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碰触底线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绿色中文网 www.04zw.com,最快更新锦绣大唐之长安房俊最新章节!
武德殿内,灯火如昼。
一群文武大臣簇拥着李承乾坐在殿上,外间枪声如豆、连绵不绝,厮杀声即便隔着老远亦能隐隐传入。
不少胆子小一些的人如坐针毡……
李承乾倒是面色如常,甚至命内侍奉上香茗,连连招呼大臣们饮茶,又端上点心充饥。身为皇帝,叛军兵临城下之时身边还能有这么多臣子相陪,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都令他感到骄傲、欣悦。
皇帝高高在上,手操天下万民生杀大权,故而被称为“孤家寡人”,可谁又真正愿意成为“孤家寡人”呢?
生死成败之际,能够有人陪在身边荣辱与共、不离不弃,这才能证明他李承乾并不是一个失败的人……
很是欣慰。
李勣觉察到皇帝的心情不错,却依然尽职尽责的小声提醒道:“陛下明鉴,虽然越国公引兵入宫、击溃叛军,但李道宗与尉迟恭已经攻陷承天门会师一处,正在展开反攻,战局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反复,陛下还应做好准备,一旦右屯卫无法抵挡叛军,则迅速由密道撤走。”
他打了半辈子仗,深知兵凶战危、世事无常的道理,很多时候看似距离胜利迟尺之遥局势却急转直下迅速崩溃,生死胜败之间,不可测度。
李承乾欣然颔首:“英公放心,朕非是项羽那等刚愎之人,更没有那等宁死不肯过江东、图谋东山再起的霸气,一旦局势不妙会马上自密道逃脱。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朕还活着,只要汝等忠臣依旧忠于国祚,即便退回河西亦能重整旗鼓联络天下有志之士反攻长安。逆贼固然得意一时,迟早亦要败亡于天道之下,朕心中有数。”
李勣彻底放心:“勾践屈身事贼固然令人不屑,然其卧薪尝胆失志不渝终反败为胜洗刷屈辱,更是名垂千古、令人钦佩,陛下明白这个道理就好。”
对面的许敬宗听到君臣之间的对话,也颇为认同:“都说千古艰难唯一死,事实上有些时候一死了之反而是易事,面对挫折活下去才是英雄所为。”
他好不容易走到今天这一步,成为六部之首的礼部尚书,当朝宰辅之一,最终晋位宰辅之首也并非不可能,那可是人臣之极致、人生之巅峰,就算李承乾率军撤出长安遁往河西割据而立,他依然是高官得坐、大权在握。
可万一李承乾心性孱弱受不了长安沦陷、正统丢失的打击,崩溃之下干脆一杯毒酒一死了之,那可如何是好?
一旦晋王登上大位,他这个被李承乾“火线提拔”的重要官僚绝对不会有好果子吃,动辄便是发配三千里……
三千里啊,那得是多远?
东至高句丽,北至瀚海,西至轮台城,南至琼州……呃,若是琼州倒还好一点,毕竟现在大唐水师纵横大洋,早已在琼州建设了军港,整个琼州几乎都是水师的天下,以他跟房俊的关系,在那里倒也逍遥自在。
……
李君羡一身甲胃、快步走入大殿:“启禀殿下,越国公殿外觐见!”
自李道宗率军反叛入宫之时起,他便率领麾下“百骑司”的精锐与宫中禁卫一道抵御叛军,血战连连、厮杀不休,其间只休息过很短时间,早已精疲力竭。
现在右屯卫杀入宫中击溃围攻武德殿的叛军,才让他以及其麾下疲惫至极的兵卒稍事休息……
殿上群臣倏然一静。
李承乾道:“宣!”
李君羡:“诺!”
施礼之后退出。
李承乾则出乎所有人预料长身而起,自主位后走出迎向殿门:“诸位爱卿,与朕一道迎接越国公吧!”
文物群臣顾不得心中震惊,赶紧纷纷起身,簇拥在李承乾身后,迎向自殿门外昂首阔步走进来的房俊……
房俊一身暗黑的山文甲,衬得修长的躯体显得敦厚健硕,行走之间龙行虎步气势十足,浓眉如刀目若朗星,唇上短髭愈发凸显出几分英武厚重,入殿之后面对李承乾以及一众大臣的迎接略感吃惊,不过面上讶然之色一闪即逝。
倒得李承乾五步之外,单膝跪地:“臣房俊救驾来迟,还请陛下恕罪!”
李承乾迈步上前,伸出两手握住房俊肩膀,微微用力将其扶起,脸上一片欣慰之色,上上下下打量一番,闻言关切道:“爱卿临危不乱潜出玄武门接收右屯卫,接连挫败柴哲威、殷秦州等逆贼,又攻陷玄武门前来救驾,可谓功在社稷、勋重如山,何罪之有?只是这连番大战凶险至极,爱卿可曾负有伤创?”
