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一十一 孙策死了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绿色中文网 www.04zw.com,最快更新东汉末年枭雄志最新章节!
兴平五年十二月十二,吴公孙策伤重不治而死,吴公的爵位和吴国国君的职位交给了他年仅十七岁的同母弟孙权孙仲谋。
孙权在一片茫然间仓促登位,在周瑜的扶持下接受了吴国群臣的拜见。
然而这不是一个故事的结束,而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
孙策的死根本瞒不住,孙策似乎也并不想瞒,大大方方的自己主动承认,很符合他一贯的行事风格,但是这样一来,就给周瑜带来了很多麻烦。
孙策就算战败,就算威望丧尽,还是创业首脑,还有一点点凝聚人心的能量。
外人会反抗他,会欺负他,但是跟着他创业的人们多少还会念及旧情,跟在他身边。
但是孙策一死,一切都不一样了。
孙权没有跟着孙策打过什么仗,也没有立下什么战功,全靠周瑜的扶持坐在吴国国君的位置上面,没有任何威望,和创业的那群人也没有感情。
孙策已经很努力了,至少没让自己那个还不满两岁的儿子做国君,而是把位置传给了少年孙权。
尽管如此,吴国的人心还是散了。
那些因为仰慕孙策的威望,受到孙策的人格魅力的感召而跟随孙策的人,对吴国失去了信心,认为吴国迟早药丸,于是选择了离开。
还不是江东本地人的离开,而是一批为数不少的跟着孙策从江北过江来到江东创业的旧部离开了。
他们纷纷不辞而别,丢下了在江东的一切,偕老扶幼渡江而走,奔着郭魏政权去了。
吴国没有希望了,大家好聚好散,有缘的话,江湖再见。
前线吴景和孙静正在两路用兵征战的时候,这些人抛弃了曾经为之奋斗的孙吴政权,选择了北上,可见一个有魅力和威望的领袖对于一个势力集团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可惜孙吴政权已经没有那么优秀的领袖了。
话虽如此,这也是郭某人造成的,因为他的过于强势,他的郭魏政权比同时期另一个时空中的曹魏政权强,更让孙吴政权的人们看不到希望和未来,于是,他们干脆选择了离开。
周瑜和孙吴宗室重臣孙河一起竭力劝说,好说歹说留下来了一批人,终究没有让孙吴的中央核心立刻崩溃掉。
然后周瑜又不得不封锁孙策死亡的消息,只写信给孙静和吴景两人,让他们两人私下里知道,不要让军队知道,不要让军队本就不多的战斗意志因为孙策的死而彻底崩溃。
周瑜知道这个消息迟早会泄露出去,但是至少要晚一点让军队知道,要是能争取一个时间差,争取到吴景和孙静击溃山越叛军,那就再好不过。
饶是如此,在这样的震荡之中,孙吴政权本就脆弱无比的根基遭到了严重的损毁,顿时呈现一派摇摇欲坠的态势。
好在周瑜利用自己多年跟随孙策征战得到的威望勉力维持局面,倒也没有让局面立刻就崩溃,给孙吴政权争取了一丝喘息的机会。
但是这样一个大好时机,会有人不利用起来吗?
