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0章 又一个李世民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绿色中文网 www.04zw.com,最快更新唐朝好地主最新章节!
张超其实觉得次子张珲并不适合当一个封王,他野心太强,可却又太鲁莽,能力与野心并不匹配。本来说,有野心没能力是好事,毕竟他是嫡次子,野心太大,如果能力又强,那就相当于又是一个李世民了。
仅有野心,却没有匹配的能力,也许还能保全他。
如果张珲能够放弃自己的这些野心,转而去经商或者当一个逍遥的封侯,张超肯定会支持他的。毕竟,太子已经这么优秀了,再来一个很优秀的嫡次子,有的时候也未必就是好事。
而张珲表现出来的种种,让张超觉得这个儿子并不是李世民,他充其量只是个李元吉。他本来是想让他老实的当个庶民,管他去经商还是种地,反正不再给他害死自己的机会。
但皇后崔莺莺劝说再给他一个机会,说他还年轻。而张珲的舅父们那些崔氏,还有郑氏等其它亲戚,也都请求再给张珲一个机会。
思虑再三,张超还是打算再给他一次机会,但不会再直接给他一块封地,而是给他组建一支三千人独立团的资格,让他做这个团长,然后让他带着这三千人到天竺去打仗。
名义上这三千人隶属于第七陆战师名下,但实际上这三千人是完全独立的,到了天竺,在孟加拉港登陆后,他们就只能依靠自己了。
能不能在那里立足,能不能在那里存活,甚至能不能开拓出一片地盘来,全得看他们自己的本事。
事实上,张超实际上就是给了张珲一张殖民许可证,给他划了一块殖民开拓的地界,南亚次大陆的东海岸,那里还是戒日王朝的藩国们,张琮有本事就自己去打地盘。
但打下来不全是他自己的,张超的许诺是给他十分之一打下来的地盘。打下一百里,给十里,打下一千里给一百里。另外,打下来的地盘,不管是一百里还是一千里,都优先给他管理。
若是一百里,那么他就能当上一州刺史,若是打下一千里,他就能当上一个行省提督,若是能打下更大地盘,他就能当总督兼巡抚。
既然张珲这么野心勃勃,还始终不安份,那就让他去面对那些异族南蛮们,让他凭着自己的热血和雄心,拿着刀和剑,去与阿三们拼吧。
也许有一天,张珲真能在南亚次大陆打下几千里的土地,那到时张超就如约封他做一个国王,让他出任总督好了。
只要能力足,他就能得到尊重,当然,在遥远的南亚次大陆,张超也不太担心他以后能威胁到中央朝廷。
张珲离京的时候,表面看起来灰溜溜的,其实在前一晚,张超罕见的召见这个不受他待见的皇子,彻夜常谈,甚至晚上还与儿子同睡一床,聊到天亮。
头一次,皇帝跟他聊这么多,聊这么深,张珲心里很复杂,也很暖。天亮的时候,皇帝送他出宫,除了赠他铠甲宝剑之外,还送了张珲不少军械。
一批能够武装三千人的武器,皇帝自掏腰包为这个儿子准备的。
那些精品十分精锐,甚至可以称的上是最先进的武器,包括军器监火器局最先进的燧发式火枪,不再须要火绳枪,靠燧发机打火射击。虽然依然还是前膛火枪,也还是滑膛枪不是线膛枪,可仅这么一个改进,就让火枪的威力大增。
此外,张超还给儿子准备了一支拥有大小火炮百门的炮兵营,包括经验丰富的炮手们。再加上数条装备火炮的武装运输船,使得张珲的那支独立团,已经马上成为了火力强大的部队。
他自己本身就有一支三百人的伙伴骑士团,再加上他手里还握着皇后给的大笔钱,有的是本钱可以高薪招募大批优秀的退伍士官和老兵们。
三千人的独立团,骑步炮,甚至是海上内河运输齐全。
张超甚至还允许张珲自己组建一支不超过五千人的后勤保障部队,说是后勤保障部队,其实也就是相当于一支辅兵部队了,工兵辎重兵医疗兵,必要的时候,一样可以上阵。
这意味着张珲只要能有钱维持,他实际能拥有八千人。
八千人,这已经是一个郡王的拥兵额了,而现在一个无爵无封地的小小团长,却实际拥有八千兵额,这就是皇帝张超给儿子最大的特殊待遇。
