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九十六章 捧一踩一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绿色中文网 www.04zw.com,最快更新锦绣大唐之长安房俊最新章节!
岑文本沉默一下,不答萧瑀之担忧,反而问道:“时文兄认为将来新皇登基,房俊之地位如何?”
他比萧瑀小了近二十岁,如今尚未至花甲之年,却已经满头白发、久病缠身,反倒是家国覆亡不得不迁入长安成为前隋人质的萧瑀红光满面、精神矍铄,以两人目前之状态来看,很可能他要比萧瑀早死几年……
萧瑀手里婆娑着茶杯,略作斟酌,道:“房俊才华横溢、能力卓著,且功勋赫赫,军政两界的影响力皆不可小觑。尤其是东宫一系,待到太子被废,尽皆遭受打压,势必纷纷投靠房俊羽翼之下,唯其马首是瞻,形成一股不容忽视之势力。新皇登基,首要之务便是安抚朝堂,而后才能排斥异己,拉拢房俊几成必然,而房俊一旦进入中枢,以其能力、根基,转眼间便将成就大势……所以,将来房俊未必能够权倾天下,但权重一时却是必然。”
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只要房俊进入中枢、位列宰辅,再想将其打压,难如登天。
即便是威望如山的李二陛下,不也只能将房俊挪到一个闲散的职位,而不是将其彻底逐出朝堂。
如今的房俊,羽翼已丰、尾大不掉……
岑文本颔首,道:“正是如此,不过时文兄还忽略了一件事,虽然房俊将来一飞冲天不可遏制,但终究魏王为储亦或晋王为储,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萧瑀恍然:“这是自然,魏王与房俊私交甚笃,两人这两年兴办教育合作无间,魏王对房俊极其信任,一旦魏王登基,必然重用房俊,甚至全盘接受房俊的理念,以之施行天下。与之相比,晋王对房俊的忌惮便多了一些,纵然将来不得不拉拢房俊,信任毕竟有限。”
闻弦歌而知雅意,他明白岑文本之所以有此问的意思——既然房俊崛起势不可免,那么就应当尽量阻止对方最大的优势,从而使得自己这边能够占据更多主动。
简而言之,支持晋王、打击魏王,尽可能争取辅佐晋王成为储君,将来登基……
想了想,萧瑀道:“这倒是也不难,晋王与魏王相比,劣势在于年纪小、威望低,朝野上下未必心服。但也有优势,那便是自小与陛下生活在一起,父子感情相较几位兄长更为深厚,文德皇后临终之时亦曾对晋王殿下念念不忘,私底下未必没有叮嘱陛下好好照料之类的话语。”
晋王不是陛下最小的儿子,却是文德皇后诞下的最小的嫡子,地位非同凡响。
时至今日,萧瑀依旧记得当年李二陛下每每犯倔,连魏徵都规劝不止的时候,唯有文德皇后轻声细语能够安抚。所以太子、魏王、晋王三位不仅是陛下的嫡子,更因由文德皇后诞下,荣宠愈发坚固。
只要文德皇后当年有那么偏向晋王的一字半语,都极有可能引导陛下立储之倾向……
岑文本颔首予以认可,补充道:“除此之外,魏王早慧,但性格浮夸,朝野之间早有其‘类似炀帝’之风评,一旦成为帝王或许可重蹈隋炀帝当年好大喜功之覆辙,陛下定有顾虑。”
萧瑀连连颔首。
民间风评能够影响储位归属,尤其是太子被废之后,让李二陛下继续“废长立幼”的道路将魏王置于不顾,而改立晋王为储?客观的说,影响甚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宗祧承继”乃是汉室流传千年之规则,废一个太子已经算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岂能连续废掉两个兄长而扶立幼子?
但是当这股风评盛行于朝堂之上,使得所有文臣武将、皇室贵戚皆对此认同,那么影响就大了。
至于“魏王类似炀帝”之类的风评如何堂而皇之的喧嚣于朝堂之上、流传于勋贵之间,那就要看各自的手段了……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长此以往,足以对李二陛下的心念产生撼动。
手段很是简单,捧一踩一而已,但最简单的手段却往往最有效。
岑文本耷拉着眉毛,似乎精力有些不济,轻叹一声,缓缓道:“吾心力交瘁、无以为继,这些事就依靠时文兄你去操持了。”
这话看似有些推脱之嫌,但萧瑀却求之不得,关切道:“身体重要,你才不过五十余岁,往后好日子长着呢,应当小心静养。这件事你尽管放心便是,吾一力担之。”
谁主持此事,谁就要冒着“诋毁亲王”的风险,但风险越大,往往也就意味着收益愈大。
统合朝中文官攻讦魏王,一旦成功,将会使得萧瑀的威望、权势更上一层楼,将来岑文本因病致仕,朝野上下,还有谁能够与他抗衡?
