是可逆的,只看你懂不懂其中的路数。”原先生说。
他面向石壁,双掌按在那交接处一动不动,仿佛已经冻住。
林轩明白,原先生是在使用一种很高深的“内力遥感”之术,极力探求眼睛看不到的东西。
他不再开口,静待原先生的行动。第一时间更新
“断龙石后面有什么?能通向哪里?是一条求生之路吗?”林轩脑中一直在紧张地构思答案。
他发现了那两句古梵文遗言之后,思想变得更加混乱。人类语言经过了一个发明、提高、磨合、编纂的漫长过程。数百年来,任何形式的临终遗言都出现过,语言涵盖古今中外的大小语种。但是,还从未发现有人用古梵语留下提示。更多更快章节请到。
出现了这样的结果,唯一的原因就是那骸骨的主人生前经常使用这种语言,甚至是只懂这一种语言。
“什么人平日就使用古梵语?肯定不是现代人,而是古代人。”林轩感叹,“看起来,要想获得线索,就得把外面所有的洞口过一遍才行。”
铁桥连接的洞口极多,假如一个一个探查过去,所耗费的时间至少要数日之久。
“成了!”原先生突然叫起来。
林轩一惊,凝神细看,原先生的双手已经穿过了石壁缝隙。紧接着,断龙石内部出现了轧轧的绞索工作声。
姜还是老的辣,普通人看来万难穿过的断龙石,最终还是被原先生觅得了下手良机。
原先生起身,拉着林轩一起后退。
“你觉得,断龙石后面应该有什么?”原先生问。更多更快章节请到。
“一条通向远方的隧道,就像我们经过的那条一样。”林轩回答。
原先生摇摇头:“我不知道自己看得对不对,从断龙石的机关设置中可以看出,它在这里已经超过千年,与地面的接触部分已经产生了衍生裂变。本来我想说它的历史有几千年,但是……如果有专业仪器的话,我们现场化验,它的历史就会回溯得更遥远。让我惊讶的是,既然断龙石的历史都这么久,外面那铁桥架子的历史呢?岂非得万年、十万年、百万年?一想起来,浑身就不寒而栗。林轩,我在想,如果我们揭起断龙石,释放的是张牙舞爪的妖怪该怎么办?”
这样的例子史上不少,比如《天方夜谭》里《渔夫和魔鬼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代表——好心的渔夫捞起所罗门王封印的铜瓶,盲目拔掉塞子之后,导致了体型巨大、生性凶残的魔鬼再临人世,对着渔夫张牙舞爪,差点酿成大祸。
“不会。”林轩低声安慰原先生。
轧轧声连响了七八阵,最后断龙石终于缓慢地向上升起来。
林轩俯身,由裂缝中向断龙石后面望着。
当断龙石升起一尺之后,林轩看清了,后面露出的是山洞,地面没有灰尘与脚印,空荡荡的,没有任何可供查证之处。
“没人,没有任何生物。”他告诉原先生。
这种结果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山洞存在的历史太久,任何动物的生命都熬不过地球历史,在新陈代谢、生死轮回中化为乌有。
“那么,我们刚才是多虑了?”原先生有些惭愧。
“那不一定,人心隔肚皮,以后还不知道怎样,先过了第一步再说。”林轩替原先生打圆场。
断龙石升到山洞的顶部,慢慢藏进石壁之中。
林轩向前看,山洞幽深,目光所及,能看到一条长度在百米开外的直路。
“走吧。”他大踏步走在前面。
经过断龙石下面的时候,他特意抬头看了看那厚度超过六米的庞然大物。如此之重,不知道靠什么力量驱动,才造成了这种鬼斧神工般的阻隔控制?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那绝对是人类死亡后的遗骸粉末,因为林轩在组织内部早就接受过这方面的分辨力培训。
林轩在那石壁上并未找到任何文字类的东西,在洞内转了两圈后,忽然灵机一动,走到骨灰旁边,轻轻地把粉末拂到一边去,立刻看到地面上被盖住的两行文字。
那两句话是用古梵文写成的,第一句意思是“天地飞转”,第二句意思是“如梦方醒”。
这应该是此人在临死前沾着自己的鲜血写下的,又加上骨灰的覆盖,所以百年来都未消失,依旧看得清清楚楚。。。
“这是什么意思?”林轩不解。
“天地飞转、如梦方醒”的表面意思是一个人随着时间的推进而一朝顿悟,就像大梦醒来那样。
那么,这个死去的人有什么样的追求?又面对外面那古怪的铁桥结构顿悟了什么?
