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章 九三年(十四)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绿色中文网 www.04zw.com,最快更新新顺1730最新章节!
激辩的声音不断在刘玉的棺材旁回荡,用的都是刘玉说过的一些话,这是大顺这些年特有的奇景。
死人,是可以“封圣”的。
因为死人不可能自己从棺材里爬出来,解经。
于是确定了刘玉的确真的死了的消息后,大顺这边的实学派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拿着刘玉的话,作为各自的论据,争论日后的事。
谁都知道,现在大顺的情况是不稳固的。
继续这么搞,早晚要出大事。
既都已经在朝廷内了,那么这些人自是希望以改良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大顺的改良,倒不至于说改良改良,越改越凉,而是改良到现在,改的矛盾叠加。
旧的矛盾,地主和农民的矛盾,一阵头大。
新的矛盾,也伴随着李欗的政变和后续的手腕,把工业给拉了起来,然后把先发地区的、新的阶级矛盾,也彻底激化了。
李欗以为,资本的胃口是可以满足的。于是死守着内地的钞关,通过严格的管控,和对外扩张的许诺,觉得可以将他们喂饱。
但实际上,是喂不饱的。越喂,越强大。
强大,便会要内地市场。
三十年前,支持李欗的新兴阶级,认为李欗才是资本主义体系的守护者。
而现在,他们认为,这个人,已经阻碍资本主义体系了,尤其是严重地阻碍了囤地买地、内地市场的放开等等。
《茶馆》里,崔久丰说秦二爷办实业,【可是他那点事业,哼,外国人伸出一个小指头,就把他推倒在地,再也起不来】。
秦二爷是在北京天津办的实业。
其实放在此时的大顺,道理也是一样的,无非伸手指头的不是洋人而已。
江汉地区的纺织业,如今刚开始萌芽。
但是,原材料,掌控在松苏资本手里;大顺的金银货币和对外贸易的白银流入,皆在松苏。
谁在江汉地区搞点纺织业,松苏资本伸伸手指头,就能把他推倒在地,再也起不来。
大顺的情况,和后世不一样。
大顺不缺原材料,也没有说原材料产地已经被帝国主义控制了。
而是现在大顺自己就是帝国主义,大顺不需要、也不可能为了憋工业化,让江汉等地大批量种棉,以满足工业所需。
相反,印度、爪哇的棉,质量又好、商业资本劫夺制下又便宜。海运成本在这摆着,江汉的棉花种植业,实际上还没起步,就已经被印度和爪哇棉冲死了。
再加上粮食问题,大顺朝廷本来也不鼓励江汉种棉,加上之前太子闹出过来湘楚米禁的事,这也确实吓人。
故而说,江汉地区现在起步的纺织业,靠的是川楚市场、靠的是从长江运来的印度爪哇棉。
这种情况下,假如完全打消钞关封闭子口取消国内“关税”。
那么,你是资本家,你会选择在汉口建纺织厂,从松苏运原棉过去?还是会选择在松苏建纺织厂,把棉布卖过去?
这,是个不需要用脑子考虑的问题。
这么说吧。
在呢绒时代,英国圈地放羊,羊吃人,那是有道理的。
若是黑人已经开始在南方州吃西瓜、摘棉花,英国还去圈地种棉的话,那绝对是脑子不够用了。
所以,在大顺打赢一战后,“棉吃人”的惨剧,就不可能在大顺内部上演了。
大顺也绝对不可能去鼓励种棉花了——小农经济且小块土地所有制下,种棉花不简单。需要极强的组织力,去改良棉种,消灭旧棉种防止退化杂交等等。这就是为什么历史上北洋时代,一些地方官员感叹若想改良棉种,非得等大灾之后赤地千里屯田推广才行。
大顺不鼓励。
小农种的那些短绒棉,在前机械时代,已经不堪商用了,因为短绒在技术不足的情况下会导致纱线韧性不足,除非用浆洗法这道麻烦工序否则是不可能做宽幅布的。
是以,一战胜利,大顺内部的棉花种植业,就死了。
这也是印度棉纱能够引发大顺内部手工棉布一波发展的原因。
因为大顺在印度……还是老马的那句话,商业资本占据统治优势的地方,必然会表现出一种劫夺制。
办的那些事,若在大顺内部办的话,早叫起义军烧了紫禁城了。
不只是棉花。
历史上,盛宣怀玩过一次生丝投机,最后崩盘的原因,说到底,就一句话:世界上,不是只有中国产生丝。
