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二章 栽赃构陷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绿色中文网 www.04zw.com,最快更新锦绣大唐之长安房俊最新章节!
李治冲崔敦礼颔首道:“多谢崔侍郎提点,是本王鲁莽了。”
崔敦礼笑了笑,看了一旁的房俊一眼,道:“越国公时常教导吾等,为人要光明正大、胸怀宽广,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若为名臣,先为名仕,若为世范,先为君子。”
嘴上说得很是好听,心里对房俊更是钦佩。
这可是打击晋王的一个绝好之机会,居然就这样平白放过,房俊之心胸、格局,的确举世罕有。
世人皆说房玄龄温润如玉、一世君子,却生出房俊这样一个棒槌,实则在崔敦礼看来,房俊之行为固然有些率诞,但其心性,却也绝对配得上“君子”之准则。
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
此等人物,谁能不心生敬服?
李治笑了笑,颔首道:“越国公胸怀宽广,实乃吾辈之典范,否则如何当得起父皇对他那般宠信器重呢?”
房俊对着等吹捧不以为然,淡淡道:“知伯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
当年豫让为知伯复仇,不慎被赵襄子识破,赵襄子对豫让说:“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知伯灭范中行氏,而子不为报仇,反委质事知伯。知伯已死,子独何为报仇之深也?”豫让回答道:“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以众人遇臣,臣故众人报之;知伯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
及后得赵襄子之王袍,豫让拔剑三跃,大呼:“而可以报知伯矣。”之后伏剑而死。
此为“士为知己者死”!
李治默然不语。
欲成大事,除去自身之优秀以外,尚需得力之臂助辅佐。父皇当年有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程咬金、李绩等一干文武群臣鼎力辅佐,方才成就大业,名垂青史,如今又有房俊这等当世人杰誓死报效,正因为父皇之人格魅力能够慑服群雄,岂不令人艳羡钦佩?
而自己又何时能够遇到自己的“豫让”呢?
……
思忖再三,房俊道:“将这些将士之名字誊抄造册,至于如何抚恤,暂时先由兵部拨出一笔款项发放至兵卒以及阵亡者家属手中,定要言明一应抚恤要按照东征之后陛下之旨意而行,钱帛一次性补齐,军功勋阶亦会一一封赏,请他们定要谅解,毋须急于一时。”
崔敦礼也认为这样处置最好:“下官会按照户籍所登记之住址,派遣兵部以及当地府衙之官员亲自登门,先给予一部分钱帛予以安抚,取得他们的谅解。”
既然怎么做都不合适,那就只有拖一拖,却一定要得到这些兵卒本身以及家属的谅解,不能给人一种功勋被贪墨的误解。
总不能为了这点事去征询李二陛下的意见吧?
况且如今李二陛下或许大手一挥大加封赏,待遇远超兵部之规定,等到将来东征受阻,又会对封赏予以减免。没人敢埋怨李二陛下出尔反尔,只会攻讦兵部处事不公、前后不一……
然后崔敦礼便告辞离去。
李治有些不解,这两人从头至尾都未谈及这一笔军械延迟所导致的兵卒冻伤冻死事件,到底要归于谁的责任……
想了想,他忍不住说道:“此事过错在于本王,越国公大可在奏疏上写明,本王对这些兵卒之死伤心有愧疚,定会担负责任,哪怕那些阵亡兵卒之家属去王府门前骂街,本王也坦然受之。”
这倒也并非是他勇于承担,而是知道这件事发生在他主政兵部期间,他根本跑不了。
房俊却道:“此事与殿下何干?殿下初仕兵部,对于兵部之运转并不了解,固然遭受小人蒙骗,不用水师之船队运输,反而花费重金雇佣江南民间之船只,非但花费甚大,耗时太久耽搁军情,还导致一批军械失窃,至今未能找回。微臣已经拟定了奏章,明早便会递交至政事堂,请诸位宰辅评定得失、予以惩罚。”
李治:“……”
这特么跟老子担起责任有何不同?
