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6.第716章 昔日孩童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绿色中文网 www.04zw.com,最快更新三国军神最新章节!
并州,太原郡,晋阳城中。
陈宫听着斥候的汇报,脸色微变。
他挥手让斥候离去,而后急忙召集并州文武前来议事。
待众人齐聚州牧府以后,陈宫谓众人曰:“袁本初尽起冀州大军,兵分三路攻入并州。”
“第一路由颜良为主帅,审配为军师,兴兵两万攻入上党;第二路由沮授为主帅,文丑为先锋,领兵两万攻入雁门郡;袁绍亲率七万人马,星夜兼程往太原郡杀奔而来。”
“并州守军加在一起不过三万,袁军来势汹汹,诸位可有破敌良策?”
陈宫话音一落,并州文武脸色全都一变。
以三万之众抵挡十一万冀州大军,无论如何看并州都处于绝对劣势。
更为重要的是,袁绍此次倾巢出动,冀州谋士猛将全都随军出征。
反观并州境内,将不过张辽、王延,谋士不过陈宫一人,双方势力相差实在太大了。
或谓陈宫曰:“贼军势大,使君不妨派人向主公求援。”
此人之言得到许多人认可,面对实力强大的冀州军,哪怕并州将士再如何骁勇善战,心中也难免有些畏惧。
陈宫却是眉头一皱,说道:“主公率领大军南征益州,关中守军本来就不多。这些士卒还要防备其余诸侯来犯,如何能够派出援军前来并州?”
诸将闻言面面相觑,都有些不知所措。
陈宫看见众人露出怯意,当即拔剑在手,厉声喝道:“主公将并州这等紧要之地,都交由我等手中,我等又岂可心怀恐惧?”
“自主公纵横天下以来,攻必克,战必胜,威震天下,诸侯闻主公之名当即丧胆。”
“尔等都乃最早跟随主公之将校,见证了主公之辉煌,主公之崛起,又岂可贪生怕死,在此弱了主公名头!”
诸将听闻陈宫之言羞得脸色通红,一人当即抖擞精神,愤然喝道:“纵然战死,亦不足惜!”
“纵然战死,亦不足惜!”
并州将校全都大声怒喝。
这些将校之中,有许多都是以前的黄巾军将领,这些年来文昭让他们帮助陈宫驻守并州。
有很多最早跟随文昭的黄巾将领,都先后战死沙场,文昭如此安排,未尝没有让他们安享余年的意思。
毕竟,相比起跟随文昭征战四方,驻守并州显得要安全许多。
长时间没有经历战事,已经使得这些当初无比热血,悍不畏死的黄巾将校,失去了往日锐气。
这也是为什么,才开始听见袁绍大军来犯之时,这些将校会有些胆怯了。
可是陈宫三言两语,却让他们想起了往日金戈铁马的岁月,想起了自家主公对于他们的器重,这才纷纷表明心迹。
见众人士气被挑旺起来,陈宫心中常常舒了一口气。
未战先怯乃兵家大忌,若是并州诸将都没有战心,又如何守得住并州之地?
环顾众人,陈宫喝道:“上党有王延将军领军一万驻守,颜良、审配纵有通天之才,也休想从此地攻入并州。”
“雁门郡有张辽领军五千驻守,张辽将军乃是主公麾下少有之良将,据城抵挡两万冀州军也不在话下。”
“只有太原郡面临压力极其庞大,以一万五千之众抵挡七万冀州军,稍有不慎都可能会丢城失地。”
“而整个并州战事之成败,也都将在太原见分晓。”
一个将领说道:“虽然我等并不惧死,然而冀州军毕竟实力太过强大,纵然兵败我等亦死不足惜,可若是未能替主公守住家业,也会死不瞑目啊。”
这员将领隐晦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倒也颇有道理。
并州虽有八百里太行山为天险,可是比起那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关,却又相差甚远。
假如袁绍分兵攻打太原县城,凭借太原郡现有之守军,根本没有办法守得住各个城池。
陈宫说道:“尔等休要担忧,吾自有主张!”