这个道理放在这里也是一样的。
轻工业的各种原材料,凭借海运优势,先发地区几乎都能拿到,而且价格都很低。
一方面是运输成本。
一方面是种植园和规模化生产的模式。
还有就是殖民地之所以叫殖民地,那是因为殖民者不是去为殖民地人民服务的,而是去劫夺的。
原材料是原材料。
茶叶之类的东西是茶叶。
这不一样。
大顺朝廷可以死死守住茶叶不能外流,任何试图在南洋、锡兰、印度种茶的,抓着就杀。
但是,对于殖民地种棉花、搓生丝、种大米、种香蕉、种油棕、种黄麻等,相当支持且鼓励。
拿三的甜菜疙瘩问题,关于本土种植业和殖民地竞争的时候,该站哪边的问题,在大顺不是个问题。
而拿三的甜菜疙瘩问题里对大工业集中在优势地区的思考,在大顺才是个被大顺这边的人思考的问题。
而这实际上又是一个问题:甜菜疙瘩周围,肯定有榨糖厂,以及榨糖业带动起来的一大堆产业,从而容纳了大量的就业。否则,这些人就会被甘蔗糖冲死,失业。
大顺这边,则是用了奇葩的手段,造成了同样类似的问题:对轻工产品征收内地保护税、对原材料原棉生丝棉纱等免内部通行税,从而造成了各省原有的手工业中心格局基本没变,并且萌芽茁壮。
毕竟,刘玉出走后,跟着李欗从龙的那批人,都经历过漕运问题给大顺带来的一系列后遗症:原本的工商业中心的衰亡、经济格局的改变,这些后遗症影响了大顺五十多年,才将将治好。
而现在的问题是,这种格局,又是用类似大运河的手段,人工维系的。
只要取消“国内关税”这个听起来可笑的东西,大顺的经济格局会再度发生巨变。
而如反对直接取消的那人所言,这样的巨变,可不是废漕运那百万漕工的规模,这影响的可就大了。
不是说取消不好。
而是说,这玩意儿他不是玩游戏,点一下按钮就解决;更不是定义一下这是进步,那是阻碍进步,就能念得那些要被历史车轮碾过的人闭目待死的。
哪怕说拿三,他面对着小农问题、工人问题,还得装模作样地写本小册子《论贫困的消除》,提出来脑洞大开胡编数据的垦殖农业容纳失业者的路子。
大顺不是说没有这样的思维。
甚至于,这压根不需要从别人那学,移民、垦殖、屯垦、迁徙,实边、缓解人地矛盾,这玩意儿大顺不需要别人来启发。
而是说,正如打着要解决小农问题旗号的拿三,实际上背后靠的是大资本一样,最后说话如放屁,这边说什么“国内的普遍贫困去侵略中国弄那点市场是脑子有病”,上台反手就去打二鸦。
大顺这边其实也一个鸟样。
刘玉出走前,李欗与之夜谈,大言迁民问题、人地矛盾,将来要解决云云。
然而,实际上,包括说松辽分水岭以北的开发移民,完全是在给从龙之功回报、给资本创造机会、原始积累的那一套低价售卖国有的土地。
不是说这样不能移民,而是说数量……相对于大顺内部的人口而言,数量还是太少了。
比如说,北美那边。
大顺这几十年间,人口已达三五百万,吓得法国人连大顺的六尺轨都不敢用。
问题是,这好几十年,还有金山银山,算上当地人口出生,几十年三五百万人……够大顺在北美获得人口优势,可对内地的人地矛盾卵用没有。
换句话说,想大规模移民,只靠一纸《宅地法》,是没用的;只靠蒸汽船的发展,也是没用的。
真想办成这事,得靠朝廷出大钱补贴。每个人最起码得补贴张船票吧?北美西进运动,不提铁路优势、资本拓展这些,只说最基础的小农大篷车,也不是不能去。
问题是,大顺这边,难道让小农赶着大篷车横渡太平洋?
再者说了,“农民”和“农民”的概念不一样。
河南如今已经憋到人均3.13亩土地了,人均土地极度不足,使得地主收租肆无忌惮:爱租不租。
一些地方,已经憋到65%的租子了。这种情况下,别说横渡太平洋、也别说大篷车了,一些佃农长短工家里有没有个人拉的平板车都是问题。
的确,大顺的货币改革,是有成效的。
解决了白银和铜钱的兑换问题,或者说解决了奇葩的民间用本币、交税用外币、货币商人金融资本和收税机构一起压榨的蛋疼局面,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就人均3.13亩土地,你就再减轻,他也过的艰难。
你哪怕说不收税,就河南一些被黄河屡次决口、水旱灾祸害过、盐碱化的地方,现在化肥纯粹的遥遥无期,这人均3亩地,亩产能多少?
