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结果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绿色中文网 www.04zw.com,最快更新逆水行周最新章节!
夏末,长安城里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个不速之客的到来,引发不小的波澜,使得朝野内外议论纷纷,平民百姓也凑起热闹,在街头巷尾谈论此事。
那个不速之客,姓尉迟,名顺,为故蜀王尉迟迥之子,与其弟尉迟惇,俱为弑君(未遂)、谋逆的逆贼,于十几年前尉迟一族覆亡前夕失踪,再无音讯。
不久前,有人在东海倭国博多意外发现了失踪多年的尉迟顺及其家人,在市舶司的努力下,尉迟顺决定返回中原,“投案自首”。
当尉迟顺及其妻王氏、长孙尉迟善来到长安后,大家对朝廷要如何处置这个逆贼议论纷纷。
这件事,很快就有了结果。
首先,回到长安的尉迟顺,连同其妻王氏、其孙尉迟善均被打入大牢,听候发落。
不久,大理寺卿会同刑部尚书、侍郎及御史中丞会审,判尉迟顺有谋逆大罪,论罪当斩,其妻王氏罚没为奴,孙尉迟善净身入宫为宦。
接下来,皇后尉迟氏、淑妃尉迟氏着麻衣、批发跣足,于宫门前长跪不起,泣血陈情,愿削发为尼,为父亲尉迟顺赎罪,只求天子开恩,留其父母、弟弟、侄儿一命,改判流放。
与此同时,皇太子宇文维城及众皇子陪跪宫门,乞求天子法外开恩,赦免外祖父母、舅舅、表弟死罪,改判流放。
是日清晨,上朝的文武百官亲眼目睹皇后姊妹、皇太子兄弟跪在宫门前不起,散朝后,再次目睹皇后姊妹、皇太子兄弟头顶烈日,依旧跪于宫门前一动不动。
随后,有官员上表陈情,请求天子看在故蜀王扶社稷于危难之大功,赦免尉迟顺祖孙死罪,以罪人之身为故蜀王守陵,延续故蜀王之香火。
上表求情的官员不少,但保持沉默的官员更多,场面有些尴尬,最后,年迈的太师、卸任尚书令李允信上表。
李允信恳请天子,效汉宣帝处置霍氏故事。
人们对汉宣帝和霍光的故事并不陌生,而故蜀王尉迟迥的功过,作为当事人的先帝(宇文乾铿)已经做出决定:故蜀王尉迟迥有功于社稷,不肖子孙的逆行,算不到故蜀王身上。
汉宣帝时,霍光去世后妻、子谋反未遂,满门抄斩,但朝廷后来还是封霍光之族孙为侯,算是变相为霍光续后。
李太师的意思很明显,是在为尉迟顺求情。
天子在沉默数日后,终于做出决定。
赦免尉迟顺、尉迟嘉德父子死罪,令其父子以罪人之身,于相州邺城外蜀王陵守陵,未得许可,不得擅自离开。
当年尉迟氏谋逆之时,尉迟顺之孙尉迟善尚未出生,即未谋逆,也未附逆,封安固候,为故蜀王奉祀。
至于皇后尉迟氏、淑妃尉迟氏削发为尼之请,不许。
许其捐黄金万两,为长安大小佛寺佛像重塑金身。
一场风波,来得快去得也快,不是许多人担心的狂风暴雨。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尉迟顺一家当年失踪,和尚在潜邸时的天子脱不了干系,而现在尉迟顺的行踪被人“发现”,随后“投案自首”,也定然和天子脱不了干系。
尉迟顺一家(夫人及长孙)回到长安就蹲了大牢,还按谋逆之罪判了刑,算是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皇后姊妹、皇太子兄弟跪在宫门前求情,即是摆出姿态,让大家出了口气,也算让这大大小小尽了孝道。
有人上表求情,是给天子一个台阶,于是天子顺水推舟,让丈人和小舅子以罪人的身份去守陵,算是给故蜀王一个交代,算是全了君臣之义。
天子又封尉迟顺之孙尉迟善为侯,是名正言顺给故蜀王延续香火,又能给皇后以安慰,也算是两全其美。
尉迟顺父子回来,但被定为有罪,没有任何爵位,也没有官职,为故蜀王守陵,除非天子出尔反尔,不然父子俩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整件事,尽可能照顾到多方观感,看得出天子为此绞尽脑汁,而尉迟顺祖孙“投案自首”这出大戏,算是圆满落幕。
然而看得出幕后实情是一回事,说出来是另一回事,天子为了让老丈人回来、好端端的活着,已经如此放低姿态,让皇后姊妹、皇太子兄弟当众跪在宫门前,要是谁不识好歹敢认死理.....