*****
总是说“历史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然而历史的每一个片段、每一处节点,却皆是由人来创造。芸芸众生、懵懵懂懂,但总会有人杰站在历史长河之中,摆弄潮头、引领风向,使得历史按照他们的意志出现便宜,最终会是惠及黎庶、或是祸延苍生。
谷覶</span> 正与邪、对与错,历史没有如果。
……
武德殿内,李二陛下将堆积如山的文牍放在一旁不理,喝着茶水,叮嘱王德尽快修葺太极宫各处宫殿。
“梁国公府占半坊之地,房舍连绵、鳞次栉比,结果这才几天便修葺一新,都可以温居待客了,朕乃天下至尊,这太极宫却迟迟未能修缮完工,那些工部、少府的官员都在作甚?稍后你亲自去工部、少府两处衙门,告知他们加快进度,旬月之内,朕要搬回甘露殿。”
李二陛下脸色不善、怒气冲冲,语气极为不满。
太极宫历经战火、破烂不堪,多处宫殿损失严重,致使他回京之后不得不将太子赶回东宫,占据武德殿暂时安置。
但是一方面欲废黜太子,一方面又将太子赶走,总让李二陛下有一种“鸠占鹊巢”的愧疚感……
可是有什么好愧疚呢?
这天下是他冒死发动“玄武门之变”从高祖皇帝以及隐太子李建成手里抢来的,又是他十余年夙兴夜寐、呕心沥血经营昌盛,他想给谁就给谁,谁又规定只能给太子?
所以这没来由的愧疚感,令他心里极其不舒服……
王德躬身应命,心里却吐槽,梁国公再是恢弘奢华那也只是一座国公府,您这里再是简单修葺那也是皇宫大内,规制不同、规模不同,哪里有什么可比性?
但见到陛下面色泛黑、怒气隐隐,自是不敢犯言直谏,想着稍后去往工部、少府两地衙门施压一番也就是了,至于能否如期完工,并非他的职责……
李二陛下发泄一阵,心情略微缓解,又喝了口茶水,想了想,这才说道:“朕东征在外,太子固守社稷、功不可没,想必也是提心吊胆、茶饭不思。他身体原本就虚弱,如此折腾恐怕落下病根,你将朕从辽东带回的上品山参给太子送去一些,让他补补身子。”
王德心中一凛,连忙应下。
太子身子的确虚弱,当年坠马不仅伤了腿脚更损及脏腑,但这么些年调养下来也早无大碍,但陛下此番言语、做派,却是坐实了太子“身子虚弱、根元有损”的说法,想必是为了日后易储展开舆论……
门外有内室通禀,说是李君羡求见。
王德趁机告退,来到门外将李君羡宣召觐见,自己则赶赴工部、少府两处衙门,传递陛下旨意……
李君羡进入书房,见到李二陛下正走回御案之后坐下,忙上前两步施礼,将一份名单递上,而后道:“末将奉旨监察梁国公府,这是受邀赴宴的宾客名单。”
见李二陛下拿起名单观看,又道:“其间,并未受到请柬的吏部尚书张行成亲自登门恭贺,并且奉上贺仪,不过却被越国公折辱一番,愤而离去……”
“哦?仔细说说。”
李二陛下放下手中名单,询问张行成之事。
这份名单并未出乎他的预料,除去几位亲王之外,朝中大臣唯有李道宗、马周等人,算是房俊至交好友,看似只是一场寻常家宴。但李二陛下知道,房俊正是要以这种“家宴”的方式,向外界传达他的强大人脉与势力——就算只是我的至交好友、亲戚郎舅,那也不是你们随便什么人都能招惹的。
这是房俊在为了有可能遭受的打压、攻讦做准备,否则一旦被外界视为他权势不在、地位暴跌,便会有觊觎他巨额财富之人蜂拥而至。房俊固然不怕,但烦不胜烦……
反倒是张行成不请自来,有些门道。
李君羡遂将经过详细说了,当时房家仆人、张行成的侍从有多人在场,事后李君羡只是略微调查一番,便连当时两人的每一句对话都搞得清清楚楚、一字不差。
说完,李君羡垂首立于一侧,他的职责便是监视百官,至于皇帝如何决断,他不能干预、也不敢干预。
李二陛下摸着下颌美髯,凝神片刻,沉声道:“山东世家……不安分啊。”
岑文本沉默一下,不答萧瑀之担忧,反而问道:“时文兄认为将来新皇登基,房俊之地位如何?”
