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0章 史上最牛科举考试!(求一波订阅)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绿色中文网 www.04zw.com,最快更新抢救大明朝最新章节!
崇祯十年,二月初十。
天劫已至!
农历二月相当于西历的三月,照理已经入了春,应该是春雨绵绵,万物复苏的时候儿。可是崇祯十年的春天,在天子脚下的北京顺天府,气候却异常的干冷。平均气温甚至还在冰点以下徘徊,环绕北京的护城河的河面上还结着厚厚的一层坚冰。
不过在每年春季都要来北京肆虐一番的风沙却是如期而至。北京城内,隔三岔五的就是昏黄一片!
不过严寒和风沙却挡不住一颗颗追求功名利禄,不,应该是追求真理的心!
所以这个春天,北京城的活力比起天劫来临前的两年还要更足实一些儿。街头巷尾,时不时的就能看见身穿儒服的举子孝廉,他们都是来应崇祯十年的科举大比的。
而崇祯十年的二月初十这天,则是这些来自天南海北,满腹都是经纶,心中全是道理的读书人,走进考场,试着用几篇文章撬开官场大门的好日子。
在北京城的贡院东街、贡院西街上,天还没亮的时候,已经是人山人海的一片了。如果从高空俯瞰,下面全都是密密麻麻的儒巾,八九千名举子,都已经怀揣着梦想、干粮......也许还有小抄,立在北京贡院高大森严的高墙外头了。
挎着腰刀的殿前军则在考场的正门外面守着,一个个面色阴沉,如临大敌——这次春闱大比可不比以往,不仅要防作弊,而且还得防刺客。因为大明皇帝朱由检已经到了北京贡院,将会在考试开始前发表讲话,以鼓励考试努力应试。
现在可有八九千“来历不大明”的举子,其中万一有个把闯贼余孽呢?所以新任的殿前军副将李自成(殿前军的总兵由兵部右侍郎兼任,所以副将的地位就相当于一般的总兵),这会儿也亲自站在北京贡院正门之内,目光灼灼的看着外面乌泱泱一片的考生,似乎想从中找出逃亡的高一刀、高桂英等人。
虽然天字第一号反贼高迎祥早就已经授首,但是他的侄子高一刀、侄女高桂英却成功逃脱,钻进了六盘大山,至今都没抓到。
另外,由于这两年天灾越来越严重,西北、中州等地的形势又开始不稳。不少生活艰难的灾民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物煽动起来作乱,有些人干脆打出了闯王高迎祥的旗号,宣称闯王未死!
在这种情况下,负责京师安全的李自成当然得警惕一点了......可不能让闯贼在京师闹事!
“吉时已到,开院门!”
随着一声发喊,守着贡院大门的殿前军兵士立马搬开了封门的几个栅栏,形成了几个只能供一人通过的入口。入口里面还有殿前军兵士守着,他们的任务是对举子们进行搜检——刑部衙门派出的官差就在一边守着,谁要被搜出了小抄,立马交部严办!
外头进京赶考的举子,早就排好了队伍,然后依次通过那几个入口,在一间一间临时搭起来的抄身栏里面接收最严格的检查。
检查完毕,没有发现夹带小抄,也没发携带利刃的举子,再核对了各省贡院签发的凭由无误,就能进入贡院。入了贡院,先去拜一下至圣先师,然后再去明远楼前集合。
明远楼是贡院的制高点,也是主考官坐镇的地方。科举考题也会在这里公示,考官会把题目贴在木板上面,高高悬挂,让考试们自己抄录。
为了防止举子们眼瞎看不清题目,还专门安排了大嗓门的唱题官,一遍一遍将题目念给举子们听。
不过今天明远楼前却是戒备森严,穿着飞鱼服的御前侍卫站了一圈,将明远楼团团围住。明远楼上,考题已经悬挂出来了。
离明远楼比较近的举子,已经伸着脖子开始看题了,有些人还大声念了出来。
“试论《孔子遗篇》第一篇《子论》三十八条之中的任何一条,字数不得超过2000......”
《孔子遗篇》总共有一十五篇,三四百条。其中第一篇名曰《子论》,是整个《孔子遗篇》的精华所在,所设二十八条,都是格物致知的重要哲学工具。比如论理性、论自然(科学)、论经验、论实证、论思辨等等。其中任何一条都可以拿出来写一本哲学著作流传后世。
参加今次科举考试的一些“候补大儒”都已经开始在《子论》的提点下纂写他们的著作了。现在看到这个考题,当然是大喜过望啊!
他们都已经研究了一两年《子论》,全部通透是不敢说的,但是拿出其中的一条展开进行深入分析,写出个有理有据好文章还是小菜一碟......今科必中啊!