惹恼了天子,怕真的是要到澳州开荒了。
。。。。。。
御苑,凉亭下,宇文温正与中书令李德林交谈,这段时间以来,李德林为了尉迟顺一事忙里忙外,很好的配合宇文温演了一出戏。
折腾了一番,得到了想要的结果,宇文温很满意。
自他登基以来,李德林任中书令已将近十年,这十年间,李德林很好的完成了宇文温给予的各项使命,作为天子的“白手套”,很称职。
但再称职,也不能长期占着要职不挪窝,李德林虽然不是唯一一个中书令,但不能把这宝贵的位置据为己有,毕竟还有很多人等着“上进”,位列宰执。
所以宇文温打算让李德林动一动。
李德林已经七十多岁,不宜太受劳累,所以宇文温就要任命其为荆州总管,平级调到山南荆州享清福。
周国的总管府分三等,目前,并州总管府、益州总管府、荆州总管府、相州总管府、黄州总管府、扬州总管府为上等六总管府,能任其中之一的总管,对于官员来说是殊荣。
李德林任劳任怨,这是宇文温给予的回报,对此,李德林感激涕零。
他在花甲之年重获新生,十余年间尽情施展平生所学,此生再无遗憾,如今健康每况愈下,精力不济,面对越来越烦杂的事务心有余而力不足,也该休息休息。
君臣交谈了大约一个多小时,李德林告退,宇文温看着老臣的背影,忽然有“人生如白马过隙”之感。
如果他没有记错,李允信和李德林,应该是元魏六镇之乱爆发后的那代人。
那代人之中,活到现在的寥寥无几,而西魏年间(早期)在关中出生的人,也都老了。
他已故父亲宇文亮,还活着的丈人尉迟顺,就是那代人,如今丈人白发苍苍,半截入土,恐怕也没多少年好活。
随着这一批老人的去世,只要将来不发生大规模战乱,烽火遍地的南北朝时代,真的就要结束了。
夏末,长安城里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个不速之客的到来,引发不小的波澜,使得朝野内外议论纷纷,平民百姓也凑起热闹,在街头巷尾谈论此事。
那个不速之客,姓尉迟,名顺,为故蜀王尉迟迥之子,与其弟尉迟惇,俱为弑君(未遂)、谋逆的逆贼,于十几年前尉迟一族覆亡前夕失踪,再无音讯。
不久前,有人在东海倭国博多意外发现了失踪多年的尉迟顺及其家人,在市舶司的努力下,尉迟顺决定返回中原,“投案自首”。
当尉迟顺及其妻王氏、长孙尉迟善来到长安后,大家对朝廷要如何处置这个逆贼议论纷纷。
这件事,很快就有了结果。
首先,回到长安的尉迟顺,连同其妻王氏、其孙尉迟善均被打入大牢,听候发落。
不久,大理寺卿会同刑部尚书、侍郎及御史中丞会审,判尉迟顺有谋逆大罪,论罪当斩,其妻王氏罚没为奴,孙尉迟善净身入宫为宦。
接下来,皇后尉迟氏、淑妃尉迟氏着麻衣、批发跣足,于宫门前长跪不起,泣血陈情,愿削发为尼,为父亲尉迟顺赎罪,只求天子开恩,留其父母、弟弟、侄儿一命,改判流放。
与此同时,皇太子宇文维城及众皇子陪跪宫门,乞求天子法外开恩,赦免外祖父母、舅舅、表弟死罪,改判流放。
是日清晨,上朝的文武百官亲眼目睹皇后姊妹、皇太子兄弟跪在宫门前不起,散朝后,再次目睹皇后姊妹、皇太子兄弟头顶烈日,依旧跪于宫门前一动不动。
随后,有官员上表陈情,请求天子看在故蜀王扶社稷于危难之大功,赦免尉迟顺祖孙死罪,以罪人之身为故蜀王守陵,延续故蜀王之香火。
上表求情的官员不少,但保持沉默的官员更多,场面有些尴尬,最后,年迈的太师、卸任尚书令李允信上表。
李允信恳请天子,效汉宣帝处置霍氏故事。
人们对汉宣帝和霍光的故事并不陌生,而故蜀王尉迟迥的功过,作为当事人的先帝(宇文乾铿)已经做出决定:故蜀王尉迟迥有功于社稷,不肖子孙的逆行,算不到故蜀王身上。
汉宣帝时,霍光去世后妻、子谋反未遂,满门抄斩,但朝廷后来还是封霍光之族孙为侯,算是变相为霍光续后。