钱也给了,装备也给了。
还给了八千兵额,甚至美好的前景也许诺了。
能不能做出一番事业来,就全看张珲自己了。而张超也在与儿子分别的时候说过了,若是一年之内,张珲没有办点进展,甚至把这些本钱都折了,那他就老实的回来,以后也别再想着这些东西了,老老实实的当一个富贵闲人就好。
到此时,张珲自然也明白这是自己最后的机会了。
干的好,他还有机会东山再起,有机会在天竺封王建国,甚至有机会做一个总督。
若是再不能把握这机会,那皇帝就算再怎么顾着他,这一次也肯定是最后机会了。
对比下太子张璟,他得到的资源确实不成对比,但两人毕竟身份相差悬殊。太子是储君,能得到朝野支持,而他只是一个皇子,现在还是一个没有爵位的皇子,能得到皇帝的这些支持,都已经是皇帝为他走了后门了。
察觉到这些,张珲心里其实是真的后悔了。
想想曾经就封绥远,那是诸皇室子弟中最好的封地,甚至是所有的大华封臣里,也没有更好的封地了。但他没珍惜,一时爽快,越界杀了一群劫他商队的胡人,结果害自己丢了封地,还贬了爵。
换到伊吾,他还是个郡王,还有一块封地。
可惜他心里只是不满,并没有珍惜,自己又一次作死,把爵位和封地都彻底的作掉了。
而现在,他得凭自己手里的这最后一笔本钱,去为自己挣一个未来。
是驴子是马,得拉出来遛遛,父亲这句话说的很对。他一直自认为很有能力只是缺少了机会,现在皇帝给了他机会了,而他到底有没有能力,就看自己表现了。
他能打下百里地,就能得十里封地,打下千里地,就能得百里封地。一切,全凭自己本事。
他现在明白,自己幸亏生在帝王之家,幸亏自己的母亲是皇后,要不然,他凭什么还能一而再的得到机会呢。
就算是现在,他也还有这么大的一笔本钱。普通的人,哪有这么好的起步条件,就算是诸侯子弟,也一样没有这样的本钱。
离开汉京的时候,他很认真的对自己说,这一次若是再混不出样子,就绝不回汉京。
他要凭自己的刀剑,在天竺为大华打下几千里的疆土,要在那异域建立自己的王国。
张珲走了,他要先回伊吾,在那里做最后的交接,他要在那里把自己的那支伙伴骑士带走,他还打算在那里招募一批兵马。
西域虽然不如中原富庶,但那里的民风骠悍,有许多天生的战士。
张超依然是继续着生活。
朝廷这段时间依然在忙碌着行政区划改革的事情,扶桑等几地已经开始试点,但全面推行,还得到年后。
山上的枫叶已经红了,张超经常骑马去山上看红叶,偶尔会带上太孙,有时也会带上皇后她们。
徐惠马上要生了,如今已经开始静养。
首相马周和大学士房玄龄他们忙的要死,都没有什么空闲时间陪皇帝喝茶聊天,更没时间陪他遛狗。
连魏征也忙着准备年底的议院大会。
各地的朝集使们又开始准备入京朝集,今年皇太子将会回京面圣,也算是汇报一下在扶桑的工作。
张超对于内阁、翰林院、议会等的工作并不怎么插手,但皇帝在大的事情上都是拿主意的人。就如行政区划改革这样的大事,内阁也一样是请示皇帝,得到皇帝的同意后,才开始全面着手改革。
议会要立什么法案,也一样基本上要先问过皇帝,或者有时一些新法案,根本就是皇帝对魏征他们提出来的想法。
皇帝一句话,有时候他们得忙上好长一阵子。
张超往往就是这样,大事上把把关,偶尔提几句重要的建议,然后到了具体的事项上,他根本就不闻不问了,因为他只看结果。
具体的过程,自然有人盯着。内阁的决策,有翰林院盯着。六部诸寺各道州的行政,则有议会、御史台盯着。
朝廷的各项事务,既有条条管理,也有块块管理。
大华帝国已经越来越平稳,经过了几年磨合,如今已经十分默契。这套制度,其实是自贞观就开始在磨合,只是那个时候还没有磨合好,各方的利益也没有达成一致,于是有许多冲突矛盾,甚至是最后的爆发。
大华内外都是一致对外,将士们开疆拓地,对外征服做战。商人们航海外贸,不断的将财富运回中原。在这种大趋势下,内部的矛盾也有,但都掩盖在了这繁华之下,并不明显,也不严重。.
