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8章 迁都而逃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绿色中文网 www.04zw.com,最快更新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和施绩当初的壮志雄心相比,昨日之战,吴军的表现堪称是灾难级的,这无疑要彻底地打击了陶基想要坚守番禺新城的信心。
而今天魏军袭击高要峡的消息,完全地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陶基既然提出了迁都方案,那就意味着他已经是放弃了坚守的打算,现在就只差施绩来表态了。
对于施绩来说,这确实是有些打脸啊,可和生死存亡比起来,脸重要吗?
没有经过实战的洗礼,施绩也不清楚交州军方面的战斗力究竟如何,昨天打了这么一仗,算是让他彻底明白了,理想是一回事,现实又是一回事,以交州兵战五渣的实力,想要守住这个孤岛,那真叫个困难啊!
所以昨天战事结束之后,陶基提出了换防,施绩想都没怎么想就一口答应了下来,陶抗的人马确实是难当大任的,如果让他继续来守北面的主阵地的话,新城的失守恐怕根本用不了几天,所以这个急难险重的任务,也只有施绩自己来承担了。
可日子刚过了一天,就又发生了这样的变故,战场的形势之变幻莫测,让施绩也是没了头脑,如果想要维护他的颜面,继续地坚守不动,恐怕陶基那边也不会答应了。
虽然说论官职施绩和陶基一个左丞相一个右丞相,两人是平起平坐,论私人关系两个也是表兄弟,比较的亲近,但如果两人在迁都问题上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话,那么所有的一切恐怕都是浮云,甚至撕破脸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自从施绩到达交州之后,陶基对他倒是比较谦恭礼让,相当的尊重,几乎施绩提出来的所有方案和建议,陶基都很少有反对的时候。
那怕是事关迁都这样的头等大事,起初陶基也是力主迁都到交趾的,只是在施绩的劝说之下,才放弃了这个念头,可见陶基对施绩是如何的言听计从。
不过尊重和迁就施绩并不意味着陶基没有自己的主见,随着昨日一战之后,陶基也是认清了形势,对施绩的这个方案产生了质疑,再加上今天魏军突袭高要峡,让陶基明白了如果全听信施绩的,很有可能会被他带到沟里面。
所以这次陶基直接将自己的建议当着孙奉的面就说了出来,等于是将了施绩一军。
以陶基在交州的影响力,他的话可以说是一言九鼎的,如果陶基真心要迁都走的话,没有任何人能阻挡得了他。
现在施绩真如果继续抱着的他的计划不放的话,那很可能陶基就会和他分道扬镳,如果陶基的人马一撤,施绩就算是再有通天的本事,也是不可能守住这个孤岛的。
所以权衡了一下利弊之后,施绩也自然是放弃了他的计划,同意了陶基的迁都方案,也避免了吴国的分裂。
以现在吴国小朝廷的实力,完全是经不起任何的折腾的,施绩和陶基精诚合作的话,还有些许的机会,但如果两人决裂的话,那绝对是玩完的。
不过这次的迁都,可不会再带这么多平民百姓走了,从番禺到交趾,至少也有两三千里的路程,如此漫长的路途,带上这么多的平民百姓,那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累赘,到时候,谁也休想走得脱。
所以陶基和施绩商量了一下,决定放弃平民百姓,只带军队走,这些平民百姓,就任由他们自生自灭去吧。
番禺新城所在地是在一座沙洲上,西去交趾的话,首先就必须要搭建出几座浮桥来,当初为了保证与西面诸郡的联系,陶基到是让人保留了两座浮桥的,如果魏军从这个方向攻来的话,守桥的吴军可以在第一时间将其拆除。
而现在要大撤军了,这两座浮桥倒是帮了吴军不少的忙。
为了加快撤离的速度,陶基又让人用竹板搭了两座浮桥,吴军连夜撤离,灯火不熄。
当然对外宣称可不是迁都撤军,而是声称调动兵马去守高要峡的,这样的军事调度正常的情况下,是不会引起民众的怀疑的。
施绩和陶基原本也是商量着做好有序的撤退,他们最先安排的陶璜和陶浚率领的军队先出发,赶往的地点也是高要峡,他们必须首先要前往高要峡,来阻止魏军的渡江,一旦被魏军渡过郁水,后果可真就不堪设想了。
至于陶基、陶抗和施绩的军队,则是陆续地进行撤退,当然主要的目的,也是为了防止魏军渡江来追击的,同时为了掩人耳目,让交州这些百姓不会产生恐慌的情绪,给吴军的大撤离带来麻烦。
施绩则主动地拖在后面进行断后,他防守的北面阵地,也是魏军的攻击的主要方向,一旦魏军发现吴军的大撤离,肯定是会进行渡江追击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施绩坚守阵地,以阻止魏军的攻击。
但天下哪有不透风的墙,如果说仅仅只是陶璜和陶浚的两支人马赶往高要峡,不会引起交州百姓的怀疑,但接下来吴军更大的规模的撤离,这些老百姓又不是眼瞎,又怎么可能看不到?
于是这些平民百姓直接就不干了,当初从番禺城迁出来,许多的百姓其实是不情愿离开的,但被吴军所胁迫,不得不抛家弃业,渡江来到了所谓的番禺新城。
本来这里原本只是一个荒岛,除了一些渔民会在这里歇脚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人居住,这一下子涌入了十几万人,立刻让这里变得拥挤不堪。
一座城池的正常运转,那是需要一些日积月累的,尤其是维持十余万人的生计,那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目前番禺新城没有其他的经济来项,只能是依靠官府发放口粮度日。
而那些平民百姓也是整日无所事事,既无田地可以耕种,也无商铺小买卖可做,而官府发放的口粮也是十分有限的,仅仅勉强可以糊口而已。
最让百姓担心,是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一个尽头啊?
