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无粮一身轻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绿色中文网 www.04zw.com,最快更新唐朝好地主最新章节!
襄阳的粮店不少,也有许多粮仓,还有一个专门的粮食码头。往年,粮食码头总是热闹无比,每天许多粮船到来。一批粮船到来,总会让码头上的力工们兴奋不已。
因为粮食码头,这里便有了一大批专门从事粮食装卸的力工。这些人就和汉江上的纤夫一样,代代相传。在码头上,全凭力气吃饭。扛一个包,便拿一根竹筹,一船结束,拿着筹子换钱。
码头边甚至有不少的茶棚、饭馆、酒馆,在码头上扛了一天活,傍晚收工后,口袋里装着铜钱,来这里喝上一两杯,舒通舒通一下筋骨,算是难得的乐趣。
但是现在,粮食码头却冷清的很,数天才可能有一批粮船前来,每次运来的粮食也并不多。都不需要码头上的人搬运,他们有自带的力工。因为干旱,汉江襄阳下游,也有许多河段成为险滩急流,需要纤夫拉纤过河。
因此粮船上来,船上都随着纤夫,有纤夫卸粮就好了。
离粮食码头不远的地方,是地去的粮仓集中地,许多粮商的粮仓都设在这里。过去的这里,粮食进进出出,繁忙无比。可是现在,这里被官兵重兵把守,层层守护,普通的人根本无法靠近。
虽然把守的如此森严,但这里的粮仓十座倒有九座是空的。从码头上岸的粮食,转运到这里,很快就运去了救济粮加工厂,这里根本存不起粮来。
看着那一个接一个空掉的粮仓,就连把守的官兵们也知道饥荒越来越严重了。
郑籍站在自家的粮仓面前,等候着把守官兵核对批文。虽然眼前的粮仓就是自家的,但他早已经连靠近都靠近不了了,粮食,早已经被朝廷列为大唐朝廷的紧急战略物资,属于被朝廷监管的重要物资,虽然名义上粮仓里的粮食还是他的,可实际上,他却取不走一粒粮食。
现在朝廷要用他的粮了,又把他请了过来。其实那些粮食,早就是朝廷的了,朝廷要运走还是烧掉,他都做不了主,可朝廷却偏偏还要叫他过来,这无疑是多此一举。
一道道关卡核对后,终于确认了。
“郑官人高义,当此饥荒之时,慨然向朝廷出售粮食八千石,深明大义啊。”旁边的官员一脸笑意的对郑籍说道。
郑籍打着哈哈应和着,心里其实非常肉疼。
不是他高义,也不是他慨然,实在是朝廷直接抢啊。名义上劝他出售,但实际上并没有给他第二个选择。
所谓出售,八千石粮换来的不过是一张白纸,上面是朝廷的欠条,欠条打的挺正经的,上面还注明按年利五分计算。但这本息究竟什么时候能给,完全是个未知数。
八千石,这是郑籍几乎全部的粮食了,家里就给留了一年的口粮,每人一年五石粮标准,正正好留了全家主仆一年的口粮,一点都没多留,剩下的八千石,全都‘被他慨然出售给了朝廷’。
眼看着年关将近。
野外能找到的吃的越来越少,饥荒越来越严重,许多自耕农的存粮用尽,越来越多的百姓得依靠救济粮过日子。
朝廷最近宣称要让灾民们过个丰年,还要补发冬至节的一笔过节粮,每个灾民有两升粮。两升粮,朝廷好大的手笔。
不过郑籍知道朝廷也是没什么存粮的,尤其是在灾区。
结果,这灾民们的过节粮,甚至是以的口粮,自然还是要从他们这些有粮的富户豪强们手里弄了。
他们手里剩下的那点粮食,最终还是被朝廷惦记上了。
上次还好歹只是和买一半,还留了一半。而这次,直接就是只留下口粮,余者全征。朝廷甚至鼓励他们这些富户地主们举家迁到未受灾的其它各道去,到那边去生活段时间,等灾后再过来。
很明显,朝廷连他们的这点口粮都惦记上了,巴不得有钱人全都离开灾区,这样路上带点干粮,剩下的就全是朝廷的了。
