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9章 老虎不发威,你们当我是病猫啊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绿色中文网 www.04zw.com,最快更新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和普通的平民百姓不同,这些商贾要经商,自然要走出交州,他们会到扬州和荆州,甚至中原,所以这些商贾大多是见多识广,知晓天下大事的。
而普通的平民百姓一辈子都没有离开交州,甚至有的人一辈子子都没有离开过番禺,离开过南海郡,消息的闭塞让他们根本就不可能知道天下的大事。
许多人甚至只知有吴,不知道天下还有魏国和蜀国这两个国家,如今魏军突然地兵临城下,这在交州百姓之中引起了巨大的恐惶,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所以当有人刻意地散播魏军屠城和食人的谣言之时,许多的人居然会信以为真,不用官府再动用别的手段,逃亡的平民百姓就达到了七成以上。
但对于那些见过世面的商人们来说,这些谣言那是不攻自破的,他们许多人去过扬州荆州甚至是中原,从来也没有听说过魏军屠城的传言,至于食人之说,那更是无稽之谈。
有人刻意地在市井之中散播谣言,那完全是别有居心的,毫无疑问是给朝廷官府的迁移令造势的,明白了这一点,那究竟是谁在散播谣言,目的又何在,岂不是昭然若揭了吗?
所以许多的商贾富户是拒绝搬迁的,他们的产业他们的生意都在番禺,如果现在离开番禺,那么如此之大的损失就会由他们自己来承担,官府那边是不会给予任何的补偿的。
反正在他们的认知之中,魏军不会屠城,更不会吃人,那怕魏军真得入了番禺城,他们也是照样来做生意,根本就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那他们又何必搬迁呢?
所以这些商贾的态度也是比较坚决的,那就是拒不应命,不肯搬迁,对朝廷颁布的法令,完全是置若罔闻。
尽管这些人所占据的比例很少,也就是二至三成吧,但对于陶基来说,却是比较恼火的。
自古以来,士农工商,商人是社会的最低层,被称之为贱民,尽管此次卖官鬻爵,这些商人都是有机会花钱跻身官吏的行列,可陶基并没有把他们当回事,在陶基的眼里,贱民终究还是贱民,那怕披了一层官员的外皮,依然不会改变他们的本质。
而现在,这些贱民居然敢公然地和他唱反调,这还得了,这不是太岁头上动土吗?给他们三分颜色,居然就敢开染房了,真是岂有此理!
陶基此番真是动了真火,他在交州主政多年,交州又不同于别的州郡,这里天高皇帝远,以前朝廷的旨令,传达到交州来,都需要数月的时间,陶基在交州一手遮天,完全是一副土皇帝的派头,生杀予夺,大权在握,任何人都不敢触犯他的逆鳞。
而现在那些商贾富户居然敢抗命不遵,和他对着干,视交州牧的命令为儿戏,这还了得,这不是挑衅是什么?
莫非是这些商贾听到魏军要来的消息,暗地里和魏军有所勾结吗?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陶基是绝不会轻恕的。
这次陶基和施绩是分工明确的,由施绩来负责建造浮桥和新城,而由陶基来负责迁民。
从表面上来看,施绩的任务要比较繁重一些,几乎都是重体力活计,而陶基的任务则比较轻松,只是负责监督平民百姓的撤离。
但事实上,施绩是很清楚的,迁民任务看起来简单,但如果遇到一些钉子户,却是不好处理,自己初到交州,在百姓之中并没有什么威信,如果让施绩来负责迁民事务,那肯定是干不好的,甚至会引发大规模的骚乱和暴动,所以施绩才会主动将苦脏累的基建差事揽了下来,将比较棘手的搬迁差事交给了陶基来处理。
陶基原本是信心满满的,认为以他在交州的地位和威望,办成这件事简直不要太轻松了,如果再配合一些舆论传言的话,搬迁事宜可以很快就完成了。
可没有想到居然会遇到了如此之多的钉子户,而且大多数人还都是刚刚穿上了官服配上了印授的,这些人拒不搬迁,岂不是狠狠地打了陶基的脸么?
