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卷 海上霸主 第七十一节 电子眼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绿色中文网 www.04zw.com,最快更新海魂最新章节!
轰炸行动的方案在二十二日上午确定了下来,为了确保这次轰炸行动获得成功,罗云冲还在二十一日的时候安排了好几十架轰炸机去执行侦察任务。当时,大部分的侦察机都被派到了杰克逊维尔去,以达到迷惑美军的目的。当然,迷惑手段有很多,这只是其中的一种。真正起到作用的是那些前去探路的侦察机,其任务就是确定美军设在本土上的防空雷达站,以及高射炮阵地。而执行这一任务的是当时罗云冲手下一支极为特殊的部队,也是帝国航空兵中第一支专业的电子侦察机部队。
电子侦察机的出现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随着雷达出现,并且很快就在战争中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对付雷达,以及避免被雷达现成为了当时一个新的战术问题。帝国是最最早研制雷达的国家,而且雷达技术也是最先进,也就最早意识到了对付雷达,以及避免被雷达现的重要性。早在21年的时候,也就是在战争爆前不久,帝国海6两军开始大规模装备雷达的时候,当时帝国研制雷达最重要的南京电子研究所就启动了针对干扰雷达方面的初期理论研究工作了。
雷达本身的工作原理是相当简单的,主要利用的就是金属会反射电磁波的特点,即出电磁波,电磁波在照射到金属上之后反射回来,再接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从而判断出反射点的方位与距离。按照这个最基本的原理,要使雷达失效的话,就主要有两种办法,一是物体不反射电磁波,二是让雷达接收不到反射的电磁波。
在当时的条件下,要使飞机不反射电磁波的话,那就要尽量少用金属材料。也许当初英国在研制“蚊”式轰炸机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考虑到用木材制造的飞机不容易被雷达探测到。可实际上,“蚊”式轰炸机正是一种很难被雷达探测到地飞机。“蚊”式轰炸机只是一个特例,英国人用其证明了可以用木材制造出性能优秀的轰炸机,可问题是,不可能用木材制造出更先进的重型轰炸机,以及性能更好的战斗机,毕竟木材本身的结构强度是不可能过金属的,特例也不能代表别的飞机都可以用木材制造。
当时。南京电子研究所在这方面的研究就主要集中在明一种可以吸收雷达波地涂料,可是以当时的技术条件,特别是在没有足够的材料学的基础上,根本就不可能研制出能够吸收雷达拨的涂料,更不可能研制出可以满足作战飞机使用条件的吸波涂料。
走入死胡同之后,南京电子研究所将研究重点放到了另外一个方面,及让雷达接收不到飞机反射的电磁波,而这又有两个办法。一是制造大量的电磁波,使雷达无法判断处哪一个才是飞机出来的,二是分散飞机出的电碰波。降低电磁波地信号强度。使雷达上地电磁波接受器无法探测到。
后面一个办法因为涉及到了大量的数学工作,对飞机的外形设计有极为严格地要求,而当时的飞机设计师连完整的空气动力学理论都没有。更没有计算机,也没有电磁波实验室,所以这个方向上的研究也很快就走入了死胡同,直到数十年之后,在建立了基本的电碰波反射数学模型,空气动力学也得到了长足展,帝国建立了相关的电磁波实验室,并且拥有了性能先进的计算机之后,才造出了第一架利用分散反射电磁波,达到雷达隐身目的的飞机。当然。那已经是数十年之后的事情了,当时地飞机设计师恐怕根本就无法想像到造出来的飞机会是个什么样子呢。
研究工作很快就集中到了最后一条途径上,及干扰雷达,使雷达无法探测到飞机。到23年的时候,初步研究工作已经结束,南京电子研究所的工程师提出的办法相当简单,那就是在轰炸机的飞行航线前方,以后两侧撒布大量的金属物体,让敌人的雷达被这些金属物体反射的电磁波“填满”。从而就无法探测到轰炸机了。
23年底的时候,轰炸机部队在对日战略轰炸中次采用了这干扰雷达的技术,为此还专门改装了几架轰炸机,携带那些装满了金属条的特种炸弹。实战证明,干扰效果相当理想,而且能够大幅度降低轰炸机的战损率。可问题是,日本本来就没有什么先进的雷达,装备到部队的雷达更为有限,在日本现雷达的重要性的时候,距离战败也就不远了。因此,在对日战略轰炸中,雷达干扰技术并没有得到大范围的应用。