一句话,奠定了房俊此次兵变之中的首功地位。
殿上众臣心中百味杂陈,若说不嫉妒显然不可能,有这样一桩功劳在身,无论是谁将来都妥妥的坐稳宰辅之首的位置,可人家房俊的确实打实的力挽狂澜,得到陛下如此推崇亦是理所应当。
只不过众人看着被陛下亲手搀扶、与陛下四目相对君臣相得的房俊,羡慕嫉妒之外,更是感慨万千。
那一身厚重的甲胃撑起了擎天之功,也铺平了房俊一人之下的盖世功勋,往昔那个被戏称为“长安四害”之一的纨绔子弟,在所有人的瞩目之下完成蜕变,一步一步走到今时今日。
都知道“浪子回头金不换”,可如同房俊这般前后差异之巨大,依旧是世所罕见……
众人心潮起伏之中,李承乾拉着房俊的手回到主位,想要让房俊坐在他身边,这是功臣应有的待遇。
但房俊一脸惊惶之色,推辞不就。
他如今功勋赫赫,已经不知道招惹多少嫉妒,若是再不知收敛,难免满朝皆敌……人心总是这样的,“仇富”之人古今有之,没必要招惹不必要的麻烦,能免则免。
见房俊坚持不肯在自己身边就坐,李承乾也为难了,距离他最近的是李勣与许敬宗,刘自身体不适在偏殿内歇息没来,总不能在李勣身边再加一个座位吧?
即便房俊如今地位、权势、功勋皆乃朝中翘楚,但距离“朝中第一人”的李勣依旧有不小的差距,然若是让房俊居于原本的位置又有些不配房俊如今的功勋……
“陛下,微臣以许久不见越国公,还请在微臣这边添置一个座位,让微臣好生与越国公亲近亲近。”
许敬宗一张胖脸笑起来圆润可亲,丝毫不见其腹内阴险,能够以“秦王府十八学士”微末之位最终达成宰辅之首的成就,最起码亲和力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人不可貌相。
李承乾瞅了一眼解决了尴尬局面的许敬宗,笑呵呵道:“也好,难得你们身为同僚这般交情深厚,甚好,甚好。”
同衙为官固然应当彼此熟悉亲密,但也正因如此,往往相互之间因为利益而滋生龌蹉,面上嘻嘻哈哈你好我好,背地里恨不能用刀子捅死你……
似许敬宗这般在大臣们面前缓解房俊的尴尬,显得彼此亲密无间,的确少见。
许敬宗老脸胖脸笑得好似一朵菊花,心里更是欣喜,陛下这两个“甚好”摆明了赞扬他的知情识趣。
至于将房俊的位置置于自己之上……那还算是个事儿?
书院同僚那么多日子,他早已看出房俊此子心狠手辣、诡计多端,若非他见势不妙乖乖投靠到房俊这边,这会儿还不知被如何迫害呢,瞧瞧素来跟房俊作对的褚遂良那厮,不仅在书院混不下去,且闹得颜面尽失、里外不是人……
众人落座,李承乾让内侍给房俊奉上香茶、糕点,待房俊喝了一口茶水,这才问道:“外间情形到底如何?”
房俊放下茶杯,目光在殿内众臣一张张关切的脸上扫过,还未说话,便见到刚刚走出去的李君羡快步而回,来到李承乾面前禀报道:“启禀陛下,刚刚有斥候自承天门外传回消息,山东私军在明德门外被击溃,十万叛军彻底崩溃,大部分在城外四散奔逃,被刘仁轨将军率领水师兵卒驱散、俘获,另有一部分则随同崔信自明德门入城,因溃兵士气涣散、军心崩溃,入城之后组织失灵、无法约束,遂冲入天街附近各处里坊之内,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导致半个长安城陷入兵灾之中……”
“什么?”
“岂有此理!”
“晋王疯了不成?”
“长安乃帝都所在,社稷之本,焉能纵兵为祸、涂炭生灵!”
“逆贼丧尽天良,天地不容!”
殿上群臣又惊又怒,纷纷斥骂出声,大殿之上一片喧嚣。
此次晋王起兵,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只不过是一场兵变而已,争皇位、夺正朔,而不是灭国之战。双方必须将战争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不能肆无忌惮的为所欲为,否则纵使兵变胜利,又如何得到朝野上下的支持坐稳皇位?
故而朝中大臣除去切身利益之外,对于终究是谁获胜并不感到排斥,反正都是太宗皇帝的儿子,谁上谁下又有什么关系呢?
