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〇九章 简在帝心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绿色中文网 www.04zw.com,最快更新宋王最新章节!
数日之后,皇帝赵顼收到了几封奏疏,内容核心都是一个人——辽国太子耶律浚。
其中一份来自于雄州边军的情报,一封来自于皇城司在河北路的谍工的消息。
声称辽国太子耶律浚与公主耶律特里私下来了宋朝多日,此刻人就在大名府。幽州辽国大军频发调动的缘故也正是为此,以作配合与接应。最后还特意强调,工部侍郎,威远侯林昭与两人有接触。
前面只是奏报情况,最后才是重点。
消息公开之后,关于如何处置耶律浚争论,立即甚嚣尘上。有人表示耶律浚乃辽主独子,若将其扣押,对辽国无疑是巨大打击。有人质在手,以后辽国行事也会投鼠忌器。
还有人表示可以以此来问罪辽国,太子南下而不行国书是何居心?可以借此为难耶律浚。还有人表示,当以隆重礼节迎接耶律浚,然后礼送回国。幽州辽军调动操练频繁,不可忽视!总之,有人冒险,有人稳健,一如既往的意见不同意。
除此之外,便是对林昭的大量弹劾!
与辽国太子私下来往,引申为私通辽国,乃是大罪。前段时间,林侍郎得罪的人着实不少,博州死于马蹄之下罪犯亲朋好友一起出动,对林昭的弹劾可以说是铺天盖地。
仔细说起来,林侍郎也当真是多灾多难。不过一两年已经是第二次被说成是私通敌国了,上一次是西夏,这一次是辽国,整个大宋朝绝对是独一无二。以至于鸿胪寺与礼部那些经常出使的官员都有些担忧,自己会不会也被关联上此等罪名。不过终究与林侍郎差了许多,人红才是非多……
赵顼也不傻,看得出来这背后是谁的手笔。
只是出了这样的事情该如何处置呢?不管怎么说,私下与辽国太子来往,都不合适。既然耶律浚到了大名府,还与林昭见面了,他为何不上奏呢?知情不报?还是另有图谋?
这是赵顼最不能容忍的两个方面。加之生性多疑,所以赵顼还是忍不住有些猜忌!
林昭是不是有些太过分了?上次博州之事,赵顼虽然没怪罪,却也隐约觉得林昭的手段过于激烈。不过见到良好的结果,也就没说什么,忽略了产生了相关不良影响。
可这一次,林昭又会如何解释呢?
相隔不过一两日,赵顼又收到了两封奏疏!
一个是林昭所上,解释了耶律浚兄妹来大宋朝的情况。最重要的是详细描述了如何发现两兄妹的,韩琦与耶律浚暗中会面的情况也跃然纸上!矛头一下子变了,不是林侍郎私通辽国,而是韩相公。
果不其然,依然是林昭与韩琦的过招。
只是这次,扯上了辽国太子,使得事情一下变得有些麻烦,有些棘手。一旦确定,罪名可也就越发的严重了。
可区别还是很明显的,韩琦这边是动用的是边军和皇城司来传递消息的,难免就有不详实之处,有些捕风捉影的感觉。还有种公器私用,公报私仇的感觉,对韩相公的人品有些损害是难免的。
林昭这边则是自己主动上书,解释了事情的经过,主动承认问题,甚至还不保留地承认他监视韩琦。最重要的是证据,不仅有监视之人可以出面作证,甚至连当时卖文房四宝的摊主也被扣押了,可以出面作证,可谓是证据确凿。
对赵顼而言,最大的区别并不在此。
韩琦这边是明奏,林昭这边是密奏!就是这一丁点的不同,差别可大了去了。
明奏是经过政事堂,中枢的宰相与官员们都能看到,于是乎满朝皆知,必然沸反盈天。出现争吵是必然的,而今就是这样的局面。
要知道赵顼这几年是最讨厌争吵,单是这一点就让他有些心烦了。
林昭多贴心,出事了先把事情压着,然后密奏官家,请示照常进行,可不至于满城风雨。尤其是耶律浚的去向问题,太敏感了,低调处理最好不过。事情一公开,朝臣们一争吵,赵顼该怎么办?扣押耶律浚?他没有那个魄力和辽国撕破脸皮。
放走耶律浚?又显得有些畏惧辽国,面子上不好过。
这是存心让朕骑虎难下啊!赵顼感慨的同时,对两个的居心也有个清楚的看待。
韩琦这是有意要用朝中大臣的劝谏,以及舆论压力来逼迫自己处置林昭。殊不知,当年吕惠卿之事以后,赵顼最反感的就是有人利用自己。尤其是这样明目张胆地为难自己,那就更为可恶了。
