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三章 河东裴行俭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绿色中文网 www.04zw.com,最快更新锦绣大唐之长安房俊最新章节!
所有的字李二陛下都认得,所有的词也都听清楚了,但是组合在一起,李二陛下表示自己完全听不懂。
这就尴尬了……
堂堂皇帝陛下,再与臣子奏对的时候却听不懂臣子的话语,这怎么行?
房俊却浑然没有注意李二陛下的异样,兀自在滔滔不绝的讲述着心中的设想:“……吾大唐地大物博,物产丰饶,但是出口的产品不能只是那些土地出产的作物,要加大玻璃、瓷器、美酒这些高附加值的商品,不仅能够轻易获得更多的利润,还能抑制他国本国的这些作坊。我们要尽可能的扩大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以此来提升贸易顺差,同时打击周边国家的经济体系,使之国内加剧通货膨胀,逐渐的在财政上依赖大唐,就像儿臣在西域、吐蕃所作的那样……”
房俊越讲越兴奋。
当年他只是个主管农业的副县长,最大的权利就是下到田间地头掐着腰指挥耕地……
何时能有这种指点江山,为帝国筹谋的机会?
可李二陛下却越听越是黑脸,尴尬得不得了……
房俊话里的意思,李二陛下还是模模糊糊听懂了一些,无非就是利用贸易的手段抑制进口,扩大出口,进口一贯钱,出口两贯钱,就相当于净赚了一贯……
赚别国的钱,以此使得大唐越来越有钱。
但是这跟关津之税、市卖之税有什么关系?
通货膨胀又是什么鬼?
看着房俊手舞足蹈口沫横飞,李二陛下黑着脸,拍了拍身边的案几,冷言说道:“尔不过区区从三品侯爵,官职亦是外放的一路总管,此等事关国家政策的大事,乃是政事堂诸位宰辅的职责,尔越俎代庖,居心如何?”
“呃……”
房俊差点被自己的口水呛死,目瞪口呆的看着李二陛下。
这皇帝……也太昏庸了吧?
咱虽然不是宰辅,但说的这可都是谋国之言,是咱超越千年的见识凝炼出来的适合大唐快速发展的定国之策,你说我越俎代庖、多管闲事?
我这暴脾气……
也没辙!
谁叫人家是皇帝呢?
李二陛下抬起眼皮看了看闭上嘴巴一脸悲愤的房俊,心虚的咳了一声,随意说道:“不过看在你尽心国事的份上,朕也不会追究。这样,你回去写分奏折,详细一些……然后呈递给朕,朕批阅之后,会下发到政事堂,让诸位宰辅们议一议,适用不适用让各位宰辅定夺,也算不枉费了你一片心血。”
房俊哪里知道李二陛下是想先仔细研究一番他的奏折,弄懂其中关窍?
只等闷声闷气的应了一声:“儿臣遵旨。”
李二陛下挥了挥手:“朕有些累了,你且下去吧。”
“诺!”房俊鞠躬行礼,退出大殿。
看着房俊壮实的背影消失在门口,李二陛下伸手揉了揉脸,吁了口气,喃喃自语道:“有点丢人了,居然跟不上这个小王八蛋的思路,莫非朕已经老了?”
心里想着还是等房俊将奏折送上来,好生研究一番再说。
不然在房俊面前他都不知道应该如何表态,连核心意思都没弄明白,表什么态?
*****
房俊郁闷的出了大殿。
本是一腔热血的向李二陛下提一个能使得大唐确定霸权的建议,却被泼了一盆冷水……心中的憋屈可想而知。
想来高阳公主一时半会儿也走不脱,干脆自己先出宫再说。
信步走着,心里对李二陛下满腹怨念。
屁的千古一帝啊,见识就跟井里的青蛙一般,哪里知道鹰扬天下、龙飞九天的壮志雄心?
房俊仰天长叹一声:“我本将心向明月,无奈明月照沟渠……”
“房驸马这是诗兴大发么?哎呀呀,小生有幸,可得将房驸马的新作记下来……”
一声突兀的话语,将房俊吓了一跳。
抬眼一看,自己居然不知不觉的来到太极殿东侧门下省官衙门前的钟楼……
门下省与中书省分列太极殿一左一右。
门下省门前有钟楼,中书省门前则是鼓楼,而房俊立足之处正是钟楼偏东,前方一处郁郁葱葱的树林之后有飞檐斗角,正是弘文馆。
眼前立着一位儒服高冠的青年,眉目俊朗,英姿勃勃,正叉手而立,对着房俊行晚辈之礼。
此人年岁比之房俊还要大上几岁,却行此等严谨的晚辈之礼,显然必是弘文馆的学子了。弘文馆与崇贤馆分列太极宫与东宫,都是大唐第一流的贵族学校,等级相同。房俊身上那个崇贤馆校书郎的职务并未撤去,等于还是崇贤馆的老师级别。
弘文馆的学子向崇贤馆的老师执弟子之礼,没毛病……
房俊微微一哂:“作什么诗啊?无非感慨两句而已,就这两句,多了没有。”
英气青年微微遗憾:“只有两句?那可惜了……这两句诗虽然言辞浅显,但其中蕴含的无奈与愤懑,却是淋漓尽致的泄露出来,房驸马天纵之姿,吾辈不如者多矣。”
房俊摸摸鼻子,虽然被别人夸的是自己“剽窃”来的东西,但是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喜悦的,谁叫他“剽窃”的东西永远都找不到正主儿来告他“侵权”呢?