不过不到万不得已,谁愿意离开啊。
这么大家业在呢,谁放心的下。
心里愿意也好,不愿意也罢,反正现在他们也没别的选择了。朝廷还有意的宣扬灾区的一些饥民变成了暴徒,哪哪又抢掉了哪个大户,哪哪又抢劫了某个地主,哪哪不但抢了大户还杀人放火等等。
郑籍安慰着自己,这一万多石粮食就当是卖给朝廷了,或者说是送给朝廷换了个勋了。因为前后向朝廷出售了一万多石粮食,再加上上次举报丰孝安有功,郑籍的父亲被朝廷追封了个五品散阶,他还在世的老母亲被封了个诰命。
连郑籍这次也得了一个视六品的勋职。
他的一个儿子,还被破格录入国子监,一个儿子被录用为宰相李超的亲事。
说来,这也是巨大的地位提升了,原来只是地方土豪,如今倒也上了台面了。一万多石粮食,心痛是心痛,但起码也不算是完全打了水漂。
总比丰孝安要好,万贯家财,偌大的家业,突然间就灰飞烟灭,整个家族都没了。
“时局艰难,遭逢大灾,我们正当同心齐力,共渡难关嘛。”
郑籍强打笑颜。
仓门打开,仓库里的是数量不多的粮食。
官员一挥手,“点验!”
如今特别时期,朝廷对于粮食无比的敏感。谁要是敢贪墨半点粮食,那都是找死。盗粮一斗者充军流边,盗一石粮者处死!
这无比苛刻的律法,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那些想要动手的人。动手之前,先考虑考虑好严重的后果。
把守粮仓的武将,脸上没有什么不满之色,很认真的派人配合。
清点,称量。
八千石粮食,一石不少。
等粮食清点交接完比,郑籍在那单上还签字画押,这些粮食总算是跟自己没关了。看着那鲜红的手印,郑籍心里突然还有点轻松。
如今,灾区谁手上粮食多,反而成了一项负担。
总得担心着被人惦记,生怕一不小心,头上就落下什么罪名,然后家被抄了,粮食也被抄了。
或者担心什么时候饥民暴徒半夜冲进家,把粮食抢光,杀人放火。(未完待续。)
襄阳的粮店不少,也有许多粮仓,还有一个专门的粮食码头。往年,粮食码头总是热闹无比,每天许多粮船到来。一批粮船到来,总会让码头上的力工们兴奋不已。
因为粮食码头,这里便有了一大批专门从事粮食装卸的力工。这些人就和汉江上的纤夫一样,代代相传。在码头上,全凭力气吃饭。扛一个包,便拿一根竹筹,一船结束,拿着筹子换钱。
码头边甚至有不少的茶棚、饭馆、酒馆,在码头上扛了一天活,傍晚收工后,口袋里装着铜钱,来这里喝上一两杯,舒通舒通一下筋骨,算是难得的乐趣。
但是现在,粮食码头却冷清的很,数天才可能有一批粮船前来,每次运来的粮食也并不多。都不需要码头上的人搬运,他们有自带的力工。因为干旱,汉江襄阳下游,也有许多河段成为险滩急流,需要纤夫拉纤过河。
因此粮船上来,船上都随着纤夫,有纤夫卸粮就好了。
离粮食码头不远的地方,是地去的粮仓集中地,许多粮商的粮仓都设在这里。过去的这里,粮食进进出出,繁忙无比。可是现在,这里被官兵重兵把守,层层守护,普通的人根本无法靠近。
虽然把守的如此森严,但这里的粮仓十座倒有九座是空的。从码头上岸的粮食,转运到这里,很快就运去了救济粮加工厂,这里根本存不起粮来。
看着那一个接一个空掉的粮仓,就连把守的官兵们也知道饥荒越来越严重了。
郑籍站在自家的粮仓面前,等候着把守官兵核对批文。虽然眼前的粮仓就是自家的,但他早已经连靠近都靠近不了了,粮食,早已经被朝廷列为大唐朝廷的紧急战略物资,属于被朝廷监管的重要物资,虽然名义上粮仓里的粮食还是他的,可实际上,他却取不走一粒粮食。
现在朝廷要用他的粮了,又把他请了过来。其实那些粮食,早就是朝廷的了,朝廷要运走还是烧掉,他都做不了主,可朝廷却偏偏还要叫他过来,这无疑是多此一举。
