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零六章:真正的大师!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绿色中文网 www.04zw.com,最快更新高龄巨星最新章节!
其实娱记问的这些问题,之前李世信在微博和孙久保硬钢的那会儿就已经说过。
不过那会儿在气头上,道理只是拣尖锐的说了一下,并没有深入。
现在心态平和了下来,李世信倒是有兴趣跟记者们探讨探讨。
面对一群明显被这掀盘子的回答给惊到了的记者,李世信微微一笑,在椅子上换了个舒服的坐姿。
“其实京剧这个东西,说白了就是一种过了时的娱乐方式而已。咱们现在说它是国粹,只是因为它曾经辉煌过一个时代,影响了那个时代的群众。
你们想一想现如今,人们喜欢看电视剧电影,每天工作学习之后,大家聚在一起可能会讨论一下剧情啊,明星啊,八卦啊什么的。
百多年前,几十年前呢大家聚在一起讨论的是什么?京剧的剧情啊、唱腔啊、角儿啊什么的。同样是各种花边,圈内各种烂七八糟事儿。
实际上跟今天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对不对?”
听到李世信的这一番对比,在场的几个记者和过来看热闹的剧组人员不禁眨了眨眼睛。
好像、
还真是这个道理哈!
“那李老师,为什么说京剧已经死了呢?”
看着微博娱记咬着嘴唇发问,李世信淡淡一笑。
“人们对精神娱乐的需求从未变过,每一个时代都有顺应这个时代人三观的娱乐形式诞生。从古早时期的篝火舞蹈,到编钟曲乐,到诗词歌赋,到京剧再到如今的电影电视剧甚至是网文。
每一个时期最流行的文娱形式,都是最符合那个时期大众审美,并切合了当时最佳传播方式的。京剧这个东西在清朝时期最盛,放在现如今它美则美矣,但不论是传播方式还有它的精神内核,都已经和现如今的主流文娱离的太远了。
就连很多剧目之中所表达的价值观,都已经脱离了当代大众。就比如说《贵妃醉酒》这个最能代表京剧的戏,它说的是什么故事?
无非是杨玉环深受唐明皇的荣宠,本是约唐明皇百花亭赴筵,但久候不至,随后知道他早已转驾西宫,于是羞怒交加,万端愁绪饮致大醉的这么一个故事。
可是放在现在的年轻人怎么看——这不就是个怨妇嘛?
甚至一些女孩子可能就会想,就是个男人?你不来就不来,本姑娘也不稀罕,对吧?
所以从价值观上来说,很大一部分的传统京剧已经不能在情感上和当代的观众产生共鸣。
所以我说,它已经死了。
现在拍摄《伶》这部戏,目的是记录,而不是宣扬。
说实话,这部剧能在网络上获取这么大的关注,我个人是诚惶诚恐的。看到任何的评论,说李世信拍了这部戏把京剧带火了,我都汗颜。
京剧如果突然有一天复兴了,那肯定不是我和《伶》这部剧的关系。
而是一群真正爱好京剧的年轻人,用京剧的精华和内核,用念唱做打的方式,去演绎符合当下年轻人价值观的新玩意儿。
像什么《办公室风云》,像什么《三打渣男》,像什么《婆媳争霸》什么《宿舍演义》这种既能表达当下大众生活状态,又能体现当代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剧目多了,它什么时候才能说复兴。”
随着李世信顺口胡诌了几个和京剧画风完全不搭噶的剧名,现场的所有人顿时发出一阵哄笑。
“李老师,您说的这几个还挺来感!可就是听着跟京剧差别太大了。相比之下我觉得您老拍的《伶》,以及OST里面的《二月红回忆》《十年人间》这种作品,更附和您说的京剧新尝试。”
面对哔站的沙雕记者调笑,李世信却严肃的摇了摇头:“我刚才说这些,没有开玩笑的意思。京剧的美不应该是生旦净末丑脸上的油彩,不应该是刀马旦的花枪,不应该是青衣的水袖,也不应该是老生的髯口。它的美,应该是津津乐道,应该是会心一笑,应该是让人哭了笑了怒了愁了之后,脑子留下的那么一丁点儿感触,一丁点儿思考。”
端坐在椅子上的李世信此时形象滑稽的很;拆了鞭子的大光头,身上还穿着不伦不类的青衣戏服,可是随着这一番深入浅出,满含着对京剧理解的一番谈资,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禁站直了身子。
这特么才是真大师啊!
“那李老师,既然您说没有复兴京剧的想法,那么对于《伶》这部剧您的期望是什么?”