他比萧瑀小了近二十岁,如今尚未至花甲之年,却已经满头白发、久病缠身,反倒是家国覆亡不得不迁入长安成为前隋人质的萧瑀红光满面、精神矍铄,以两人目前之状态来看,很可能他要比萧瑀早死几年……
萧瑀手里婆娑着茶杯,略作斟酌,道:“房俊才华横溢、能力卓著,且功勋赫赫,军政两界的影响力皆不可小觑。尤其是东宫一系,待到太子被废,尽皆遭受打压,势必纷纷投靠房俊羽翼之下,唯其马首是瞻,形成一股不容忽视之势力。新皇登基,首要之务便是安抚朝堂,而后才能排斥异己,拉拢房俊几成必然,而房俊一旦进入中枢,以其能力、根基,转眼间便将成就大势……所以,将来房俊未必能够权倾天下,但权重一时却是必然。”
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只要房俊进入中枢、位列宰辅,再想将其打压,难如登天。
即便是威望如山的李二陛下,不也只能将房俊挪到一个闲散的职位,而不是将其彻底逐出朝堂。
如今的房俊,羽翼已丰、尾大不掉……
岑文本颔首,道:“正是如此,不过时文兄还忽略了一件事,虽然房俊将来一飞冲天不可遏制,但终究魏王为储亦或晋王为储,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萧瑀恍然:“这是自然,魏王与房俊私交甚笃,两人这两年兴办教育合作无间,魏王对房俊极其信任,一旦魏王登基,必然重用房俊,甚至全盘接受房俊的理念,以之施行天下。与之相比,晋王对房俊的忌惮便多了一些,纵然将来不得不拉拢房俊,信任毕竟有限。”
闻弦歌而知雅意,他明白岑文本之所以有此问的意思——既然房俊崛起势不可免,那么就应当尽量阻止对方最大的优势,从而使得自己这边能够占据更多主动。
简而言之,支持晋王、打击魏王,尽可能争取辅佐晋王成为储君,将来登基……
想了想,萧瑀道:“这倒是也不难,晋王与魏王相比,劣势在于年纪小、威望低,朝野上下未必心服。但也有优势,那便是自小与陛下生活在一起,父子感情相较几位兄长更为深厚,文德皇后临终之时亦曾对晋王殿下念念不忘,私底下未必没有叮嘱陛下好好照料之类的话语。”
晋王不是陛下最小的儿子,却是文德皇后诞下的最小的嫡子,地位非同凡响。
时至今日,萧瑀依旧记得当年李二陛下每每犯倔,连魏徵都规劝不止的时候,唯有文德皇后轻声细语能够安抚。所以太子、魏王、晋王三位不仅是陛下的嫡子,更因由文德皇后诞下,荣宠愈发坚固。
只要文德皇后当年有那么偏向晋王的一字半语,都极有可能引导陛下立储之倾向……
岑文本颔首予以认可,补充道:“除此之外,魏王早慧,但性格浮夸,朝野之间早有其‘类似炀帝’之风评,一旦成为帝王或许可重蹈隋炀帝当年好大喜功之覆辙,陛下定有顾虑。”
萧瑀连连颔首。
民间风评能够影响储位归属,尤其是太子被废之后,让李二陛下继续“废长立幼”的道路将魏王置于不顾,而改立晋王为储?客观的说,影响甚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宗祧承继”乃是汉室流传千年之规则,废一个太子已经算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岂能连续废掉两个兄长而扶立幼子?
但是当这股风评盛行于朝堂之上,使得所有文臣武将、皇室贵戚皆对此认同,那么影响就大了。
至于“魏王类似炀帝”之类的风评如何堂而皇之的喧嚣于朝堂之上、流传于勋贵之间,那就要看各自的手段了……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长此以往,足以对李二陛下的心念产生撼动。
手段很是简单,捧一踩一而已,但最简单的手段却往往最有效。
岑文本耷拉着眉毛,似乎精力有些不济,轻叹一声,缓缓道:“吾心力交瘁、无以为继,这些事就依靠时文兄你去操持了。”
这话看似有些推脱之嫌,但萧瑀却求之不得,关切道:“身体重要,你才不过五十余岁,往后好日子长着呢,应当小心静养。这件事你尽管放心便是,吾一力担之。”
谁主持此事,谁就要冒着“诋毁亲王”的风险,但风险越大,往往也就意味着收益愈大。
统合朝中文官攻讦魏王,一旦成功,将会使得萧瑀的威望、权势更上一层楼,将来岑文本因病致仕,朝野上下,还有谁能够与他抗衡?