对这个英气青年的印象便很好。
“不知兄台如何称呼?”房俊问道。
青年略带惶恐:“房驸马乃是崇贤馆校书郎,既是晚生的老师,何敢担这一句‘兄台’?再者房驸马亦是当朝名仕,诗词圣手之名享誉士林,真真是折煞晚生了……晚生裴行俭,河东人氏,房驸马称晚生守约便可。”
房俊愣住。
裴行俭?
裴守约?
我勒个去!
出门就遇到大神啊……
这是房俊曾经很喜欢的一位文武全才的历史人物。
历史上,这位也是充满了传奇色彩。
此人非但身兼礼部尚书和右卫大将军这文武官职当中的一等显要,更威震西域大破突厥,计俘叛乱的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匐延都支,将吏于碎叶城为他立碑纪功。
最厉害的当属这人识人用人的眼光……
明末彭孙贻说:行俭知人善行,雅量藻鉴,凡所赏技皆为名将。
何有此言呢?
宰相李敬玄大力赞扬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才学,推荐给裴行俭,裴行俭看不上这几位:“做官的人要达到远大的志向、职位、前途,就要把度量见识放在首位,把文学技艺放在其次。像王勃等人虽然富有文才,但轻浮急躁,爱卖弄夸耀,哪里是做大事人呢?杨炯比较稳重谨慎,可以当到县令,其余的人恐怕难有善终。”
事实正如他所料。
而他所亲自举荐引进的副将,例如程务挺、张虔曰助、崔智聅、王方翼、蚕金毗、刘敬同、郭待封、李多祚、黑齿常之,大都成为当世名将,加上被他上奏任用做到刺史将军的,足有几十人……
这眼光,简直跟穿越者有的一拼!
据说,裴行俭之所以能有如此识人之明,是因为他精通阴阳历法五行面相之术,不仅能识人,且每次打仗都能预知有利的时日,往往旗开得胜,无往而不利……
有唐一朝,裴行俭亦是名将中的名将!
唐德宗建中三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礼部尚书闻喜公裴行俭”。及至宋徽宗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裴行俭。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裴行俭亦位列其中。
当然,房俊之所以对裴行俭感兴趣的原因,是因为他是苏定方的徒弟!<!-110->
所有的字李二陛下都认得,所有的词也都听清楚了,但是组合在一起,李二陛下表示自己完全听不懂。
这就尴尬了……
堂堂皇帝陛下,再与臣子奏对的时候却听不懂臣子的话语,这怎么行?
房俊却浑然没有注意李二陛下的异样,兀自在滔滔不绝的讲述着心中的设想:“……吾大唐地大物博,物产丰饶,但是出口的产品不能只是那些土地出产的作物,要加大玻璃、瓷器、美酒这些高附加值的商品,不仅能够轻易获得更多的利润,还能抑制他国本国的这些作坊。我们要尽可能的扩大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以此来提升贸易顺差,同时打击周边国家的经济体系,使之国内加剧通货膨胀,逐渐的在财政上依赖大唐,就像儿臣在西域、吐蕃所作的那样……”
房俊越讲越兴奋。
当年他只是个主管农业的副县长,最大的权利就是下到田间地头掐着腰指挥耕地……
何时能有这种指点江山,为帝国筹谋的机会?
可李二陛下却越听越是黑脸,尴尬得不得了……
房俊话里的意思,李二陛下还是模模糊糊听懂了一些,无非就是利用贸易的手段抑制进口,扩大出口,进口一贯钱,出口两贯钱,就相当于净赚了一贯……
赚别国的钱,以此使得大唐越来越有钱。
但是这跟关津之税、市卖之税有什么关系?
通货膨胀又是什么鬼?
看着房俊手舞足蹈口沫横飞,李二陛下黑着脸,拍了拍身边的案几,冷言说道:“尔不过区区从三品侯爵,官职亦是外放的一路总管,此等事关国家政策的大事,乃是政事堂诸位宰辅的职责,尔越俎代庖,居心如何?”
“呃……”
房俊差点被自己的口水呛死,目瞪口呆的看着李二陛下。
这皇帝……也太昏庸了吧?
咱虽然不是宰辅,但说的这可都是谋国之言,是咱超越千年的见识凝炼出来的适合大唐快速发展的定国之策,你说我越俎代庖、多管闲事?
我这暴脾气……
也没辙!
谁叫人家是皇帝呢?
李二陛下抬起眼皮看了看闭上嘴巴一脸悲愤的房俊,心虚的咳了一声,随意说道:“不过看在你尽心国事的份上,朕也不会追究。这样,你回去写分奏折,详细一些……然后呈递给朕,朕批阅之后,会下发到政事堂,让诸位宰辅们议一议,适用不适用让各位宰辅定夺,也算不枉费了你一片心血。”
房俊哪里知道李二陛下是想先仔细研究一番他的奏折,弄懂其中关窍?
