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夺人钱财如杀人父母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绿色中文网 www.04zw.com,最快更新唐朝小官人最新章节!
新建文稿 (44)
转眼之间,已是立夏。
整个河南府夏日炎炎,近来河南府已是连续一个月不曾下雨,郊野之外龟裂的土地像是裂开的冰层,可谁都知都在这儿找不到一点水的踪迹,旱情何止是河南一府,便是其他州县也都在蔓延,尤其是河北,今年的粮食想必是要欠收了。
好在河南府这儿府库中有足够的储粮,另一方面,修筑运河时,也顺便的建设了不少沟渠,以便灌溉之用,虽然在此时的用处不足以应对灾情,可是神策府尽力的开放储粮尽力平抑粮价,勉强也使这灾情减缓了一些。
王琚为此头疼不已,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对于政事那位弘农郡王素来不太上心,如今整整数月时间,都是一头扎进神策军上头, 对这灾情虽然也过问了几次,不过大多时候都还是推诿到了王琚身上。
王琚现在每日都在联络士族以及各地有影响的人士,无非是希望大家能够与神策府共度时艰。开仓放粮是必须的,不过单纯的放粮显然不成,王琚协调之下,打算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将大量的流民收拢起来,给予他们口粮,让工房制定诸多的水利计划,开挖沟渠,兴修水利。
如此一来,不但可以赈灾,另一方面,来年若是再来大灾,有足够的水利工程打底,灾情可以减缓一些,若是遇到好年成,有这水利工程,亦可增加亩产数量。
再加上靠着黄河的南岸,有大量河水冲击出来的荒地,这些土地都是往年河水泛滥之后淹没的土地,一片荒芜,王琚想借着这些赈济的流民,开垦出一片粮田,若是今年能开垦出来,明年的粮产至少可增添两成。
河南府固然工商繁茂,可是随着工商的发达,已经开始有了工商反哺农业的势头,因为神策府有了足够的税收和工商收入,在兴农方面也舍得下本钱。
其实对于工商,古人的以农为本政策某种程度是对的,若是不能兴农,反而坚持工商立国,那么这片土地上,必定会造成大量农人抛弃土地,投入工坊生产,而这时代的农产量本就极低,一旦人心浮动,没有足够的粮产,那么势必会使农产量暴跌,这就意味着急剧增加的人口将会出现饥荒,而饥荒一成,不肯坐以待毙的饥民就会毫不犹豫的造反,最后整个天下又重新被砸个稀巴烂。
兴农……对于这时代来说是根本问题。
而神策府奏兴工商的基础,某种程度却是与天下的州府割裂的,工商起初只是在孟津盛行,小小的孟津一县,即便所有人都投入工商,对于天下的粮产量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利用工商得到大笔钱财的神策府完全可以从附近的州县收购粮食,以此来供应孟津一地。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孟津就是金字塔的塔尖,而天下三百个州,则成为了金字塔的塔座,他们提供粮食,提供原料,再购买孟津加工而成的商品。
而一旦工商成了气候,神策府就不可能忽视农业了,于是利用工商的积累,兴修水利,大量的提供牲畜进行农业活动,如此一来,河南府的农产因为工商所造成的产量急剧下跌,再到如今,却已经开始有暴涨的趋势,其他各州的粮田,两个壮丁十亩地只能产粮十石,可是因为灌溉的得宜,再加上牲畜的广泛运用,河南府的只需一个壮丁一头牛,再加十亩地便能产粮十五石,不但从事农业的人口大大的减少,可是土地却并没有荒芜,反而开始大规模的开垦,而粮产量却比其他州县高的多。
如今这一次借着灾情又一次的大规模兴修水利,便是此次神策府的主要目标,为了兴农,王琚也算是使出了浑身的解数。
河南府现在牲畜的需要依旧很大,随着财富的积累,许多人开始用马匹来代步,需要更多的耕牛来耕种开垦土地,这种巨大的缺口,导致边塞的贸易愈加的疯狂起来。
正当王琚为此操心劳力的时候,一封急报却是送到了他的案头,一下子,王琚打起了精神,立即起身,道:“备车,去神策军。”
………………………………………………………………………………………………………………………………………………………………………………………………………………………………………………………………
神策军的衙门距离神策府并不远,很快就到。
如今这里济济一堂,已经来了许多人。
都是一些熟面孔,杨炯、方静人等。
大家打了招呼,不过秦少游却还没有到,杨炯将王琚拉到一边,低声道:“消息可听说了吗?”