很快,英国人也在干扰雷达的技术方面取得了进展,而且是最先投入大规模实战应用的。当时,英国皇家空军在对德进行战略轰炸的时候,就出动了大批电子干扰机,在轰炸机的航线上投下金属铂条,感到德国防空部队的雷达,以保护轰炸机,并且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战果。而德国也很快向唐帝国求助,最早在欧洲战场上参战的帝国航空兵就是当时派去的十几架电子干扰机,而这些飞机为掩护德国空军的轰炸机立下了汗马功劳。
既然雷达干扰如此重要,那么就会有人想到让雷达不受到干扰。而这个工作也是由南京电子研究所负责的。而且正是随着这些研究的深入,帝国的科学家先现了电磁波的一些基本特征,而这些现也很快就被利用了起来。
用金属铂条干扰雷达有一个很重要的基本条件,那就是金属铂条的几何尺寸与雷达出的电碰波的波长有密切的关系,工程师先现波长比较长的雷达抗干扰的能力要强一点,随后就总结出了其中的规律。而当时各个国家在这方面的研究都在进行,南京电子研究所几乎集中了帝国电子方面的所有高级人才,可以说,帝国海6两军能够拥有比敌人更先进的雷达,南京电子研究所的工程师居功至伟。
雷达射的电磁波的波长与其性能有着直接关系,在其他条件一定地情况下,电磁波的波长越短,探测的精确度就越好。可是电碰波在空气中的衰减度也越快,探测的距离就越近。相反,电磁波的波长越长,探测的精度就越差,探测的距离越远。再结合抗干扰方面地需要,在25年的时候,南京电子研究所的专家就向6海两军提出了一个简单的解决办法,那就是同时装备多部工作在不同波段雷达。或者是把多部雷达置于不同的位置上,从不同的方向探测敌机。
当时还没有出现变频技术,也就是一部雷达可以同时工作在多个波段上的技术,因此也就只能采用这种奔办法来提高雷达的抗干扰能力了。最先进行实战应用的就是德国的防空部队,而且很快就证实,这是一种相对有效的手段。在同时部署多部不同雷达地情况下,现英国轰炸机群的概率提高了数倍,而且拦截效率也提高了好几倍。当时,这还是一项绝密“技术”,为此。德国与唐帝国还专门组建保护雷达站的安全部队。德国的情报部门甚至不惜撒布一些假消息来迷惑英国人,以保证该“技术”不被英国人现。
也正是随着对干扰雷达,以及反干扰的技术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与工程师逐渐掌握了雷达的一些重要性能,推动了电磁学的展。而除了干扰雷达之外,怎么确定敌人雷达的准确位置,甚至是利用敌人雷达出的电磁波进行压制性打击的研究工作也相继启动。
最早装备探测雷达的专用设备的就是帝国海军的战舰,随即工程师就现,这种设备在战舰上的用途实际上并不是很大,如果双方接近到可以互相探测到对方雷达出的电磁波的距离的话,那么早就被侦察机给现了。因此,工程师提出在飞机上安装类似的设备,用来在远距离上探测敌人的雷达。不管是战舰上的雷达,还是地面的雷达。
比起用金属铂条干扰雷达而言,要精确探测出敌雷达地位置,在技术就要困难得多了。而探测的原理也相当简单。雷达本身就像是一支手电筒一样,出的电磁波在某个方向上最为集中,就如同手电筒出的光线一样,而雷达本身就是“光源”,因此只要有可以测向的电碰波接收装置,就能够探测出电磁波信号的方向。而结合两个探测装置,利用三角法,就可以计算出电磁波射源的位置了。
这只是纯理论上的办法,而实际操作起来肯定要麻烦得多。先是探测装置的测向精确度要足够的高,这个还是小问题。最关键的是,两部探测器之间要有足够的距离。这与用来截获敌电台出的电磁波信号的装置一样,而当时为了提高探测精度,往往会利用多部监听电台探测到的电碰波信号进行计算,而且每部电台之间的距离少则数公里,多则数百公里。以当时的技术,别说在飞机上安装两部探测装置,就算是在同一艘战舰上安装两部装置,也难以保证探测的精度。
工程师的创造性在这个时候得到了极大的挥,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在飞机后面拖一根长达数百米,甚至上千米的绳索,在上面固定数个,甚至数十个小型探测器,然后在飞机的前端安装另外一部精确度更高的探测器,然后利用后面小型探测器探测到的综合结果,以及前方探测器探测到的结果,就能够大致计算出电磁波射源的大概方位了。