事情是长孙无忌办的,可都是经过了我的同意,你现在堂而皇之的将责任扣在长孙无忌头上,可最终的板子还是要落在我的屁股上……
由此可见,房俊所谓的“底线”是什么了,那就是阴谋诡计暗下杀手的那一套都收起来,大家都别用,有什么能耐就摆在明面上,谁是亏谁占了便宜只能各凭本事,听天由命。
此刻细想,当初水师拖拖拉拉各种理由不远运输这批军械,自己也不敢让水师承运,不得不让长孙无忌从江南民间雇佣船只运输,一切都掉进房俊算计好的圈套里。
就等着今日予以弹劾呢。
甚至于,那批丢失的军械搞不好也是房俊做的手脚……
李治苦笑道:“越国公当真好算计,不仅本王落入圈套,就连赵国公也懵然不知。此等阳谋,本王钦佩万分。”
房俊喝了口茶水,上身靠在椅背上,悠悠道:“殿下此言,涉及诽谤,还请慎言,否则微臣说不得就要再写一道奏疏,弹劾您言语污蔑,败坏了微臣之清誉。”
李治无语,赶紧举手投降:“好好好,此事乃是本王犯傻,自作自受,这总行了吧?”
他知道房俊说得出做得到,不愿意以阴谋手段对付自己,却不代表不能光明正大的打击自己。如今刘洎虽然升任中书令,但御史台上上下下皆是他的部署,言出法随一言九鼎,一旦房俊这封奏疏当真呈上,以刘洎如今紧跟太子步伐的立场,必然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弹劾风波来攻讦自己。
那雪片一般飞进政事堂,最终呈现于父皇案头的奏疏,想一想就让人头痛……
房俊哈哈一笑:“微臣已经说了,此事与殿下无关,只是受了奸人蒙蔽而已,若有必要,微臣甚至可以提供人证物证,证明有人在此次雇佣环节当中吃拿卡要、贪墨公帑……”
江南任意曾经派遣船只参与运输军械的一家,哪一个敢不听房俊的号令?凭借着房俊的权力威势,以及背后江南士族的支持,在整个江南完全称得上是一言九鼎。
出个家奴指认长孙无忌从中贪墨,又有何难?
当初若非他的默许,就没有一家船队敢接运输军械的生意……
李治叹了口气,世人都说长孙无忌是个“阴人”,阴谋诡计层出不穷,常常将人算计得深入陷阱而不自知,如今看来房俊也不是个吃素的,权谋手段不遑多让。
最厉害的是这厮却整日一副坦荡无辜的面目示人,天下人皆说他直爽率真、胸怀磊落……
即便不得不低头,心中也着实不爽,李治哼了一声,讥讽道:“怪不得就连父皇也曾痛骂越国公乃是奸佞之辈,这阴谋构陷的手段,当真无所不用其极。”
房俊也不恼,随意道:“殿下此言差矣,赵国公虽然有功于社稷,但其阴私歹毒、居心叵测,实乃国之蠹虫。且不说微臣根本未曾做过任何手脚,便是有些谋算,亦是以毒攻毒,如何谈得上是构陷忠良呢?殿下对于‘忠良’之认知,实在是肤浅了一些,还是应当多读读史书,长长见识,才能够分辨忠奸、看懂人心。”
李治翻个白眼,闷声不语。
他这才想起,人家房俊当初那也是朝堂之上舌战御史的人物,黑的能说成白的,死的能说成活的,舌绽莲花思维敏捷,自己如何是他的对手?
行吧,反正长孙无忌都已经让你打了,再栽赃一个罪名也无所谓,反正你俩早已经算是死对头,都欲将对方置于死地而后快……
房俊伸了个懒腰,往外瞅了瞅天色,道:“微臣打算去书院走一趟,看看卫公主持的军训之情况,不知殿下可否愿意同行?”