但晋王纵兵祸乱长安、荼毒帝京,却是绝对不能容忍的,这已经碰触到了所有人的底线。
武德殿内,灯火如昼。
一群文武大臣簇拥着李承乾坐在殿上,外间枪声如豆、连绵不绝,厮杀声即便隔着老远亦能隐隐传入。
不少胆子小一些的人如坐针毡……
李承乾倒是面色如常,甚至命内侍奉上香茗,连连招呼大臣们饮茶,又端上点心充饥。身为皇帝,叛军兵临城下之时身边还能有这么多臣子相陪,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都令他感到骄傲、欣悦。
皇帝高高在上,手操天下万民生杀大权,故而被称为“孤家寡人”,可谁又真正愿意成为“孤家寡人”呢?
生死成败之际,能够有人陪在身边荣辱与共、不离不弃,这才能证明他李承乾并不是一个失败的人……
很是欣慰。
李勣觉察到皇帝的心情不错,却依然尽职尽责的小声提醒道:“陛下明鉴,虽然越国公引兵入宫、击溃叛军,但李道宗与尉迟恭已经攻陷承天门会师一处,正在展开反攻,战局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反复,陛下还应做好准备,一旦右屯卫无法抵挡叛军,则迅速由密道撤走。”
他打了半辈子仗,深知兵凶战危、世事无常的道理,很多时候看似距离胜利迟尺之遥局势却急转直下迅速崩溃,生死胜败之间,不可测度。
李承乾欣然颔首:“英公放心,朕非是项羽那等刚愎之人,更没有那等宁死不肯过江东、图谋东山再起的霸气,一旦局势不妙会马上自密道逃脱。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朕还活着,只要汝等忠臣依旧忠于国祚,即便退回河西亦能重整旗鼓联络天下有志之士反攻长安。逆贼固然得意一时,迟早亦要败亡于天道之下,朕心中有数。”
李勣彻底放心:“勾践屈身事贼固然令人不屑,然其卧薪尝胆失志不渝终反败为胜洗刷屈辱,更是名垂千古、令人钦佩,陛下明白这个道理就好。”
对面的许敬宗听到君臣之间的对话,也颇为认同:“都说千古艰难唯一死,事实上有些时候一死了之反而是易事,面对挫折活下去才是英雄所为。”
他好不容易走到今天这一步,成为六部之首的礼部尚书,当朝宰辅之一,最终晋位宰辅之首也并非不可能,那可是人臣之极致、人生之巅峰,就算李承乾率军撤出长安遁往河西割据而立,他依然是高官得坐、大权在握。
可万一李承乾心性孱弱受不了长安沦陷、正统丢失的打击,崩溃之下干脆一杯毒酒一死了之,那可如何是好?
一旦晋王登上大位,他这个被李承乾“火线提拔”的重要官僚绝对不会有好果子吃,动辄便是发配三千里……
三千里啊,那得是多远?
东至高句丽,北至瀚海,西至轮台城,南至琼州……呃,若是琼州倒还好一点,毕竟现在大唐水师纵横大洋,早已在琼州建设了军港,整个琼州几乎都是水师的天下,以他跟房俊的关系,在那里倒也逍遥自在。
……
李君羡一身甲胃、快步走入大殿:“启禀殿下,越国公殿外觐见!”
自李道宗率军反叛入宫之时起,他便率领麾下“百骑司”的精锐与宫中禁卫一道抵御叛军,血战连连、厮杀不休,其间只休息过很短时间,早已精疲力竭。
现在右屯卫杀入宫中击溃围攻武德殿的叛军,才让他以及其麾下疲惫至极的兵卒稍事休息……
殿上群臣倏然一静。
李承乾道:“宣!”
李君羡:“诺!”
施礼之后退出。
李承乾则出乎所有人预料长身而起,自主位后走出迎向殿门:“诸位爱卿,与朕一道迎接越国公吧!”
文物群臣顾不得心中震惊,赶紧纷纷起身,簇拥在李承乾身后,迎向自殿门外昂首阔步走进来的房俊……
房俊一身暗黑的山文甲,衬得修长的躯体显得敦厚健硕,行走之间龙行虎步气势十足,浓眉如刀目若朗星,唇上短髭愈发凸显出几分英武厚重,入殿之后面对李承乾以及一众大臣的迎接略感吃惊,不过面上讶然之色一闪即逝。
倒得李承乾五步之外,单膝跪地:“臣房俊救驾来迟,还请陛下恕罪!”
李承乾迈步上前,伸出两手握住房俊肩膀,微微用力将其扶起,脸上一片欣慰之色,上上下下打量一番,闻言关切道:“爱卿临危不乱潜出玄武门接收右屯卫,接连挫败柴哲威、殷秦州等逆贼,又攻陷玄武门前来救驾,可谓功在社稷、勋重如山,何罪之有?只是这连番大战凶险至极,爱卿可曾负有伤创?”