王琚近来为了赈灾而昏天暗地,不禁愕然:“什么消息?”
杨炯捋须,一脸忧虑的道:“河北那边,那昭义镇的韦弘敏做了表率,他自去了河北,便收聚钱粮,召集了府兵,又招募了诸多的壮丁,组成了昭义军,起先还没有如何,而如今,却在河北的诸多口岸,四处盘查商贾,虽然昭义军没有明文禁绝咱们河南的商人,可是这些人却是吃拿卡要,或是盘剥欺诈,早就闹得乌烟瘴气,前几日,就有一队商贾给拦了,打着的是运载违禁物的名义,说要拿出五千贯来赎人,还有……”
对这些事,杨炯是最知底细的,他在议事堂,而议事堂里的商贾极多,稍有风吹草动,这些人得到的消息不比朱楼的消息慢,毕竟做买卖的人现在都知道,消息某种程度来说就是金钱。
杨炯又道:“不只是如此,那昭义镇的韦弘敏,甚至自己也开了作坊,学着咱们神策府……”
王琚笑吟吟的道:“这个有什么可虑的,他即便要学,哪里学的去?神策府的工坊,早就成了气候,物美价廉,他就想要重头学起,哪有这样的容易,他培养了这数十万计的熟练工匠吗?他有数千万 乃至于数亿贯的钱财吗? 即便如此,河南这边工坊生产出来的东西俱都物美价廉,凭着河北的粗劣货,也能与河南府的工坊争雄?只怕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要破产不可,杨公勿忧,许多事,不是一日而就的。”
王琚说出这番话,自然有他的自信,河南府已经不是吴下阿蒙了,如今已经有了足够的先发优势,因为有了规模化的生产,所以能将价格降到最低,因为数年的积累,技艺水平远非河北可比。至于匠人,那就更不必说了,天下的巧匠,哪一个不是向河南府流动,因为只有在这里,自己的技艺才能够发挥出来,才能得到更丰厚的报酬,河南府开出来地价码,其他州府是绝对开不起的。
人才、资金、技术积累,这三样是河南府工坊业的最大资本,想要有样学样,那也只是东施效颦,因为神策府绝不会给这些追赶者任何一点机会,竞争失败,就意味着淘汰出局。
杨炯却只是苦笑摇头:“事情并非如此,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那昭义府刁难河南的货物,原先神策府的货物到了河北若是一贯,而如今去那儿的官府和昭义军盘剥和勒索之下,只怕不下三贯,哎……现在商贾们群情激奋,闹得很是厉害。”
这种所谓的盘剥,等同于是一个不成文的关税,而这种高昂成本的‘关税’,就成了韦弘敏最大的优势。
王琚点点头,心知若是不能一劳永逸解决这个问题,可能当真要出大乱子,便道:“殿下现在在哪里,不是送了急报来神策军议事吗?”
