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七章 你只是枚棋子(四)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绿色中文网 www.04zw.com,最快更新新顺1730最新章节!
“把昂贵的掷弹兵拆分,这统帅是怎么想的?”
“豪赌一场,赌在普鲁士援军抵达之前,中央突破,让普军全线崩盘?可问题是你的骑兵也没有继续大迂回绕后,就算攻下小镇,这种丘陵地形,你骑兵又不是绕侧翼迂回,人家退出去再重整队伍不行吗?”
“现在明明就该把掷弹兵集中起来,猛攻西北的小丘啊。只要攻下那,普鲁士不就崩了吗?既没有撤退重整的机会,援军就算到了,也只能打成添油战,互抢这个山丘……”
“古人云:倍左则右寡、倍前则后寡。处处皆倍,则处处皆寡。”
“魏武之《孟德新书》言:以二敌一,则一术为正、一术为奇。孙武子言:形人而我无形,此正奇之极致。哪有把兵力摊开,甚至把掷弹兵、野战炮都拆开平摊,一线平推的道理?”
“若以一支奇兵抢占西北小丘,则攻守之势易也。届时普鲁士的侧翼完全暴露,普鲁士这边只能调整阵型,而一旦调整阵型,就要混乱;一旦混乱,就有破绽。”
“如此,即便普军援兵抵达,那也就只能退回到之前的状态:以攻为守。必须要抢下这座山丘,才有守的机会,甚至才有后撤的机会。到时候,就是奥地利守、普鲁士攻了,这还用打吗?”
“而且普军的骑兵已经崩了,一旦变成普鲁士不得不攻的情况,又没有骑兵掩护侧翼,一旦攻不下,就是一场歼灭战,奥地利的骑兵就能收割溃败的普军。”
“如今攻查图西茨的奥军,是为正兵。若攻此小丘,则为奇兵。而一旦小丘被攻下,则小丘之上,则为正兵,查图西茨正面则为奇兵。正奇一换,普军按照原本的布阵如何能挡?”
在这骂娘的参谋既不亲普,也不亲奥。
只是站在一个中立的角度,用一种实在是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吐槽着奥地利几乎呆板的线列阵战术。
直到此时,这参谋才算是真正明白了,刘钰当初在彼得堡时候说的那番话:三十年战争已经过去了一百年,大顺争夺天下的战争也恰好过去了近百年。可百年之后,很多将军的脑子,还停留了三十年战争、停留在一片石之战的时代,好一点的说不定停留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时代。
心想若是此时有人会诸如铁砧铁锤战术;亦或是左轻右重、左守右攻、集中兵力突破一边而席卷转向包抄的战术,亦可纵横于这欧罗巴,称为一代名将了吧?
只是他却不知道,这就像是一个武林高手,看一些低手打架,总觉得要是这一拳再快一些,那不是赢了吗?亦或是这一脚若是靠右一点,这不就结了吗?然而不是他们不知道,而是他们做不到。
大顺青州军的军官比例、战术体系、战术思想、训练侧重,让这些参谋认定奥地利军可以按照他们的部署做出如他设想的那般的战术。
可实际上,奥地利军队此时没有能力做出这样的战术,因为军官比例、战术体系、训练侧重,都使得他们无法做出这种以青州军为参照觉得很简单的战术。
就像是普鲁士后来著名的侧击战术斜线阵,看起来简单,但前提是严苛的纪律、呆若木鸡到极致的士兵,已经平日训练加强的纵队行军转向推进。
也正如青州军在阿尔泰山那一战,可以在短短几分钟内,完成空心阵的转换,所以可以大胆地用一些看似很险的战术。但换了此时任何一支军队,包括欧洲的,那么快的变阵速度,谁也做不到,也就根本无法复刻大顺参谋制定的战术。
若问孔子如何摸到一丈高的木杆,孔子说站起来伸出手就好。确实没错。
但若问可以钻狗洞的晏子,这个答案绝对不正确。
本来是抱着想着看一看、学一学的态度来的。
可战术体系、炮兵运用、会战思路,完全不一样。
如今这几人心中只能想到一句话。
学习?学个屁。
…………
战场上,腓特烈二世紧张地握着自己的权杖,心有余悸地望向不远处正在那嘀嘀咕咕用汉语吐槽的几个大顺的参谋。