由于并州乃是文昭起家之地,是一个极其紧要去处,故此文昭才会将并州牧之职交给陈宫,让他驻守此地。
这么多年以来,其余关中谋士都已经闯下了赫赫威名,只有陈宫默默驻守在并州,不为众人所知。
也许很多人都并不认为,陈宫之才能够与李儒等人相提并论。这一次袁绍领兵来犯,正是陈宫展示自身才华的时候。
并州境内,这几天信使四处奔波,太原郡各个县城都张贴了官府公文。
一座小县城城门口,许多百姓聚集在一起,他们身上穿着的衣服,比起以往不知好了多少。
由此可见,这些年并州百姓们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许多。
一个三十岁左右的青年男子站在人群之中,静静看着榜文里面里面的内容,眉头越皱越紧。
“冀州袁绍无故犯我城池,不日即将攻入城中,由于太原兵力太少,治下县城根本不能分兵一一把守。”
“为了太原百姓安危着想,州牧有令:晋阳以东县城之内百姓,当迁徙往晋阳以西躲避战祸,并且要把家中粮食全部带走,不得拖延!”
读到这里以后,青年就默默往家中走去。
他推开房门,看着头发已经花白的奶奶,脸上露出了挣扎的神色。
老妇人见孙儿回家,疑惑的问道:“今日城中十分嘈杂,伯德方才出去观看,可曾探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年轻人说道:“祖母,袁绍兴兵攻打并州,由于并州境内兵力不足,是以使君下令将各县城守军抽调往晋阳,并且让百姓们往西边迁徙,以免招致战祸。”
老妇人心中一惊,说道:“冀州军要打过来了么,使君能不能守住城池?”
她没有考虑自己安危,反而担心陈宫能不能守住太原。
年轻人沉吟半晌,而后说道:“从双方兵力来看,冀州军占据绝对优势。然而去岁主公派兵劫掠冀州,使得袁本初元气大伤,冀州存粮必定不多。”
“使君将百姓迁往西,就是想要坚壁清野,而后集中兵力死守晋阳。”
“如今秋季已经将要过去,寒冬也快要来临,只要战事能够拖上一两个月,冀州军必定不战自退。”
陈宫若在这里,必定会为这个青年之言而感到震惊,可是老太太却好像已经感觉习惯了。
她听闻孙儿之言这才放下心来,说道:“只要使君能够守住城池,让俺们迁徙就迁徙吧。”
看着露出笑脸的老妇,青年挣扎了许久猛然跪在地上,说道:“话虽如此,然则兵战凶危,稍有不慎整个并州都会丢失。”
“吾家深受主公恩惠,如今正值并州生死存亡之际,孙儿想要前去投军!”
说到这里,青年双目含泪,额头紧紧贴在了地面,不肯抬起头来。
父母在,不远游。
这个青年天资过人,虽然出身贫穷却也满腹才华,可是因为家中老奶奶之缘故,既没有去太学读书,也没有参军报效国家。
老太太听见青年之言先是十分愕然,而后大笑着说道:“别看我年龄很大,可是也已能照顾自己。”
“几年前我就劝你去太学读书,可你这孩子一直执拗,不肯离开我老人家。今日纵然你不肯前去投军,老妇也要赶你过去呢。”
“不然的话,如何对得起主公大恩?”
青年没有接话,只是跪在地上重重磕了几个响头,满脸泪水。
青年本来是东郡人氏,年少时分便父母双亡,只与奶奶和一个妹妹相依为命。
后来天下大乱,百姓生存极其艰难,青年妹妹也在饥荒之中死去,老奶奶只得不远千里带着青年来到太原避祸。
直到来了太原以后,两人生活才好过了许多。哪怕是青年后来习武学文,也得到了官府的接济。
所以说,陈旭这个并州之主,对于他们一家有大恩。
更为重要的是,若没有陈旭,恐怕青年与他妹妹早在孩童之时,都已经死去了。
直到现在,青年还记得当年在东郡城门口,三匹快马急速向他和妹妹冲来,差点就将两人践踏而死的画面。
那个时候,陈旭宛若天神降临,喝退战马将他们兄妹两人救了下来。
这种恩情哪怕已经过去将近二十年,青年仍旧未曾忘却,这些年他更是一直刻苦习文学武,想要日后为陈旭征战天下。
其实他虽然没有什么名气,可是自身却十分有才华。
若非无法舍弃自己家中的老奶奶,恐怕青年现在早就已经名扬天下了。
陈旭这个蝴蝶恐怕并不知道,当初自己一个下意识的举动,居然会改变青年的一生,并且为自己以后带来极大益处。
老太太扶起了自己的孙儿,说道:“你要记住,你小时候虽然居住在东郡,可我们家祖地乃是颍川。”
“他日你若能够闯出一些名堂,还是应当回归故里。”
青年抹了把眼泪,狠狠点了点头。
老太太抬起了头,望着南方自言自语的说道:“你阿翁死得早,伯父一家不知道怎么样了,我记得你还有个堂兄呢。”
“他的名字,叫徐庶。”
并州,太原郡,晋阳城中。
陈宫听着斥候的汇报,脸色微变。
他挥手让斥候离去,而后急忙召集并州文武前来议事。
待众人齐聚州牧府以后,陈宫谓众人曰:“袁本初尽起冀州大军,兵分三路攻入并州。”
“第一路由颜良为主帅,审配为军师,兴兵两万攻入上党;第二路由沮授为主帅,文丑为先锋,领兵两万攻入雁门郡;袁绍亲率七万人马,星夜兼程往太原郡杀奔而来。”
“并州守军加在一起不过三万,袁军来势汹汹,诸位可有破敌良策?”