“殿下与杨侍中还在洛阳宫中,据说是因为昭义军那儿,派来了使者,见了殿下,谈及的是神策府商队的事,王老弟想必是知道,神策府自己的商队规模不小,一直都是太平公主殿下经营,人数多达四千,车马数万,他们主要的职责,是对大漠的贸易,给大漠供应盐巴、生铁、茶叶、布匹,再换回皮毛、牛马等物,这是咱们神策府自营的一笔大买卖,这几年规模都在壮大,贸易有水路和陆路两种,可是无一例外,无论是走运河,还是从陆路去,都要经由河北之地,那韦弘敏派了人来,说是神策府的商队途径他的军镇,造成了诸多的不便,有雁过拔毛的意思。”
“雁过拔毛……”王琚眼睛眯起来。
这个贸易,是武则天在位是特许的,所以以往沿途的官府都不敢过问,即便是李显登基,因为神策府的强势,一般的地方官吏,哪里敢打这个主意,可是现在的韦弘敏,终究还是想对这个商队动手了。
…………………………………………………………………………………………………………………………………………………………………………
第一章送到,同学们元宵快乐。
新建文稿 (44)
转眼之间,已是立夏。
整个河南府夏日炎炎,近来河南府已是连续一个月不曾下雨,郊野之外龟裂的土地像是裂开的冰层,可谁都知都在这儿找不到一点水的踪迹,旱情何止是河南一府,便是其他州县也都在蔓延,尤其是河北,今年的粮食想必是要欠收了。
好在河南府这儿府库中有足够的储粮,另一方面,修筑运河时,也顺便的建设了不少沟渠,以便灌溉之用,虽然在此时的用处不足以应对灾情,可是神策府尽力的开放储粮尽力平抑粮价,勉强也使这灾情减缓了一些。
王琚为此头疼不已,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对于政事那位弘农郡王素来不太上心,如今整整数月时间,都是一头扎进神策军上头, 对这灾情虽然也过问了几次,不过大多时候都还是推诿到了王琚身上。
王琚现在每日都在联络士族以及各地有影响的人士,无非是希望大家能够与神策府共度时艰。开仓放粮是必须的,不过单纯的放粮显然不成,王琚协调之下,打算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将大量的流民收拢起来,给予他们口粮,让工房制定诸多的水利计划,开挖沟渠,兴修水利。
如此一来,不但可以赈灾,另一方面,来年若是再来大灾,有足够的水利工程打底,灾情可以减缓一些,若是遇到好年成,有这水利工程,亦可增加亩产数量。
再加上靠着黄河的南岸,有大量河水冲击出来的荒地,这些土地都是往年河水泛滥之后淹没的土地,一片荒芜,王琚想借着这些赈济的流民,开垦出一片粮田,若是今年能开垦出来,明年的粮产至少可增添两成。
河南府固然工商繁茂,可是随着工商的发达,已经开始有了工商反哺农业的势头,因为神策府有了足够的税收和工商收入,在兴农方面也舍得下本钱。
其实对于工商,古人的以农为本政策某种程度是对的,若是不能兴农,反而坚持工商立国,那么这片土地上,必定会造成大量农人抛弃土地,投入工坊生产,而这时代的农产量本就极低,一旦人心浮动,没有足够的粮产,那么势必会使农产量暴跌,这就意味着急剧增加的人口将会出现饥荒,而饥荒一成,不肯坐以待毙的饥民就会毫不犹豫的造反,最后整个天下又重新被砸个稀巴烂。
兴农……对于这时代来说是根本问题。
而神策府奏兴工商的基础,某种程度却是与天下的州府割裂的,工商起初只是在孟津盛行,小小的孟津一县,即便所有人都投入工商,对于天下的粮产量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利用工商得到大笔钱财的神策府完全可以从附近的州县收购粮食,以此来供应孟津一地。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孟津就是金字塔的塔尖,而天下三百个州,则成为了金字塔的塔座,他们提供粮食,提供原料,再购买孟津加工而成的商品。
而一旦工商成了气候,神策府就不可能忽视农业了,于是利用工商的积累,兴修水利,大量的提供牲畜进行农业活动,如此一来,河南府的农产因为工商所造成的产量急剧下跌,再到如今,却已经开始有暴涨的趋势,其他各州的粮田,两个壮丁十亩地只能产粮十石,可是因为灌溉的得宜,再加上牲畜的广泛运用,河南府的只需一个壮丁一头牛,再加十亩地便能产粮十五石,不但从事农业的人口大大的减少,可是土地却并没有荒芜,反而开始大规模的开垦,而粮产量却比其他州县高的多。
如今这一次借着灾情又一次的大规模兴修水利,便是此次神策府的主要目标,为了兴农,王琚也算是使出了浑身的解数。
河南府现在牲畜的需要依旧很大,随着财富的积累,许多人开始用马匹来代步,需要更多的耕牛来耕种开垦土地,这种巨大的缺口,导致边塞的贸易愈加的疯狂起来。
正当王琚为此操心劳力的时候,一封急报却是送到了他的案头,一下子,王琚打起了精神,立即起身,道:“备车,去神策军。”
………………………………………………………………………………………………………………………………………………………………………………………………………………………………………………………………
神策军的衙门距离神策府并不远,很快就到。
如今这里济济一堂,已经来了许多人。
都是一些熟面孔,杨炯、方静人等。
大家打了招呼,不过秦少游却还没有到,杨炯将王琚拉到一边,低声道:“消息可听说了吗?”