不是怕他们,而是怕他们带给自己的礼物,那个可以侦查战场情况的热气球。
腓特烈二世学过几何学,而且非常喜欢几何学,极其讨厌代数,原本历史上还吐槽过欧拉的几何学。
所以几何学让他在战场上,把握住了一线生机。
他发现了奥地利主帅本阵的位置,在一处并不高的小丘上,那个小丘的高度,和大顺参谋盯住的、认为是普军破绽所在的西北角的那个小丘,高度差不多。
简单的几何学可以知道,在那里的奥地利主帅的视线,会被可视为普军破绽的小山丘阻挡。
也就是说,奥地利主帅看不到小丘后面的动向,自己的援军可以接着这座小丘的掩护,发动突袭。
这是唯一取胜的可能,这是根本奥地利此时的态势做出的思考。
因为奥地利人正把大部分兵力往中线调动,显然是准备一波冲击,在普鲁士援军抵达前,拿下查图西茨,从而分割歼灭普鲁士的主力。
他不知道大顺的那几个参谋在嘀咕什么。
但却知道,如果奥地利人此时有这么一个可以提升视野高度的热气球,简单的几何学可知,自己抓到的这个破绽和战机,将化为乌有。
如果再高出哪怕三十米,奥地利人的视线就不会被西北的这座小山丘阻挡,无法察觉到正朝这边运动的普鲁士援军。
只要三十米的高差。
但,奥地利人就差了这三十米的高差。
腓特烈二世设想,援军借着山丘遮挡视线的掩护,以纵队快速行军到奥地利侧翼。然后简单的立定、向左转,完成纵队转横队,一波齐射就能直接打崩在中间挤成一团的奥地利人。
但这一切,都建立在奥地利人不调集兵力主攻那座山丘;己方的部队至少能守到10点钟的前提下。
将近四分之三的奥地利步兵,都挤在了中场,挤在了查图西茨小镇的正前方。
分散的掷弹兵、配属到中队的野战炮,以及潮水般的兵力优势,都已经让普鲁士的阵线摇摇欲坠了。
要不是自己送出了骑兵,以攻代守拖延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现在这种摇摇欲坠的局面,将会在早晨八点就会出现。
现在,已经是九点钟。距离援军抵达,还有大约一个小时时间,不可能再快了。
几声炮响后,奥地利人的下一波进攻已经开始。
掷弹兵和野战炮配合,将查图西茨用来防御的砖房一个个炸毁,端着刺刀的奥地利士兵已经和防守的普鲁士士兵展开了肉搏。
腓特烈二世镇定地下令,让后续部队后撤到小镇以北,组建第二道防线。
小镇,已经守不住了。
但好消息是,奥地利人这种将野战炮配属到中队的正面进攻方式,也让奥地利人无法趁势追击。
残垣断壁、横七竖八的砖石,几乎已经不可能列阵通行的街道,都让奥地利人无法在占领小镇后,继续追击。
他们只能先占领小镇,再慢慢向前推进,抵达那些没有乱七八糟碎石乱砖的地方整队,才能再度发动进攻。
奥地利人的骑兵优势,也彻底被这些碎掉的砖石废掉,马匹很难在小镇废墟中跑起来。
九点四十分。
小镇已经陷落,但普鲁士军已经组成了第二道防线。
呆板的奥地利人穿过已成废墟的小镇,发现普鲁士人已经重整了队伍。而因为废墟的缘故,奥地利人无法在小镇中整队,也没办法以战斗队形通过满是砖石废墟的小镇。
几波冲得快的、不成阵型的步兵和骑兵,遭到了重整队伍的普鲁士军队的一波齐射,退了回去。
腓特烈二世终于松了口气,刚才这一波齐射,就是最危险的时候。重整的队伍防线,最怕的就是产生混乱和动摇,要是刚才奥地利人的那一拨冲击再果决一点、要是奥地利人的骑兵和步兵能够更好地配合一下,很可能刚才就守不住了。
但现在,最容易动摇和混乱的时间已经过去,奥地利人想要再度组织进攻,至少还要二十分钟。
那个最危险的小丘上,普鲁士已经没有多少兵力了,但奥地利人对这个侧翼毫无兴趣,仿佛觉得普鲁士人已经摇摇欲坠,只要最后加一把力,就能彻底突破。这时候,再调整战术,主攻侧翼的小丘,似乎是不明智的,毕竟正面看上去马上就要赢了,没必要。
而且调整战术,还需要时间,万一普鲁士的援军在调整期抵达了呢?
“是的,还有机会。只要我亲自回去带领即将抵达的援军,在奥地利人拥挤在中线的时候,以纵队穿插到其左翼,转向后一次齐射,完全就能解决奥地利人!”