事情走到这一步,压根不是什么发展工商业能解决的。这不是说发展工商业不对,而是说宏观上对,但在具体上得讲方式方法、得讲现实、得将当前情况、得用长远眼光看问题。
大顺现在的主要问题,压压根不是放开内部钞关还是不放内部钞关的问题。这和刘玉没出走时候的情况,压根不同。
只能说,一群人围着刘玉的棺材在这继续刻舟求剑。显然,大顺这边的人又不是傻子,这种围着棺材刻舟求剑的行为,实则就是刻意避开了大顺现在解决当前困境的关键问题——钱。
有钱,才能朝廷出钱推动迁徙。这种迁徙,技术条件已经具备,尤其是扶桑的铁路已经开修。
但这种迁徙,必须是以“百万、甚至几百万每年”的规模,否则于缓解人地矛盾这个问题上没用。而如果不是为了缓解人地矛盾,只是血缘民族上的民族空间什么的,那大顺就是三十年前死了,关系都不大。
换句话说,假设每个人补贴船票迁徙成本算100两,那么这需要大顺每年拿出个四五亿两来干这个事。
钱,谁出?
为什么说现在大顺的问题根本不是内部钞关的问题,因为……历史上,1850年,第一次工业革命快要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候,全世界的市场都已经被欧洲卷进去了,那么全世界一共能“养”多少工业人口?
不说大顺全国,山东加江苏,这两个省多少人口?
然而,内部钞关又是大顺不得不解决的问题,尤其是这些去了趟巴黎目睹了欧洲可能要剧变的这群人,很清楚欧洲一旦出事,大顺这边依托欧洲市场的大量产业要出大事。
历史,最终还是在斗争中前进的。
大顺放开子口和钞关,大顺必死,并且一定会死的非常难看。因为,这会让内地彻底陷入连小地主都活不下去的地步、农村全面崩溃。
而大顺死,才有未来。因为大顺自身的缺陷,解决不了农民和土地问题,也无法集中资源完成刘玉早就设想过的“大东进运动”。
激辩的声音不断在刘玉的棺材旁回荡,用的都是刘玉说过的一些话,这是大顺这些年特有的奇景。
死人,是可以“封圣”的。
因为死人不可能自己从棺材里爬出来,解经。
于是确定了刘玉的确真的死了的消息后,大顺这边的实学派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拿着刘玉的话,作为各自的论据,争论日后的事。
谁都知道,现在大顺的情况是不稳固的。
继续这么搞,早晚要出大事。
既都已经在朝廷内了,那么这些人自是希望以改良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大顺的改良,倒不至于说改良改良,越改越凉,而是改良到现在,改的矛盾叠加。
旧的矛盾,地主和农民的矛盾,一阵头大。
新的矛盾,也伴随着李欗的政变和后续的手腕,把工业给拉了起来,然后把先发地区的、新的阶级矛盾,也彻底激化了。
李欗以为,资本的胃口是可以满足的。于是死守着内地的钞关,通过严格的管控,和对外扩张的许诺,觉得可以将他们喂饱。
但实际上,是喂不饱的。越喂,越强大。
强大,便会要内地市场。
三十年前,支持李欗的新兴阶级,认为李欗才是资本主义体系的守护者。
而现在,他们认为,这个人,已经阻碍资本主义体系了,尤其是严重地阻碍了囤地买地、内地市场的放开等等。
《茶馆》里,崔久丰说秦二爷办实业,【可是他那点事业,哼,外国人伸出一个小指头,就把他推倒在地,再也起不来】。
秦二爷是在北京天津办的实业。
其实放在此时的大顺,道理也是一样的,无非伸手指头的不是洋人而已。
江汉地区的纺织业,如今刚开始萌芽。
但是,原材料,掌控在松苏资本手里;大顺的金银货币和对外贸易的白银流入,皆在松苏。
谁在江汉地区搞点纺织业,松苏资本伸伸手指头,就能把他推倒在地,再也起不来。
大顺的情况,和后世不一样。
大顺不缺原材料,也没有说原材料产地已经被帝国主义控制了。
而是现在大顺自己就是帝国主义,大顺不需要、也不可能为了憋工业化,让江汉等地大批量种棉,以满足工业所需。
相反,印度、爪哇的棉,质量又好、商业资本劫夺制下又便宜。海运成本在这摆着,江汉的棉花种植业,实际上还没起步,就已经被印度和爪哇棉冲死了。
再加上粮食问题,大顺朝廷本来也不鼓励江汉种棉,加上之前太子闹出过来湘楚米禁的事,这也确实吓人。
故而说,江汉地区现在起步的纺织业,靠的是川楚市场、靠的是从长江运来的印度爪哇棉。
这种情况下,假如完全打消钞关封闭子口取消国内“关税”。
那么,你是资本家,你会选择在汉口建纺织厂,从松苏运原棉过去?还是会选择在松苏建纺织厂,把棉布卖过去?
