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六五章 恶龙残影(四)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绿色中文网 www.04zw.com,最快更新新顺1730最新章节!
这其中的诸多根源,其实也说明了,前朝大明的那一套体制,对一个王朝而言,是成功且生命力顽强的。
只是过于成功,生命力过于顽强,在时代发展带来种种问题的时候,又难以解决。
最终跳出窠臼的人折腾了一圈,发现卵用没有,最后整个士大夫阶层在反思之后,全面反动。
如果加上一个理想化的滤镜,大明初期的加上理想化眼镜的体制到底是个什么样?
只看底层的话,其实理想化的去看,就是试图搞乡村自治,由读书人等作为乡贤,教化百姓,重视乡约,遏制豪绅。
泰州学派在兜兜转转搞了一圈之后,伴随着李贽之死,剩余的人很快又重新转回了怀念之前体制的状态。
这种糅合了神秘主义试图将儒学宗教化的尝试,也正是围绕着“乡村自制、重视乡约、教化百姓”而展开的。也就是“各安生理,无作非为”,效《六谕》而更加的接地气。
如果只看乡约加乡村自治本身,往往会产生一种错觉,好像这东西很好呀,很多东西放到以后也不过时。
随便拿本地的几条乡约看看,都很美好。
譬如婚嫁,乡约说:凡结婚姻两情相好,儿女相配,此诚百年缘分,聘娶礼不必较其厚薄,量力行之,尝见平日相好,后因计较财礼,反伤情义,女家需索者,固为可恶。男家力可为而悭吝鄙俗,尤为薄劣。若盛时结亲,或后一贫一富,男家力歉,女家颇过,即量力自备衣物以完儿女之债,倘两家力乏,不能成亲,其至厚亲友当相助之,无使有怨女旷夫,此亦厚道也。
意思很明确,反彩礼、反嫁妆,重在缘分,不要管聘娶礼的厚薄,量力而行就好。
再比如酒宴,乡约说:酒席先年尚简物薄情真,近来侈靡杯盘罗列,堆积满案,殊为可厌,今后每大会二人一席,常会四人一席,肴止五簋果止四碟五碟。止行蔬菜不拘倘有客相留,小坐出家中,见有者一菜一鱼,不嫌于薄,举杯相酢,无用巨觞,所谓客亦可来,主亦可办,且会可常继,而俗不淫湎也。
意思也很明确,反奢侈,反浪费。四人一桌,五个菜;小聚会的话,两人就一菜一鱼,用小杯喝。
还有诸如走亲戚不要拿太多的礼,见面称呼要尊重,要尊重老人,要家庭和睦……
基本上,都是围绕这一套东西来的。
看着都挺美好的。
但现实是,真正的问题一点没谈,“吴中之民,有田者十一、无田者十九”,避开经济问题,避开所有制问题,空谈一堆永恒的道德正义、礼仪风俗。
这奇幻程度,简直堪比日帝都九一八了、百姓都把税交到西历2000年了,然后试图以新生活运动和乡村自治建设来解决问题。
应该是,一贯以之、一脉相承。
乡约、乡贤、乡村、乡治,通过《六谕》和后续的六谕变种,试图维系乡村的稳定,教化百姓,最终内圣外王。
故而,对这些人,刘钰是不在意的。
他们是大顺皇权最喜欢的基层自干维稳员,闹腾不起来。
指望他们组织百姓,均分土地,暴力反抗,那还不如相信死后真有天堂呢。
江南地区闹腾的主角,要么是前朝的奴变那种奴隶或者矿工,要么是城市的手工业者。
前者是一无所有要砸碎一切;后者是生活集中稍微煽动一下就能像军队一样组织起来。
他已经把盐户内部进行了分化瓦解。
而更大的层面上,假装“公平”的票法改革,又把大盐引囤商和小盐商、运输销售商,进行了分化瓦解。
这些本地望族担心这件事引发贫民暴动,或者说担心由盐户问题,引发无地百姓或者佃农的反抗。
他们的心态,还是很容易把握的。
担心刘钰手段过于粗暴,到时候直接宣判,场商、豪绅、大族手里从盐户那里兼并来的草荡,契约有效。
然后盐户反抗,这几乎是必然的,因为这是一无所有的剥夺。盐户反抗,最终引发乡村无地百姓、失地百姓的反抗和暴动,渴求均田、均草荡,那就麻烦了。
但要说让他们放弃草荡,分给盐户,那他们肯定也不会同意。
故而才不断提醒刘钰,把军队调过来。
一旦苗头不对,立刻弹压,将火焰烧开之前就把火苗扑灭。
而且他们其实很害怕把百姓组织起来,尤其是把事情弄得越来越大,参与的百姓越来越多。
对于之前发生在县城的斗殴,这些豪绅大族情绪都很稳定。
这种事见多了,其实就是类似党争,都在可控的范围之内,真正决定胜负的还是那些专业的流氓。
而现在,事情一拖再拖、一闹再闹,参与的百姓越来越多,只怕最后已经不是政治流氓所能掌控的了。
他们丝毫不怕那些“拿着百姓利益说事”的人,不管是前朝的围攻徐府、民众抄家董其昌,说白了,都是官老爷之间打着玩儿,顶这个百姓的名头。
玩大了,皇权感觉到威胁了,就找点人出去顶罪,把事扛下来;玩小了,就说是民意汹汹,民心所向。
他们真正怕的,是事越闹越大,百姓真的琢磨起来自己的利在哪,那些秀才乡绅嘴里的“与民争利”的民,到底是不是自己。
对于这种提醒,刘钰岂能不知道他们的意思?
