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十一章 三界阻击战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绿色中文网 www.04zw.com,最快更新汉明最新章节!
多铎此时的兴趣,只在博洛为何会迟到?
按理说,他与吴争也就相差三、四十里的间距,按骑兵正常行军速度,也就一柱香多一点的时间。
可博洛确实迟到了。
迟到的原因,还是出在“误会”二字身上。
博洛征战多年,看问题非常敏锐,他看出了吴争部署中的一个错漏之处。
其实吴争做错了一件事,那就是不该让钱肃乐等人分开。
试想,吴争一行,原本是想迷惑清军,造出一副朝廷君臣在此队伍之中的假象。
这才有了钱肃乐、张煌言等十余重臣,跟随行军,在吴争行军队列中露脸之事。
那么,象钱肃乐、张煌言这等重臣,多铎、博洛有方国安等降臣在手,自然熟知能详。
也就是说,多铎的目的在于将绍兴府君臣一网打尽,那又怎么会错失钱肃乐、张煌言等人?
如果吴争不将他们分离,博洛确实没有为这几人与吴争再战一场的打算。
可问题是吴争与他们脱离了。
那么,以博洛年少气盛的性格,又刚刚吃了吴争一个哑巴亏,哪会放弃这么好的一次良机?
于是,他在整肃军队的同时,派出了一支千人的骑兵追向三界。
一千八旗骑兵,对于护送钱肃乐等人的厉如海所部,那就是灭顶之灾。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说按张煌言两路同时进攻的计划,钱肃乐等十几个官员顺利地突破了三界的临时要隘,可厉如海百来人就这么被困在了山坡上。
因为要爬山,厉如海百来人下了马,下了马的骑兵,就不是骑兵。
他们没有任何突围的可能。
歼灭了山坡上的清军数十弓手,厉如海坐在山坡上,对着围在他身边的士兵说:“兄弟们,任务已经完成,鞑子也杀了不少,这么想想也值得了。”
值得了?!
所有士兵的心里都有着不甘心。
这些人那都是吴争在梁湖的嫡系,困在平岗山中,耳听着吴争所大军一路由南向北光复各州府,他们都在想,终有一日,靖海候会带他们一起去的,去建功立业、光宗耀祖的。
今天,机会终于来了,可却仅仅止于今天。
这如何让他们甘心?
可不甘心又怎么样?
如果现在撤退,当然不可能从官道撤退,因为那等于给清军捐人头。
但这山已经是四明山系,往山腹深处撤退,清军恐怕派上万大军搜山,也无法将这百来人搜捕齐整。
也就是说,保命还是完全做得到的。
可厉如海掐断了他们唯一的生路,他命令士兵们坚守山坡一个时辰,因为坡下是官道,这条官道是清军追击钱肃乐一行的唯一通道。
一个时辰,在平常不过就是半个下午,可在今天,就是一辈子。
这是一条死路,或许博洛根本不曾想到这事,那就是这百来人的幸运,可一旦发觉,这百来人断无生还的可能。
士兵想撤,厉如海不让。
如果是在溃败之时,厉如海很可能被士兵背后下黑手。
可明军从今日出山寨起,就没有过溃败,士兵的心气很高。
那么,厉如海的命令,就是命令。
没有人敢不遵从,就算有人想下黑手,恐怕也鼓不起那劲。
除非他不想活了,连同他的家人都不想活了,朝廷依旧是朝廷,未曾被清军扫灭,厉如海是朝廷千户,动了他等于自绝于天下。
就这么僵持之下,有士兵问道:“厉千户,你说靖海候会记得咱们吗?我等死了之后,他会将抚恤送到我家人手中吗?”
这话不中听,可几乎代表着所有士兵的疑虑。
厉如海答道:“本官不知道靖海候会不会记得我们,但本官可以保证,钱大人他们会记得我们。而你们的抚恤必定会送到你们每家每户,因为靖海候囤于山寨中的存银,足以发放你们的抚恤。”
说话的士兵放心了,他劝道:“厉大人,我等当兵吃粮,上阵自然该拼死,可你是千户,不该就这么死在这,你……转进吧!”