张超其实觉得次子张珲并不适合当一个封王,他野心太强,可却又太鲁莽,能力与野心并不匹配。本来说,有野心没能力是好事,毕竟他是嫡次子,野心太大,如果能力又强,那就相当于又是一个李世民了。
仅有野心,却没有匹配的能力,也许还能保全他。
如果张珲能够放弃自己的这些野心,转而去经商或者当一个逍遥的封侯,张超肯定会支持他的。毕竟,太子已经这么优秀了,再来一个很优秀的嫡次子,有的时候也未必就是好事。
而张珲表现出来的种种,让张超觉得这个儿子并不是李世民,他充其量只是个李元吉。他本来是想让他老实的当个庶民,管他去经商还是种地,反正不再给他害死自己的机会。
但皇后崔莺莺劝说再给他一个机会,说他还年轻。而张珲的舅父们那些崔氏,还有郑氏等其它亲戚,也都请求再给张珲一个机会。
思虑再三,张超还是打算再给他一次机会,但不会再直接给他一块封地,而是给他组建一支三千人独立团的资格,让他做这个团长,然后让他带着这三千人到天竺去打仗。
名义上这三千人隶属于第七陆战师名下,但实际上这三千人是完全独立的,到了天竺,在孟加拉港登陆后,他们就只能依靠自己了。
能不能在那里立足,能不能在那里存活,甚至能不能开拓出一片地盘来,全得看他们自己的本事。
事实上,张超实际上就是给了张珲一张殖民许可证,给他划了一块殖民开拓的地界,南亚次大陆的东海岸,那里还是戒日王朝的藩国们,张琮有本事就自己去打地盘。
但打下来不全是他自己的,张超的许诺是给他十分之一打下来的地盘。打下一百里,给十里,打下一千里给一百里。另外,打下来的地盘,不管是一百里还是一千里,都优先给他管理。
若是一百里,那么他就能当上一州刺史,若是打下一千里,他就能当上一个行省提督,若是能打下更大地盘,他就能当总督兼巡抚。
既然张珲这么野心勃勃,还始终不安份,那就让他去面对那些异族南蛮们,让他凭着自己的热血和雄心,拿着刀和剑,去与阿三们拼吧。
也许有一天,张珲真能在南亚次大陆打下几千里的土地,那到时张超就如约封他做一个国王,让他出任总督好了。
只要能力足,他就能得到尊重,当然,在遥远的南亚次大陆,张超也不太担心他以后能威胁到中央朝廷。
张珲离京的时候,表面看起来灰溜溜的,其实在前一晚,张超罕见的召见这个不受他待见的皇子,彻夜常谈,甚至晚上还与儿子同睡一床,聊到天亮。
头一次,皇帝跟他聊这么多,聊这么深,张珲心里很复杂,也很暖。天亮的时候,皇帝送他出宫,除了赠他铠甲宝剑之外,还送了张珲不少军械。
一批能够武装三千人的武器,皇帝自掏腰包为这个儿子准备的。
那些精品十分精锐,甚至可以称的上是最先进的武器,包括军器监火器局最先进的燧发式火枪,不再须要火绳枪,靠燧发机打火射击。虽然依然还是前膛火枪,也还是滑膛枪不是线膛枪,可仅这么一个改进,就让火枪的威力大增。
此外,张超还给儿子准备了一支拥有大小火炮百门的炮兵营,包括经验丰富的炮手们。再加上数条装备火炮的武装运输船,使得张珲的那支独立团,已经马上成为了火力强大的部队。
他自己本身就有一支三百人的伙伴骑士团,再加上他手里还握着皇后给的大笔钱,有的是本钱可以高薪招募大批优秀的退伍士官和老兵们。
三千人的独立团,骑步炮,甚至是海上内河运输齐全。
张超甚至还允许张珲自己组建一支不超过五千人的后勤保障部队,说是后勤保障部队,其实也就是相当于一支辅兵部队了,工兵辎重兵医疗兵,必要的时候,一样可以上阵。
这意味着张珲只要能有钱维持,他实际能拥有八千人。
八千人,这已经是一个郡王的拥兵额了,而现在一个无爵无封地的小小团长,却实际拥有八千兵额,这就是皇帝张超给儿子最大的特殊待遇。
钱也给了,装备也给了。
还给了八千兵额,甚至美好的前景也许诺了。