27年初的时候,6航先改装了两架这样的电子侦察机,并且进行了测试,在测试中现了很多的问题,随后就又工程师进行解决。比如因为绳索在空中漂浮的时候极为不稳定,工程师就在探测器上加了一个水平方位陀螺仪,并且与电子信号反馈器并联,从而测量出在接收到电磁波信号时探测器的准确状态。
经过了大半年的测试与反复的改进,到第一架具有实用能力的电子侦察机正式交付6军航空兵。这是一架由“狼鸠”改造的电子侦察机,通过多次测试,最终证明该侦察机能够对左右两侧1oo公里范围内的雷达进行定位,而定位精度在2度以内,也就是在1oo公里的距离上,误差大概在5公里范围之内。比起后来的电子侦察机,这个精度确实是差得让人无法忍受,可是在当时的条件下,这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了。
到28年初的时候,6航已经接收了3o多架电子侦察机,罗云冲为此成立了一个单独的电子侦察机大队,并且直接隶属于6航司令部。当时这是一支绝密部队,外界知道该部队存在的人不会过5o个,而且飞行员都是秘密调集的,在到达该部队之前,飞行员甚至不知道他们要去干什么。
训练工作一直进行到了八月份,该部队才正式形成了战斗力。九月底,罗云冲抽调了十多架电子侦察机,组成一个独立的中队部署在了巴拿马。当时,罗云冲就想利用该中队为战略轰炸服务,只是在十月初的时候,罗云冲暂时终止了轰炸行动,所以该部队一直没有参加作战行动。直到十月二十一日,罗云冲决定恢复战略轰炸后,该部队才接到了命令,而他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为二十三日执行轰炸任务的机群探明航上线上的美军雷达分布情况,好让参谋制订出更合理的飞行航线,以确保机群的安全。
谈仁皓也是在这个时候才知道有这么一支部队存在的,而当时执行任务的轰炸机上都带了15o公斤的炸药,所有的飞行员也都准备了一颗用来自杀的毒药,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如果被击落,绝不能让飞机落入敌人的手里,更不能被敌人俘虏!
轰炸行动的方案在二十二日上午确定了下来,为了确保这次轰炸行动获得成功,罗云冲还在二十一日的时候安排了好几十架轰炸机去执行侦察任务。当时,大部分的侦察机都被派到了杰克逊维尔去,以达到迷惑美军的目的。当然,迷惑手段有很多,这只是其中的一种。真正起到作用的是那些前去探路的侦察机,其任务就是确定美军设在本土上的防空雷达站,以及高射炮阵地。而执行这一任务的是当时罗云冲手下一支极为特殊的部队,也是帝国航空兵中第一支专业的电子侦察机部队。
电子侦察机的出现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随着雷达出现,并且很快就在战争中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对付雷达,以及避免被雷达现成为了当时一个新的战术问题。帝国是最最早研制雷达的国家,而且雷达技术也是最先进,也就最早意识到了对付雷达,以及避免被雷达现的重要性。早在21年的时候,也就是在战争爆前不久,帝国海6两军开始大规模装备雷达的时候,当时帝国研制雷达最重要的南京电子研究所就启动了针对干扰雷达方面的初期理论研究工作了。
雷达本身的工作原理是相当简单的,主要利用的就是金属会反射电磁波的特点,即出电磁波,电磁波在照射到金属上之后反射回来,再接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从而判断出反射点的方位与距离。按照这个最基本的原理,要使雷达失效的话,就主要有两种办法,一是物体不反射电磁波,二是让雷达接收不到反射的电磁波。
在当时的条件下,要使飞机不反射电磁波的话,那就要尽量少用金属材料。也许当初英国在研制“蚊”式轰炸机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考虑到用木材制造的飞机不容易被雷达探测到。可实际上,“蚊”式轰炸机正是一种很难被雷达探测到地飞机。“蚊”式轰炸机只是一个特例,英国人用其证明了可以用木材制造出性能优秀的轰炸机,可问题是,不可能用木材制造出更先进的重型轰炸机,以及性能更好的战斗机,毕竟木材本身的结构强度是不可能过金属的,特例也不能代表别的飞机都可以用木材制造。