为了让这些士绅安心,刘钰敷衍了一下,说自己心里有数。
然后又道:“这废盐垦荒一事,上利社稷、下利万民。苟利百姓,岂能因个人祸福名声所避趋?”
“至于盐户问题到底待如何,那又是另一件事。草荡问题,和废盐垦荒问题,不是一回事。不管草荡在谁手里,都要垦。”
“这一点毋庸置疑,你们心里明白这件事就行。剩下的,你们自己自决之。”
所谓的让他们自己考虑,其实还是提醒这些和草荡有关、但和盐引关系不大的士绅:那些盐商和你们不是一路人,我和他们的矛盾不可调和,我要搞死他们;但和你们不一样,咱们之间是可以商量的,我不是那种向着小民的清官。
同时也在分化和挑唆这些士绅与盐商的关系:盐商只要保住淮南继续产盐,他们就有办法控制盐引,所以他们可能会弃车保帅,喊出来为了百信利益的口号,支持草荡均分给盐户;你们手里的草荡,很可能成为他们弃车保帅的东西。
因为,事情已经闹到这一步了,继续保持原样,已经不可能了。
要么倒退;要么前走。
在倒退和前进之间,作为“草荡假地主”的这些士绅,需得明白,到底该站在哪一边。
“我手里的军队,是保证废盐垦荒的,不是来打这些草荡官司的。草荡官司,那是你们的事;阻碍垦荒,那才是军队要弹压的事。我说的够明白了吗?”
杀气腾腾的这番话,让士绅们一阵神寒,连声道:“明白,明白。”
正要再和刘钰说点什么的时候,后面传来一阵鼓噪声,正是从旁边的儒庙里传来的。
县城的范文正公祠,就在儒庙的后面。出了儒庙的后门,正对着的就是范文正公祠,听着儒庙里传来的鼓噪声,刘钰皱了皱眉,迈步进了儒庙。
儒庙里,四十五个生员秀才,齐声鼓噪。见刘钰来了,这才停下鼓噪,毕竟刘钰不是一般的丘八,而是当朝大员,这些生员还是分得清其中区别的。
“国公,我等冒死惊扰,正有冤情诉说。前几日本地生员,为民请命,竟被豪商雇佣的流氓打伤。如今重病卧床,小便下血,伤人者不知所踪。”
“利轻而义重、身轻而名重。他本是怀揣恻隐之心、一片浩然之气,为盐户小民之利奔走呼号。”
“如今却被人扣了个‘恶意煽动’、‘被人相雇’的恶名。我等冒死,请国公为他正名!”
刘钰回头看了看伫立的从周公开始的历代先儒祭祀,回头对着这些生员摇了摇头。
“若是治病缺钱,我可以施舍一些。”
“若要正名……我如何正?”
“笔在你们手中,你们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嘛。”
“这件事,县里也不曾定性,朝廷更无定性,只是一些流言蜚语而已。”
“他们说你们是恶意煽动、被人雇佣。你们不会自己说,你们是为民请命、激于义愤?”
“从县里到朝廷,都未对此事定性,你们怎么让我拨乱反诸正?”
诸生忙道:“国公有所不知。”
“百姓愚钝,民众少智。那日殴斗之后,那些人控制市井,颠倒黑白,愚昧百姓皆以为曲在我们,也多以为是收了钱恶意煽动。”
“他本一片赤子之心,如今却落个如此下场。是以我等冒死请国公为他正名。”
刘钰呵了一声,笑道:“人心隔肚皮,他是不是赤子之心,我哪知道?你们是本地人,有什么道理,可以和百姓讲清楚嘛。公道自在人心。”
“再说你们身为生员,本就有教化百姓之责,你当朝廷的优待是白优待的?你们平日里是怎么教化的?怎么就教化成百姓愚钝、民众少智了?”
