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对垂直起降战斗机的定位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绿色中文网 www.04zw.com,最快更新腾飞我的航空时代最新章节!
对于中国腾飞的这个决定,就连国内的同行都不看好,就别说俄国的航空工业界了,简直就当成一个笑话作为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甚至俄国国内残留的部分R—79-300涡扇发动机的配套厂商都做好准备,就等着中国腾飞在自研垂直起降发动机的路上栽跟头,然后他们好趁机狮子大张口,在中国腾飞身上狠狠撕下一大块血肉。
对此俄国人的信心还是很足的,别说是中国人了,就是航空技术实力冠绝全球的美国人不也得乖乖的跑过来学习R—79-300涡扇发动机的基本理念和大体框架?
没办法,谁让苏联时代确定的超大推力加三轴承矢量喷管再加大涵道比的R—79-300涡扇发动机技术方案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呢,既然是独一无二那就是没法超越,傲慢的美国人都不得不承认,你中国人又怎么资格嚣张?
更何况,中国在航空发动机方面有几斤几两他们俄国人不知道?
连基本的工业体系就是他们前苏联帮着建起来的,不说撅起屁股就能知道中国人能拉几坨屎,但大体的量预估的还是大差不差的。
为此不少俄国的友人来劝庄建业,希望他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这其中就包括雅科夫列夫设计局的前总设计师,现任改组后的腾飞—雅科夫列夫航空生产联合体总工程师的马列诺夫斯基。
为此这位俄罗斯老爷子专程从叶卡捷琳堡万里迢迢的跑到星洲,苦口婆心的规劝庄建业别走极端,还是忍下一口气先跟俄国航空发动机产业界合作,解决了有无问题后,在说进一步发展的问题。
就如同九十年代初中国引进苏—27战斗机及其配套的AL—31涡扇发动机一样,以一个渐进的过程,最终完成整体的国产化。
不得不说,马列诺夫斯基的意见还是老成谋国的,毕竟相较于盲目的自我改进,沿用R—79-300涡扇发动机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哪怕为此要向俄国的配套供应商支付高昂的设备采购费和专利费,但对国内的装备发展还是很有益处的,最不济国内也能快速的完成垂直起降战斗机的研制,为海军提供一种弹性极高的舰载机选择方案。
从这个角度来说,钱的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
对此,庄建业对马列诺夫斯基表示由衷的感谢,并且还给这位年近七十的前苏联援华老专家加了个腾飞集团首席技术顾问的头衔儿,令马列诺夫斯基由每月的4000美元,增加到了每月12000美元,等于是变向的升职加薪。
足见庄建业的感谢并不是虚的,可既便如此庄建业还是拒绝了马列诺夫斯基的提议,到不是庄建业不想走捷径,而是国内面临的现实情况根本就不允许他们腾飞系走捷径。
没办法,域外某大国的F—22已经开始装备型号的试生产,与其高低搭配的YF—35也正在紧锣密鼓的试飞当中,未来将大批量装备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从而对全世界形成绝对的代差。
R—79-300涡扇发动机固然有很多优点,但缺点也十分明显,最典型的就是油耗极大,平均耗油率达到0.87,垂直起降作业的话,耗油率更是会飙到惊人的1.42,简直是油老虎中的油老虎。
垂直起降验证机内置的6.2吨燃油根本就经不起R—79-300涡扇发动机这样的消耗,别说要达到1200公里的作战半径,能将将摸到800公里的边儿就不错了。
其次就是自重太大,裸机重量超过2.6吨,这对航空发动机来说实在是太过臃肿,哪怕推力再大,也对飞机的整体结构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要素,那便是使用寿命极低,没办法R—79-300涡扇发动机本身也是个不成熟的产品,整体的实验时间也就1500小时,很多问题还没等改进就因为苏联解体草草收场,这样的情况下R—79-300涡扇发动机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合格才叫见鬼呢。
如此一款装上后就狂拉整体性能的发动机,庄建业打死都不会用,更何况,中国腾飞对垂直起降战斗机的定位跟前苏联有着本质的区别。
前苏联对待垂直起降战斗机跟他们蹩脚的航母一样,根本就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这也是为什么苏联的航母更多的被称为载机巡洋舰的缘故。
既然是载机巡洋舰了,那上面的飞机具体战术任务就很尴尬了,因为防空有舰上的防空导弹,反舰的话又有超音速反舰导弹,反潜有反潜直升机,固定翼飞机能干的活儿全都有分工,那要他们有何用?
