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生意经(续)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绿色中文网 www.04zw.com,最快更新逆水行周最新章节!
宇文温说得好有道理,王頍一时语塞,不过他很快便找到破绽:“大王,既然没有人愿意把吃饭的家什卖给别人,那么经学名家们何以会将平生所学倾囊相授,编成试题集?”
“说的没错,所以需要教学大纲,归纳出基础知识并刊行于世,至于各位名家的真知灼见,想要学,那就得拜师。”宇文温答得很干脆,这个疑问难不倒他。
“教学大纲的内容截止州学,州学毕业的学子,如果觉得意犹未尽,可以选择再交束脩去拜师,学到更深层次的知识,而他们根据教学大纲进行了十四年的学习,基本功扎实,名师可以直接教授难度更大的学问,大家都方便。”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王頍终于知道《教学大纲》意味着什么,而宇文温关于试题集的讲解还没结束:“学知识,光看书还不行,得时不时考试,才能巩固和加强理解。”
“举例,族学有月考、季考,老师要想办法出题考学生,但老师的能力有高有低,想出来的试题大多有局限,那么,如果有现成的试题集出售,对于这些老师来说,不正是可以拿来一用么?”
“不说别处,光说山南地区,扣除官学,宗学、族学不计其数,难道这些学堂的老师,不需要试题集么?”
“就算做先生的有傲骨,不愿意用,可书商往族长、宗主耳边一吹风,说是有经学名家出的题目,你觉得他们会怎么选?”
王頍觉得脑子有点乱,他实在是接受不了宇文温这种“经营”知识的手段,琢磨了一会,发动了一次微弱的反击:“若是某个族学从未有用试题考核的做法呢?”
“那就让他们有!”
宇文温的见识,比这个时代的人多得多,所以王頍的反击没有任何机会,他直接将做法告诉对方:试题,也可以作为货物,大批量出售。!
若以教学大纲严格规定的学时,蒙学六年,郡(县)学四年,州学四年,许多族学、宗学的教学内容囊括了这三个阶段,合计也差不多十四年。
每年四个季度,每个季度三套卷子,共计一百六十八套试卷。
以山南为例,荆、襄、安、黄四总管府共三十四州,按每州平均三郡,每郡平均有三个族(宗)学,那就是超过三百个学校,每个学校都需要试卷进行月考的话,这是何种商机?
只要能把试卷的售价尽可能压低,让族学、宗学承担得起,那么可想而知需求量会有多么大,毕竟不是每个族学都有充沛财力,能用类似官署的蜡纸油印机来印试卷。
这还只是山南地区,若是算上江州等临近地区,需求量还会更高,当然,这得需要书商想办法向各地族学、宗学推销黄州印刷的试卷。
书商手中的试卷,可是由二刘等经学名家定下的,既有试题也有标准答案,还搭配试题给出讲解,如此贴心的服务,谁会不动心?
此时的黄州西阳,是后世的湖北黄冈,而黄冈中学试卷,曾经在一个时期里是全国各地学校的抢手货,宇文温有信心依样画葫芦,在这个时代创出一条财路。
西阳出版的试题,有出题者的落款,而出题者可以从试卷销售中获得“分成”,销量越大,分成越多,出题者可以堂堂真正的赚钱,足不出户就让各地的学子考自己出的题目,名利双收的事情,谁不乐意?
对于书商来说,且不论官学,越来越多的私学(族学、宗学等)采用自己出版的教材和试卷,那就意味着薄利多销,单价再低,巨大的销量都能带来丰厚的利润。
书坊印书,需要大量纸张,这就为造纸业带来了更多的商机,无数人从这样的“出售知识”活动中获益,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个教育产业。
这样的产业需要雇佣大量的人手,让许多无地百姓得到养家糊口的机会,不是好事么?
