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六六章 核心科技,遥遥领先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绿色中文网 www.04zw.com,最快更新父可敌国最新章节!
不管怎么说,大哨百户所的将士们,总算是有了驻屯点。
驻屯驻屯,有了住的地方就要开始着手屯田了。
但首先你得有田……
之前嵩盟州民情复杂,蒙古人在这里的屯田很不顺利,多年下来总共也就开垦了上万亩军田。
但这些熟田已经被驻守在州城的嵩盟千户所占下了,杨林所来晚了一步,毛线都没捞着。
虽然他们手里有都司衙门开的地帖,但稍有社会经验的人就知道,规矩是规矩,实操是实操,让所有人都规规矩矩,照章办事,是根本不可能的。
加上元朝贪污成风,这一万亩地只有不到两成能找到记录,其余的都被当时的官员侵吞成私田了。所以都司衙门的地帖上,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出,具体是哪些地块拨给杨林所。只说将嵩盟州一万亩官田,拨给他们……
这种笼统的规定,人家嵩盟所肯定是不认的,就硬咬着说那些熟田,是他们去年秋冬开好的……
虽然都知道他们睁着眼说瞎话……要是一冬就能把生田变成熟田,那他们就不该在这里垦屯,而应该被王爷当成掌管垦荒之神,做成雕塑,供到昆明城里去。
可又没法证明那些熟田就是蒙古人留下的官田,于是两边千户所便开始了扯皮。更麻烦的是两边的上级还不一样,嵩盟千户所隶属于昆明前卫,而杨林守御千户所直属于都司衙门。
这下扯皮要更加旷日持久了……
张千户见状,心说不能两头都耽误了。便吩咐众百户先不管那每人两亩熟田了,还是先把各自准备垦荒的地圈好吧。
谁知这头更不省心。因为时间仓促,千户所也不可能把所有土地都丈量一遍,再公平的分给十个百户所。只能是给他们指定大概的驻屯区域,还规定每个百户所占地不超过两万亩。
那这两万亩土地的边界到底如何划分,学问就大了去了。哪个所都想让自己的土地平整一些,靠着水源近一些……谁都只想占便宜不想吃亏,相邻的百户所之间就没有不起冲突的。
平素里并肩作战的同袍,便因为争地起了龃龉,开始互相谩骂,甚至大打出手。逼得张千户没办法,只能跟两位副千户一起,又是实地考察,又是拉着百户们促膝谈心,甚至还拿出来军法来吓唬人,好容易才给各家勘定了地界,敲上了界桩。
有了这个教训,百户所内部分地时,牛百户就学聪明了,不让下面人自己挑了。而是他先把所有的地块儿,均分成一百一十份儿,编上号然后抓阄,抓到哪算哪,这才没再出什么乱子。
~~
等到所有地分完已经是三月了。有人说这不是耽误农时吗?
但其实并没有,因为一来,千户百户们在扯皮,下面人可一时都没闲着。将士们从安下家的第二天起,就开始从早到晚的清理荒地,下雨天都不停。
二来,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这荒地,头一年是种不了正经庄稼的。因为地里全是树根石块,土地板结贫瘠,撒下种子去毛都长不出来。所以也就不存在误不误农时的问题了。
等到五月份,都司衙门派人下来丈量土地,登记造册时,官兵们还是在清理荒地。他们从正月底到现在,整整一百天时间,都在干这件事,却还连三分之一的荒地都没清理完呢。
这可不是将士们偷懒,也不是他们不会干农活。事实上,从二十六年前,朱升为朱老板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策开始,大明的将士便一直是且耕且战的。他们非但是最优秀的士兵,也是最熟练的农民。加之军队惯有的奖先惩后、你争我赶那一套,所以根本不存在怠工的可能。
将士们真是没白没黑的干,刮风下雨都不带停的。实在是因为开荒最难的,就是整地这一步啊!
烧荒除草,平田整地只是表面功夫,最难的是要把地深深的翻一遍,将地下的大小石块,还有树根之类的杂物都要翻出来。不把这些东西清理干净,庄稼怎么能长得好?