这话引得许多士兵附和,在听到了他们诉求有保证的情况下,他们终于想到了面前的厉如海是他们的千户。
厉如海微笑道:“本官走不了,就算能走,也不会丢下你们独自走。你们放心,今日本官就与你们一同在此阻击鞑子到最后。”
厉如海的话,无疑成了稳定军心的坐舱石,士兵们渐渐平静。
不用厉如海招呼,就开始收集箭矢,抬捡大石。
阻击或许会来的清军追兵,其实大石头,比箭矢更实用。
在所有人的心里,包括厉如海在内,隐隐都有一种期盼,那就是清军不会来,博洛对钱肃乐等官员没有兴趣。
可事实上,士兵们开始收集器械之时,博洛已经派出了一支千人骑兵,目标就是钱肃乐一行。
从时间上算,清军骑兵到达明军阻击的山坡时,吴争正率军救下郑叔,而博洛正率大军开拨,前往百官,与多铎会师。
当三界的阻击战开启后,清军正如厉如海部被三界百名守军阻击一样。
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在清军的设想中,明军已经突破三界,自然该逃命才是,又怎么会留在这儿送死呢?
从官道爆炸开始,这支小股明军已经向三界方向突围,也就是说有足够的时间逃离。
甚至博洛也不清楚骑兵能不能追上钱肃乐等人,他只是不甘心失败,想碰碰运气,就当是死马当成活马医,反正也没有什么可损失的。
可问题是这世上总有些人的脑子不太一样,譬如张煌言想出了两路突破三界守军防线,再譬如说厉如海以千户之尊,居然愿意率百人留下,阻击清军追兵。
很显然,山坡上明军的骤然发动,效果比当时明军遭遇时要好的多。
不仅令此时山坡上的明军人数比当时清军弓手多一倍。
主要是清军追兵的人数比当时明军多三倍不止。
官道还是那条官道,同时经过的人数多了,人马密度就会增加数倍。
这就是清军追兵遭受重创的原因。
多铎此时的兴趣,只在博洛为何会迟到?
按理说,他与吴争也就相差三、四十里的间距,按骑兵正常行军速度,也就一柱香多一点的时间。
可博洛确实迟到了。
迟到的原因,还是出在“误会”二字身上。
博洛征战多年,看问题非常敏锐,他看出了吴争部署中的一个错漏之处。
其实吴争做错了一件事,那就是不该让钱肃乐等人分开。
试想,吴争一行,原本是想迷惑清军,造出一副朝廷君臣在此队伍之中的假象。
这才有了钱肃乐、张煌言等十余重臣,跟随行军,在吴争行军队列中露脸之事。
那么,象钱肃乐、张煌言这等重臣,多铎、博洛有方国安等降臣在手,自然熟知能详。
也就是说,多铎的目的在于将绍兴府君臣一网打尽,那又怎么会错失钱肃乐、张煌言等人?
如果吴争不将他们分离,博洛确实没有为这几人与吴争再战一场的打算。
可问题是吴争与他们脱离了。
那么,以博洛年少气盛的性格,又刚刚吃了吴争一个哑巴亏,哪会放弃这么好的一次良机?
于是,他在整肃军队的同时,派出了一支千人的骑兵追向三界。
一千八旗骑兵,对于护送钱肃乐等人的厉如海所部,那就是灭顶之灾。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说按张煌言两路同时进攻的计划,钱肃乐等十几个官员顺利地突破了三界的临时要隘,可厉如海百来人就这么被困在了山坡上。
因为要爬山,厉如海百来人下了马,下了马的骑兵,就不是骑兵。
他们没有任何突围的可能。
歼灭了山坡上的清军数十弓手,厉如海坐在山坡上,对着围在他身边的士兵说:“兄弟们,任务已经完成,鞑子也杀了不少,这么想想也值得了。”
值得了?!