*****
总是说“历史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然而历史的每一个片段、每一处节点,却皆是由人来创造。芸芸众生、懵懵懂懂,但总会有人杰站在历史长河之中,摆弄潮头、引领风向,使得历史按照他们的意志出现便宜,最终会是惠及黎庶、或是祸延苍生。
谷覶</span> 正与邪、对与错,历史没有如果。
……
武德殿内,李二陛下将堆积如山的文牍放在一旁不理,喝着茶水,叮嘱王德尽快修葺太极宫各处宫殿。
“梁国公府占半坊之地,房舍连绵、鳞次栉比,结果这才几天便修葺一新,都可以温居待客了,朕乃天下至尊,这太极宫却迟迟未能修缮完工,那些工部、少府的官员都在作甚?稍后你亲自去工部、少府两处衙门,告知他们加快进度,旬月之内,朕要搬回甘露殿。”
李二陛下脸色不善、怒气冲冲,语气极为不满。
太极宫历经战火、破烂不堪,多处宫殿损失严重,致使他回京之后不得不将太子赶回东宫,占据武德殿暂时安置。
但是一方面欲废黜太子,一方面又将太子赶走,总让李二陛下有一种“鸠占鹊巢”的愧疚感……
可是有什么好愧疚呢?
这天下是他冒死发动“玄武门之变”从高祖皇帝以及隐太子李建成手里抢来的,又是他十余年夙兴夜寐、呕心沥血经营昌盛,他想给谁就给谁,谁又规定只能给太子?
所以这没来由的愧疚感,令他心里极其不舒服……
王德躬身应命,心里却吐槽,梁国公再是恢弘奢华那也只是一座国公府,您这里再是简单修葺那也是皇宫大内,规制不同、规模不同,哪里有什么可比性?
但见到陛下面色泛黑、怒气隐隐,自是不敢犯言直谏,想着稍后去往工部、少府两地衙门施压一番也就是了,至于能否如期完工,并非他的职责……
李二陛下发泄一阵,心情略微缓解,又喝了口茶水,想了想,这才说道:“朕东征在外,太子固守社稷、功不可没,想必也是提心吊胆、茶饭不思。他身体原本就虚弱,如此折腾恐怕落下病根,你将朕从辽东带回的上品山参给太子送去一些,让他补补身子。”
王德心中一凛,连忙应下。
太子身子的确虚弱,当年坠马不仅伤了腿脚更损及脏腑,但这么些年调养下来也早无大碍,但陛下此番言语、做派,却是坐实了太子“身子虚弱、根元有损”的说法,想必是为了日后易储展开舆论……
门外有内室通禀,说是李君羡求见。
王德趁机告退,来到门外将李君羡宣召觐见,自己则赶赴工部、少府两处衙门,传递陛下旨意……
李君羡进入书房,见到李二陛下正走回御案之后坐下,忙上前两步施礼,将一份名单递上,而后道:“末将奉旨监察梁国公府,这是受邀赴宴的宾客名单。”
见李二陛下拿起名单观看,又道:“其间,并未受到请柬的吏部尚书张行成亲自登门恭贺,并且奉上贺仪,不过却被越国公折辱一番,愤而离去……”
“哦?仔细说说。”
李二陛下放下手中名单,询问张行成之事。
这份名单并未出乎他的预料,除去几位亲王之外,朝中大臣唯有李道宗、马周等人,算是房俊至交好友,看似只是一场寻常家宴。但李二陛下知道,房俊正是要以这种“家宴”的方式,向外界传达他的强大人脉与势力——就算只是我的至交好友、亲戚郎舅,那也不是你们随便什么人都能招惹的。
这是房俊在为了有可能遭受的打压、攻讦做准备,否则一旦被外界视为他权势不在、地位暴跌,便会有觊觎他巨额财富之人蜂拥而至。房俊固然不怕,但烦不胜烦……
反倒是张行成不请自来,有些门道。
李君羡遂将经过详细说了,当时房家仆人、张行成的侍从有多人在场,事后李君羡只是略微调查一番,便连当时两人的每一句对话都搞得清清楚楚、一字不差。
说完,李君羡垂首立于一侧,他的职责便是监视百官,至于皇帝如何决断,他不能干预、也不敢干预。
李二陛下摸着下颌美髯,凝神片刻,沉声道:“山东世家……不安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