“把昂贵的掷弹兵拆分,这统帅是怎么想的?”
“豪赌一场,赌在普鲁士援军抵达之前,中央突破,让普军全线崩盘?可问题是你的骑兵也没有继续大迂回绕后,就算攻下小镇,这种丘陵地形,你骑兵又不是绕侧翼迂回,人家退出去再重整队伍不行吗?”
“现在明明就该把掷弹兵集中起来,猛攻西北的小丘啊。只要攻下那,普鲁士不就崩了吗?既没有撤退重整的机会,援军就算到了,也只能打成添油战,互抢这个山丘……”
“古人云:倍左则右寡、倍前则后寡。处处皆倍,则处处皆寡。”
“魏武之《孟德新书》言:以二敌一,则一术为正、一术为奇。孙武子言:形人而我无形,此正奇之极致。哪有把兵力摊开,甚至把掷弹兵、野战炮都拆开平摊,一线平推的道理?”
“若以一支奇兵抢占西北小丘,则攻守之势易也。届时普鲁士的侧翼完全暴露,普鲁士这边只能调整阵型,而一旦调整阵型,就要混乱;一旦混乱,就有破绽。”
“如此,即便普军援兵抵达,那也就只能退回到之前的状态:以攻为守。必须要抢下这座山丘,才有守的机会,甚至才有后撤的机会。到时候,就是奥地利守、普鲁士攻了,这还用打吗?”
“而且普军的骑兵已经崩了,一旦变成普鲁士不得不攻的情况,又没有骑兵掩护侧翼,一旦攻不下,就是一场歼灭战,奥地利的骑兵就能收割溃败的普军。”
“如今攻查图西茨的奥军,是为正兵。若攻此小丘,则为奇兵。而一旦小丘被攻下,则小丘之上,则为正兵,查图西茨正面则为奇兵。正奇一换,普军按照原本的布阵如何能挡?”
在这骂娘的参谋既不亲普,也不亲奥。
只是站在一个中立的角度,用一种实在是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吐槽着奥地利几乎呆板的线列阵战术。
直到此时,这参谋才算是真正明白了,刘钰当初在彼得堡时候说的那番话:三十年战争已经过去了一百年,大顺争夺天下的战争也恰好过去了近百年。可百年之后,很多将军的脑子,还停留了三十年战争、停留在一片石之战的时代,好一点的说不定停留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时代。
心想若是此时有人会诸如铁砧铁锤战术;亦或是左轻右重、左守右攻、集中兵力突破一边而席卷转向包抄的战术,亦可纵横于这欧罗巴,称为一代名将了吧?
只是他却不知道,这就像是一个武林高手,看一些低手打架,总觉得要是这一拳再快一些,那不是赢了吗?亦或是这一脚若是靠右一点,这不就结了吗?然而不是他们不知道,而是他们做不到。
大顺青州军的军官比例、战术体系、战术思想、训练侧重,让这些参谋认定奥地利军可以按照他们的部署做出如他设想的那般的战术。
可实际上,奥地利军队此时没有能力做出这样的战术,因为军官比例、战术体系、训练侧重,都使得他们无法做出这种以青州军为参照觉得很简单的战术。
就像是普鲁士后来著名的侧击战术斜线阵,看起来简单,但前提是严苛的纪律、呆若木鸡到极致的士兵,已经平日训练加强的纵队行军转向推进。
也正如青州军在阿尔泰山那一战,可以在短短几分钟内,完成空心阵的转换,所以可以大胆地用一些看似很险的战术。但换了此时任何一支军队,包括欧洲的,那么快的变阵速度,谁也做不到,也就根本无法复刻大顺参谋制定的战术。
若问孔子如何摸到一丈高的木杆,孔子说站起来伸出手就好。确实没错。
但若问可以钻狗洞的晏子,这个答案绝对不正确。
本来是抱着想着看一看、学一学的态度来的。
可战术体系、炮兵运用、会战思路,完全不一样。
如今这几人心中只能想到一句话。
学习?学个屁。
…………
战场上,腓特烈二世紧张地握着自己的权杖,心有余悸地望向不远处正在那嘀嘀咕咕用汉语吐槽的几个大顺的参谋。
不是怕他们,而是怕他们带给自己的礼物,那个可以侦查战场情况的热气球。
腓特烈二世学过几何学,而且非常喜欢几何学,极其讨厌代数,原本历史上还吐槽过欧拉的几何学。
所以几何学让他在战场上,把握住了一线生机。