有时候,地表面虽然是土,可挖下去就全是石头。用锄头撬棍挖不动的话,就只能先用火烧再泼冷水,反复几次,让石头碎掉方能刨出来。
所以这一整年下来,能把所有土地整好,就已经是了不起的了不起了。
这还是明军将士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有充足粮食保障,有足够的畜力支持的情况下。要是换了寻常百姓,非得干个两三年不可。
当地土人为什么开不了荒?说白了,既没那个能力,也没那个实力。让他们也像明军这样啥也不干,专心开荒,恐怕地没开成,人先都饿死了。
他们只会砍烧树林后,直接洒下种子去。也不耕地,也不施肥,长多少庄稼就收多少粮。结果几年后土地就失去肥力,产量锐减。于是他们便会放弃这片土地,转而去别的树林烧荒。
这种方式对土地的破坏十分严重。经过数百上千年的不断的烧荒,基本上坝子上的土地都被祸祸过一遍了。
这就是俞敏他们到来时,所见满目皆是荒芜的原因。也是地里为啥那么多树根的原因,因为这里本是茂密的森林啊……
但在汉人眼里,这都不是事儿。比起内地那些被反复耕种了上千年的老地,这些只是被种过几年的新土地,简直就是充满了希望的处女地好么?只需要精心照料几年,就能恢复肥力,变成良田沃土!
关键是你会不会搞。
比如将士们已经在先平整出来的土地上,种上黄豆绿豆豌豆之类的豆科作物。虽然他们也不知道其中的原理,但他们知道,这样可以增加土地肥力,让明年庄稼长得好一些。
而且汉人不看天吃饭,他们会主动浇灌农田。好在坝子上有水量丰沛、支流众多的果马河的流过,不用担心灌溉问题。当然,修引水渠又是个大工程……而且还需要有专业技术,尤其是高处的土地,更得建造水车提水,一般人可搞不掂。
不过有省里和王爷做后盾,将士们不用担心这些难题。据说到时候,会有专门从京里来的大学生,指导他们修水利。他们只需要出力即可,这可是将士们的强项。
所以这年代,开荒也是核心科技,汉人遥遥领先。
(本章完)
不管怎么说,大哨百户所的将士们,总算是有了驻屯点。
驻屯驻屯,有了住的地方就要开始着手屯田了。
但首先你得有田……
之前嵩盟州民情复杂,蒙古人在这里的屯田很不顺利,多年下来总共也就开垦了上万亩军田。
但这些熟田已经被驻守在州城的嵩盟千户所占下了,杨林所来晚了一步,毛线都没捞着。
虽然他们手里有都司衙门开的地帖,但稍有社会经验的人就知道,规矩是规矩,实操是实操,让所有人都规规矩矩,照章办事,是根本不可能的。
加上元朝贪污成风,这一万亩地只有不到两成能找到记录,其余的都被当时的官员侵吞成私田了。所以都司衙门的地帖上,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出,具体是哪些地块拨给杨林所。只说将嵩盟州一万亩官田,拨给他们……
这种笼统的规定,人家嵩盟所肯定是不认的,就硬咬着说那些熟田,是他们去年秋冬开好的……
虽然都知道他们睁着眼说瞎话……要是一冬就能把生田变成熟田,那他们就不该在这里垦屯,而应该被王爷当成掌管垦荒之神,做成雕塑,供到昆明城里去。
可又没法证明那些熟田就是蒙古人留下的官田,于是两边千户所便开始了扯皮。更麻烦的是两边的上级还不一样,嵩盟千户所隶属于昆明前卫,而杨林守御千户所直属于都司衙门。
这下扯皮要更加旷日持久了……
张千户见状,心说不能两头都耽误了。便吩咐众百户先不管那每人两亩熟田了,还是先把各自准备垦荒的地圈好吧。
谁知这头更不省心。因为时间仓促,千户所也不可能把所有土地都丈量一遍,再公平的分给十个百户所。只能是给他们指定大概的驻屯区域,还规定每个百户所占地不超过两万亩。
那这两万亩土地的边界到底如何划分,学问就大了去了。哪个所都想让自己的土地平整一些,靠着水源近一些……谁都只想占便宜不想吃亏,相邻的百户所之间就没有不起冲突的。
平素里并肩作战的同袍,便因为争地起了龃龉,开始互相谩骂,甚至大打出手。逼得张千户没办法,只能跟两位副千户一起,又是实地考察,又是拉着百户们促膝谈心,甚至还拿出来军法来吓唬人,好容易才给各家勘定了地界,敲上了界桩。
有了这个教训,百户所内部分地时,牛百户就学聪明了,不让下面人自己挑了。而是他先把所有的地块儿,均分成一百一十份儿,编上号然后抓阄,抓到哪算哪,这才没再出什么乱子。
~~
等到所有地分完已经是三月了。有人说这不是耽误农时吗?
