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绿色中文网 www.04zw.com,最快更新盛唐不遗憾最新章节!
果树经常会给主人家带来一些烦心事,而一家人所能从果树上获得的利益又比较少,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这是李安前世所居住的小山村,果树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从幼年时候的满村果树,到长大之后基本看不见果树,变化真的非常巨大。
李安还是更喜欢到处都是果树的乡村,这样的乡村才比较符合百姓居住,住在这样的山村里,人也会比较的幸福,而一个只注重经济利益而损坏优美环境的村庄,不是一个好村庄。
在李安的记忆之中,长大之后,除了山村之中的果树被砍掉绝大多数之外,村子附近还建设了好多污染性很大的工厂,之前满是鱼虾的沟渠,最后只剩下毫无生气的臭水沟,想要在沟渠里逮鱼虾,那是万万不可能了,所有的生病几乎都被毒死了。
看到眼前的村落如此优美静谧,李安心里非常的舒坦,乡村就该是这个样子的,山村就应该是如此的环境优美,山村人不应该为了追求金钱而损害环境,金钱随时都可以追求,而美丽的乡村一旦被污染,就很难进行治理了,污染一个乡村非常的简单,而若要治理一个被污染的乡村,就要付出好几倍的努力了,这份投入不是普通人能够耗得起的。
“老人家,你们这个小村子,可真是够漂亮的啊!到处都是花香,生活在这个村子里,太让人舒坦了。”
李安看着周围的美丽环境,开口说道。
老头笑着说道:“那是您第一次来,若是天天待在这山里头,也就不觉得这里有多美了,老头子还是觉得县城里好,人多热闹啊!”
看得出来,这个老头子,还是一个喜欢热闹的主,估计是长期憋在乡下,所以,对人多的县城有一种向往之情,估计这老头若是在城市里待久了,同样也会怀念在乡村的安静日子。
人就是这样的,总是觉得得不到才是最好的,得到的就不值一提了,老头子长期生活在环境优美的乡村,自然不觉得乡村的美景有什么好稀奇的,而对热闹和人群的向往,让他很喜欢城市的生活,觉得去城市里生活,才更加的舒坦。
李安没有必要跟老头子讲这些大道理,因为老头子也未必能听得懂,这只是一个以种地为主,闲暇时候去采药的普通老头子罢了。
乡村的人都比较胆小,至少大部分人都是如此,李安一行人刚刚进村,便有好多人急忙躲入家中,还有一些孩子躲在大人的双腿后面,然后偷偷的露出一双小眼睛,警惕和好奇的看向外来的李安一行人。
因为还没到晚饭的时间,所以,村子里的年轻男子几乎看不到,都下地干活了,留在村子里的基本上全都是老弱妇孺,基本上也没啥事干,妇人还能照顾一下菜园子,而孩子们都在村子里胡闹,村子里没有私塾,这些早就该上学的孩子,却只能留在家里胡闹,也许这个村子早就该办个学堂了,但这个村子的规模太小了,适龄儿童太少,老百姓也并不富裕,就这么些孩子的家人,怕是供不起私塾先生,要是上学堂也行,那就只能去县城上学了,可县城有些远,每天接送有些不太现实,住宿学堂同样需要一笔不菲的钱财,这里的百姓负担不起,而且,他们祖祖辈辈都是文盲,也没觉得有啥过不下去的,若是完全免费,学堂也能免费住宿和免费吃喝,就像李安开办的学堂那样,估计这些家长肯定非常乐意将自己的孩子送入学堂,可惜蜀中目前的学堂数量还是有些不足。
尽管朝廷的指令早就下达了,但教育的普及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很快完成的,现在修路都忙不过来,建学堂自然就只能继续往后拖了,先照顾县城以上的人口密集区域,至于山村那就真的顾不了了,反正,朝廷下来检查的官员,也很少回去乡下,基本上都是去县城以上的地方。
“老人家,咱这个村子里,有识字的人吗?就是上过学堂的。”
李安突然开口问道。
老头子想了半天,摇头道:“还真没有一个,一个认字的都没有,没办法太穷了,娃儿们上不起学,哪里会有识字的呢?”