他发现了奥地利主帅本阵的位置,在一处并不高的小丘上,那个小丘的高度,和大顺参谋盯住的、认为是普军破绽所在的西北角的那个小丘,高度差不多。
简单的几何学可以知道,在那里的奥地利主帅的视线,会被可视为普军破绽的小山丘阻挡。
也就是说,奥地利主帅看不到小丘后面的动向,自己的援军可以接着这座小丘的掩护,发动突袭。
这是唯一取胜的可能,这是根本奥地利此时的态势做出的思考。
因为奥地利人正把大部分兵力往中线调动,显然是准备一波冲击,在普鲁士援军抵达前,拿下查图西茨,从而分割歼灭普鲁士的主力。
他不知道大顺的那几个参谋在嘀咕什么。
但却知道,如果奥地利人此时有这么一个可以提升视野高度的热气球,简单的几何学可知,自己抓到的这个破绽和战机,将化为乌有。
如果再高出哪怕三十米,奥地利人的视线就不会被西北的这座小山丘阻挡,无法察觉到正朝这边运动的普鲁士援军。
只要三十米的高差。
但,奥地利人就差了这三十米的高差。
腓特烈二世设想,援军借着山丘遮挡视线的掩护,以纵队快速行军到奥地利侧翼。然后简单的立定、向左转,完成纵队转横队,一波齐射就能直接打崩在中间挤成一团的奥地利人。
但这一切,都建立在奥地利人不调集兵力主攻那座山丘;己方的部队至少能守到10点钟的前提下。
将近四分之三的奥地利步兵,都挤在了中场,挤在了查图西茨小镇的正前方。
分散的掷弹兵、配属到中队的野战炮,以及潮水般的兵力优势,都已经让普鲁士的阵线摇摇欲坠了。
要不是自己送出了骑兵,以攻代守拖延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现在这种摇摇欲坠的局面,将会在早晨八点就会出现。
现在,已经是九点钟。距离援军抵达,还有大约一个小时时间,不可能再快了。
几声炮响后,奥地利人的下一波进攻已经开始。
掷弹兵和野战炮配合,将查图西茨用来防御的砖房一个个炸毁,端着刺刀的奥地利士兵已经和防守的普鲁士士兵展开了肉搏。
腓特烈二世镇定地下令,让后续部队后撤到小镇以北,组建第二道防线。
小镇,已经守不住了。
但好消息是,奥地利人这种将野战炮配属到中队的正面进攻方式,也让奥地利人无法趁势追击。
残垣断壁、横七竖八的砖石,几乎已经不可能列阵通行的街道,都让奥地利人无法在占领小镇后,继续追击。
他们只能先占领小镇,再慢慢向前推进,抵达那些没有乱七八糟碎石乱砖的地方整队,才能再度发动进攻。
奥地利人的骑兵优势,也彻底被这些碎掉的砖石废掉,马匹很难在小镇废墟中跑起来。
九点四十分。
小镇已经陷落,但普鲁士军已经组成了第二道防线。
呆板的奥地利人穿过已成废墟的小镇,发现普鲁士人已经重整了队伍。而因为废墟的缘故,奥地利人无法在小镇中整队,也没办法以战斗队形通过满是砖石废墟的小镇。
几波冲得快的、不成阵型的步兵和骑兵,遭到了重整队伍的普鲁士军队的一波齐射,退了回去。
腓特烈二世终于松了口气,刚才这一波齐射,就是最危险的时候。重整的队伍防线,最怕的就是产生混乱和动摇,要是刚才奥地利人的那一拨冲击再果决一点、要是奥地利人的骑兵和步兵能够更好地配合一下,很可能刚才就守不住了。
但现在,最容易动摇和混乱的时间已经过去,奥地利人想要再度组织进攻,至少还要二十分钟。
那个最危险的小丘上,普鲁士已经没有多少兵力了,但奥地利人对这个侧翼毫无兴趣,仿佛觉得普鲁士人已经摇摇欲坠,只要最后加一把力,就能彻底突破。这时候,再调整战术,主攻侧翼的小丘,似乎是不明智的,毕竟正面看上去马上就要赢了,没必要。
而且调整战术,还需要时间,万一普鲁士的援军在调整期抵达了呢?
“是的,还有机会。只要我亲自回去带领即将抵达的援军,在奥地利人拥挤在中线的时候,以纵队穿插到其左翼,转向后一次齐射,完全就能解决奥地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