7017k
这其中的诸多根源,其实也说明了,前朝大明的那一套体制,对一个王朝而言,是成功且生命力顽强的。
只是过于成功,生命力过于顽强,在时代发展带来种种问题的时候,又难以解决。
最终跳出窠臼的人折腾了一圈,发现卵用没有,最后整个士大夫阶层在反思之后,全面反动。
如果加上一个理想化的滤镜,大明初期的加上理想化眼镜的体制到底是个什么样?
只看底层的话,其实理想化的去看,就是试图搞乡村自治,由读书人等作为乡贤,教化百姓,重视乡约,遏制豪绅。
泰州学派在兜兜转转搞了一圈之后,伴随着李贽之死,剩余的人很快又重新转回了怀念之前体制的状态。
这种糅合了神秘主义试图将儒学宗教化的尝试,也正是围绕着“乡村自制、重视乡约、教化百姓”而展开的。也就是“各安生理,无作非为”,效《六谕》而更加的接地气。
如果只看乡约加乡村自治本身,往往会产生一种错觉,好像这东西很好呀,很多东西放到以后也不过时。
随便拿本地的几条乡约看看,都很美好。
譬如婚嫁,乡约说:凡结婚姻两情相好,儿女相配,此诚百年缘分,聘娶礼不必较其厚薄,量力行之,尝见平日相好,后因计较财礼,反伤情义,女家需索者,固为可恶。男家力可为而悭吝鄙俗,尤为薄劣。若盛时结亲,或后一贫一富,男家力歉,女家颇过,即量力自备衣物以完儿女之债,倘两家力乏,不能成亲,其至厚亲友当相助之,无使有怨女旷夫,此亦厚道也。
意思很明确,反彩礼、反嫁妆,重在缘分,不要管聘娶礼的厚薄,量力而行就好。
再比如酒宴,乡约说:酒席先年尚简物薄情真,近来侈靡杯盘罗列,堆积满案,殊为可厌,今后每大会二人一席,常会四人一席,肴止五簋果止四碟五碟。止行蔬菜不拘倘有客相留,小坐出家中,见有者一菜一鱼,不嫌于薄,举杯相酢,无用巨觞,所谓客亦可来,主亦可办,且会可常继,而俗不淫湎也。
意思也很明确,反奢侈,反浪费。四人一桌,五个菜;小聚会的话,两人就一菜一鱼,用小杯喝。
还有诸如走亲戚不要拿太多的礼,见面称呼要尊重,要尊重老人,要家庭和睦……
基本上,都是围绕这一套东西来的。
看着都挺美好的。
但现实是,真正的问题一点没谈,“吴中之民,有田者十一、无田者十九”,避开经济问题,避开所有制问题,空谈一堆永恒的道德正义、礼仪风俗。
这奇幻程度,简直堪比日帝都九一八了、百姓都把税交到西历2000年了,然后试图以新生活运动和乡村自治建设来解决问题。
应该是,一贯以之、一脉相承。
乡约、乡贤、乡村、乡治,通过《六谕》和后续的六谕变种,试图维系乡村的稳定,教化百姓,最终内圣外王。
故而,对这些人,刘钰是不在意的。
他们是大顺皇权最喜欢的基层自干维稳员,闹腾不起来。
指望他们组织百姓,均分土地,暴力反抗,那还不如相信死后真有天堂呢。
江南地区闹腾的主角,要么是前朝的奴变那种奴隶或者矿工,要么是城市的手工业者。
前者是一无所有要砸碎一切;后者是生活集中稍微煽动一下就能像军队一样组织起来。
他已经把盐户内部进行了分化瓦解。
而更大的层面上,假装“公平”的票法改革,又把大盐引囤商和小盐商、运输销售商,进行了分化瓦解。
这些本地望族担心这件事引发贫民暴动,或者说担心由盐户问题,引发无地百姓或者佃农的反抗。
他们的心态,还是很容易把握的。
担心刘钰手段过于粗暴,到时候直接宣判,场商、豪绅、大族手里从盐户那里兼并来的草荡,契约有效。
然后盐户反抗,这几乎是必然的,因为这是一无所有的剥夺。盐户反抗,最终引发乡村无地百姓、失地百姓的反抗和暴动,渴求均田、均草荡,那就麻烦了。
但要说让他们放弃草荡,分给盐户,那他们肯定也不会同意。
故而才不断提醒刘钰,把军队调过来。
一旦苗头不对,立刻弹压,将火焰烧开之前就把火苗扑灭。
而且他们其实很害怕把百姓组织起来,尤其是把事情弄得越来越大,参与的百姓越来越多。
对于之前发生在县城的斗殴,这些豪绅大族情绪都很稳定。
这种事见多了,其实就是类似党争,都在可控的范围之内,真正决定胜负的还是那些专业的流氓。
而现在,事情一拖再拖、一闹再闹,参与的百姓越来越多,只怕最后已经不是政治流氓所能掌控的了。
他们丝毫不怕那些“拿着百姓利益说事”的人,不管是前朝的围攻徐府、民众抄家董其昌,说白了,都是官老爷之间打着玩儿,顶这个百姓的名头。
玩大了,皇权感觉到威胁了,就找点人出去顶罪,把事扛下来;玩小了,就说是民意汹汹,民心所向。
他们真正怕的,是事越闹越大,百姓真的琢磨起来自己的利在哪,那些秀才乡绅嘴里的“与民争利”的民,到底是不是自己。
对于这种提醒,刘钰岂能不知道他们的意思?