李治想了想,左右无事,便道:“素闻书院之军训规模宏大,早已轰动整个长安,本王倒还真想去瞧瞧。”
李治冲崔敦礼颔首道:“多谢崔侍郎提点,是本王鲁莽了。”
崔敦礼笑了笑,看了一旁的房俊一眼,道:“越国公时常教导吾等,为人要光明正大、胸怀宽广,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若为名臣,先为名仕,若为世范,先为君子。”
嘴上说得很是好听,心里对房俊更是钦佩。
这可是打击晋王的一个绝好之机会,居然就这样平白放过,房俊之心胸、格局,的确举世罕有。
世人皆说房玄龄温润如玉、一世君子,却生出房俊这样一个棒槌,实则在崔敦礼看来,房俊之行为固然有些率诞,但其心性,却也绝对配得上“君子”之准则。
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
此等人物,谁能不心生敬服?
李治笑了笑,颔首道:“越国公胸怀宽广,实乃吾辈之典范,否则如何当得起父皇对他那般宠信器重呢?”
房俊对着等吹捧不以为然,淡淡道:“知伯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
当年豫让为知伯复仇,不慎被赵襄子识破,赵襄子对豫让说:“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知伯灭范中行氏,而子不为报仇,反委质事知伯。知伯已死,子独何为报仇之深也?”豫让回答道:“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以众人遇臣,臣故众人报之;知伯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
及后得赵襄子之王袍,豫让拔剑三跃,大呼:“而可以报知伯矣。”之后伏剑而死。
此为“士为知己者死”!
李治默然不语。
欲成大事,除去自身之优秀以外,尚需得力之臂助辅佐。父皇当年有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程咬金、李绩等一干文武群臣鼎力辅佐,方才成就大业,名垂青史,如今又有房俊这等当世人杰誓死报效,正因为父皇之人格魅力能够慑服群雄,岂不令人艳羡钦佩?
而自己又何时能够遇到自己的“豫让”呢?
……
思忖再三,房俊道:“将这些将士之名字誊抄造册,至于如何抚恤,暂时先由兵部拨出一笔款项发放至兵卒以及阵亡者家属手中,定要言明一应抚恤要按照东征之后陛下之旨意而行,钱帛一次性补齐,军功勋阶亦会一一封赏,请他们定要谅解,毋须急于一时。”
崔敦礼也认为这样处置最好:“下官会按照户籍所登记之住址,派遣兵部以及当地府衙之官员亲自登门,先给予一部分钱帛予以安抚,取得他们的谅解。”
既然怎么做都不合适,那就只有拖一拖,却一定要得到这些兵卒本身以及家属的谅解,不能给人一种功勋被贪墨的误解。
总不能为了这点事去征询李二陛下的意见吧?
况且如今李二陛下或许大手一挥大加封赏,待遇远超兵部之规定,等到将来东征受阻,又会对封赏予以减免。没人敢埋怨李二陛下出尔反尔,只会攻讦兵部处事不公、前后不一……
然后崔敦礼便告辞离去。
李治有些不解,这两人从头至尾都未谈及这一笔军械延迟所导致的兵卒冻伤冻死事件,到底要归于谁的责任……
想了想,他忍不住说道:“此事过错在于本王,越国公大可在奏疏上写明,本王对这些兵卒之死伤心有愧疚,定会担负责任,哪怕那些阵亡兵卒之家属去王府门前骂街,本王也坦然受之。”
这倒也并非是他勇于承担,而是知道这件事发生在他主政兵部期间,他根本跑不了。
房俊却道:“此事与殿下何干?殿下初仕兵部,对于兵部之运转并不了解,固然遭受小人蒙骗,不用水师之船队运输,反而花费重金雇佣江南民间之船只,非但花费甚大,耗时太久耽搁军情,还导致一批军械失窃,至今未能找回。微臣已经拟定了奏章,明早便会递交至政事堂,请诸位宰辅评定得失、予以惩罚。”
李治:“……”
这特么跟老子担起责任有何不同?