当然了,“候补大儒”只是极少数,大部分举子都只是看过《孔子遗篇》,根本没仔细研究过——科举考试的题目都在四书五经上,谁会去研究《孔子遗篇》啊?有这功夫,还不如把八股文章写好点呢!
所以反对的声音马上就起来了。
“科举从来就不考《孔子遗篇》的,我等都没用在《孔子遗篇》上用过功,怎么考啊?”
“《孔子遗篇》才现世几年?天底下都没几人熟读,怎么能拿来考科举?”
“没错,《孔子遗篇》里面的每一条都异常深奥,我等举子哪有试论的道行?”
“是啊,科举考什么是祖宗定的!太祖高皇帝在洪武三年想诏定科举法,就规定应试文仿宋朝的经义,也就是咱们大明的八股文......”
考八股文是朱元璋定下的,而还规定八股文章的取题必从四书五经中摘一段原文。
之所以这样定,是因为比较容易评定文章优劣——朱元璋对待科举、吏治这些事情是很认真的,也是真心想要用公平、公正的办法选出几个好官的。
不过朱由检对科举的态度完全不一样,他想通过这次科举选出的不是好官,而是学者......是可以支撑起一所近代大学的学者。
这会儿他就坐在明远楼的二层楼上,身边站着的是他钦定的两位主考,次辅温体仁和衍圣公孔贞远。
听见外面的喧哗声,朱由检就笑着对二人说:“儒者生于今世,大幸也!外面的举子却不知道,真悲哀也!”
说完,他就站了起来,大步就往明远楼的二层阳台走去。
“圣上驾临,天下举子恭迎!”
明远楼外的宣旨官大呼了起来。
一听到万岁爷驾到,没有人再敢瞎嚷嚷了,全都躬身揖拜。
朱由检已经在阳台上站定,看着下面黑压压一片的读书人,开始训话了:“诸位孝廉听了,《孔子遗篇》在本朝现世,乃是儒门2000年未有之盛世,凡孔子之徒,焉能不熟读此遗篇乎?尔等孝廉,都是一州一府之才俊,熟读遗篇安能没有一点心得?朕就是想看看你们的心得,才从中取出50名有成为大儒可能的才子,选为翰林,随朕左右,一起研究遗篇,好为后世学子多留下一点东西。尔等尽可以自由发挥,想怎么写都行......写不好也不用担心,八股文章还是要做的,等你们写完了试论子论,再写八股文章。你们也不必担心被候补大儒们抢了多少名额,今科会多取50人。”
崇祯十年,二月初十。
天劫已至!
农历二月相当于西历的三月,照理已经入了春,应该是春雨绵绵,万物复苏的时候儿。可是崇祯十年的春天,在天子脚下的北京顺天府,气候却异常的干冷。平均气温甚至还在冰点以下徘徊,环绕北京的护城河的河面上还结着厚厚的一层坚冰。
不过在每年春季都要来北京肆虐一番的风沙却是如期而至。北京城内,隔三岔五的就是昏黄一片!
不过严寒和风沙却挡不住一颗颗追求功名利禄,不,应该是追求真理的心!
所以这个春天,北京城的活力比起天劫来临前的两年还要更足实一些儿。街头巷尾,时不时的就能看见身穿儒服的举子孝廉,他们都是来应崇祯十年的科举大比的。
而崇祯十年的二月初十这天,则是这些来自天南海北,满腹都是经纶,心中全是道理的读书人,走进考场,试着用几篇文章撬开官场大门的好日子。
在北京城的贡院东街、贡院西街上,天还没亮的时候,已经是人山人海的一片了。如果从高空俯瞰,下面全都是密密麻麻的儒巾,八九千名举子,都已经怀揣着梦想、干粮......也许还有小抄,立在北京贡院高大森严的高墙外头了。
挎着腰刀的殿前军则在考场的正门外面守着,一个个面色阴沉,如临大敌——这次春闱大比可不比以往,不仅要防作弊,而且还得防刺客。因为大明皇帝朱由检已经到了北京贡院,将会在考试开始前发表讲话,以鼓励考试努力应试。
现在可有八九千“来历不大明”的举子,其中万一有个把闯贼余孽呢?所以新任的殿前军副将李自成(殿前军的总兵由兵部右侍郎兼任,所以副将的地位就相当于一般的总兵),这会儿也亲自站在北京贡院正门之内,目光灼灼的看着外面乌泱泱一片的考生,似乎想从中找出逃亡的高一刀、高桂英等人。
虽然天字第一号反贼高迎祥早就已经授首,但是他的侄子高一刀、侄女高桂英却成功逃脱,钻进了六盘大山,至今都没抓到。
另外,由于这两年天灾越来越严重,西北、中州等地的形势又开始不稳。不少生活艰难的灾民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物煽动起来作乱,有些人干脆打出了闯王高迎祥的旗号,宣称闯王未死!