说话的时候,老头子显得有些无奈,若是有条件的话,老头子显然喜欢后辈们能够识字,至少不会是睁眼瞎了,可这是有现实困难的,他们村子太穷了,而贫穷是导致他们祖祖辈辈都无法识字的根本原因,而不识字就会导致他们继续贫穷,永远都走不出这片大山,从而不断的轮回,永远都只能生活在这一小片区域。
“这个村子的孩子还是太少了,专门在这里办个学堂,确实不太现实,只能去别处学堂上学了。”
李安开口说道。
老头子点头道:“谁说不是呢?不过,最近的学堂在县城,走山路要两个时辰呢?太远了,娃儿又太小,住在那里不放心,还要交钱的,大人住在县城,房租都付不起,就只能不去上学了。”
其实,对于这个村子的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派个先生偶尔过来教孩子们认几个字就行,对于这些人员太少的存在,这种流动教育的方式是最方便的,尽管如此教学水平肯定不行,但总比没有教育要好,孩子们也不需要学习太多,只要会认字就行,只要孩子们能认的字,将来的选择就要大得多了,至少能看懂大唐报了,以后去了县城,就能从大唐报上了解天下大事,从而抓住各种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让自己可以变得更加的富裕,甚至,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让自己由穷人变成富人都不是不可能。
这也是李安当初所设计的最低级的教育方式,这种方式也是最廉价和最容易达到的,在后世的很多落后地区,用的就是这种办法,有些落后国度的落后地区,很多老百姓根本就没有机会上学,而不识字的文盲又很难从事一些技术性的工作,为此,便采取了这种偶尔去教一下的方法,如此,至少能让这个国家的大部分老百姓都识字,只要识字就能去做最基本的工作,也能看懂文字,从而懂得很多知识。
“县里就没安排先生,偶尔过来教孩子们认字吗?”
李安开口问道。
老头子摇头道:“哪里会有这样的好事儿,从来就没有先生过来教孩子们认字,先生们那是要收钱的,县里的公学,那也是朝廷供养先生,咱们小村子又没钱,先生凭啥要来我们这里,教孩子们认字呢?这个是没办法的事情,不过,咱们祖祖辈辈都不识字,不也过得好好的,也一样能过上一辈子。”
老头子的心里素质倒是挺好的,很快就想通了,觉得娃儿们没机会认字就不认字,反正祖祖辈辈都是穷人,也都能过得很好,都能生活一辈子。
能识字自然是最好,可村子里都是穷人,无法识字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总不能变卖家产供养孩子读书吧!后世的家长有这个魄力,而大唐这个时代的家乡,是没有这个魄力的,因为在大唐读书其实也是有风险的,若家庭不富裕而强行供养孩子读书,很有可能会出现孩子读书拖垮家庭,但却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比如,好多读书人耗光了家财,但却最终没有考上科举,而在这个时代,读书人不能考取科举,那书基本上就白读了,虽然,也是能够学到很多知识,但若是知识不能转化为金钱,那所学的知识还能有什么用处,是非常不划算的。
所以,这个时代的老百姓是不会冒险的,尤其是家里比较贫穷的人家,就更加不会冒险的,不读书还有种地这条出路,而若是读书不成,种地的资格也同时失去,那就没法生存了。
读书必然会导致文弱,而一个文弱的人,若是最终不能去做官,回去种地也是不成的,因为在读书的过程中,已经把身体该搞文弱了,种地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的体力已经跟不上了,也就没法好好种地了,只能非常悲惨的去县城找点写字的苦差事,若是运气比较好的话,说不定能找个账房的工作,运气不好混成乞丐都是有可能的。
正是因为读书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所以,一般的穷苦百姓是不敢随意供养自己的孩子去读书的,尤其是那种没日没夜供养的那种,那种方式供养出来的人都太过于文弱了,一旦学文不成,后果非常悲惨,而若是仅仅学几个字的话,那就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了。
对于县城没能偶尔派遣先生进村教孩子们学习,李安也不打算去指责县城的责任人,现在蜀中的情况比较紧张,修路才是最重要的第一步,等修路工作完成,蜀中压力小了一点,各县就能抽出更多的人手去布局教育方面的事情了,没有什么好着急的,一切都慢慢来就是了。
铁路的修建还没到青城山这里,但路线是经过附近的,如此,这里的村民也有处理帮忙修铁路的义务。
“老人家,听说修铁路了吗?你们村有人去干活了吗?”
李安开口问道。
老人家点头道:“已经听说了,不过,咱们这里的路线,还有一些细微的地方没有确定下来,县里正在忙着呢?等完全确定下来,我们村子里的壮年就都要去修路了,听说要修一年多呢?那路上全都是比胳膊还粗的铁家伙,那得多少钱啊!”