一道道关卡核对后,终于确认了。
“郑官人高义,当此饥荒之时,慨然向朝廷出售粮食八千石,深明大义啊。”旁边的官员一脸笑意的对郑籍说道。
郑籍打着哈哈应和着,心里其实非常肉疼。
不是他高义,也不是他慨然,实在是朝廷直接抢啊。名义上劝他出售,但实际上并没有给他第二个选择。
所谓出售,八千石粮换来的不过是一张白纸,上面是朝廷的欠条,欠条打的挺正经的,上面还注明按年利五分计算。但这本息究竟什么时候能给,完全是个未知数。
八千石,这是郑籍几乎全部的粮食了,家里就给留了一年的口粮,每人一年五石粮标准,正正好留了全家主仆一年的口粮,一点都没多留,剩下的八千石,全都‘被他慨然出售给了朝廷’。
眼看着年关将近。
野外能找到的吃的越来越少,饥荒越来越严重,许多自耕农的存粮用尽,越来越多的百姓得依靠救济粮过日子。
朝廷最近宣称要让灾民们过个丰年,还要补发冬至节的一笔过节粮,每个灾民有两升粮。两升粮,朝廷好大的手笔。
不过郑籍知道朝廷也是没什么存粮的,尤其是在灾区。
结果,这灾民们的过节粮,甚至是以的口粮,自然还是要从他们这些有粮的富户豪强们手里弄了。
他们手里剩下的那点粮食,最终还是被朝廷惦记上了。
上次还好歹只是和买一半,还留了一半。而这次,直接就是只留下口粮,余者全征。朝廷甚至鼓励他们这些富户地主们举家迁到未受灾的其它各道去,到那边去生活段时间,等灾后再过来。
很明显,朝廷连他们的这点口粮都惦记上了,巴不得有钱人全都离开灾区,这样路上带点干粮,剩下的就全是朝廷的了。
不过不到万不得已,谁愿意离开啊。
这么大家业在呢,谁放心的下。
心里愿意也好,不愿意也罢,反正现在他们也没别的选择了。朝廷还有意的宣扬灾区的一些饥民变成了暴徒,哪哪又抢掉了哪个大户,哪哪又抢劫了某个地主,哪哪不但抢了大户还杀人放火等等。
郑籍安慰着自己,这一万多石粮食就当是卖给朝廷了,或者说是送给朝廷换了个勋了。因为前后向朝廷出售了一万多石粮食,再加上上次举报丰孝安有功,郑籍的父亲被朝廷追封了个五品散阶,他还在世的老母亲被封了个诰命。
连郑籍这次也得了一个视六品的勋职。
他的一个儿子,还被破格录入国子监,一个儿子被录用为宰相李超的亲事。
说来,这也是巨大的地位提升了,原来只是地方土豪,如今倒也上了台面了。一万多石粮食,心痛是心痛,但起码也不算是完全打了水漂。
总比丰孝安要好,万贯家财,偌大的家业,突然间就灰飞烟灭,整个家族都没了。
“时局艰难,遭逢大灾,我们正当同心齐力,共渡难关嘛。”
郑籍强打笑颜。
仓门打开,仓库里的是数量不多的粮食。
官员一挥手,“点验!”
如今特别时期,朝廷对于粮食无比的敏感。谁要是敢贪墨半点粮食,那都是找死。盗粮一斗者充军流边,盗一石粮者处死!
这无比苛刻的律法,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那些想要动手的人。动手之前,先考虑考虑好严重的后果。
把守粮仓的武将,脸上没有什么不满之色,很认真的派人配合。
清点,称量。
八千石粮食,一石不少。
等粮食清点交接完比,郑籍在那单上还签字画押,这些粮食总算是跟自己没关了。看着那鲜红的手印,郑籍心里突然还有点轻松。
如今,灾区谁手上粮食多,反而成了一项负担。
总得担心着被人惦记,生怕一不小心,头上就落下什么罪名,然后家被抄了,粮食也被抄了。
或者担心什么时候饥民暴徒半夜冲进家,把粮食抢光,杀人放火。(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