当时。南京电子研究所在这方面的研究就主要集中在明一种可以吸收雷达波地涂料,可是以当时的技术条件,特别是在没有足够的材料学的基础上,根本就不可能研制出能够吸收雷达拨的涂料,更不可能研制出可以满足作战飞机使用条件的吸波涂料。
走入死胡同之后,南京电子研究所将研究重点放到了另外一个方面,及让雷达接收不到飞机反射的电磁波,而这又有两个办法。一是制造大量的电磁波,使雷达无法判断处哪一个才是飞机出来的,二是分散飞机出的电碰波。降低电磁波地信号强度。使雷达上地电磁波接受器无法探测到。
后面一个办法因为涉及到了大量的数学工作,对飞机的外形设计有极为严格地要求,而当时的飞机设计师连完整的空气动力学理论都没有。更没有计算机,也没有电磁波实验室,所以这个方向上的研究也很快就走入了死胡同,直到数十年之后,在建立了基本的电碰波反射数学模型,空气动力学也得到了长足展,帝国建立了相关的电磁波实验室,并且拥有了性能先进的计算机之后,才造出了第一架利用分散反射电磁波,达到雷达隐身目的的飞机。当然。那已经是数十年之后的事情了,当时地飞机设计师恐怕根本就无法想像到造出来的飞机会是个什么样子呢。
研究工作很快就集中到了最后一条途径上,及干扰雷达,使雷达无法探测到飞机。到23年的时候,初步研究工作已经结束,南京电子研究所的工程师提出的办法相当简单,那就是在轰炸机的飞行航线前方,以后两侧撒布大量的金属物体,让敌人的雷达被这些金属物体反射的电磁波“填满”。从而就无法探测到轰炸机了。
23年底的时候,轰炸机部队在对日战略轰炸中次采用了这干扰雷达的技术,为此还专门改装了几架轰炸机,携带那些装满了金属条的特种炸弹。实战证明,干扰效果相当理想,而且能够大幅度降低轰炸机的战损率。可问题是,日本本来就没有什么先进的雷达,装备到部队的雷达更为有限,在日本现雷达的重要性的时候,距离战败也就不远了。因此,在对日战略轰炸中,雷达干扰技术并没有得到大范围的应用。
很快,英国人也在干扰雷达的技术方面取得了进展,而且是最先投入大规模实战应用的。当时,英国皇家空军在对德进行战略轰炸的时候,就出动了大批电子干扰机,在轰炸机的航线上投下金属铂条,感到德国防空部队的雷达,以保护轰炸机,并且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战果。而德国也很快向唐帝国求助,最早在欧洲战场上参战的帝国航空兵就是当时派去的十几架电子干扰机,而这些飞机为掩护德国空军的轰炸机立下了汗马功劳。
既然雷达干扰如此重要,那么就会有人想到让雷达不受到干扰。而这个工作也是由南京电子研究所负责的。而且正是随着这些研究的深入,帝国的科学家先现了电磁波的一些基本特征,而这些现也很快就被利用了起来。
用金属铂条干扰雷达有一个很重要的基本条件,那就是金属铂条的几何尺寸与雷达出的电碰波的波长有密切的关系,工程师先现波长比较长的雷达抗干扰的能力要强一点,随后就总结出了其中的规律。而当时各个国家在这方面的研究都在进行,南京电子研究所几乎集中了帝国电子方面的所有高级人才,可以说,帝国海6两军能够拥有比敌人更先进的雷达,南京电子研究所的工程师居功至伟。
雷达射的电磁波的波长与其性能有着直接关系,在其他条件一定地情况下,电磁波的波长越短,探测的精确度就越好。可是电碰波在空气中的衰减度也越快,探测的距离就越近。相反,电磁波的波长越长,探测的精度就越差,探测的距离越远。再结合抗干扰方面地需要,在25年的时候,南京电子研究所的专家就向6海两军提出了一个简单的解决办法,那就是同时装备多部工作在不同波段雷达。或者是把多部雷达置于不同的位置上,从不同的方向探测敌机。
当时还没有出现变频技术,也就是一部雷达可以同时工作在多个波段上的技术,因此也就只能采用这种奔办法来提高雷达的抗干扰能力了。最先进行实战应用的就是德国的防空部队,而且很快就证实,这是一种相对有效的手段。在同时部署多部不同雷达地情况下,现英国轰炸机群的概率提高了数倍,而且拦截效率也提高了好几倍。当时,这还是一项绝密“技术”,为此。德国与唐帝国还专门组建保护雷达站的安全部队。德国的情报部门甚至不惜撒布一些假消息来迷惑英国人,以保证该“技术”不被英国人现。
