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章 围而不攻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绿色中文网 www.04zw.com,最快更新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寒来暑往,匆匆又是一载。
王凌站在寿春的城头上,遥望着远处司马军的座座连营,一脸的惆怅之色。
当初司马大军围城之时,王凌笃定地认为,最多只要半年甚至三个月的时间,司马懿攻不下寿春来,肯定就会灰溜溜地撤军。毕竟寿春城粮草物资充足,防御设施齐备,司马懿劳师远征,粮草补给困难无比,再加上吴国的援军随时可以增援,司马懿围攻寿春,最终将会是虎头蛇尾,草草收场。
但王凌虽然自以为很是了解司马懿,但这次他还是看走了眼,司马懿的决心信心和耐心,绝对是常人所无法企及的。
王凌得出司马大军最多支撑半年的结论,是经过仔细计算的,半年之内拿不下寿春,就会因为粮尽而撤军,因为支撑二十万大军作战的粮草供应绝对是一个令人恐怖的数字,魏国虽然粮草储备不低,但需要从洛阳及其他地方转运,这中间的消耗也是无比惊人,如果短时间作战,没有什么问题,但若要应付长达一年半载的高强度战争,确实是勉为其难的。
但这似乎却难不倒司马懿,他包围寿春之后,没有对寿春发起过那怕一次的进攻,纯粹是围而不攻,形同驻军,这样低烈度的战争状态,对粮草的消耗自然是最低的,更何况,司马懿还组织淮南的军队,对淮南原有的屯田进行管理和耕作,就食于当地,大大地减轻了从京师转运粮草的负担。
反倒是王凌这边,虽然号称粮食储备充足,但是寿春被围之后,淮南军的军粮就再没有一粒进帐了,坐吃山空,那怕是一座粮山终究也是要吃空的。
围城一年之后,寿春开始出现粮草危机,王凌不得不实行粮草配给,军队的粮草供应一律减半,而寿春城内的粮草价格,则是一路飙升,从最初的几十钱一石升到了一万钱一石,如今刚刚进入正始十年,粮价就突破了十万钱一石,而且往往是有价无市,城内饥民遍地,饿殍满城,人竞相食。
对于司马懿的战术,王凌是苦不堪言,看来他还真是低估了司马懿的耐心。
司马懿很清楚,寿春是一座坚城,如果采用强攻的手段,那就正中王凌的下怀,很可能付出相当惨重的代价,也未必能拿得下寿春来,而强攻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必然让司马懿头疼不己,比如阵亡的抚恤,伤者的医治,预备兵员的补充,军粮消耗的问题,还有屡攻不克带来的士气影响,专注于攻城导致应对吴国援军力量的薄弱,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必然是麻烦不断。
所以司马懿思量再三,决定采用围而不攻的策略,就是打算把王凌围死困死,寿春城粮草再充足,也不过能坚持个一年半载的,司马懿决定耗上一年的时间来慢慢地耗死王凌。一年不行,那就两年,两年不行,那就三年,反正寿春城里又长不出一粒的粮食来,十几万的军民要吃要喝,总有一天要吃光喝净的,司马懿有的是时间等待。
司马军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围困和封锁,他们在寿春城的四周,扎下了数十里的连营,当然这些连营里也不全是军队,很多的营帐都是空的,司马懿之所以连空营帐都设出来,不过是为了给寿春的守军以压迫感和恐惧感,让他们有一种大军压城的感觉,让他们相信,围城的司马军,确实有二十万之众甚至更多。
但其实围城的军队司马懿一直控制在十万人左右,其余的军队,则布署在合肥一带,负责打援。
以十万人围困七万多人的城池,从兵力上来讲显然是不够的,十万人分布在城的四面,每一个方向上最多也就只有二万五千人,如果城中的军队孤注一掷地要想突围的话,司马军是很难挡得住的。