自然是做做空中侦察、驱逐驱逐那些跟在屁股后面偷窥侦察机、顺带欺负欺负排水量不大的小型舰艇罢了,换句话说苏联的垂直起降战斗机就是个可有可无的补充,从来不是大舰队正面硬刚的主力。
相较于苏联近乎模糊的定位,中国腾飞对垂直起降战斗机的定位就清晰多了,除了垂直起降这个特殊的模式外,所有要求都是按照多用途战斗机来设计的。
不但具备超低空突防能力,强有力的反舰\对地攻击能力,同时具备极强的空战能力,可以说就是个综合实力均衡的海空多面手。
基本等同于马岛海战当中,英军航空主力“海鹞”战斗机的位置。
但不同于海鹞的腿短和低速,为了应对未来YF—35的挑战,中国腾飞在垂直起降战斗机上特别强调速度和航程。
尤其是中远距离的空中突袭能力,成为中国腾飞在垂直起降战斗机方面贯彻的重点。
毕竟未来军事斗争的重点是东南沿海,其重点并不是岛屿的争夺,而是阻止域外某大国的介入。
所以海军无论是装备真正的航空母舰还是低成本的战略投送舰,在东南沿海军事斗争开启之前就要在第一岛链外布下阵势,一方面可以威慑域外的介入实力,防止野心家头脑发热;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舰载机对某岛进行南北夹击,迫其快速崩溃。
为此,海军的设想是利用两艘大型航母,搭配重型舰载机遂行反介入作战;三艘两栖登陆舰游弋与某岛西南海域,作为机动力量即可支援航母编队的反介入,又可随时对某岛外侧实施立体登陆作战。
然而不管是支援还是突袭,一款拥有足够航程的垂直起降战斗机都是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对于中国腾飞的这个决定,就连国内的同行都不看好,就别说俄国的航空工业界了,简直就当成一个笑话作为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甚至俄国国内残留的部分R—79-300涡扇发动机的配套厂商都做好准备,就等着中国腾飞在自研垂直起降发动机的路上栽跟头,然后他们好趁机狮子大张口,在中国腾飞身上狠狠撕下一大块血肉。
对此俄国人的信心还是很足的,别说是中国人了,就是航空技术实力冠绝全球的美国人不也得乖乖的跑过来学习R—79-300涡扇发动机的基本理念和大体框架?
没办法,谁让苏联时代确定的超大推力加三轴承矢量喷管再加大涵道比的R—79-300涡扇发动机技术方案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呢,既然是独一无二那就是没法超越,傲慢的美国人都不得不承认,你中国人又怎么资格嚣张?
更何况,中国在航空发动机方面有几斤几两他们俄国人不知道?