所有士兵的心里都有着不甘心。
这些人那都是吴争在梁湖的嫡系,困在平岗山中,耳听着吴争所大军一路由南向北光复各州府,他们都在想,终有一日,靖海候会带他们一起去的,去建功立业、光宗耀祖的。
今天,机会终于来了,可却仅仅止于今天。
这如何让他们甘心?
可不甘心又怎么样?
如果现在撤退,当然不可能从官道撤退,因为那等于给清军捐人头。
但这山已经是四明山系,往山腹深处撤退,清军恐怕派上万大军搜山,也无法将这百来人搜捕齐整。
也就是说,保命还是完全做得到的。
可厉如海掐断了他们唯一的生路,他命令士兵们坚守山坡一个时辰,因为坡下是官道,这条官道是清军追击钱肃乐一行的唯一通道。
一个时辰,在平常不过就是半个下午,可在今天,就是一辈子。
这是一条死路,或许博洛根本不曾想到这事,那就是这百来人的幸运,可一旦发觉,这百来人断无生还的可能。
士兵想撤,厉如海不让。
如果是在溃败之时,厉如海很可能被士兵背后下黑手。
可明军从今日出山寨起,就没有过溃败,士兵的心气很高。
那么,厉如海的命令,就是命令。
没有人敢不遵从,就算有人想下黑手,恐怕也鼓不起那劲。
除非他不想活了,连同他的家人都不想活了,朝廷依旧是朝廷,未曾被清军扫灭,厉如海是朝廷千户,动了他等于自绝于天下。
就这么僵持之下,有士兵问道:“厉千户,你说靖海候会记得咱们吗?我等死了之后,他会将抚恤送到我家人手中吗?”
这话不中听,可几乎代表着所有士兵的疑虑。
厉如海答道:“本官不知道靖海候会不会记得我们,但本官可以保证,钱大人他们会记得我们。而你们的抚恤必定会送到你们每家每户,因为靖海候囤于山寨中的存银,足以发放你们的抚恤。”
说话的士兵放心了,他劝道:“厉大人,我等当兵吃粮,上阵自然该拼死,可你是千户,不该就这么死在这,你……转进吧!”
这话引得许多士兵附和,在听到了他们诉求有保证的情况下,他们终于想到了面前的厉如海是他们的千户。
厉如海微笑道:“本官走不了,就算能走,也不会丢下你们独自走。你们放心,今日本官就与你们一同在此阻击鞑子到最后。”
厉如海的话,无疑成了稳定军心的坐舱石,士兵们渐渐平静。
不用厉如海招呼,就开始收集箭矢,抬捡大石。
阻击或许会来的清军追兵,其实大石头,比箭矢更实用。
在所有人的心里,包括厉如海在内,隐隐都有一种期盼,那就是清军不会来,博洛对钱肃乐等官员没有兴趣。
可事实上,士兵们开始收集器械之时,博洛已经派出了一支千人骑兵,目标就是钱肃乐一行。
从时间上算,清军骑兵到达明军阻击的山坡时,吴争正率军救下郑叔,而博洛正率大军开拨,前往百官,与多铎会师。
当三界的阻击战开启后,清军正如厉如海部被三界百名守军阻击一样。
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在清军的设想中,明军已经突破三界,自然该逃命才是,又怎么会留在这儿送死呢?
从官道爆炸开始,这支小股明军已经向三界方向突围,也就是说有足够的时间逃离。
甚至博洛也不清楚骑兵能不能追上钱肃乐等人,他只是不甘心失败,想碰碰运气,就当是死马当成活马医,反正也没有什么可损失的。
可问题是这世上总有些人的脑子不太一样,譬如张煌言想出了两路突破三界守军防线,再譬如说厉如海以千户之尊,居然愿意率百人留下,阻击清军追兵。
很显然,山坡上明军的骤然发动,效果比当时明军遭遇时要好的多。
不仅令此时山坡上的明军人数比当时清军弓手多一倍。
主要是清军追兵的人数比当时明军多三倍不止。
官道还是那条官道,同时经过的人数多了,人马密度就会增加数倍。
这就是清军追兵遭受重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