所以在连营围城的同时,司马懿下令挖深壕筑高垒,封死守军可能的突围之路,这样的围城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
至于负责打援的十万军队,则被司马懿布署在了合肥及六安一带,司马懿派出将近一半的军队来打援,不过也并不是为了全歼吴国的援兵,根据以前和吴军交手的经验,司马懿也清楚,江淮一带水网密布,河流湖泊众多,吴军依靠着水军的优势,可以做到进退自如,司马军击败吴军的进攻不难,但如果想要全歼吴国军队,却是有着很大的困难。
反正司马懿此次南征,真正要对付的目标只是王凌,对于试图想要搅局的东吴军队,司马懿最多也是给予其迎头痛击,将其击退了事。
至于彻底地全歼和重创吴军,那完全是想多了,在江淮水网一带,吴军依仗着水军的优势进可攻,退可守,滑得如同一条泥鳅一样,司马军想要逮住他,非常的困难。
也幸亏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水系是不相通的,吴国的水军再厉害,也没法把战船开到淮河的水面上,否则整个淮南早就沦陷了。
诸葛恪在这一年时间里,已经是发起了三次的进攻,但却连续地被司马军所击退,始终也无法接近寿春。
而在寿春等待着东吴援军的王凌,等得是望眼欲穿,却始终也看不到任何的人影。
寿春的局面,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了,粮食的匮乏,已经让淮南军的士气大受挫折,一支连饭都吃不饱的军队,你还能指望些什么?
王凌原本以为投靠了吴国,就可以高枕无忧了,那怕司马懿大军来犯,只要吴国一出兵,里应外合,必定可以击破司马懿。
但司马懿围城打援的战术让吴国的军队屡屡吃瘪,他们根本就没有机会接近寿春,谈什么里应外合?
绝望之中的王凌一脸的忧郁,到目前为止,司马懿一次都没有对寿春发起进攻,但他的这种围城策略却无休止地将淮南军的力量所耗干。
“父亲,吴人是指望不上了,孩孩儿倒有一计,不知可行否?”王飞枭建言道。
寒来暑往,匆匆又是一载。
王凌站在寿春的城头上,遥望着远处司马军的座座连营,一脸的惆怅之色。
当初司马大军围城之时,王凌笃定地认为,最多只要半年甚至三个月的时间,司马懿攻不下寿春来,肯定就会灰溜溜地撤军。毕竟寿春城粮草物资充足,防御设施齐备,司马懿劳师远征,粮草补给困难无比,再加上吴国的援军随时可以增援,司马懿围攻寿春,最终将会是虎头蛇尾,草草收场。
但王凌虽然自以为很是了解司马懿,但这次他还是看走了眼,司马懿的决心信心和耐心,绝对是常人所无法企及的。
王凌得出司马大军最多支撑半年的结论,是经过仔细计算的,半年之内拿不下寿春,就会因为粮尽而撤军,因为支撑二十万大军作战的粮草供应绝对是一个令人恐怖的数字,魏国虽然粮草储备不低,但需要从洛阳及其他地方转运,这中间的消耗也是无比惊人,如果短时间作战,没有什么问题,但若要应付长达一年半载的高强度战争,确实是勉为其难的。
但这似乎却难不倒司马懿,他包围寿春之后,没有对寿春发起过那怕一次的进攻,纯粹是围而不攻,形同驻军,这样低烈度的战争状态,对粮草的消耗自然是最低的,更何况,司马懿还组织淮南的军队,对淮南原有的屯田进行管理和耕作,就食于当地,大大地减轻了从京师转运粮草的负担。
反倒是王凌这边,虽然号称粮食储备充足,但是寿春被围之后,淮南军的军粮就再没有一粒进帐了,坐吃山空,那怕是一座粮山终究也是要吃空的。
围城一年之后,寿春开始出现粮草危机,王凌不得不实行粮草配给,军队的粮草供应一律减半,而寿春城内的粮草价格,则是一路飙升,从最初的几十钱一石升到了一万钱一石,如今刚刚进入正始十年,粮价就突破了十万钱一石,而且往往是有价无市,城内饥民遍地,饿殍满城,人竞相食。
对于司马懿的战术,王凌是苦不堪言,看来他还真是低估了司马懿的耐心。