也正是随着对干扰雷达,以及反干扰的技术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与工程师逐渐掌握了雷达的一些重要性能,推动了电磁学的展。而除了干扰雷达之外,怎么确定敌人雷达的准确位置,甚至是利用敌人雷达出的电磁波进行压制性打击的研究工作也相继启动。
最早装备探测雷达的专用设备的就是帝国海军的战舰,随即工程师就现,这种设备在战舰上的用途实际上并不是很大,如果双方接近到可以互相探测到对方雷达出的电磁波的距离的话,那么早就被侦察机给现了。因此,工程师提出在飞机上安装类似的设备,用来在远距离上探测敌人的雷达。不管是战舰上的雷达,还是地面的雷达。
比起用金属铂条干扰雷达而言,要精确探测出敌雷达地位置,在技术就要困难得多了。而探测的原理也相当简单。雷达本身就像是一支手电筒一样,出的电磁波在某个方向上最为集中,就如同手电筒出的光线一样,而雷达本身就是“光源”,因此只要有可以测向的电碰波接收装置,就能够探测出电磁波信号的方向。而结合两个探测装置,利用三角法,就可以计算出电磁波射源的位置了。
这只是纯理论上的办法,而实际操作起来肯定要麻烦得多。先是探测装置的测向精确度要足够的高,这个还是小问题。最关键的是,两部探测器之间要有足够的距离。这与用来截获敌电台出的电磁波信号的装置一样,而当时为了提高探测精度,往往会利用多部监听电台探测到的电碰波信号进行计算,而且每部电台之间的距离少则数公里,多则数百公里。以当时的技术,别说在飞机上安装两部探测装置,就算是在同一艘战舰上安装两部装置,也难以保证探测的精度。
工程师的创造性在这个时候得到了极大的挥,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在飞机后面拖一根长达数百米,甚至上千米的绳索,在上面固定数个,甚至数十个小型探测器,然后在飞机的前端安装另外一部精确度更高的探测器,然后利用后面小型探测器探测到的综合结果,以及前方探测器探测到的结果,就能够大致计算出电磁波射源的大概方位了。
27年初的时候,6航先改装了两架这样的电子侦察机,并且进行了测试,在测试中现了很多的问题,随后就又工程师进行解决。比如因为绳索在空中漂浮的时候极为不稳定,工程师就在探测器上加了一个水平方位陀螺仪,并且与电子信号反馈器并联,从而测量出在接收到电磁波信号时探测器的准确状态。
经过了大半年的测试与反复的改进,到第一架具有实用能力的电子侦察机正式交付6军航空兵。这是一架由“狼鸠”改造的电子侦察机,通过多次测试,最终证明该侦察机能够对左右两侧1oo公里范围内的雷达进行定位,而定位精度在2度以内,也就是在1oo公里的距离上,误差大概在5公里范围之内。比起后来的电子侦察机,这个精度确实是差得让人无法忍受,可是在当时的条件下,这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了。
到28年初的时候,6航已经接收了3o多架电子侦察机,罗云冲为此成立了一个单独的电子侦察机大队,并且直接隶属于6航司令部。当时这是一支绝密部队,外界知道该部队存在的人不会过5o个,而且飞行员都是秘密调集的,在到达该部队之前,飞行员甚至不知道他们要去干什么。
训练工作一直进行到了八月份,该部队才正式形成了战斗力。九月底,罗云冲抽调了十多架电子侦察机,组成一个独立的中队部署在了巴拿马。当时,罗云冲就想利用该中队为战略轰炸服务,只是在十月初的时候,罗云冲暂时终止了轰炸行动,所以该部队一直没有参加作战行动。直到十月二十一日,罗云冲决定恢复战略轰炸后,该部队才接到了命令,而他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为二十三日执行轰炸任务的机群探明航上线上的美军雷达分布情况,好让参谋制订出更合理的飞行航线,以确保机群的安全。
谈仁皓也是在这个时候才知道有这么一支部队存在的,而当时执行任务的轰炸机上都带了15o公斤的炸药,所有的飞行员也都准备了一颗用来自杀的毒药,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如果被击落,绝不能让飞机落入敌人的手里,更不能被敌人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