只等闷声闷气的应了一声:“儿臣遵旨。”
李二陛下挥了挥手:“朕有些累了,你且下去吧。”
“诺!”房俊鞠躬行礼,退出大殿。
看着房俊壮实的背影消失在门口,李二陛下伸手揉了揉脸,吁了口气,喃喃自语道:“有点丢人了,居然跟不上这个小王八蛋的思路,莫非朕已经老了?”
心里想着还是等房俊将奏折送上来,好生研究一番再说。
不然在房俊面前他都不知道应该如何表态,连核心意思都没弄明白,表什么态?
*****
房俊郁闷的出了大殿。
本是一腔热血的向李二陛下提一个能使得大唐确定霸权的建议,却被泼了一盆冷水……心中的憋屈可想而知。
想来高阳公主一时半会儿也走不脱,干脆自己先出宫再说。
信步走着,心里对李二陛下满腹怨念。
屁的千古一帝啊,见识就跟井里的青蛙一般,哪里知道鹰扬天下、龙飞九天的壮志雄心?
房俊仰天长叹一声:“我本将心向明月,无奈明月照沟渠……”
“房驸马这是诗兴大发么?哎呀呀,小生有幸,可得将房驸马的新作记下来……”
一声突兀的话语,将房俊吓了一跳。
抬眼一看,自己居然不知不觉的来到太极殿东侧门下省官衙门前的钟楼……
门下省与中书省分列太极殿一左一右。
门下省门前有钟楼,中书省门前则是鼓楼,而房俊立足之处正是钟楼偏东,前方一处郁郁葱葱的树林之后有飞檐斗角,正是弘文馆。
眼前立着一位儒服高冠的青年,眉目俊朗,英姿勃勃,正叉手而立,对着房俊行晚辈之礼。
此人年岁比之房俊还要大上几岁,却行此等严谨的晚辈之礼,显然必是弘文馆的学子了。弘文馆与崇贤馆分列太极宫与东宫,都是大唐第一流的贵族学校,等级相同。房俊身上那个崇贤馆校书郎的职务并未撤去,等于还是崇贤馆的老师级别。
弘文馆的学子向崇贤馆的老师执弟子之礼,没毛病……
房俊微微一哂:“作什么诗啊?无非感慨两句而已,就这两句,多了没有。”
英气青年微微遗憾:“只有两句?那可惜了……这两句诗虽然言辞浅显,但其中蕴含的无奈与愤懑,却是淋漓尽致的泄露出来,房驸马天纵之姿,吾辈不如者多矣。”
房俊摸摸鼻子,虽然被别人夸的是自己“剽窃”来的东西,但是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喜悦的,谁叫他“剽窃”的东西永远都找不到正主儿来告他“侵权”呢?
对这个英气青年的印象便很好。
“不知兄台如何称呼?”房俊问道。
青年略带惶恐:“房驸马乃是崇贤馆校书郎,既是晚生的老师,何敢担这一句‘兄台’?再者房驸马亦是当朝名仕,诗词圣手之名享誉士林,真真是折煞晚生了……晚生裴行俭,河东人氏,房驸马称晚生守约便可。”
房俊愣住。
裴行俭?
裴守约?
我勒个去!
出门就遇到大神啊……
这是房俊曾经很喜欢的一位文武全才的历史人物。
历史上,这位也是充满了传奇色彩。
此人非但身兼礼部尚书和右卫大将军这文武官职当中的一等显要,更威震西域大破突厥,计俘叛乱的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匐延都支,将吏于碎叶城为他立碑纪功。
最厉害的当属这人识人用人的眼光……
明末彭孙贻说:行俭知人善行,雅量藻鉴,凡所赏技皆为名将。
何有此言呢?
宰相李敬玄大力赞扬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才学,推荐给裴行俭,裴行俭看不上这几位:“做官的人要达到远大的志向、职位、前途,就要把度量见识放在首位,把文学技艺放在其次。像王勃等人虽然富有文才,但轻浮急躁,爱卖弄夸耀,哪里是做大事人呢?杨炯比较稳重谨慎,可以当到县令,其余的人恐怕难有善终。”
事实正如他所料。
而他所亲自举荐引进的副将,例如程务挺、张虔曰助、崔智聅、王方翼、蚕金毗、刘敬同、郭待封、李多祚、黑齿常之,大都成为当世名将,加上被他上奏任用做到刺史将军的,足有几十人……
这眼光,简直跟穿越者有的一拼!
据说,裴行俭之所以能有如此识人之明,是因为他精通阴阳历法五行面相之术,不仅能识人,且每次打仗都能预知有利的时日,往往旗开得胜,无往而不利……
有唐一朝,裴行俭亦是名将中的名将!
唐德宗建中三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礼部尚书闻喜公裴行俭”。及至宋徽宗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裴行俭。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裴行俭亦位列其中。
当然,房俊之所以对裴行俭感兴趣的原因,是因为他是苏定方的徒弟!<!-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