很显然,老头已经听说了有关铁路的事情,对于用铁铺路,这已经超出了这个老头的认知,毕竟,在大唐这个时代,铁器还是非常昂贵的,把如此昂贵的铁,拿来铺设道路,这确实挺让人难以理解的,尤其是这种年纪比较大的老头子,更是难以理解这个事情。
“确实是天价,铁路非常值钱,所以,破坏铁路是要杀头的。”
李安笑着说道。
现在老头子和村子里的人,还能稍微轻松一些,等到修路正式开始的时候,他们就要干活了,那一定非常的辛苦,若是人力缺口太大,只怕半大的孩子和老头都要去帮忙,不论干多干少,只要认真干活就行。
“老人家,你对修铁路有什么看法,觉得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李安开口问道。
老头嘿嘿一笑,非常认真的回答道:“好事儿,当然是好事了,听说修好了之后,从我们这里去京城,只需要一天多就到了,我们村子里也有人去过京城,去一趟要走两三个月,来回花了一年的时间呢?听说车票还不贵,花不了几个钱,这是你真的吗?”
看上去老头子很兴奋,这也难怪,老头子一辈子也没去过京城,听说京城特别繁华,也确实很想过去看一眼,但去京城来回至少需要半年,路上所需要的盘缠实在是太多了,他作为一个贫穷的农民,是没有这么多钱财的,也就只能断了这个念头,而现在不一样了,只要铁路修通,一两天的时间就能抵达京城,票价还不是很贵,这就给想要去京城看一眼的老头子一个希望了,让老头子觉得,自己是有希望去京城看一眼的,至少,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一定要去京城看一眼,看看那个繁华的大都市到底有多热闹,他是一个非常喜欢热闹的人,能去天底下最热闹的京城走一圈,一辈子都没有遗憾了。
李安笑着说道:“当然是真的了,只要铁路修通了,从青城山到京城就只需要一两天的时间,而且,票价有贵的也有便宜的,贵的很贵,便宜的也很便宜,就算是普通百姓,那也是坐得起的,您老一定有机会去京城看一眼的。”
“最便宜的票价是多少啊!从青城山到京城的。”
老头子好奇的问道。
票价还没有最终确定,李安哪里能确定,只得大概的说道:“大概也就几百文吧!还不能确定。”
果树经常会给主人家带来一些烦心事,而一家人所能从果树上获得的利益又比较少,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这是李安前世所居住的小山村,果树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从幼年时候的满村果树,到长大之后基本看不见果树,变化真的非常巨大。
李安还是更喜欢到处都是果树的乡村,这样的乡村才比较符合百姓居住,住在这样的山村里,人也会比较的幸福,而一个只注重经济利益而损坏优美环境的村庄,不是一个好村庄。
在李安的记忆之中,长大之后,除了山村之中的果树被砍掉绝大多数之外,村子附近还建设了好多污染性很大的工厂,之前满是鱼虾的沟渠,最后只剩下毫无生气的臭水沟,想要在沟渠里逮鱼虾,那是万万不可能了,所有的生病几乎都被毒死了。
看到眼前的村落如此优美静谧,李安心里非常的舒坦,乡村就该是这个样子的,山村就应该是如此的环境优美,山村人不应该为了追求金钱而损害环境,金钱随时都可以追求,而美丽的乡村一旦被污染,就很难进行治理了,污染一个乡村非常的简单,而若要治理一个被污染的乡村,就要付出好几倍的努力了,这份投入不是普通人能够耗得起的。
“老人家,你们这个小村子,可真是够漂亮的啊!到处都是花香,生活在这个村子里,太让人舒坦了。”
李安看着周围的美丽环境,开口说道。
老头笑着说道:“那是您第一次来,若是天天待在这山里头,也就不觉得这里有多美了,老头子还是觉得县城里好,人多热闹啊!”