而且牵涉到宋辽关系,搞不出战争一触即发,宋朝而今可经不起扎而已的折腾。韩琦他就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吗?以权谋私,不顾国家利益,当真是……
林昭虽然也有居心,但是掩饰的很好。这得益于他对赵顼的了解,平日的接触,曹氏与赵福康的见解,明月宗处处留意,还有自己对历史的预知,使得林昭能够很好地利用赵顼的心态,将事情办的恰到好处。
林昭在密奏中说的很清楚,此事比较麻烦,或许事出偶然,韩相公未必有不轨之举。处处为韩琦辩驳,将姿态放在很低。重点就一个,此事低调处理,委婉的表达了不要官家为难,不起风波的意思。
相较之下, 韩琦那边是声势浩大,可却让官家为难了。而林昭异常的低调,表示自己不争不抢,并无居心叵测,只是实事求是。
据实奏报,至于如何决断,一切听凭圣裁。
“要搞清楚一件事,大宋王朝还是皇帝说了算!”林昭笑吟吟地看着狄青,悠悠道:“大宋开明不假,可君权神圣,皇帝依旧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父皇为君之道颇为温和,对臣下颇为宽厚,数十年下来,以至于有些人产生错觉,以至于大宋的皇帝好欺负,越发的跋扈了!可是他们错了!
再多的弹劾又能如何,最后的决定权还是垂拱殿里的赵顼。赵顼与父皇不同,心高气傲,却气量狭小,尤其是还年轻……只看看他为了力挺王安石,不惜将众多大臣贬谪地方就可见一二,这位官家心胸狭窄,还刚愎自用啊!所以啊,与其搞的声势浩大,还不如简在帝心,以慰君心!”
狄青问道:“公子有把握?”
“有七分把握吧!”林昭道:“赵顼还很年轻,早年身为太子,要有储君良好表现,束缚多压抑也就多了。怎么说,皇帝的青春期……唉,就是性格稳定时期有些延后了……即便是而今已经二十多岁,却依旧有些少年心性,有些叛逆,所以压力越大,反弹也就越大,你越是让他往东,他就越是可能偏西。他不顺心,只能适得其反!”
林昭略微停顿,续道:“何况,还有文彦博站在我们这边,赵顼的心里会怎么想呢?”
狄青道:“也是,只是这几件事下来,公子有几分孤臣的意味……”
“暂时做个孤臣也好,至少不会被赵顼怀疑,才能这般自由,从容安排!”林昭笑道:“你看韩相公,离开朝堂了,还有这么多人响应,赵顼能放心吗?”
从容不迫?当真能够如此吗?狄青心中喃喃自语,若有所思!
不过有一点没错,看着如同潮水般涌上来的弹劾奏折,赵顼有些愤怒了。在他看来,正常情况应该是大家讨论如何解决耶律浚的事情,而并非是弹劾林昭。
居心叵测啊!
尤其是附和的人这么多人,韩琦在朝中的影响依旧很强啊,看来只是让他离开似乎还不行。这股风潮要是压不下去,还不反了天了?其他大臣要是再争相效仿,以后还有宁日吗?
一想到这一点,赵顼心里就泛起强烈的不满。看来韩相公在朝中的根基很很深啊,也不知道文彦博那边行动怎么样?
赵顼正在想着这件事,文彦博的奏疏都到了汴京。
身为河北路宣抚使,大名府通判,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他置身事外或者不知情才奇怪。
文彦博表示,他的消息来源是林昭。
对于这一点,赵顼很是颇为满意的。事出紧急,林昭无法请示汴京的同时,找河北路宣抚使来商量解决问题也是对的,毕竟文彦博德高望重,又有经验,在行政上是河北路最高官员,处理这些事情本就是职权范围。
至少说明,林昭没有自作主张。赵顼哪里知道,没有自作主张的背后是跟大的主张呢?
文彦博说了,接到林昭的报告之后,他对案件进行了调查。所谓调查也就是确认韩琦是否与耶律浚有过接触。几个证人的证词已经随密奏送来,有了文彦博出面,也就多了几分公正的意味。
林昭与文彦博之间没有交集,他们之间是不会有勾结的。毕竟一个是后起之秀,一个是三朝老臣,根本就不搭边的两类人。再者,韩琦的遭遇摆在前面,文彦博应该心中太有数吧?