宇文温的反问,让王頍无话可说,他大概明白什么是教育产业,也第一次知道原来教育可以这样花样经营,至于之前的疑问,宇文温也作了解答。
求学社尝试进行师范教育,单就求学社一方来说,要见到效果确实要花上十来年时间,但王頍的思维有局限性,因为宇文温可没打算让求学社吃独食。
还是以山南为例,数量超过三百的私学,以及有了具备教学经验的老师,那么只要想办法让其接受教学大纲,并且按着教学大纲的规划进行教学,那么“黄州教育”的推广速度就会很快。
老师也许有门户之见,但雇主却不会无视“名师指导”的机会,书商们只要说服身为雇主的宗主、族长,那么要推销教材就不困难。
而接受了教学大纲的私学老师,会不知不觉跟着这样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那么就是接受了间接的师范教育,而那些求学多年的学子,可以通过用黄州试题考试,测出自己的实力如何。
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根据教学大纲来调整学习进度,都不会很困难,而只要能将黄州的试题答好,那么即便之前没有按照大纲来学习,一样具备了同等知识水准。
所以,教育产业或者师范教育要见效,不需要长达二十年以上。
这样的教育革新,是由民间商贾而不是官府来推动的,虽然历朝历代朝廷都不待见商贾,但这种劝人向学的事情,官府必然乐见其成。
所以,不必动用总管府的权力,光靠逐利的书商,便能将“黄州教育”在山南各地推行。
听到这里,王頍是真心实意认同宇文温的构思,而推行“黄州教育”,教学大纲就是关键中的关键,他起身宇文温行礼,拜谢这一番指点。
此时此刻,他们两个身处孤城悬瓠之中,何时能够解围还未可知,宇文氏到底能否站稳脚跟也不确定,但王頍对于宇文温这种着眼于长期的规划十分认同。
他现在又回过神了,知道宇文温玩这一手“教育产业”,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举,野心不小。
一个有野心的人,才会有长远打算,也正是这样的人,需要有人为其出谋划策。
王頍这将近一年里类似于毛遂自荐的行为,就是寄希望于宇文温是这样的人,如今,他终于完全确定了。
“这教学大纲,寡人已请在西阳的诸位大儒仔细琢磨,力图经过不断修订后尽快得出一个满意的版本,王参军虽然身在悬瓠,有空也看一看,多提些意见。”
这样的要求,王頍当然不会拒绝,不过他还是再次努力一下:“大王,不知..日后山南各州刺史举荐人才时,是否会考虑...譬如以学子做黄州州学试卷的结果,作为考核条件之一?”
这又是一次试探,宇文温知道,却不打算笑而不语,做府主的总得漏些口风,让幕僚心里有数,至于口风包含的意思到底是什么,那就看幕僚的理解能力如何。
“这得看大行台的意思了。”
宇文温说得好有道理,王頍一时语塞,不过他很快便找到破绽:“大王,既然没有人愿意把吃饭的家什卖给别人,那么经学名家们何以会将平生所学倾囊相授,编成试题集?”
“说的没错,所以需要教学大纲,归纳出基础知识并刊行于世,至于各位名家的真知灼见,想要学,那就得拜师。”宇文温答得很干脆,这个疑问难不倒他。
“教学大纲的内容截止州学,州学毕业的学子,如果觉得意犹未尽,可以选择再交束脩去拜师,学到更深层次的知识,而他们根据教学大纲进行了十四年的学习,基本功扎实,名师可以直接教授难度更大的学问,大家都方便。”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王頍终于知道《教学大纲》意味着什么,而宇文温关于试题集的讲解还没结束:“学知识,光看书还不行,得时不时考试,才能巩固和加强理解。”
“举例,族学有月考、季考,老师要想办法出题考学生,但老师的能力有高有低,想出来的试题大多有局限,那么,如果有现成的试题集出售,对于这些老师来说,不正是可以拿来一用么?”
“不说别处,光说山南地区,扣除官学,宗学、族学不计其数,难道这些学堂的老师,不需要试题集么?”
“就算做先生的有傲骨,不愿意用,可书商往族长、宗主耳边一吹风,说是有经学名家出的题目,你觉得他们会怎么选?”
王頍觉得脑子有点乱,他实在是接受不了宇文温这种“经营”知识的手段,琢磨了一会,发动了一次微弱的反击:“若是某个族学从未有用试题考核的做法呢?”
“那就让他们有!”
宇文温的见识,比这个时代的人多得多,所以王頍的反击没有任何机会,他直接将做法告诉对方:试题,也可以作为货物,大批量出售。!
若以教学大纲严格规定的学时,蒙学六年,郡(县)学四年,州学四年,许多族学、宗学的教学内容囊括了这三个阶段,合计也差不多十四年。
每年四个季度,每个季度三套卷子,共计一百六十八套试卷。
以山南为例,荆、襄、安、黄四总管府共三十四州,按每州平均三郡,每郡平均有三个族(宗)学,那就是超过三百个学校,每个学校都需要试卷进行月考的话,这是何种商机?