司马懿很清楚,寿春是一座坚城,如果采用强攻的手段,那就正中王凌的下怀,很可能付出相当惨重的代价,也未必能拿得下寿春来,而强攻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必然让司马懿头疼不己,比如阵亡的抚恤,伤者的医治,预备兵员的补充,军粮消耗的问题,还有屡攻不克带来的士气影响,专注于攻城导致应对吴国援军力量的薄弱,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必然是麻烦不断。
所以司马懿思量再三,决定采用围而不攻的策略,就是打算把王凌围死困死,寿春城粮草再充足,也不过能坚持个一年半载的,司马懿决定耗上一年的时间来慢慢地耗死王凌。一年不行,那就两年,两年不行,那就三年,反正寿春城里又长不出一粒的粮食来,十几万的军民要吃要喝,总有一天要吃光喝净的,司马懿有的是时间等待。
司马军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围困和封锁,他们在寿春城的四周,扎下了数十里的连营,当然这些连营里也不全是军队,很多的营帐都是空的,司马懿之所以连空营帐都设出来,不过是为了给寿春的守军以压迫感和恐惧感,让他们有一种大军压城的感觉,让他们相信,围城的司马军,确实有二十万之众甚至更多。
但其实围城的军队司马懿一直控制在十万人左右,其余的军队,则布署在合肥一带,负责打援。
以十万人围困七万多人的城池,从兵力上来讲显然是不够的,十万人分布在城的四面,每一个方向上最多也就只有二万五千人,如果城中的军队孤注一掷地要想突围的话,司马军是很难挡得住的。
所以在连营围城的同时,司马懿下令挖深壕筑高垒,封死守军可能的突围之路,这样的围城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
至于负责打援的十万军队,则被司马懿布署在了合肥及六安一带,司马懿派出将近一半的军队来打援,不过也并不是为了全歼吴国的援兵,根据以前和吴军交手的经验,司马懿也清楚,江淮一带水网密布,河流湖泊众多,吴军依靠着水军的优势,可以做到进退自如,司马军击败吴军的进攻不难,但如果想要全歼吴国军队,却是有着很大的困难。
反正司马懿此次南征,真正要对付的目标只是王凌,对于试图想要搅局的东吴军队,司马懿最多也是给予其迎头痛击,将其击退了事。
至于彻底地全歼和重创吴军,那完全是想多了,在江淮水网一带,吴军依仗着水军的优势进可攻,退可守,滑得如同一条泥鳅一样,司马军想要逮住他,非常的困难。
也幸亏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水系是不相通的,吴国的水军再厉害,也没法把战船开到淮河的水面上,否则整个淮南早就沦陷了。
诸葛恪在这一年时间里,已经是发起了三次的进攻,但却连续地被司马军所击退,始终也无法接近寿春。
而在寿春等待着东吴援军的王凌,等得是望眼欲穿,却始终也看不到任何的人影。
寿春的局面,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了,粮食的匮乏,已经让淮南军的士气大受挫折,一支连饭都吃不饱的军队,你还能指望些什么?
王凌原本以为投靠了吴国,就可以高枕无忧了,那怕司马懿大军来犯,只要吴国一出兵,里应外合,必定可以击破司马懿。
但司马懿围城打援的战术让吴国的军队屡屡吃瘪,他们根本就没有机会接近寿春,谈什么里应外合?
绝望之中的王凌一脸的忧郁,到目前为止,司马懿一次都没有对寿春发起进攻,但他的这种围城策略却无休止地将淮南军的力量所耗干。
“父亲,吴人是指望不上了,孩孩儿倒有一计,不知可行否?”王飞枭建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