于是陶基手下的别驾从事简捷给他出主意,要陶基以皇帝的旨意下令番禺城内的大小官员一律迁往新城,如果谁胆敢拒绝征辟,便以抗旨不遵,蔑视圣上治罪。
陶基一听这个办法不错,便让人写好了圣旨,到新城孙奉那么拿玉玺盖了章,分别传送到各个官吏那儿。
这些商贾买来的官职,大多都是闲职,也就是有名无实的,名义上是朝廷的官员,但实则根本就没有官署去办公,只是挂着官职的名号,平时该干嘛还是干嘛。
此时他们突然接到朝廷的圣旨,让他们全部到新城去面圣,毫无疑问,这是朝廷官府逼迫他们搬迁的伎俩。
俗话说无商不奸,比起平民百姓来,这些商贾自然是最难糊弄的一群人了,朝廷想用圣旨来逼他们就范,他们自然不肯应命,于是纷纷向朝廷递上辞呈,有的称病,有的要守孝,总之是五花八门的理由,总而言之不干了。
本身他们买官,也就是为了充充场面的,好摆脱商人贱民的地位,但现在朝廷居然要他们以官员的名义搬迁到新城去,放弃番禺的产业,这些人当然是不干了。
尽管购买官职也是花费不菲的,但和他们在番禺的产业生意相比,那不过是九牛一毛,所以这种官职,也就是一个鸡肋而已,丢就丢了呗,也没什么可惜的。
但番禺的产业和生意,才是他们真正的立身安命之本,如何肯轻易地舍去,两害相较去其轻,所以这些人当然不会在乎这些官职了,辞职的奏章如雪片一般地递往了陶基那儿。
连陶基都有些愣了,他万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这些商贾居然为了守住这些产业,连刚刚穿着上的官服都舍弃掉了。
这些人的行为,更让陶基是恼火不已,敬酒不吃吃罚酒,看来老虎不发威,你们当我是病猫啊!
和普通的平民百姓不同,这些商贾要经商,自然要走出交州,他们会到扬州和荆州,甚至中原,所以这些商贾大多是见多识广,知晓天下大事的。
而普通的平民百姓一辈子都没有离开交州,甚至有的人一辈子子都没有离开过番禺,离开过南海郡,消息的闭塞让他们根本就不可能知道天下的大事。
许多人甚至只知有吴,不知道天下还有魏国和蜀国这两个国家,如今魏军突然地兵临城下,这在交州百姓之中引起了巨大的恐惶,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所以当有人刻意地散播魏军屠城和食人的谣言之时,许多的人居然会信以为真,不用官府再动用别的手段,逃亡的平民百姓就达到了七成以上。
但对于那些见过世面的商人们来说,这些谣言那是不攻自破的,他们许多人去过扬州荆州甚至是中原,从来也没有听说过魏军屠城的传言,至于食人之说,那更是无稽之谈。
有人刻意地在市井之中散播谣言,那完全是别有居心的,毫无疑问是给朝廷官府的迁移令造势的,明白了这一点,那究竟是谁在散播谣言,目的又何在,岂不是昭然若揭了吗?
所以许多的商贾富户是拒绝搬迁的,他们的产业他们的生意都在番禺,如果现在离开番禺,那么如此之大的损失就会由他们自己来承担,官府那边是不会给予任何的补偿的。
反正在他们的认知之中,魏军不会屠城,更不会吃人,那怕魏军真得入了番禺城,他们也是照样来做生意,根本就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那他们又何必搬迁呢?