连基本的工业体系就是他们前苏联帮着建起来的,不说撅起屁股就能知道中国人能拉几坨屎,但大体的量预估的还是大差不差的。
为此不少俄国的友人来劝庄建业,希望他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这其中就包括雅科夫列夫设计局的前总设计师,现任改组后的腾飞—雅科夫列夫航空生产联合体总工程师的马列诺夫斯基。
为此这位俄罗斯老爷子专程从叶卡捷琳堡万里迢迢的跑到星洲,苦口婆心的规劝庄建业别走极端,还是忍下一口气先跟俄国航空发动机产业界合作,解决了有无问题后,在说进一步发展的问题。
就如同九十年代初中国引进苏—27战斗机及其配套的AL—31涡扇发动机一样,以一个渐进的过程,最终完成整体的国产化。
不得不说,马列诺夫斯基的意见还是老成谋国的,毕竟相较于盲目的自我改进,沿用R—79-300涡扇发动机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哪怕为此要向俄国的配套供应商支付高昂的设备采购费和专利费,但对国内的装备发展还是很有益处的,最不济国内也能快速的完成垂直起降战斗机的研制,为海军提供一种弹性极高的舰载机选择方案。
从这个角度来说,钱的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
对此,庄建业对马列诺夫斯基表示由衷的感谢,并且还给这位年近七十的前苏联援华老专家加了个腾飞集团首席技术顾问的头衔儿,令马列诺夫斯基由每月的4000美元,增加到了每月12000美元,等于是变向的升职加薪。
足见庄建业的感谢并不是虚的,可既便如此庄建业还是拒绝了马列诺夫斯基的提议,到不是庄建业不想走捷径,而是国内面临的现实情况根本就不允许他们腾飞系走捷径。
没办法,域外某大国的F—22已经开始装备型号的试生产,与其高低搭配的YF—35也正在紧锣密鼓的试飞当中,未来将大批量装备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从而对全世界形成绝对的代差。
R—79-300涡扇发动机固然有很多优点,但缺点也十分明显,最典型的就是油耗极大,平均耗油率达到0.87,垂直起降作业的话,耗油率更是会飙到惊人的1.42,简直是油老虎中的油老虎。
垂直起降验证机内置的6.2吨燃油根本就经不起R—79-300涡扇发动机这样的消耗,别说要达到1200公里的作战半径,能将将摸到800公里的边儿就不错了。
其次就是自重太大,裸机重量超过2.6吨,这对航空发动机来说实在是太过臃肿,哪怕推力再大,也对飞机的整体结构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要素,那便是使用寿命极低,没办法R—79-300涡扇发动机本身也是个不成熟的产品,整体的实验时间也就1500小时,很多问题还没等改进就因为苏联解体草草收场,这样的情况下R—79-300涡扇发动机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合格才叫见鬼呢。
如此一款装上后就狂拉整体性能的发动机,庄建业打死都不会用,更何况,中国腾飞对垂直起降战斗机的定位跟前苏联有着本质的区别。
前苏联对待垂直起降战斗机跟他们蹩脚的航母一样,根本就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这也是为什么苏联的航母更多的被称为载机巡洋舰的缘故。
既然是载机巡洋舰了,那上面的飞机具体战术任务就很尴尬了,因为防空有舰上的防空导弹,反舰的话又有超音速反舰导弹,反潜有反潜直升机,固定翼飞机能干的活儿全都有分工,那要他们有何用?
自然是做做空中侦察、驱逐驱逐那些跟在屁股后面偷窥侦察机、顺带欺负欺负排水量不大的小型舰艇罢了,换句话说苏联的垂直起降战斗机就是个可有可无的补充,从来不是大舰队正面硬刚的主力。
相较于苏联近乎模糊的定位,中国腾飞对垂直起降战斗机的定位就清晰多了,除了垂直起降这个特殊的模式外,所有要求都是按照多用途战斗机来设计的。
不但具备超低空突防能力,强有力的反舰\对地攻击能力,同时具备极强的空战能力,可以说就是个综合实力均衡的海空多面手。
基本等同于马岛海战当中,英军航空主力“海鹞”战斗机的位置。
但不同于海鹞的腿短和低速,为了应对未来YF—35的挑战,中国腾飞在垂直起降战斗机上特别强调速度和航程。
尤其是中远距离的空中突袭能力,成为中国腾飞在垂直起降战斗机方面贯彻的重点。
毕竟未来军事斗争的重点是东南沿海,其重点并不是岛屿的争夺,而是阻止域外某大国的介入。
所以海军无论是装备真正的航空母舰还是低成本的战略投送舰,在东南沿海军事斗争开启之前就要在第一岛链外布下阵势,一方面可以威慑域外的介入实力,防止野心家头脑发热;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舰载机对某岛进行南北夹击,迫其快速崩溃。
为此,海军的设想是利用两艘大型航母,搭配重型舰载机遂行反介入作战;三艘两栖登陆舰游弋与某岛西南海域,作为机动力量即可支援航母编队的反介入,又可随时对某岛外侧实施立体登陆作战。
然而不管是支援还是突袭,一款拥有足够航程的垂直起降战斗机都是不可或缺的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