在这种情况下,负责京师安全的李自成当然得警惕一点了......可不能让闯贼在京师闹事!
“吉时已到,开院门!”
随着一声发喊,守着贡院大门的殿前军兵士立马搬开了封门的几个栅栏,形成了几个只能供一人通过的入口。入口里面还有殿前军兵士守着,他们的任务是对举子们进行搜检——刑部衙门派出的官差就在一边守着,谁要被搜出了小抄,立马交部严办!
外头进京赶考的举子,早就排好了队伍,然后依次通过那几个入口,在一间一间临时搭起来的抄身栏里面接收最严格的检查。
检查完毕,没有发现夹带小抄,也没发携带利刃的举子,再核对了各省贡院签发的凭由无误,就能进入贡院。入了贡院,先去拜一下至圣先师,然后再去明远楼前集合。
明远楼是贡院的制高点,也是主考官坐镇的地方。科举考题也会在这里公示,考官会把题目贴在木板上面,高高悬挂,让考试们自己抄录。
为了防止举子们眼瞎看不清题目,还专门安排了大嗓门的唱题官,一遍一遍将题目念给举子们听。
不过今天明远楼前却是戒备森严,穿着飞鱼服的御前侍卫站了一圈,将明远楼团团围住。明远楼上,考题已经悬挂出来了。
离明远楼比较近的举子,已经伸着脖子开始看题了,有些人还大声念了出来。
“试论《孔子遗篇》第一篇《子论》三十八条之中的任何一条,字数不得超过2000......”
《孔子遗篇》总共有一十五篇,三四百条。其中第一篇名曰《子论》,是整个《孔子遗篇》的精华所在,所设二十八条,都是格物致知的重要哲学工具。比如论理性、论自然(科学)、论经验、论实证、论思辨等等。其中任何一条都可以拿出来写一本哲学著作流传后世。
参加今次科举考试的一些“候补大儒”都已经开始在《子论》的提点下纂写他们的著作了。现在看到这个考题,当然是大喜过望啊!
他们都已经研究了一两年《子论》,全部通透是不敢说的,但是拿出其中的一条展开进行深入分析,写出个有理有据好文章还是小菜一碟......今科必中啊!
当然了,“候补大儒”只是极少数,大部分举子都只是看过《孔子遗篇》,根本没仔细研究过——科举考试的题目都在四书五经上,谁会去研究《孔子遗篇》啊?有这功夫,还不如把八股文章写好点呢!
所以反对的声音马上就起来了。
“科举从来就不考《孔子遗篇》的,我等都没用在《孔子遗篇》上用过功,怎么考啊?”
“《孔子遗篇》才现世几年?天底下都没几人熟读,怎么能拿来考科举?”
“没错,《孔子遗篇》里面的每一条都异常深奥,我等举子哪有试论的道行?”
“是啊,科举考什么是祖宗定的!太祖高皇帝在洪武三年想诏定科举法,就规定应试文仿宋朝的经义,也就是咱们大明的八股文......”
考八股文是朱元璋定下的,而还规定八股文章的取题必从四书五经中摘一段原文。
之所以这样定,是因为比较容易评定文章优劣——朱元璋对待科举、吏治这些事情是很认真的,也是真心想要用公平、公正的办法选出几个好官的。
不过朱由检对科举的态度完全不一样,他想通过这次科举选出的不是好官,而是学者......是可以支撑起一所近代大学的学者。
这会儿他就坐在明远楼的二层楼上,身边站着的是他钦定的两位主考,次辅温体仁和衍圣公孔贞远。
听见外面的喧哗声,朱由检就笑着对二人说:“儒者生于今世,大幸也!外面的举子却不知道,真悲哀也!”
说完,他就站了起来,大步就往明远楼的二层阳台走去。
“圣上驾临,天下举子恭迎!”
明远楼外的宣旨官大呼了起来。
一听到万岁爷驾到,没有人再敢瞎嚷嚷了,全都躬身揖拜。
朱由检已经在阳台上站定,看着下面黑压压一片的读书人,开始训话了:“诸位孝廉听了,《孔子遗篇》在本朝现世,乃是儒门2000年未有之盛世,凡孔子之徒,焉能不熟读此遗篇乎?尔等孝廉,都是一州一府之才俊,熟读遗篇安能没有一点心得?朕就是想看看你们的心得,才从中取出50名有成为大儒可能的才子,选为翰林,随朕左右,一起研究遗篇,好为后世学子多留下一点东西。尔等尽可以自由发挥,想怎么写都行......写不好也不用担心,八股文章还是要做的,等你们写完了试论子论,再写八股文章。你们也不必担心被候补大儒们抢了多少名额,今科会多取5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