为了让这些士绅安心,刘钰敷衍了一下,说自己心里有数。
然后又道:“这废盐垦荒一事,上利社稷、下利万民。苟利百姓,岂能因个人祸福名声所避趋?”
“至于盐户问题到底待如何,那又是另一件事。草荡问题,和废盐垦荒问题,不是一回事。不管草荡在谁手里,都要垦。”
“这一点毋庸置疑,你们心里明白这件事就行。剩下的,你们自己自决之。”
所谓的让他们自己考虑,其实还是提醒这些和草荡有关、但和盐引关系不大的士绅:那些盐商和你们不是一路人,我和他们的矛盾不可调和,我要搞死他们;但和你们不一样,咱们之间是可以商量的,我不是那种向着小民的清官。
同时也在分化和挑唆这些士绅与盐商的关系:盐商只要保住淮南继续产盐,他们就有办法控制盐引,所以他们可能会弃车保帅,喊出来为了百信利益的口号,支持草荡均分给盐户;你们手里的草荡,很可能成为他们弃车保帅的东西。
因为,事情已经闹到这一步了,继续保持原样,已经不可能了。
要么倒退;要么前走。
在倒退和前进之间,作为“草荡假地主”的这些士绅,需得明白,到底该站在哪一边。
“我手里的军队,是保证废盐垦荒的,不是来打这些草荡官司的。草荡官司,那是你们的事;阻碍垦荒,那才是军队要弹压的事。我说的够明白了吗?”
杀气腾腾的这番话,让士绅们一阵神寒,连声道:“明白,明白。”
正要再和刘钰说点什么的时候,后面传来一阵鼓噪声,正是从旁边的儒庙里传来的。
县城的范文正公祠,就在儒庙的后面。出了儒庙的后门,正对着的就是范文正公祠,听着儒庙里传来的鼓噪声,刘钰皱了皱眉,迈步进了儒庙。
儒庙里,四十五个生员秀才,齐声鼓噪。见刘钰来了,这才停下鼓噪,毕竟刘钰不是一般的丘八,而是当朝大员,这些生员还是分得清其中区别的。
“国公,我等冒死惊扰,正有冤情诉说。前几日本地生员,为民请命,竟被豪商雇佣的流氓打伤。如今重病卧床,小便下血,伤人者不知所踪。”
“利轻而义重、身轻而名重。他本是怀揣恻隐之心、一片浩然之气,为盐户小民之利奔走呼号。”
“如今却被人扣了个‘恶意煽动’、‘被人相雇’的恶名。我等冒死,请国公为他正名!”
刘钰回头看了看伫立的从周公开始的历代先儒祭祀,回头对着这些生员摇了摇头。
“若是治病缺钱,我可以施舍一些。”
“若要正名……我如何正?”
“笔在你们手中,你们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嘛。”
“这件事,县里也不曾定性,朝廷更无定性,只是一些流言蜚语而已。”
“他们说你们是恶意煽动、被人雇佣。你们不会自己说,你们是为民请命、激于义愤?”
“从县里到朝廷,都未对此事定性,你们怎么让我拨乱反诸正?”
诸生忙道:“国公有所不知。”
“百姓愚钝,民众少智。那日殴斗之后,那些人控制市井,颠倒黑白,愚昧百姓皆以为曲在我们,也多以为是收了钱恶意煽动。”
“他本一片赤子之心,如今却落个如此下场。是以我等冒死请国公为他正名。”
刘钰呵了一声,笑道:“人心隔肚皮,他是不是赤子之心,我哪知道?你们是本地人,有什么道理,可以和百姓讲清楚嘛。公道自在人心。”
“再说你们身为生员,本就有教化百姓之责,你当朝廷的优待是白优待的?你们平日里是怎么教化的?怎么就教化成百姓愚钝、民众少智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