事情是长孙无忌办的,可都是经过了我的同意,你现在堂而皇之的将责任扣在长孙无忌头上,可最终的板子还是要落在我的屁股上……
由此可见,房俊所谓的“底线”是什么了,那就是阴谋诡计暗下杀手的那一套都收起来,大家都别用,有什么能耐就摆在明面上,谁是亏谁占了便宜只能各凭本事,听天由命。
此刻细想,当初水师拖拖拉拉各种理由不远运输这批军械,自己也不敢让水师承运,不得不让长孙无忌从江南民间雇佣船只运输,一切都掉进房俊算计好的圈套里。
就等着今日予以弹劾呢。
甚至于,那批丢失的军械搞不好也是房俊做的手脚……
李治苦笑道:“越国公当真好算计,不仅本王落入圈套,就连赵国公也懵然不知。此等阳谋,本王钦佩万分。”
房俊喝了口茶水,上身靠在椅背上,悠悠道:“殿下此言,涉及诽谤,还请慎言,否则微臣说不得就要再写一道奏疏,弹劾您言语污蔑,败坏了微臣之清誉。”
李治无语,赶紧举手投降:“好好好,此事乃是本王犯傻,自作自受,这总行了吧?”
他知道房俊说得出做得到,不愿意以阴谋手段对付自己,却不代表不能光明正大的打击自己。如今刘洎虽然升任中书令,但御史台上上下下皆是他的部署,言出法随一言九鼎,一旦房俊这封奏疏当真呈上,以刘洎如今紧跟太子步伐的立场,必然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弹劾风波来攻讦自己。
那雪片一般飞进政事堂,最终呈现于父皇案头的奏疏,想一想就让人头痛……
房俊哈哈一笑:“微臣已经说了,此事与殿下无关,只是受了奸人蒙蔽而已,若有必要,微臣甚至可以提供人证物证,证明有人在此次雇佣环节当中吃拿卡要、贪墨公帑……”
江南任意曾经派遣船只参与运输军械的一家,哪一个敢不听房俊的号令?凭借着房俊的权力威势,以及背后江南士族的支持,在整个江南完全称得上是一言九鼎。
出个家奴指认长孙无忌从中贪墨,又有何难?
当初若非他的默许,就没有一家船队敢接运输军械的生意……
李治叹了口气,世人都说长孙无忌是个“阴人”,阴谋诡计层出不穷,常常将人算计得深入陷阱而不自知,如今看来房俊也不是个吃素的,权谋手段不遑多让。
最厉害的是这厮却整日一副坦荡无辜的面目示人,天下人皆说他直爽率真、胸怀磊落……
即便不得不低头,心中也着实不爽,李治哼了一声,讥讽道:“怪不得就连父皇也曾痛骂越国公乃是奸佞之辈,这阴谋构陷的手段,当真无所不用其极。”
房俊也不恼,随意道:“殿下此言差矣,赵国公虽然有功于社稷,但其阴私歹毒、居心叵测,实乃国之蠹虫。且不说微臣根本未曾做过任何手脚,便是有些谋算,亦是以毒攻毒,如何谈得上是构陷忠良呢?殿下对于‘忠良’之认知,实在是肤浅了一些,还是应当多读读史书,长长见识,才能够分辨忠奸、看懂人心。”
李治翻个白眼,闷声不语。
他这才想起,人家房俊当初那也是朝堂之上舌战御史的人物,黑的能说成白的,死的能说成活的,舌绽莲花思维敏捷,自己如何是他的对手?
行吧,反正长孙无忌都已经让你打了,再栽赃一个罪名也无所谓,反正你俩早已经算是死对头,都欲将对方置于死地而后快……
房俊伸了个懒腰,往外瞅了瞅天色,道:“微臣打算去书院走一趟,看看卫公主持的军训之情况,不知殿下可否愿意同行?”
李治想了想,左右无事,便道:“素闻书院之军训规模宏大,早已轰动整个长安,本王倒还真想去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