看得出来,这个老头子,还是一个喜欢热闹的主,估计是长期憋在乡下,所以,对人多的县城有一种向往之情,估计这老头若是在城市里待久了,同样也会怀念在乡村的安静日子。
人就是这样的,总是觉得得不到才是最好的,得到的就不值一提了,老头子长期生活在环境优美的乡村,自然不觉得乡村的美景有什么好稀奇的,而对热闹和人群的向往,让他很喜欢城市的生活,觉得去城市里生活,才更加的舒坦。
李安没有必要跟老头子讲这些大道理,因为老头子也未必能听得懂,这只是一个以种地为主,闲暇时候去采药的普通老头子罢了。
乡村的人都比较胆小,至少大部分人都是如此,李安一行人刚刚进村,便有好多人急忙躲入家中,还有一些孩子躲在大人的双腿后面,然后偷偷的露出一双小眼睛,警惕和好奇的看向外来的李安一行人。
因为还没到晚饭的时间,所以,村子里的年轻男子几乎看不到,都下地干活了,留在村子里的基本上全都是老弱妇孺,基本上也没啥事干,妇人还能照顾一下菜园子,而孩子们都在村子里胡闹,村子里没有私塾,这些早就该上学的孩子,却只能留在家里胡闹,也许这个村子早就该办个学堂了,但这个村子的规模太小了,适龄儿童太少,老百姓也并不富裕,就这么些孩子的家人,怕是供不起私塾先生,要是上学堂也行,那就只能去县城上学了,可县城有些远,每天接送有些不太现实,住宿学堂同样需要一笔不菲的钱财,这里的百姓负担不起,而且,他们祖祖辈辈都是文盲,也没觉得有啥过不下去的,若是完全免费,学堂也能免费住宿和免费吃喝,就像李安开办的学堂那样,估计这些家长肯定非常乐意将自己的孩子送入学堂,可惜蜀中目前的学堂数量还是有些不足。
尽管朝廷的指令早就下达了,但教育的普及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很快完成的,现在修路都忙不过来,建学堂自然就只能继续往后拖了,先照顾县城以上的人口密集区域,至于山村那就真的顾不了了,反正,朝廷下来检查的官员,也很少回去乡下,基本上都是去县城以上的地方。
“老人家,咱这个村子里,有识字的人吗?就是上过学堂的。”
李安突然开口问道。
老头子想了半天,摇头道:“还真没有一个,一个认字的都没有,没办法太穷了,娃儿们上不起学,哪里会有识字的呢?”
说话的时候,老头子显得有些无奈,若是有条件的话,老头子显然喜欢后辈们能够识字,至少不会是睁眼瞎了,可这是有现实困难的,他们村子太穷了,而贫穷是导致他们祖祖辈辈都无法识字的根本原因,而不识字就会导致他们继续贫穷,永远都走不出这片大山,从而不断的轮回,永远都只能生活在这一小片区域。
“这个村子的孩子还是太少了,专门在这里办个学堂,确实不太现实,只能去别处学堂上学了。”
李安开口说道。
老头子点头道:“谁说不是呢?不过,最近的学堂在县城,走山路要两个时辰呢?太远了,娃儿又太小,住在那里不放心,还要交钱的,大人住在县城,房租都付不起,就只能不去上学了。”
其实,对于这个村子的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派个先生偶尔过来教孩子们认几个字就行,对于这些人员太少的存在,这种流动教育的方式是最方便的,尽管如此教学水平肯定不行,但总比没有教育要好,孩子们也不需要学习太多,只要会认字就行,只要孩子们能认的字,将来的选择就要大得多了,至少能看懂大唐报了,以后去了县城,就能从大唐报上了解天下大事,从而抓住各种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让自己可以变得更加的富裕,甚至,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让自己由穷人变成富人都不是不可能。
这也是李安当初所设计的最低级的教育方式,这种方式也是最廉价和最容易达到的,在后世的很多落后地区,用的就是这种办法,有些落后国度的落后地区,很多老百姓根本就没有机会上学,而不识字的文盲又很难从事一些技术性的工作,为此,便采取了这种偶尔去教一下的方法,如此,至少能让这个国家的大部分老百姓都识字,只要识字就能去做最基本的工作,也能看懂文字,从而懂得很多知识。
“县里就没安排先生,偶尔过来教孩子们认字吗?”