一句话,奠定了房俊此次兵变之中的首功地位。
殿上众臣心中百味杂陈,若说不嫉妒显然不可能,有这样一桩功劳在身,无论是谁将来都妥妥的坐稳宰辅之首的位置,可人家房俊的确实打实的力挽狂澜,得到陛下如此推崇亦是理所应当。
只不过众人看着被陛下亲手搀扶、与陛下四目相对君臣相得的房俊,羡慕嫉妒之外,更是感慨万千。
那一身厚重的甲胃撑起了擎天之功,也铺平了房俊一人之下的盖世功勋,往昔那个被戏称为“长安四害”之一的纨绔子弟,在所有人的瞩目之下完成蜕变,一步一步走到今时今日。
都知道“浪子回头金不换”,可如同房俊这般前后差异之巨大,依旧是世所罕见……
众人心潮起伏之中,李承乾拉着房俊的手回到主位,想要让房俊坐在他身边,这是功臣应有的待遇。
但房俊一脸惊惶之色,推辞不就。
他如今功勋赫赫,已经不知道招惹多少嫉妒,若是再不知收敛,难免满朝皆敌……人心总是这样的,“仇富”之人古今有之,没必要招惹不必要的麻烦,能免则免。
见房俊坚持不肯在自己身边就坐,李承乾也为难了,距离他最近的是李勣与许敬宗,刘自身体不适在偏殿内歇息没来,总不能在李勣身边再加一个座位吧?
即便房俊如今地位、权势、功勋皆乃朝中翘楚,但距离“朝中第一人”的李勣依旧有不小的差距,然若是让房俊居于原本的位置又有些不配房俊如今的功勋……
“陛下,微臣以许久不见越国公,还请在微臣这边添置一个座位,让微臣好生与越国公亲近亲近。”
许敬宗一张胖脸笑起来圆润可亲,丝毫不见其腹内阴险,能够以“秦王府十八学士”微末之位最终达成宰辅之首的成就,最起码亲和力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人不可貌相。
李承乾瞅了一眼解决了尴尬局面的许敬宗,笑呵呵道:“也好,难得你们身为同僚这般交情深厚,甚好,甚好。”
同衙为官固然应当彼此熟悉亲密,但也正因如此,往往相互之间因为利益而滋生龌蹉,面上嘻嘻哈哈你好我好,背地里恨不能用刀子捅死你……
似许敬宗这般在大臣们面前缓解房俊的尴尬,显得彼此亲密无间,的确少见。
许敬宗老脸胖脸笑得好似一朵菊花,心里更是欣喜,陛下这两个“甚好”摆明了赞扬他的知情识趣。
至于将房俊的位置置于自己之上……那还算是个事儿?
书院同僚那么多日子,他早已看出房俊此子心狠手辣、诡计多端,若非他见势不妙乖乖投靠到房俊这边,这会儿还不知被如何迫害呢,瞧瞧素来跟房俊作对的褚遂良那厮,不仅在书院混不下去,且闹得颜面尽失、里外不是人……
众人落座,李承乾让内侍给房俊奉上香茶、糕点,待房俊喝了一口茶水,这才问道:“外间情形到底如何?”
房俊放下茶杯,目光在殿内众臣一张张关切的脸上扫过,还未说话,便见到刚刚走出去的李君羡快步而回,来到李承乾面前禀报道:“启禀陛下,刚刚有斥候自承天门外传回消息,山东私军在明德门外被击溃,十万叛军彻底崩溃,大部分在城外四散奔逃,被刘仁轨将军率领水师兵卒驱散、俘获,另有一部分则随同崔信自明德门入城,因溃兵士气涣散、军心崩溃,入城之后组织失灵、无法约束,遂冲入天街附近各处里坊之内,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导致半个长安城陷入兵灾之中……”
“什么?”
“岂有此理!”
“晋王疯了不成?”
“长安乃帝都所在,社稷之本,焉能纵兵为祸、涂炭生灵!”
“逆贼丧尽天良,天地不容!”
殿上群臣又惊又怒,纷纷斥骂出声,大殿之上一片喧嚣。
此次晋王起兵,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只不过是一场兵变而已,争皇位、夺正朔,而不是灭国之战。双方必须将战争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不能肆无忌惮的为所欲为,否则纵使兵变胜利,又如何得到朝野上下的支持坐稳皇位?
故而朝中大臣除去切身利益之外,对于终究是谁获胜并不感到排斥,反正都是太宗皇帝的儿子,谁上谁下又有什么关系呢?
但晋王纵兵祸乱长安、荼毒帝京,却是绝对不能容忍的,这已经碰触到了所有人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