这,是个不需要用脑子考虑的问题。
这么说吧。
在呢绒时代,英国圈地放羊,羊吃人,那是有道理的。
若是黑人已经开始在南方州吃西瓜、摘棉花,英国还去圈地种棉的话,那绝对是脑子不够用了。
所以,在大顺打赢一战后,“棉吃人”的惨剧,就不可能在大顺内部上演了。
大顺也绝对不可能去鼓励种棉花了——小农经济且小块土地所有制下,种棉花不简单。需要极强的组织力,去改良棉种,消灭旧棉种防止退化杂交等等。这就是为什么历史上北洋时代,一些地方官员感叹若想改良棉种,非得等大灾之后赤地千里屯田推广才行。
大顺不鼓励。
小农种的那些短绒棉,在前机械时代,已经不堪商用了,因为短绒在技术不足的情况下会导致纱线韧性不足,除非用浆洗法这道麻烦工序否则是不可能做宽幅布的。
是以,一战胜利,大顺内部的棉花种植业,就死了。
这也是印度棉纱能够引发大顺内部手工棉布一波发展的原因。
因为大顺在印度……还是老马的那句话,商业资本占据统治优势的地方,必然会表现出一种劫夺制。
办的那些事,若在大顺内部办的话,早叫起义军烧了紫禁城了。
不只是棉花。
历史上,盛宣怀玩过一次生丝投机,最后崩盘的原因,说到底,就一句话:世界上,不是只有中国产生丝。
这个道理放在这里也是一样的。
轻工业的各种原材料,凭借海运优势,先发地区几乎都能拿到,而且价格都很低。
一方面是运输成本。
一方面是种植园和规模化生产的模式。
还有就是殖民地之所以叫殖民地,那是因为殖民者不是去为殖民地人民服务的,而是去劫夺的。
原材料是原材料。
茶叶之类的东西是茶叶。
这不一样。
大顺朝廷可以死死守住茶叶不能外流,任何试图在南洋、锡兰、印度种茶的,抓着就杀。
但是,对于殖民地种棉花、搓生丝、种大米、种香蕉、种油棕、种黄麻等,相当支持且鼓励。
拿三的甜菜疙瘩问题,关于本土种植业和殖民地竞争的时候,该站哪边的问题,在大顺不是个问题。
而拿三的甜菜疙瘩问题里对大工业集中在优势地区的思考,在大顺才是个被大顺这边的人思考的问题。
而这实际上又是一个问题:甜菜疙瘩周围,肯定有榨糖厂,以及榨糖业带动起来的一大堆产业,从而容纳了大量的就业。否则,这些人就会被甘蔗糖冲死,失业。
大顺这边,则是用了奇葩的手段,造成了同样类似的问题:对轻工产品征收内地保护税、对原材料原棉生丝棉纱等免内部通行税,从而造成了各省原有的手工业中心格局基本没变,并且萌芽茁壮。
毕竟,刘玉出走后,跟着李欗从龙的那批人,都经历过漕运问题给大顺带来的一系列后遗症:原本的工商业中心的衰亡、经济格局的改变,这些后遗症影响了大顺五十多年,才将将治好。
而现在的问题是,这种格局,又是用类似大运河的手段,人工维系的。
只要取消“国内关税”这个听起来可笑的东西,大顺的经济格局会再度发生巨变。
而如反对直接取消的那人所言,这样的巨变,可不是废漕运那百万漕工的规模,这影响的可就大了。
不是说取消不好。
而是说,这玩意儿他不是玩游戏,点一下按钮就解决;更不是定义一下这是进步,那是阻碍进步,就能念得那些要被历史车轮碾过的人闭目待死的。
哪怕说拿三,他面对着小农问题、工人问题,还得装模作样地写本小册子《论贫困的消除》,提出来脑洞大开胡编数据的垦殖农业容纳失业者的路子。
大顺不是说没有这样的思维。
甚至于,这压根不需要从别人那学,移民、垦殖、屯垦、迁徙,实边、缓解人地矛盾,这玩意儿大顺不需要别人来启发。
而是说,正如打着要解决小农问题旗号的拿三,实际上背后靠的是大资本一样,最后说话如放屁,这边说什么“国内的普遍贫困去侵略中国弄那点市场是脑子有病”,上台反手就去打二鸦。
大顺这边其实也一个鸟样。
刘玉出走前,李欗与之夜谈,大言迁民问题、人地矛盾,将来要解决云云。