李安开口问道。
老头子摇头道:“哪里会有这样的好事儿,从来就没有先生过来教孩子们认字,先生们那是要收钱的,县里的公学,那也是朝廷供养先生,咱们小村子又没钱,先生凭啥要来我们这里,教孩子们认字呢?这个是没办法的事情,不过,咱们祖祖辈辈都不识字,不也过得好好的,也一样能过上一辈子。”
老头子的心里素质倒是挺好的,很快就想通了,觉得娃儿们没机会认字就不认字,反正祖祖辈辈都是穷人,也都能过得很好,都能生活一辈子。
能识字自然是最好,可村子里都是穷人,无法识字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总不能变卖家产供养孩子读书吧!后世的家长有这个魄力,而大唐这个时代的家乡,是没有这个魄力的,因为在大唐读书其实也是有风险的,若家庭不富裕而强行供养孩子读书,很有可能会出现孩子读书拖垮家庭,但却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比如,好多读书人耗光了家财,但却最终没有考上科举,而在这个时代,读书人不能考取科举,那书基本上就白读了,虽然,也是能够学到很多知识,但若是知识不能转化为金钱,那所学的知识还能有什么用处,是非常不划算的。
所以,这个时代的老百姓是不会冒险的,尤其是家里比较贫穷的人家,就更加不会冒险的,不读书还有种地这条出路,而若是读书不成,种地的资格也同时失去,那就没法生存了。
读书必然会导致文弱,而一个文弱的人,若是最终不能去做官,回去种地也是不成的,因为在读书的过程中,已经把身体该搞文弱了,种地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的体力已经跟不上了,也就没法好好种地了,只能非常悲惨的去县城找点写字的苦差事,若是运气比较好的话,说不定能找个账房的工作,运气不好混成乞丐都是有可能的。
正是因为读书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所以,一般的穷苦百姓是不敢随意供养自己的孩子去读书的,尤其是那种没日没夜供养的那种,那种方式供养出来的人都太过于文弱了,一旦学文不成,后果非常悲惨,而若是仅仅学几个字的话,那就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了。
对于县城没能偶尔派遣先生进村教孩子们学习,李安也不打算去指责县城的责任人,现在蜀中的情况比较紧张,修路才是最重要的第一步,等修路工作完成,蜀中压力小了一点,各县就能抽出更多的人手去布局教育方面的事情了,没有什么好着急的,一切都慢慢来就是了。
铁路的修建还没到青城山这里,但路线是经过附近的,如此,这里的村民也有处理帮忙修铁路的义务。
“老人家,听说修铁路了吗?你们村有人去干活了吗?”
李安开口问道。
老人家点头道:“已经听说了,不过,咱们这里的路线,还有一些细微的地方没有确定下来,县里正在忙着呢?等完全确定下来,我们村子里的壮年就都要去修路了,听说要修一年多呢?那路上全都是比胳膊还粗的铁家伙,那得多少钱啊!”
很显然,老头已经听说了有关铁路的事情,对于用铁铺路,这已经超出了这个老头的认知,毕竟,在大唐这个时代,铁器还是非常昂贵的,把如此昂贵的铁,拿来铺设道路,这确实挺让人难以理解的,尤其是这种年纪比较大的老头子,更是难以理解这个事情。
“确实是天价,铁路非常值钱,所以,破坏铁路是要杀头的。”
李安笑着说道。
现在老头子和村子里的人,还能稍微轻松一些,等到修路正式开始的时候,他们就要干活了,那一定非常的辛苦,若是人力缺口太大,只怕半大的孩子和老头都要去帮忙,不论干多干少,只要认真干活就行。
“老人家,你对修铁路有什么看法,觉得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李安开口问道。
老头嘿嘿一笑,非常认真的回答道:“好事儿,当然是好事了,听说修好了之后,从我们这里去京城,只需要一天多就到了,我们村子里也有人去过京城,去一趟要走两三个月,来回花了一年的时间呢?听说车票还不贵,花不了几个钱,这是你真的吗?”
看上去老头子很兴奋,这也难怪,老头子一辈子也没去过京城,听说京城特别繁华,也确实很想过去看一眼,但去京城来回至少需要半年,路上所需要的盘缠实在是太多了,他作为一个贫穷的农民,是没有这么多钱财的,也就只能断了这个念头,而现在不一样了,只要铁路修通,一两天的时间就能抵达京城,票价还不是很贵,这就给想要去京城看一眼的老头子一个希望了,让老头子觉得,自己是有希望去京城看一眼的,至少,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一定要去京城看一眼,看看那个繁华的大都市到底有多热闹,他是一个非常喜欢热闹的人,能去天底下最热闹的京城走一圈,一辈子都没有遗憾了。
李安笑着说道:“当然是真的了,只要铁路修通了,从青城山到京城就只需要一两天的时间,而且,票价有贵的也有便宜的,贵的很贵,便宜的也很便宜,就算是普通百姓,那也是坐得起的,您老一定有机会去京城看一眼的。”
“最便宜的票价是多少啊!从青城山到京城的。”
老头子好奇的问道。
票价还没有最终确定,李安哪里能确定,只得大概的说道:“大概也就几百文吧!还不能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