陈宫话音一落,并州文武脸色全都一变。
以三万之众抵挡十一万冀州大军,无论如何看并州都处于绝对劣势。
更为重要的是,袁绍此次倾巢出动,冀州谋士猛将全都随军出征。
反观并州境内,将不过张辽、王延,谋士不过陈宫一人,双方势力相差实在太大了。
或谓陈宫曰:“贼军势大,使君不妨派人向主公求援。”
此人之言得到许多人认可,面对实力强大的冀州军,哪怕并州将士再如何骁勇善战,心中也难免有些畏惧。
陈宫却是眉头一皱,说道:“主公率领大军南征益州,关中守军本来就不多。这些士卒还要防备其余诸侯来犯,如何能够派出援军前来并州?”
诸将闻言面面相觑,都有些不知所措。
陈宫看见众人露出怯意,当即拔剑在手,厉声喝道:“主公将并州这等紧要之地,都交由我等手中,我等又岂可心怀恐惧?”
“自主公纵横天下以来,攻必克,战必胜,威震天下,诸侯闻主公之名当即丧胆。”
“尔等都乃最早跟随主公之将校,见证了主公之辉煌,主公之崛起,又岂可贪生怕死,在此弱了主公名头!”
诸将听闻陈宫之言羞得脸色通红,一人当即抖擞精神,愤然喝道:“纵然战死,亦不足惜!”
“纵然战死,亦不足惜!”
并州将校全都大声怒喝。
这些将校之中,有许多都是以前的黄巾军将领,这些年来文昭让他们帮助陈宫驻守并州。
有很多最早跟随文昭的黄巾将领,都先后战死沙场,文昭如此安排,未尝没有让他们安享余年的意思。
毕竟,相比起跟随文昭征战四方,驻守并州显得要安全许多。
长时间没有经历战事,已经使得这些当初无比热血,悍不畏死的黄巾将校,失去了往日锐气。
这也是为什么,才开始听见袁绍大军来犯之时,这些将校会有些胆怯了。
可是陈宫三言两语,却让他们想起了往日金戈铁马的岁月,想起了自家主公对于他们的器重,这才纷纷表明心迹。
见众人士气被挑旺起来,陈宫心中常常舒了一口气。
未战先怯乃兵家大忌,若是并州诸将都没有战心,又如何守得住并州之地?
环顾众人,陈宫喝道:“上党有王延将军领军一万驻守,颜良、审配纵有通天之才,也休想从此地攻入并州。”
“雁门郡有张辽领军五千驻守,张辽将军乃是主公麾下少有之良将,据城抵挡两万冀州军也不在话下。”
“只有太原郡面临压力极其庞大,以一万五千之众抵挡七万冀州军,稍有不慎都可能会丢城失地。”
“而整个并州战事之成败,也都将在太原见分晓。”
一个将领说道:“虽然我等并不惧死,然而冀州军毕竟实力太过强大,纵然兵败我等亦死不足惜,可若是未能替主公守住家业,也会死不瞑目啊。”
这员将领隐晦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倒也颇有道理。
并州虽有八百里太行山为天险,可是比起那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关,却又相差甚远。
假如袁绍分兵攻打太原县城,凭借太原郡现有之守军,根本没有办法守得住各个城池。
陈宫说道:“尔等休要担忧,吾自有主张!”