所以这些商贾的态度也是比较坚决的,那就是拒不应命,不肯搬迁,对朝廷颁布的法令,完全是置若罔闻。
尽管这些人所占据的比例很少,也就是二至三成吧,但对于陶基来说,却是比较恼火的。
自古以来,士农工商,商人是社会的最低层,被称之为贱民,尽管此次卖官鬻爵,这些商人都是有机会花钱跻身官吏的行列,可陶基并没有把他们当回事,在陶基的眼里,贱民终究还是贱民,那怕披了一层官员的外皮,依然不会改变他们的本质。
而现在,这些贱民居然敢公然地和他唱反调,这还得了,这不是太岁头上动土吗?给他们三分颜色,居然就敢开染房了,真是岂有此理!
陶基此番真是动了真火,他在交州主政多年,交州又不同于别的州郡,这里天高皇帝远,以前朝廷的旨令,传达到交州来,都需要数月的时间,陶基在交州一手遮天,完全是一副土皇帝的派头,生杀予夺,大权在握,任何人都不敢触犯他的逆鳞。
而现在那些商贾富户居然敢抗命不遵,和他对着干,视交州牧的命令为儿戏,这还了得,这不是挑衅是什么?
莫非是这些商贾听到魏军要来的消息,暗地里和魏军有所勾结吗?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陶基是绝不会轻恕的。
这次陶基和施绩是分工明确的,由施绩来负责建造浮桥和新城,而由陶基来负责迁民。
从表面上来看,施绩的任务要比较繁重一些,几乎都是重体力活计,而陶基的任务则比较轻松,只是负责监督平民百姓的撤离。
但事实上,施绩是很清楚的,迁民任务看起来简单,但如果遇到一些钉子户,却是不好处理,自己初到交州,在百姓之中并没有什么威信,如果让施绩来负责迁民事务,那肯定是干不好的,甚至会引发大规模的骚乱和暴动,所以施绩才会主动将苦脏累的基建差事揽了下来,将比较棘手的搬迁差事交给了陶基来处理。
陶基原本是信心满满的,认为以他在交州的地位和威望,办成这件事简直不要太轻松了,如果再配合一些舆论传言的话,搬迁事宜可以很快就完成了。
可没有想到居然会遇到了如此之多的钉子户,而且大多数人还都是刚刚穿上了官服配上了印授的,这些人拒不搬迁,岂不是狠狠地打了陶基的脸么?
于是陶基手下的别驾从事简捷给他出主意,要陶基以皇帝的旨意下令番禺城内的大小官员一律迁往新城,如果谁胆敢拒绝征辟,便以抗旨不遵,蔑视圣上治罪。
陶基一听这个办法不错,便让人写好了圣旨,到新城孙奉那么拿玉玺盖了章,分别传送到各个官吏那儿。
这些商贾买来的官职,大多都是闲职,也就是有名无实的,名义上是朝廷的官员,但实则根本就没有官署去办公,只是挂着官职的名号,平时该干嘛还是干嘛。
此时他们突然接到朝廷的圣旨,让他们全部到新城去面圣,毫无疑问,这是朝廷官府逼迫他们搬迁的伎俩。
俗话说无商不奸,比起平民百姓来,这些商贾自然是最难糊弄的一群人了,朝廷想用圣旨来逼他们就范,他们自然不肯应命,于是纷纷向朝廷递上辞呈,有的称病,有的要守孝,总之是五花八门的理由,总而言之不干了。
本身他们买官,也就是为了充充场面的,好摆脱商人贱民的地位,但现在朝廷居然要他们以官员的名义搬迁到新城去,放弃番禺的产业,这些人当然是不干了。
尽管购买官职也是花费不菲的,但和他们在番禺的产业生意相比,那不过是九牛一毛,所以这种官职,也就是一个鸡肋而已,丢就丢了呗,也没什么可惜的。
但番禺的产业和生意,才是他们真正的立身安命之本,如何肯轻易地舍去,两害相较去其轻,所以这些人当然不会在乎这些官职了,辞职的奏章如雪片一般地递往了陶基那儿。
连陶基都有些愣了,他万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这些商贾居然为了守住这些产业,连刚刚穿着上的官服都舍弃掉了。
这些人的行为,更让陶基是恼火不已,敬酒不吃吃罚酒,看来老虎不发威,你们当我是病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