与此同时,文彦博也给出了耶律浚事件的处理意见。必须低调处理,不承认耶律浚在大宋,就当事情根本没有发生过,然后将其送回辽国。RS
数日之后,皇帝赵顼收到了几封奏疏,内容核心都是一个人——辽国太子耶律浚。
其中一份来自于雄州边军的情报,一封来自于皇城司在河北路的谍工的消息。
声称辽国太子耶律浚与公主耶律特里私下来了宋朝多日,此刻人就在大名府。幽州辽国大军频发调动的缘故也正是为此,以作配合与接应。最后还特意强调,工部侍郎,威远侯林昭与两人有接触。
前面只是奏报情况,最后才是重点。
消息公开之后,关于如何处置耶律浚争论,立即甚嚣尘上。有人表示耶律浚乃辽主独子,若将其扣押,对辽国无疑是巨大打击。有人质在手,以后辽国行事也会投鼠忌器。
还有人表示可以以此来问罪辽国,太子南下而不行国书是何居心?可以借此为难耶律浚。还有人表示,当以隆重礼节迎接耶律浚,然后礼送回国。幽州辽军调动操练频繁,不可忽视!总之,有人冒险,有人稳健,一如既往的意见不同意。
除此之外,便是对林昭的大量弹劾!
与辽国太子私下来往,引申为私通辽国,乃是大罪。前段时间,林侍郎得罪的人着实不少,博州死于马蹄之下罪犯亲朋好友一起出动,对林昭的弹劾可以说是铺天盖地。
仔细说起来,林侍郎也当真是多灾多难。不过一两年已经是第二次被说成是私通敌国了,上一次是西夏,这一次是辽国,整个大宋朝绝对是独一无二。以至于鸿胪寺与礼部那些经常出使的官员都有些担忧,自己会不会也被关联上此等罪名。不过终究与林侍郎差了许多,人红才是非多……
赵顼也不傻,看得出来这背后是谁的手笔。
只是出了这样的事情该如何处置呢?不管怎么说,私下与辽国太子来往,都不合适。既然耶律浚到了大名府,还与林昭见面了,他为何不上奏呢?知情不报?还是另有图谋?
这是赵顼最不能容忍的两个方面。加之生性多疑,所以赵顼还是忍不住有些猜忌!
林昭是不是有些太过分了?上次博州之事,赵顼虽然没怪罪,却也隐约觉得林昭的手段过于激烈。不过见到良好的结果,也就没说什么,忽略了产生了相关不良影响。
可这一次,林昭又会如何解释呢?
相隔不过一两日,赵顼又收到了两封奏疏!
一个是林昭所上,解释了耶律浚兄妹来大宋朝的情况。最重要的是详细描述了如何发现两兄妹的,韩琦与耶律浚暗中会面的情况也跃然纸上!矛头一下子变了,不是林侍郎私通辽国,而是韩相公。
果不其然,依然是林昭与韩琦的过招。
只是这次,扯上了辽国太子,使得事情一下变得有些麻烦,有些棘手。一旦确定,罪名可也就越发的严重了。
可区别还是很明显的,韩琦这边是动用的是边军和皇城司来传递消息的,难免就有不详实之处,有些捕风捉影的感觉。还有种公器私用,公报私仇的感觉,对韩相公的人品有些损害是难免的。
林昭这边则是自己主动上书,解释了事情的经过,主动承认问题,甚至还不保留地承认他监视韩琦。最重要的是证据,不仅有监视之人可以出面作证,甚至连当时卖文房四宝的摊主也被扣押了,可以出面作证,可谓是证据确凿。
对赵顼而言,最大的区别并不在此。
韩琦这边是明奏,林昭这边是密奏!就是这一丁点的不同,差别可大了去了。
明奏是经过政事堂,中枢的宰相与官员们都能看到,于是乎满朝皆知,必然沸反盈天。出现争吵是必然的,而今就是这样的局面。
要知道赵顼这几年是最讨厌争吵,单是这一点就让他有些心烦了。
林昭多贴心,出事了先把事情压着,然后密奏官家,请示照常进行,可不至于满城风雨。尤其是耶律浚的去向问题,太敏感了,低调处理最好不过。事情一公开,朝臣们一争吵,赵顼该怎么办?扣押耶律浚?他没有那个魄力和辽国撕破脸皮。
放走耶律浚?又显得有些畏惧辽国,面子上不好过。
这是存心让朕骑虎难下啊!赵顼感慨的同时,对两个的居心也有个清楚的看待。
韩琦这是有意要用朝中大臣的劝谏,以及舆论压力来逼迫自己处置林昭。殊不知,当年吕惠卿之事以后,赵顼最反感的就是有人利用自己。尤其是这样明目张胆地为难自己,那就更为可恶了。
而且牵涉到宋辽关系,搞不出战争一触即发,宋朝而今可经不起扎而已的折腾。韩琦他就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吗?以权谋私,不顾国家利益,当真是……