古梵文为印度雅利安语的早期名称,印度教经典《吠陀经》即用梵文写成,其语法和发音均被当作一种宗教礼仪而分毫不差地保存下来。。。更重要的是,19世纪时梵语成为重构印欧诸语言的关键语种。
据印度典籍记载,是梵天创造了梵文字母及所有婆罗米系统字母,此事在中国古代文献中也能找到相同的记载。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二记载:详其文字,梵天所制,原始垂则,四十七言。
唐代西明寺道世法师《法苑珠林》中记载:昔造书之主,凡有三人。。。长名曰梵,其书右行;次曰佉卢,其书左行;少者苍颉,其书下行。
假如一个人在临死前留下的遗言是用梵文写成,则可以近似地认定这个人来自印度。因为林轩找不到更多线索,所以无法判断遗骸骨灰的主人到底是谁。
就在林轩苦思冥想的时候,原先生也到了洞中。
看到那断龙石之后,原先生精神一振:“终于看到熟悉的人类知识范畴内的东西了。。。”
林轩把地上的古梵语字迹告诉原先生,原先生越发激动:“我只要打开这断龙石,就能探索到更有用的知识了。”
他在断龙石前来回走了几趟,最后停在右下角的位置,伸出双手,抚摸着石壁与山洞的交接处。
“人类从春秋战国时代发明了机关埋伏这个领域,数千年来就一直使用并传承着。只有真正的巧手工匠,才能打造这种极其耗费脑力的东西,杀人于无形,干净利落地控制局面。。。但是,在另外一群人看来,逆向破解这种机关,才是最有意义的。而且,一切机关都是可逆的,只看你懂不懂其中的路数。”原先生说。
他面向石壁,双掌按在那交接处一动不动,仿佛已经冻住。
林轩明白,原先生是在使用一种很高深的“内力遥感”之术,极力探求眼睛看不到的东西。
他不再开口,静待原先生的行动。第一时间更新
“断龙石后面有什么?能通向哪里?是一条求生之路吗?”林轩脑中一直在紧张地构思答案。
他发现了那两句古梵文遗言之后,思想变得更加混乱。人类语言经过了一个发明、提高、磨合、编纂的漫长过程。数百年来,任何形式的临终遗言都出现过,语言涵盖古今中外的大小语种。但是,还从未发现有人用古梵语留下提示。更多更快章节请到。
出现了这样的结果,唯一的原因就是那骸骨的主人生前经常使用这种语言,甚至是只懂这一种语言。
“什么人平日就使用古梵语?肯定不是现代人,而是古代人。”林轩感叹,“看起来,要想获得线索,就得把外面所有的洞口过一遍才行。”
铁桥连接的洞口极多,假如一个一个探查过去,所耗费的时间至少要数日之久。
“成了!”原先生突然叫起来。
林轩一惊,凝神细看,原先生的双手已经穿过了石壁缝隙。紧接着,断龙石内部出现了轧轧的绞索工作声。
姜还是老的辣,普通人看来万难穿过的断龙石,最终还是被原先生觅得了下手良机。
原先生起身,拉着林轩一起后退。
“你觉得,断龙石后面应该有什么?”原先生问。更多更快章节请到。
“一条通向远方的隧道,就像我们经过的那条一样。”林轩回答。
原先生摇摇头:“我不知道自己看得对不对,从断龙石的机关设置中可以看出,它在这里已经超过千年,与地面的接触部分已经产生了衍生裂变。本来我想说它的历史有几千年,但是……如果有专业仪器的话,我们现场化验,它的历史就会回溯得更遥远。让我惊讶的是,既然断龙石的历史都这么久,外面那铁桥架子的历史呢?岂非得万年、十万年、百万年?一想起来,浑身就不寒而栗。林轩,我在想,如果我们揭起断龙石,释放的是张牙舞爪的妖怪该怎么办?”
这样的例子史上不少,比如《天方夜谭》里《渔夫和魔鬼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代表——好心的渔夫捞起所罗门王封印的铜瓶,盲目拔掉塞子之后,导致了体型巨大、生性凶残的魔鬼再临人世,对着渔夫张牙舞爪,差点酿成大祸。
“不会。”林轩低声安慰原先生。
轧轧声连响了七八阵,最后断龙石终于缓慢地向上升起来。
林轩俯身,由裂缝中向断龙石后面望着。
当断龙石升起一尺之后,林轩看清了,后面露出的是山洞,地面没有灰尘与脚印,空荡荡的,没有任何可供查证之处。
“没人,没有任何生物。”他告诉原先生。
这种结果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山洞存在的历史太久,任何动物的生命都熬不过地球历史,在新陈代谢、生死轮回中化为乌有。
“那么,我们刚才是多虑了?”原先生有些惭愧。
“那不一定,人心隔肚皮,以后还不知道怎样,先过了第一步再说。”林轩替原先生打圆场。
断龙石升到山洞的顶部,慢慢藏进石壁之中。
林轩向前看,山洞幽深,目光所及,能看到一条长度在百米开外的直路。
“走吧。”他大踏步走在前面。
经过断龙石下面的时候,他特意抬头看了看那厚度超过六米的庞然大物。如此之重,不知道靠什么力量驱动,才造成了这种鬼斧神工般的阻隔控制?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