贾诩迅速通过渡江到徐州求生的孙策旧部们得知了孙策死亡的消息,然后火速派人过江把消息散布出去,尤其要让正在造反或者因为畏惧孙策的存在而暂时不敢造反的人知道。
当时,孙静和吴景都在率军和豪强山越联合军战斗,战局呈现胶着状态。
孙静和吴景都吃了魏军战旗的亏,于是派人在军中大肆宣讲对面的人不是魏军,而是山越贼人和本地豪强,让士兵观看他们的着装,很轻易就能看出那些人没有穿着魏军的战甲。
吴军士兵渐渐回过味来,尝试着与这些人战斗,果不其然,发现这些人的战斗力远远没有魏军那么强,于是又是恼火又是愤恨,努力作战,硬生生将人数更多的山越豪强联合军打败了。
吴军开始大规模的收复失地,持续作战,山越和豪强的联合军则步步战败,眼看着局势就要被扭转,结果就在这个时候,关键的消息传来了。
孙策死了。
一直以来都在竭力率领大家往前进的孙策死了。
创立吴国基业,一手打下江东地盘的孙策死了。
这个消息是山越豪强联合军这一方首先知道的,他们大喜过望,很快就把孙策死掉的消息传了出去。
很快,所有参与叛乱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情,大家欣喜若狂,更大范围的传播这个消息。
当然了,和他们对垒的吴军也知道了这个消息,吴军军心大动,大量军将立刻前去询问各自的将军,将军们又去找统帅询问事情的真假。
当时,吴景和孙静也仅仅是才知道这件事情,并没有想好要怎么做。
周瑜告诉他们要封锁消息不让军队知道,争取一个时间差,赶在消息传播开来之前把眼前的敌人消灭掉,但是结果并不像周瑜所预料的那样,消息传播的速度超乎寻常的快。
孙静和吴景无可奈何之下只能将这个事情告诉主要将领,再让主要将领把这件事情往下面传播,说孙策的确不在了,现在吴国的国君是孙策的弟弟孙权,孙权已经开始统领吴国,吴国内部是安稳的。
但是这样的回答并不能让大家安心作战。
孙策有威望,跟在孙策麾下作战是他们已经熟悉的事情,他们信赖孙策,尽管孙策惨败,但是长期积累的信赖并不是那么容易被摧毁的。
同理,孙权想要积累属于自己的威望,需要的可不仅仅只是一场战斗,需要的是更多的时间的积累。
而孙权并没有这个时间。
眼下的局面危如累卵,孙权没有威望却临危受命,广泛的质疑和绝望是理所当然的。
于是当即就有很多军将表示绝望,说孙策都死了,吴国没有希望了,这仗还怎么打?
他们纷纷褪下军装,抱团结伙而逃亡,或往更南面逃亡,或直接渡江向北逃亡。
吴景和孙静竭力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收效不大。
而此时此刻,山越、豪强联军再次打起了魏军的旗号来进攻,刚刚差点被扭转的局面再次回到了原来的模样。
兴平五年十二月十二,吴公孙策伤重不治而死,吴公的爵位和吴国国君的职位交给了他年仅十七岁的同母弟孙权孙仲谋。
孙权在一片茫然间仓促登位,在周瑜的扶持下接受了吴国群臣的拜见。
然而这不是一个故事的结束,而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
孙策的死根本瞒不住,孙策似乎也并不想瞒,大大方方的自己主动承认,很符合他一贯的行事风格,但是这样一来,就给周瑜带来了很多麻烦。
孙策就算战败,就算威望丧尽,还是创业首脑,还有一点点凝聚人心的能量。
外人会反抗他,会欺负他,但是跟着他创业的人们多少还会念及旧情,跟在他身边。
但是孙策一死,一切都不一样了。
孙权没有跟着孙策打过什么仗,也没有立下什么战功,全靠周瑜的扶持坐在吴国国君的位置上面,没有任何威望,和创业的那群人也没有感情。
孙策已经很努力了,至少没让自己那个还不满两岁的儿子做国君,而是把位置传给了少年孙权。
尽管如此,吴国的人心还是散了。
那些因为仰慕孙策的威望,受到孙策的人格魅力的感召而跟随孙策的人,对吴国失去了信心,认为吴国迟早药丸,于是选择了离开。
还不是江东本地人的离开,而是一批为数不少的跟着孙策从江北过江来到江东创业的旧部离开了。
他们纷纷不辞而别,丢下了在江东的一切,偕老扶幼渡江而走,奔着郭魏政权去了。
吴国没有希望了,大家好聚好散,有缘的话,江湖再见。
前线吴景和孙静正在两路用兵征战的时候,这些人抛弃了曾经为之奋斗的孙吴政权,选择了北上,可见一个有魅力和威望的领袖对于一个势力集团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可惜孙吴政权已经没有那么优秀的领袖了。
话虽如此,这也是郭某人造成的,因为他的过于强势,他的郭魏政权比同时期另一个时空中的曹魏政权强,更让孙吴政权的人们看不到希望和未来,于是,他们干脆选择了离开。
周瑜和孙吴宗室重臣孙河一起竭力劝说,好说歹说留下来了一批人,终究没有让孙吴的中央核心立刻崩溃掉。
然后周瑜又不得不封锁孙策死亡的消息,只写信给孙静和吴景两人,让他们两人私下里知道,不要让军队知道,不要让军队本就不多的战斗意志因为孙策的死而彻底崩溃。
周瑜知道这个消息迟早会泄露出去,但是至少要晚一点让军队知道,要是能争取一个时间差,争取到吴景和孙静击溃山越叛军,那就再好不过。
饶是如此,在这样的震荡之中,孙吴政权本就脆弱无比的根基遭到了严重的损毁,顿时呈现一派摇摇欲坠的态势。
好在周瑜利用自己多年跟随孙策征战得到的威望勉力维持局面,倒也没有让局面立刻就崩溃,给孙吴政权争取了一丝喘息的机会。
但是这样一个大好时机,会有人不利用起来吗?