能不能做出一番事业来,就全看张珲自己了。而张超也在与儿子分别的时候说过了,若是一年之内,张珲没有办点进展,甚至把这些本钱都折了,那他就老实的回来,以后也别再想着这些东西了,老老实实的当一个富贵闲人就好。
到此时,张珲自然也明白这是自己最后的机会了。
干的好,他还有机会东山再起,有机会在天竺封王建国,甚至有机会做一个总督。
若是再不能把握这机会,那皇帝就算再怎么顾着他,这一次也肯定是最后机会了。
对比下太子张璟,他得到的资源确实不成对比,但两人毕竟身份相差悬殊。太子是储君,能得到朝野支持,而他只是一个皇子,现在还是一个没有爵位的皇子,能得到皇帝的这些支持,都已经是皇帝为他走了后门了。
察觉到这些,张珲心里其实是真的后悔了。
想想曾经就封绥远,那是诸皇室子弟中最好的封地,甚至是所有的大华封臣里,也没有更好的封地了。但他没珍惜,一时爽快,越界杀了一群劫他商队的胡人,结果害自己丢了封地,还贬了爵。
换到伊吾,他还是个郡王,还有一块封地。
可惜他心里只是不满,并没有珍惜,自己又一次作死,把爵位和封地都彻底的作掉了。
而现在,他得凭自己手里的这最后一笔本钱,去为自己挣一个未来。
是驴子是马,得拉出来遛遛,父亲这句话说的很对。他一直自认为很有能力只是缺少了机会,现在皇帝给了他机会了,而他到底有没有能力,就看自己表现了。
他能打下百里地,就能得十里封地,打下千里地,就能得百里封地。一切,全凭自己本事。
他现在明白,自己幸亏生在帝王之家,幸亏自己的母亲是皇后,要不然,他凭什么还能一而再的得到机会呢。
就算是现在,他也还有这么大的一笔本钱。普通的人,哪有这么好的起步条件,就算是诸侯子弟,也一样没有这样的本钱。
离开汉京的时候,他很认真的对自己说,这一次若是再混不出样子,就绝不回汉京。
他要凭自己的刀剑,在天竺为大华打下几千里的疆土,要在那异域建立自己的王国。
张珲走了,他要先回伊吾,在那里做最后的交接,他要在那里把自己的那支伙伴骑士带走,他还打算在那里招募一批兵马。
西域虽然不如中原富庶,但那里的民风骠悍,有许多天生的战士。
张超依然是继续着生活。
朝廷这段时间依然在忙碌着行政区划改革的事情,扶桑等几地已经开始试点,但全面推行,还得到年后。
山上的枫叶已经红了,张超经常骑马去山上看红叶,偶尔会带上太孙,有时也会带上皇后她们。
徐惠马上要生了,如今已经开始静养。
首相马周和大学士房玄龄他们忙的要死,都没有什么空闲时间陪皇帝喝茶聊天,更没时间陪他遛狗。
连魏征也忙着准备年底的议院大会。
各地的朝集使们又开始准备入京朝集,今年皇太子将会回京面圣,也算是汇报一下在扶桑的工作。
张超对于内阁、翰林院、议会等的工作并不怎么插手,但皇帝在大的事情上都是拿主意的人。就如行政区划改革这样的大事,内阁也一样是请示皇帝,得到皇帝的同意后,才开始全面着手改革。
议会要立什么法案,也一样基本上要先问过皇帝,或者有时一些新法案,根本就是皇帝对魏征他们提出来的想法。
皇帝一句话,有时候他们得忙上好长一阵子。
张超往往就是这样,大事上把把关,偶尔提几句重要的建议,然后到了具体的事项上,他根本就不闻不问了,因为他只看结果。
具体的过程,自然有人盯着。内阁的决策,有翰林院盯着。六部诸寺各道州的行政,则有议会、御史台盯着。
朝廷的各项事务,既有条条管理,也有块块管理。
大华帝国已经越来越平稳,经过了几年磨合,如今已经十分默契。这套制度,其实是自贞观就开始在磨合,只是那个时候还没有磨合好,各方的利益也没有达成一致,于是有许多冲突矛盾,甚至是最后的爆发。
大华内外都是一致对外,将士们开疆拓地,对外征服做战。商人们航海外贸,不断的将财富运回中原。在这种大趋势下,内部的矛盾也有,但都掩盖在了这繁华之下,并不明显,也不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