和施绩当初的壮志雄心相比,昨日之战,吴军的表现堪称是灾难级的,这无疑要彻底地打击了陶基想要坚守番禺新城的信心。
而今天魏军袭击高要峡的消息,完全地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陶基既然提出了迁都方案,那就意味着他已经是放弃了坚守的打算,现在就只差施绩来表态了。
对于施绩来说,这确实是有些打脸啊,可和生死存亡比起来,脸重要吗?
没有经过实战的洗礼,施绩也不清楚交州军方面的战斗力究竟如何,昨天打了这么一仗,算是让他彻底明白了,理想是一回事,现实又是一回事,以交州兵战五渣的实力,想要守住这个孤岛,那真叫个困难啊!
所以昨天战事结束之后,陶基提出了换防,施绩想都没怎么想就一口答应了下来,陶抗的人马确实是难当大任的,如果让他继续来守北面的主阵地的话,新城的失守恐怕根本用不了几天,所以这个急难险重的任务,也只有施绩自己来承担了。
可日子刚过了一天,就又发生了这样的变故,战场的形势之变幻莫测,让施绩也是没了头脑,如果想要维护他的颜面,继续地坚守不动,恐怕陶基那边也不会答应了。
虽然说论官职施绩和陶基一个左丞相一个右丞相,两人是平起平坐,论私人关系两个也是表兄弟,比较的亲近,但如果两人在迁都问题上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话,那么所有的一切恐怕都是浮云,甚至撕破脸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自从施绩到达交州之后,陶基对他倒是比较谦恭礼让,相当的尊重,几乎施绩提出来的所有方案和建议,陶基都很少有反对的时候。
那怕是事关迁都这样的头等大事,起初陶基也是力主迁都到交趾的,只是在施绩的劝说之下,才放弃了这个念头,可见陶基对施绩是如何的言听计从。
不过尊重和迁就施绩并不意味着陶基没有自己的主见,随着昨日一战之后,陶基也是认清了形势,对施绩的这个方案产生了质疑,再加上今天魏军突袭高要峡,让陶基明白了如果全听信施绩的,很有可能会被他带到沟里面。
所以这次陶基直接将自己的建议当着孙奉的面就说了出来,等于是将了施绩一军。
以陶基在交州的影响力,他的话可以说是一言九鼎的,如果陶基真心要迁都走的话,没有任何人能阻挡得了他。
现在施绩真如果继续抱着的他的计划不放的话,那很可能陶基就会和他分道扬镳,如果陶基的人马一撤,施绩就算是再有通天的本事,也是不可能守住这个孤岛的。
所以权衡了一下利弊之后,施绩也自然是放弃了他的计划,同意了陶基的迁都方案,也避免了吴国的分裂。
以现在吴国小朝廷的实力,完全是经不起任何的折腾的,施绩和陶基精诚合作的话,还有些许的机会,但如果两人决裂的话,那绝对是玩完的。
不过这次的迁都,可不会再带这么多平民百姓走了,从番禺到交趾,至少也有两三千里的路程,如此漫长的路途,带上这么多的平民百姓,那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累赘,到时候,谁也休想走得脱。
所以陶基和施绩商量了一下,决定放弃平民百姓,只带军队走,这些平民百姓,就任由他们自生自灭去吧。
番禺新城所在地是在一座沙洲上,西去交趾的话,首先就必须要搭建出几座浮桥来,当初为了保证与西面诸郡的联系,陶基到是让人保留了两座浮桥的,如果魏军从这个方向攻来的话,守桥的吴军可以在第一时间将其拆除。
而现在要大撤军了,这两座浮桥倒是帮了吴军不少的忙。
为了加快撤离的速度,陶基又让人用竹板搭了两座浮桥,吴军连夜撤离,灯火不熄。
当然对外宣称可不是迁都撤军,而是声称调动兵马去守高要峡的,这样的军事调度正常的情况下,是不会引起民众的怀疑的。
施绩和陶基原本也是商量着做好有序的撤退,他们最先安排的陶璜和陶浚率领的军队先出发,赶往的地点也是高要峡,他们必须首先要前往高要峡,来阻止魏军的渡江,一旦被魏军渡过郁水,后果可真就不堪设想了。
至于陶基、陶抗和施绩的军队,则是陆续地进行撤退,当然主要的目的,也是为了防止魏军渡江来追击的,同时为了掩人耳目,让交州这些百姓不会产生恐慌的情绪,给吴军的大撤离带来麻烦。
施绩则主动地拖在后面进行断后,他防守的北面阵地,也是魏军的攻击的主要方向,一旦魏军发现吴军的大撤离,肯定是会进行渡江追击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施绩坚守阵地,以阻止魏军的攻击。
但天下哪有不透风的墙,如果说仅仅只是陶璜和陶浚的两支人马赶往高要峡,不会引起交州百姓的怀疑,但接下来吴军更大的规模的撤离,这些老百姓又不是眼瞎,又怎么可能看不到?
于是这些平民百姓直接就不干了,当初从番禺城迁出来,许多的百姓其实是不情愿离开的,但被吴军所胁迫,不得不抛家弃业,渡江来到了所谓的番禺新城。
本来这里原本只是一个荒岛,除了一些渔民会在这里歇脚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人居住,这一下子涌入了十几万人,立刻让这里变得拥挤不堪。
一座城池的正常运转,那是需要一些日积月累的,尤其是维持十余万人的生计,那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目前番禺新城没有其他的经济来项,只能是依靠官府发放口粮度日。
而那些平民百姓也是整日无所事事,既无田地可以耕种,也无商铺小买卖可做,而官府发放的口粮也是十分有限的,仅仅勉强可以糊口而已。
最让百姓担心,是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一个尽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