面对问题,李世信沉默了片刻,然后笑了。
“《伶》这部剧的创作灵感,是我的一个新朋友,也就是京城月龄戏院的孙连城的家史。这部剧的故事是以孙连城的奶奶,成家班赖小月先生的经历而改编的。
孙连城先生的戏院经营了近十年,可是开到现在却只剩下了一些上了岁数,接受不了新东西的票友。
如果说我对这部剧有什么期望,那么可能就是给这些度过了岁月,却守着旧颜色的人们一个慰藉。
京剧被时代淘汰了,但是它也曾经辉煌过,就跟这些人一样,他们也曾经伴随着京剧的辉煌而年轻过,鲜活过。
所以我倒是挺希望喜欢《伶》这部剧的朋友,能把拿到给家里上了岁数,喜欢京剧的老人面前和他们一起看。
年轻人去看《伶》的剧情,去听OST里面的歌曲。老人们看伶的时代,去看我今天更新的OST里面的京剧。
让两个时代的人,能获得一次在精神上重合的机会,这就是我对这部剧最大的期盼。”
说着话的时候,李世信的眼睛是亮着的。
随着他娓娓说完,在场的记者们,激动了;
“李老师,您说《伶》这部剧的故事是有原型的?”
“信爷,啥时候又放OST了?我怎么没注意?”
“李老师,能详细说说赖小月的故事么?”
看着横七竖八怼到自己面前的话筒,李世信呵呵一笑,摆了摆手。
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留白啊!
什么是高人?
十分话说五分,剩下一半留脑补哇!
面对记者们炸窝般的提问,李世信单手撑着椅子的扶手,站了起来。
“不说了,累了。”
看着李世信拨开人群,消失在片场的背影,现场的几个娱记面面相觑之后,不约而同的拿起了手机。
“快!赶紧剪辑,新闻快点儿上!”
.......
下午六点。
待拍完了今天计划中的所有镜头,刘文强宣布收工之后,李世信拎着毛巾回到了剧务的保姆车旁。
刚刚掏出手机,他便睁大了眼睛。
几个小时的时间,自己早上明明充满了电的手机,电量已经濒临关机。
而在那老年机的屏幕上,满满登登的全是微博的@和私信!
下午时自己的那段采访,爆了!
其实娱记问的这些问题,之前李世信在微博和孙久保硬钢的那会儿就已经说过。
不过那会儿在气头上,道理只是拣尖锐的说了一下,并没有深入。
现在心态平和了下来,李世信倒是有兴趣跟记者们探讨探讨。
面对一群明显被这掀盘子的回答给惊到了的记者,李世信微微一笑,在椅子上换了个舒服的坐姿。
“其实京剧这个东西,说白了就是一种过了时的娱乐方式而已。咱们现在说它是国粹,只是因为它曾经辉煌过一个时代,影响了那个时代的群众。
你们想一想现如今,人们喜欢看电视剧电影,每天工作学习之后,大家聚在一起可能会讨论一下剧情啊,明星啊,八卦啊什么的。
百多年前,几十年前呢大家聚在一起讨论的是什么?京剧的剧情啊、唱腔啊、角儿啊什么的。同样是各种花边,圈内各种烂七八糟事儿。
实际上跟今天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对不对?”
听到李世信的这一番对比,在场的几个记者和过来看热闹的剧组人员不禁眨了眨眼睛。
好像、
还真是这个道理哈!
“那李老师,为什么说京剧已经死了呢?”
看着微博娱记咬着嘴唇发问,李世信淡淡一笑。
“人们对精神娱乐的需求从未变过,每一个时代都有顺应这个时代人三观的娱乐形式诞生。从古早时期的篝火舞蹈,到编钟曲乐,到诗词歌赋,到京剧再到如今的电影电视剧甚至是网文。
每一个时期最流行的文娱形式,都是最符合那个时期大众审美,并切合了当时最佳传播方式的。京剧这个东西在清朝时期最盛,放在现如今它美则美矣,但不论是传播方式还有它的精神内核,都已经和现如今的主流文娱离的太远了。
就连很多剧目之中所表达的价值观,都已经脱离了当代大众。就比如说《贵妃醉酒》这个最能代表京剧的戏,它说的是什么故事?
无非是杨玉环深受唐明皇的荣宠,本是约唐明皇百花亭赴筵,但久候不至,随后知道他早已转驾西宫,于是羞怒交加,万端愁绪饮致大醉的这么一个故事。
可是放在现在的年轻人怎么看——这不就是个怨妇嘛?