林昭虽然也有居心,但是掩饰的很好。这得益于他对赵顼的了解,平日的接触,曹氏与赵福康的见解,明月宗处处留意,还有自己对历史的预知,使得林昭能够很好地利用赵顼的心态,将事情办的恰到好处。
林昭在密奏中说的很清楚,此事比较麻烦,或许事出偶然,韩相公未必有不轨之举。处处为韩琦辩驳,将姿态放在很低。重点就一个,此事低调处理,委婉的表达了不要官家为难,不起风波的意思。
相较之下, 韩琦那边是声势浩大,可却让官家为难了。而林昭异常的低调,表示自己不争不抢,并无居心叵测,只是实事求是。
据实奏报,至于如何决断,一切听凭圣裁。
“要搞清楚一件事,大宋王朝还是皇帝说了算!”林昭笑吟吟地看着狄青,悠悠道:“大宋开明不假,可君权神圣,皇帝依旧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父皇为君之道颇为温和,对臣下颇为宽厚,数十年下来,以至于有些人产生错觉,以至于大宋的皇帝好欺负,越发的跋扈了!可是他们错了!
再多的弹劾又能如何,最后的决定权还是垂拱殿里的赵顼。赵顼与父皇不同,心高气傲,却气量狭小,尤其是还年轻……只看看他为了力挺王安石,不惜将众多大臣贬谪地方就可见一二,这位官家心胸狭窄,还刚愎自用啊!所以啊,与其搞的声势浩大,还不如简在帝心,以慰君心!”
狄青问道:“公子有把握?”
“有七分把握吧!”林昭道:“赵顼还很年轻,早年身为太子,要有储君良好表现,束缚多压抑也就多了。怎么说,皇帝的青春期……唉,就是性格稳定时期有些延后了……即便是而今已经二十多岁,却依旧有些少年心性,有些叛逆,所以压力越大,反弹也就越大,你越是让他往东,他就越是可能偏西。他不顺心,只能适得其反!”
林昭略微停顿,续道:“何况,还有文彦博站在我们这边,赵顼的心里会怎么想呢?”
狄青道:“也是,只是这几件事下来,公子有几分孤臣的意味……”
“暂时做个孤臣也好,至少不会被赵顼怀疑,才能这般自由,从容安排!”林昭笑道:“你看韩相公,离开朝堂了,还有这么多人响应,赵顼能放心吗?”
从容不迫?当真能够如此吗?狄青心中喃喃自语,若有所思!
不过有一点没错,看着如同潮水般涌上来的弹劾奏折,赵顼有些愤怒了。在他看来,正常情况应该是大家讨论如何解决耶律浚的事情,而并非是弹劾林昭。
居心叵测啊!
尤其是附和的人这么多人,韩琦在朝中的影响依旧很强啊,看来只是让他离开似乎还不行。这股风潮要是压不下去,还不反了天了?其他大臣要是再争相效仿,以后还有宁日吗?
一想到这一点,赵顼心里就泛起强烈的不满。看来韩相公在朝中的根基很很深啊,也不知道文彦博那边行动怎么样?
赵顼正在想着这件事,文彦博的奏疏都到了汴京。
身为河北路宣抚使,大名府通判,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他置身事外或者不知情才奇怪。
文彦博表示,他的消息来源是林昭。
对于这一点,赵顼很是颇为满意的。事出紧急,林昭无法请示汴京的同时,找河北路宣抚使来商量解决问题也是对的,毕竟文彦博德高望重,又有经验,在行政上是河北路最高官员,处理这些事情本就是职权范围。
至少说明,林昭没有自作主张。赵顼哪里知道,没有自作主张的背后是跟大的主张呢?
文彦博说了,接到林昭的报告之后,他对案件进行了调查。所谓调查也就是确认韩琦是否与耶律浚有过接触。几个证人的证词已经随密奏送来,有了文彦博出面,也就多了几分公正的意味。
林昭与文彦博之间没有交集,他们之间是不会有勾结的。毕竟一个是后起之秀,一个是三朝老臣,根本就不搭边的两类人。再者,韩琦的遭遇摆在前面,文彦博应该心中太有数吧?
与此同时,文彦博也给出了耶律浚事件的处理意见。必须低调处理,不承认耶律浚在大宋,就当事情根本没有发生过,然后将其送回辽国。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