但其实并没有,因为一来,千户百户们在扯皮,下面人可一时都没闲着。将士们从安下家的第二天起,就开始从早到晚的清理荒地,下雨天都不停。
二来,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这荒地,头一年是种不了正经庄稼的。因为地里全是树根石块,土地板结贫瘠,撒下种子去毛都长不出来。所以也就不存在误不误农时的问题了。
等到五月份,都司衙门派人下来丈量土地,登记造册时,官兵们还是在清理荒地。他们从正月底到现在,整整一百天时间,都在干这件事,却还连三分之一的荒地都没清理完呢。
这可不是将士们偷懒,也不是他们不会干农活。事实上,从二十六年前,朱升为朱老板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策开始,大明的将士便一直是且耕且战的。他们非但是最优秀的士兵,也是最熟练的农民。加之军队惯有的奖先惩后、你争我赶那一套,所以根本不存在怠工的可能。
将士们真是没白没黑的干,刮风下雨都不带停的。实在是因为开荒最难的,就是整地这一步啊!
烧荒除草,平田整地只是表面功夫,最难的是要把地深深的翻一遍,将地下的大小石块,还有树根之类的杂物都要翻出来。不把这些东西清理干净,庄稼怎么能长得好?
有时候,地表面虽然是土,可挖下去就全是石头。用锄头撬棍挖不动的话,就只能先用火烧再泼冷水,反复几次,让石头碎掉方能刨出来。
所以这一整年下来,能把所有土地整好,就已经是了不起的了不起了。
这还是明军将士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有充足粮食保障,有足够的畜力支持的情况下。要是换了寻常百姓,非得干个两三年不可。
当地土人为什么开不了荒?说白了,既没那个能力,也没那个实力。让他们也像明军这样啥也不干,专心开荒,恐怕地没开成,人先都饿死了。
他们只会砍烧树林后,直接洒下种子去。也不耕地,也不施肥,长多少庄稼就收多少粮。结果几年后土地就失去肥力,产量锐减。于是他们便会放弃这片土地,转而去别的树林烧荒。
这种方式对土地的破坏十分严重。经过数百上千年的不断的烧荒,基本上坝子上的土地都被祸祸过一遍了。
这就是俞敏他们到来时,所见满目皆是荒芜的原因。也是地里为啥那么多树根的原因,因为这里本是茂密的森林啊……
但在汉人眼里,这都不是事儿。比起内地那些被反复耕种了上千年的老地,这些只是被种过几年的新土地,简直就是充满了希望的处女地好么?只需要精心照料几年,就能恢复肥力,变成良田沃土!
关键是你会不会搞。
比如将士们已经在先平整出来的土地上,种上黄豆绿豆豌豆之类的豆科作物。虽然他们也不知道其中的原理,但他们知道,这样可以增加土地肥力,让明年庄稼长得好一些。
而且汉人不看天吃饭,他们会主动浇灌农田。好在坝子上有水量丰沛、支流众多的果马河的流过,不用担心灌溉问题。当然,修引水渠又是个大工程……而且还需要有专业技术,尤其是高处的土地,更得建造水车提水,一般人可搞不掂。
不过有省里和王爷做后盾,将士们不用担心这些难题。据说到时候,会有专门从京里来的大学生,指导他们修水利。他们只需要出力即可,这可是将士们的强项。
所以这年代,开荒也是核心科技,汉人遥遥领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