然而,实际上,包括说松辽分水岭以北的开发移民,完全是在给从龙之功回报、给资本创造机会、原始积累的那一套低价售卖国有的土地。
不是说这样不能移民,而是说数量……相对于大顺内部的人口而言,数量还是太少了。
比如说,北美那边。
大顺这几十年间,人口已达三五百万,吓得法国人连大顺的六尺轨都不敢用。
问题是,这好几十年,还有金山银山,算上当地人口出生,几十年三五百万人……够大顺在北美获得人口优势,可对内地的人地矛盾卵用没有。
换句话说,想大规模移民,只靠一纸《宅地法》,是没用的;只靠蒸汽船的发展,也是没用的。
真想办成这事,得靠朝廷出大钱补贴。每个人最起码得补贴张船票吧?北美西进运动,不提铁路优势、资本拓展这些,只说最基础的小农大篷车,也不是不能去。
问题是,大顺这边,难道让小农赶着大篷车横渡太平洋?
再者说了,“农民”和“农民”的概念不一样。
河南如今已经憋到人均3.13亩土地了,人均土地极度不足,使得地主收租肆无忌惮:爱租不租。
一些地方,已经憋到65%的租子了。这种情况下,别说横渡太平洋、也别说大篷车了,一些佃农长短工家里有没有个人拉的平板车都是问题。
的确,大顺的货币改革,是有成效的。
解决了白银和铜钱的兑换问题,或者说解决了奇葩的民间用本币、交税用外币、货币商人金融资本和收税机构一起压榨的蛋疼局面,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就人均3.13亩土地,你就再减轻,他也过的艰难。
你哪怕说不收税,就河南一些被黄河屡次决口、水旱灾祸害过、盐碱化的地方,现在化肥纯粹的遥遥无期,这人均3亩地,亩产能多少?
事情走到这一步,压根不是什么发展工商业能解决的。这不是说发展工商业不对,而是说宏观上对,但在具体上得讲方式方法、得讲现实、得将当前情况、得用长远眼光看问题。
大顺现在的主要问题,压压根不是放开内部钞关还是不放内部钞关的问题。这和刘玉没出走时候的情况,压根不同。
只能说,一群人围着刘玉的棺材在这继续刻舟求剑。显然,大顺这边的人又不是傻子,这种围着棺材刻舟求剑的行为,实则就是刻意避开了大顺现在解决当前困境的关键问题——钱。
有钱,才能朝廷出钱推动迁徙。这种迁徙,技术条件已经具备,尤其是扶桑的铁路已经开修。
但这种迁徙,必须是以“百万、甚至几百万每年”的规模,否则于缓解人地矛盾这个问题上没用。而如果不是为了缓解人地矛盾,只是血缘民族上的民族空间什么的,那大顺就是三十年前死了,关系都不大。
换句话说,假设每个人补贴船票迁徙成本算100两,那么这需要大顺每年拿出个四五亿两来干这个事。
钱,谁出?
为什么说现在大顺的问题根本不是内部钞关的问题,因为……历史上,1850年,第一次工业革命快要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候,全世界的市场都已经被欧洲卷进去了,那么全世界一共能“养”多少工业人口?
不说大顺全国,山东加江苏,这两个省多少人口?
然而,内部钞关又是大顺不得不解决的问题,尤其是这些去了趟巴黎目睹了欧洲可能要剧变的这群人,很清楚欧洲一旦出事,大顺这边依托欧洲市场的大量产业要出大事。
历史,最终还是在斗争中前进的。
大顺放开子口和钞关,大顺必死,并且一定会死的非常难看。因为,这会让内地彻底陷入连小地主都活不下去的地步、农村全面崩溃。
而大顺死,才有未来。因为大顺自身的缺陷,解决不了农民和土地问题,也无法集中资源完成刘玉早就设想过的“大东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