只要能把试卷的售价尽可能压低,让族学、宗学承担得起,那么可想而知需求量会有多么大,毕竟不是每个族学都有充沛财力,能用类似官署的蜡纸油印机来印试卷。
这还只是山南地区,若是算上江州等临近地区,需求量还会更高,当然,这得需要书商想办法向各地族学、宗学推销黄州印刷的试卷。
书商手中的试卷,可是由二刘等经学名家定下的,既有试题也有标准答案,还搭配试题给出讲解,如此贴心的服务,谁会不动心?
此时的黄州西阳,是后世的湖北黄冈,而黄冈中学试卷,曾经在一个时期里是全国各地学校的抢手货,宇文温有信心依样画葫芦,在这个时代创出一条财路。
西阳出版的试题,有出题者的落款,而出题者可以从试卷销售中获得“分成”,销量越大,分成越多,出题者可以堂堂真正的赚钱,足不出户就让各地的学子考自己出的题目,名利双收的事情,谁不乐意?
对于书商来说,且不论官学,越来越多的私学(族学、宗学等)采用自己出版的教材和试卷,那就意味着薄利多销,单价再低,巨大的销量都能带来丰厚的利润。
书坊印书,需要大量纸张,这就为造纸业带来了更多的商机,无数人从这样的“出售知识”活动中获益,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个教育产业。
这样的产业需要雇佣大量的人手,让许多无地百姓得到养家糊口的机会,不是好事么?
宇文温的反问,让王頍无话可说,他大概明白什么是教育产业,也第一次知道原来教育可以这样花样经营,至于之前的疑问,宇文温也作了解答。
求学社尝试进行师范教育,单就求学社一方来说,要见到效果确实要花上十来年时间,但王頍的思维有局限性,因为宇文温可没打算让求学社吃独食。
还是以山南为例,数量超过三百的私学,以及有了具备教学经验的老师,那么只要想办法让其接受教学大纲,并且按着教学大纲的规划进行教学,那么“黄州教育”的推广速度就会很快。
老师也许有门户之见,但雇主却不会无视“名师指导”的机会,书商们只要说服身为雇主的宗主、族长,那么要推销教材就不困难。
而接受了教学大纲的私学老师,会不知不觉跟着这样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那么就是接受了间接的师范教育,而那些求学多年的学子,可以通过用黄州试题考试,测出自己的实力如何。
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根据教学大纲来调整学习进度,都不会很困难,而只要能将黄州的试题答好,那么即便之前没有按照大纲来学习,一样具备了同等知识水准。
所以,教育产业或者师范教育要见效,不需要长达二十年以上。
这样的教育革新,是由民间商贾而不是官府来推动的,虽然历朝历代朝廷都不待见商贾,但这种劝人向学的事情,官府必然乐见其成。
所以,不必动用总管府的权力,光靠逐利的书商,便能将“黄州教育”在山南各地推行。
听到这里,王頍是真心实意认同宇文温的构思,而推行“黄州教育”,教学大纲就是关键中的关键,他起身宇文温行礼,拜谢这一番指点。
此时此刻,他们两个身处孤城悬瓠之中,何时能够解围还未可知,宇文氏到底能否站稳脚跟也不确定,但王頍对于宇文温这种着眼于长期的规划十分认同。
他现在又回过神了,知道宇文温玩这一手“教育产业”,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举,野心不小。
一个有野心的人,才会有长远打算,也正是这样的人,需要有人为其出谋划策。
王頍这将近一年里类似于毛遂自荐的行为,就是寄希望于宇文温是这样的人,如今,他终于完全确定了。
“这教学大纲,寡人已请在西阳的诸位大儒仔细琢磨,力图经过不断修订后尽快得出一个满意的版本,王参军虽然身在悬瓠,有空也看一看,多提些意见。”
这样的要求,王頍当然不会拒绝,不过他还是再次努力一下:“大王,不知..日后山南各州刺史举荐人才时,是否会考虑...譬如以学子做黄州州学试卷的结果,作为考核条件之一?”
这又是一次试探,宇文温知道,却不打算笑而不语,做府主的总得漏些口风,让幕僚心里有数,至于口风包含的意思到底是什么,那就看幕僚的理解能力如何。
“这得看大行台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