李太师的意思很明显,是在为尉迟顺求情。
天子在沉默数日后,终于做出决定。
赦免尉迟顺、尉迟嘉德父子死罪,令其父子以罪人之身,于相州邺城外蜀王陵守陵,未得许可,不得擅自离开。
当年尉迟氏谋逆之时,尉迟顺之孙尉迟善尚未出生,即未谋逆,也未附逆,封安固候,为故蜀王奉祀。
至于皇后尉迟氏、淑妃尉迟氏削发为尼之请,不许。
许其捐黄金万两,为长安大小佛寺佛像重塑金身。
一场风波,来得快去得也快,不是许多人担心的狂风暴雨。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尉迟顺一家当年失踪,和尚在潜邸时的天子脱不了干系,而现在尉迟顺的行踪被人“发现”,随后“投案自首”,也定然和天子脱不了干系。
尉迟顺一家(夫人及长孙)回到长安就蹲了大牢,还按谋逆之罪判了刑,算是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皇后姊妹、皇太子兄弟跪在宫门前求情,即是摆出姿态,让大家出了口气,也算让这大大小小尽了孝道。
有人上表求情,是给天子一个台阶,于是天子顺水推舟,让丈人和小舅子以罪人的身份去守陵,算是给故蜀王一个交代,算是全了君臣之义。
天子又封尉迟顺之孙尉迟善为侯,是名正言顺给故蜀王延续香火,又能给皇后以安慰,也算是两全其美。
尉迟顺父子回来,但被定为有罪,没有任何爵位,也没有官职,为故蜀王守陵,除非天子出尔反尔,不然父子俩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整件事,尽可能照顾到多方观感,看得出天子为此绞尽脑汁,而尉迟顺祖孙“投案自首”这出大戏,算是圆满落幕。
然而看得出幕后实情是一回事,说出来是另一回事,天子为了让老丈人回来、好端端的活着,已经如此放低姿态,让皇后姊妹、皇太子兄弟当众跪在宫门前,要是谁不识好歹敢认死理.....
惹恼了天子,怕真的是要到澳州开荒了。
。。。。。。
御苑,凉亭下,宇文温正与中书令李德林交谈,这段时间以来,李德林为了尉迟顺一事忙里忙外,很好的配合宇文温演了一出戏。
折腾了一番,得到了想要的结果,宇文温很满意。
自他登基以来,李德林任中书令已将近十年,这十年间,李德林很好的完成了宇文温给予的各项使命,作为天子的“白手套”,很称职。
但再称职,也不能长期占着要职不挪窝,李德林虽然不是唯一一个中书令,但不能把这宝贵的位置据为己有,毕竟还有很多人等着“上进”,位列宰执。
所以宇文温打算让李德林动一动。
李德林已经七十多岁,不宜太受劳累,所以宇文温就要任命其为荆州总管,平级调到山南荆州享清福。
周国的总管府分三等,目前,并州总管府、益州总管府、荆州总管府、相州总管府、黄州总管府、扬州总管府为上等六总管府,能任其中之一的总管,对于官员来说是殊荣。
李德林任劳任怨,这是宇文温给予的回报,对此,李德林感激涕零。
他在花甲之年重获新生,十余年间尽情施展平生所学,此生再无遗憾,如今健康每况愈下,精力不济,面对越来越烦杂的事务心有余而力不足,也该休息休息。
君臣交谈了大约一个多小时,李德林告退,宇文温看着老臣的背影,忽然有“人生如白马过隙”之感。
如果他没有记错,李允信和李德林,应该是元魏六镇之乱爆发后的那代人。
那代人之中,活到现在的寥寥无几,而西魏年间(早期)在关中出生的人,也都老了。
他已故父亲宇文亮,还活着的丈人尉迟顺,就是那代人,如今丈人白发苍苍,半截入土,恐怕也没多少年好活。
随着这一批老人的去世,只要将来不发生大规模战乱,烽火遍地的南北朝时代,真的就要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