王琚近来为了赈灾而昏天暗地,不禁愕然:“什么消息?”
杨炯捋须,一脸忧虑的道:“河北那边,那昭义镇的韦弘敏做了表率,他自去了河北,便收聚钱粮,召集了府兵,又招募了诸多的壮丁,组成了昭义军,起先还没有如何,而如今,却在河北的诸多口岸,四处盘查商贾,虽然昭义军没有明文禁绝咱们河南的商人,可是这些人却是吃拿卡要,或是盘剥欺诈,早就闹得乌烟瘴气,前几日,就有一队商贾给拦了,打着的是运载违禁物的名义,说要拿出五千贯来赎人,还有……”
对这些事,杨炯是最知底细的,他在议事堂,而议事堂里的商贾极多,稍有风吹草动,这些人得到的消息不比朱楼的消息慢,毕竟做买卖的人现在都知道,消息某种程度来说就是金钱。
杨炯又道:“不只是如此,那昭义镇的韦弘敏,甚至自己也开了作坊,学着咱们神策府……”
王琚笑吟吟的道:“这个有什么可虑的,他即便要学,哪里学的去?神策府的工坊,早就成了气候,物美价廉,他就想要重头学起,哪有这样的容易,他培养了这数十万计的熟练工匠吗?他有数千万 乃至于数亿贯的钱财吗? 即便如此,河南这边工坊生产出来的东西俱都物美价廉,凭着河北的粗劣货,也能与河南府的工坊争雄?只怕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要破产不可,杨公勿忧,许多事,不是一日而就的。”
王琚说出这番话,自然有他的自信,河南府已经不是吴下阿蒙了,如今已经有了足够的先发优势,因为有了规模化的生产,所以能将价格降到最低,因为数年的积累,技艺水平远非河北可比。至于匠人,那就更不必说了,天下的巧匠,哪一个不是向河南府流动,因为只有在这里,自己的技艺才能够发挥出来,才能得到更丰厚的报酬,河南府开出来地价码,其他州府是绝对开不起的。
人才、资金、技术积累,这三样是河南府工坊业的最大资本,想要有样学样,那也只是东施效颦,因为神策府绝不会给这些追赶者任何一点机会,竞争失败,就意味着淘汰出局。
杨炯却只是苦笑摇头:“事情并非如此,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那昭义府刁难河南的货物,原先神策府的货物到了河北若是一贯,而如今去那儿的官府和昭义军盘剥和勒索之下,只怕不下三贯,哎……现在商贾们群情激奋,闹得很是厉害。”
这种所谓的盘剥,等同于是一个不成文的关税,而这种高昂成本的‘关税’,就成了韦弘敏最大的优势。
王琚点点头,心知若是不能一劳永逸解决这个问题,可能当真要出大乱子,便道:“殿下现在在哪里,不是送了急报来神策军议事吗?”
“殿下与杨侍中还在洛阳宫中,据说是因为昭义军那儿,派来了使者,见了殿下,谈及的是神策府商队的事,王老弟想必是知道,神策府自己的商队规模不小,一直都是太平公主殿下经营,人数多达四千,车马数万,他们主要的职责,是对大漠的贸易,给大漠供应盐巴、生铁、茶叶、布匹,再换回皮毛、牛马等物,这是咱们神策府自营的一笔大买卖,这几年规模都在壮大,贸易有水路和陆路两种,可是无一例外,无论是走运河,还是从陆路去,都要经由河北之地,那韦弘敏派了人来,说是神策府的商队途径他的军镇,造成了诸多的不便,有雁过拔毛的意思。”
“雁过拔毛……”王琚眼睛眯起来。
这个贸易,是武则天在位是特许的,所以以往沿途的官府都不敢过问,即便是李显登基,因为神策府的强势,一般的地方官吏,哪里敢打这个主意,可是现在的韦弘敏,终究还是想对这个商队动手了。
…………………………………………………………………………………………………………………………………………………………………………
第一章送到,同学们元宵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