由于并州乃是文昭起家之地,是一个极其紧要去处,故此文昭才会将并州牧之职交给陈宫,让他驻守此地。
这么多年以来,其余关中谋士都已经闯下了赫赫威名,只有陈宫默默驻守在并州,不为众人所知。
也许很多人都并不认为,陈宫之才能够与李儒等人相提并论。这一次袁绍领兵来犯,正是陈宫展示自身才华的时候。
并州境内,这几天信使四处奔波,太原郡各个县城都张贴了官府公文。
一座小县城城门口,许多百姓聚集在一起,他们身上穿着的衣服,比起以往不知好了多少。
由此可见,这些年并州百姓们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许多。
一个三十岁左右的青年男子站在人群之中,静静看着榜文里面里面的内容,眉头越皱越紧。
“冀州袁绍无故犯我城池,不日即将攻入城中,由于太原兵力太少,治下县城根本不能分兵一一把守。”
“为了太原百姓安危着想,州牧有令:晋阳以东县城之内百姓,当迁徙往晋阳以西躲避战祸,并且要把家中粮食全部带走,不得拖延!”
读到这里以后,青年就默默往家中走去。
他推开房门,看着头发已经花白的奶奶,脸上露出了挣扎的神色。
老妇人见孙儿回家,疑惑的问道:“今日城中十分嘈杂,伯德方才出去观看,可曾探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年轻人说道:“祖母,袁绍兴兵攻打并州,由于并州境内兵力不足,是以使君下令将各县城守军抽调往晋阳,并且让百姓们往西边迁徙,以免招致战祸。”
老妇人心中一惊,说道:“冀州军要打过来了么,使君能不能守住城池?”
她没有考虑自己安危,反而担心陈宫能不能守住太原。
年轻人沉吟半晌,而后说道:“从双方兵力来看,冀州军占据绝对优势。然而去岁主公派兵劫掠冀州,使得袁本初元气大伤,冀州存粮必定不多。”
“使君将百姓迁往西,就是想要坚壁清野,而后集中兵力死守晋阳。”
“如今秋季已经将要过去,寒冬也快要来临,只要战事能够拖上一两个月,冀州军必定不战自退。”
陈宫若在这里,必定会为这个青年之言而感到震惊,可是老太太却好像已经感觉习惯了。
她听闻孙儿之言这才放下心来,说道:“只要使君能够守住城池,让俺们迁徙就迁徙吧。”
看着露出笑脸的老妇,青年挣扎了许久猛然跪在地上,说道:“话虽如此,然则兵战凶危,稍有不慎整个并州都会丢失。”
“吾家深受主公恩惠,如今正值并州生死存亡之际,孙儿想要前去投军!”
说到这里,青年双目含泪,额头紧紧贴在了地面,不肯抬起头来。
父母在,不远游。
这个青年天资过人,虽然出身贫穷却也满腹才华,可是因为家中老奶奶之缘故,既没有去太学读书,也没有参军报效国家。
老太太听见青年之言先是十分愕然,而后大笑着说道:“别看我年龄很大,可是也已能照顾自己。”
“几年前我就劝你去太学读书,可你这孩子一直执拗,不肯离开我老人家。今日纵然你不肯前去投军,老妇也要赶你过去呢。”
“不然的话,如何对得起主公大恩?”
青年没有接话,只是跪在地上重重磕了几个响头,满脸泪水。
青年本来是东郡人氏,年少时分便父母双亡,只与奶奶和一个妹妹相依为命。
后来天下大乱,百姓生存极其艰难,青年妹妹也在饥荒之中死去,老奶奶只得不远千里带着青年来到太原避祸。
直到来了太原以后,两人生活才好过了许多。哪怕是青年后来习武学文,也得到了官府的接济。
所以说,陈旭这个并州之主,对于他们一家有大恩。
更为重要的是,若没有陈旭,恐怕青年与他妹妹早在孩童之时,都已经死去了。
直到现在,青年还记得当年在东郡城门口,三匹快马急速向他和妹妹冲来,差点就将两人践踏而死的画面。
那个时候,陈旭宛若天神降临,喝退战马将他们兄妹两人救了下来。
这种恩情哪怕已经过去将近二十年,青年仍旧未曾忘却,这些年他更是一直刻苦习文学武,想要日后为陈旭征战天下。
其实他虽然没有什么名气,可是自身却十分有才华。
若非无法舍弃自己家中的老奶奶,恐怕青年现在早就已经名扬天下了。
陈旭这个蝴蝶恐怕并不知道,当初自己一个下意识的举动,居然会改变青年的一生,并且为自己以后带来极大益处。
老太太扶起了自己的孙儿,说道:“你要记住,你小时候虽然居住在东郡,可我们家祖地乃是颍川。”
“他日你若能够闯出一些名堂,还是应当回归故里。”
青年抹了把眼泪,狠狠点了点头。
老太太抬起了头,望着南方自言自语的说道:“你阿翁死得早,伯父一家不知道怎么样了,我记得你还有个堂兄呢。”
“他的名字,叫徐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