甚至一些女孩子可能就会想,就是个男人?你不来就不来,本姑娘也不稀罕,对吧?
所以从价值观上来说,很大一部分的传统京剧已经不能在情感上和当代的观众产生共鸣。
所以我说,它已经死了。
现在拍摄《伶》这部戏,目的是记录,而不是宣扬。
说实话,这部剧能在网络上获取这么大的关注,我个人是诚惶诚恐的。看到任何的评论,说李世信拍了这部戏把京剧带火了,我都汗颜。
京剧如果突然有一天复兴了,那肯定不是我和《伶》这部剧的关系。
而是一群真正爱好京剧的年轻人,用京剧的精华和内核,用念唱做打的方式,去演绎符合当下年轻人价值观的新玩意儿。
像什么《办公室风云》,像什么《三打渣男》,像什么《婆媳争霸》什么《宿舍演义》这种既能表达当下大众生活状态,又能体现当代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剧目多了,它什么时候才能说复兴。”
随着李世信顺口胡诌了几个和京剧画风完全不搭噶的剧名,现场的所有人顿时发出一阵哄笑。
“李老师,您说的这几个还挺来感!可就是听着跟京剧差别太大了。相比之下我觉得您老拍的《伶》,以及OST里面的《二月红回忆》《十年人间》这种作品,更附和您说的京剧新尝试。”
面对哔站的沙雕记者调笑,李世信却严肃的摇了摇头:“我刚才说这些,没有开玩笑的意思。京剧的美不应该是生旦净末丑脸上的油彩,不应该是刀马旦的花枪,不应该是青衣的水袖,也不应该是老生的髯口。它的美,应该是津津乐道,应该是会心一笑,应该是让人哭了笑了怒了愁了之后,脑子留下的那么一丁点儿感触,一丁点儿思考。”
端坐在椅子上的李世信此时形象滑稽的很;拆了鞭子的大光头,身上还穿着不伦不类的青衣戏服,可是随着这一番深入浅出,满含着对京剧理解的一番谈资,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禁站直了身子。
这特么才是真大师啊!
“那李老师,既然您说没有复兴京剧的想法,那么对于《伶》这部剧您的期望是什么?”
面对问题,李世信沉默了片刻,然后笑了。
“《伶》这部剧的创作灵感,是我的一个新朋友,也就是京城月龄戏院的孙连城的家史。这部剧的故事是以孙连城的奶奶,成家班赖小月先生的经历而改编的。
孙连城先生的戏院经营了近十年,可是开到现在却只剩下了一些上了岁数,接受不了新东西的票友。
如果说我对这部剧有什么期望,那么可能就是给这些度过了岁月,却守着旧颜色的人们一个慰藉。
京剧被时代淘汰了,但是它也曾经辉煌过,就跟这些人一样,他们也曾经伴随着京剧的辉煌而年轻过,鲜活过。
所以我倒是挺希望喜欢《伶》这部剧的朋友,能把拿到给家里上了岁数,喜欢京剧的老人面前和他们一起看。
年轻人去看《伶》的剧情,去听OST里面的歌曲。老人们看伶的时代,去看我今天更新的OST里面的京剧。
让两个时代的人,能获得一次在精神上重合的机会,这就是我对这部剧最大的期盼。”
说着话的时候,李世信的眼睛是亮着的。
随着他娓娓说完,在场的记者们,激动了;
“李老师,您说《伶》这部剧的故事是有原型的?”
“信爷,啥时候又放OST了?我怎么没注意?”
“李老师,能详细说说赖小月的故事么?”
看着横七竖八怼到自己面前的话筒,李世信呵呵一笑,摆了摆手。
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留白啊!
什么是高人?
十分话说五分,剩下一半留脑补哇!
面对记者们炸窝般的提问,李世信单手撑着椅子的扶手,站了起来。
“不说了,累了。”
看着李世信拨开人群,消失在片场的背影,现场的几个娱记面面相觑之后,不约而同的拿起了手机。
“快!赶紧剪辑,新闻快点儿上!”
.......
下午六点。
待拍完了今天计划中的所有镜头,刘文强宣布收工之后,李世信拎着毛巾回到了剧务的保姆车旁。
刚刚掏出手机,他便睁大了眼睛。
几个小时的时间,自己早上明明充满了电的手机,电量已经濒临关机。
而在那老年机的屏幕上,满满登登的全是微博的@和私信!
下午时自己的那段采访,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