贾诩迅速通过渡江到徐州求生的孙策旧部们得知了孙策死亡的消息,然后火速派人过江把消息散布出去,尤其要让正在造反或者因为畏惧孙策的存在而暂时不敢造反的人知道。
当时,孙静和吴景都在率军和豪强山越联合军战斗,战局呈现胶着状态。
孙静和吴景都吃了魏军战旗的亏,于是派人在军中大肆宣讲对面的人不是魏军,而是山越贼人和本地豪强,让士兵观看他们的着装,很轻易就能看出那些人没有穿着魏军的战甲。
吴军士兵渐渐回过味来,尝试着与这些人战斗,果不其然,发现这些人的战斗力远远没有魏军那么强,于是又是恼火又是愤恨,努力作战,硬生生将人数更多的山越豪强联合军打败了。
吴军开始大规模的收复失地,持续作战,山越和豪强的联合军则步步战败,眼看着局势就要被扭转,结果就在这个时候,关键的消息传来了。
孙策死了。
一直以来都在竭力率领大家往前进的孙策死了。
创立吴国基业,一手打下江东地盘的孙策死了。
这个消息是山越豪强联合军这一方首先知道的,他们大喜过望,很快就把孙策死掉的消息传了出去。
很快,所有参与叛乱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情,大家欣喜若狂,更大范围的传播这个消息。
当然了,和他们对垒的吴军也知道了这个消息,吴军军心大动,大量军将立刻前去询问各自的将军,将军们又去找统帅询问事情的真假。
当时,吴景和孙静也仅仅是才知道这件事情,并没有想好要怎么做。
周瑜告诉他们要封锁消息不让军队知道,争取一个时间差,赶在消息传播开来之前把眼前的敌人消灭掉,但是结果并不像周瑜所预料的那样,消息传播的速度超乎寻常的快。
孙静和吴景无可奈何之下只能将这个事情告诉主要将领,再让主要将领把这件事情往下面传播,说孙策的确不在了,现在吴国的国君是孙策的弟弟孙权,孙权已经开始统领吴国,吴国内部是安稳的。
但是这样的回答并不能让大家安心作战。
孙策有威望,跟在孙策麾下作战是他们已经熟悉的事情,他们信赖孙策,尽管孙策惨败,但是长期积累的信赖并不是那么容易被摧毁的。
同理,孙权想要积累属于自己的威望,需要的可不仅仅只是一场战斗,需要的是更多的时间的积累。
而孙权并没有这个时间。
眼下的局面危如累卵,孙权没有威望却临危受命,广泛的质疑和绝望是理所当然的。
于是当即就有很多军将表示绝望,说孙策都死了,吴国没有希望了,这仗还怎么打?
他们纷纷褪下军装,抱团结伙而逃亡,或往更南面逃亡,或直接渡江向北逃亡。
吴景和孙静竭力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收效不大。
而此时此刻,山越、豪强联军再次打起了魏军的旗号来进攻,刚刚差点被扭转的局面再次回到了原来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