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七章 军威之盛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绿色中文网 www.04zw.com,最快更新日月当空照中华最新章节!
姜曰广见过朝鲜使者之后,将会面情况形成文字,报给了吴惟英,而吴惟英则报给了分管此项事务的军机大臣英国公张惟贤。
再接下来,英国公张惟贤就带着吴惟英和姜曰广两人,一起到乾清宫门外请见皇帝。
崇祯皇帝得知张惟贤带着吴惟英、姜曰广请求觐见,知道是处置朝鲜使者之事有了进展,于是让人传了他们进来。
几人进殿,向皇帝行过礼节,然后将近日吴惟英和姜曰广与朝鲜使者会面的情况一一禀明,还呈上了姜曰广会见朝鲜使者之后写下的文字报告。
崇祯皇帝先是静静地听着,听完之后,看了一遍姜曰广的报告,了解了全部情况之后,略一沉吟,说道:“理藩院对待朝鲜使者的做法,并没有什么过失。朝鲜使者之所以还不肯答应,朕看是他们自己冥顽不灵,还有幻想!
“如今,他们虽然知道了我大明不再是过去那个事事以礼相待的大明,但是,他们或许以为我大明并没有夺占朝鲜的军力。
“既然如此,朕看,你们可以再给他们来一个先礼后兵,或许让他们见识一下我大明今日的军威之盛,他们就好说话了!”
说到这里,崇祯皇帝再次拿起姜曰广撰写的报告,话头突然一转,对张惟贤、吴惟英说道:“张爱卿、吴爱卿,朕看今日这份与朝鲜使者会面的报告写得不错,前前后后十分清楚,可见姜曰广的确是个头脑清醒、通晓藩务的人才。朕拟让他离开詹事府,由右中允升任理藩院副使并兼任军机处参议,同掌理藩院事务,你二人可有意见?”
崇祯皇帝都如此说了,张惟贤、吴惟英哪敢有意见。
再者说了,张惟贤也看得清楚,与塞北蒙古诸部打交道,吴惟英有其天然的优势,而与朝鲜这样的藩国打交道,还是出使过朝鲜的姜曰广更有经验,要不然皇帝也不会同意李邦华的建议,让姜曰广代表理藩院出面了。
而吴惟英也明白自己的短处,与朝鲜国使者说上三言两语就没法再沟通下去,遇上这样读书读傻了的迂腐之辈,他也头疼不已,此时见皇帝这样说,看了看英国公张惟贤,知道张惟贤并没有反对的意思,于是马上说道:“姜大人翰林出身,又出使过朝鲜,办理过藩务,皇上将这样的人才放到理藩院来,理藩院如虎添翼,微臣高兴还来不及,并没有不同的意见。”
吴惟英是皇帝钦点的理藩院院使,他没有意见,张惟贤这个分管理藩院的军机大臣,见理藩院多一个人才,能给自己把吴惟英摆不平的事情摆平,当然也没意见。
因此,张惟贤也随后躬身说道:“臣无异议!”
崇祯皇帝见他们都是如此说,看着姜曰广说道:“姜曰广,你可愿意?”
姜曰广当然愿意。
李邦华推荐他参与到这件事情之中来,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他曾经出使过朝鲜,对于对待朝鲜人比较有经验,另一方也是因为他一直有这个志向。
此时听见皇帝三言两语,就把自己从詹事府这个无所事事的闲散衙门之中整出来,放到了专管外藩封国事务的理藩院,还是当了一人之下的副使,他当然是一万个愿意。
因此,崇祯皇帝话音刚落,姜曰广就上前跪地,说道:“微臣姜曰广叩谢皇上恩典超擢!臣到理藩院必将为大明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崇祯皇帝听他说完,转头对侍立在不远处的军机舍人李信说道:“李信,你到内阁传朕旨意,即日起詹事府右中允姜曰广调任理藩院副使一职,兼任军机处军机参议。”
李信写下皇帝旨意,匆匆往内阁大堂值房而去。
姜曰广再次叩首谢恩。
崇祯皇帝让他平身之后,对张惟贤说道:“对朝鲜使者先礼后兵,是要让他们知道我大明如今的兵威之盛,若要如此,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带他们去一趟通州近卫军第一镇的大营。
“军机处行文近卫军大营,让吴惟英、姜曰广带着过去。也不需组织什么校阅,只需按照日常的安排,让他们看看近卫军的训练即可。”
张惟贤等人一听之后,马上明白了皇帝的意思,当即告退而去。
当日下午,吴惟英、姜曰广就带着三位朝鲜使者乘马车去了通州。
姜曰广只说,朝鲜使者来大明京师多日,却未曾到处走动,如今谈判既然陷入僵局,不若四处走走散心,或许使者就会有新的想法。
金尚容等人虽然不解其意,但是时隔经年,大明的皇帝和官员们居然变化如此之大,完全不是过去自己所认识的大明朝廷做派了,所以也就悉听安排,一路上想着姜曰广此前说过的那些令人恐慌的话语,一边琢磨着到底应该作何选择。
京师到通州并不算远,五十来里路途,过去路况不好,若做普通的马车,那就得半日之久方能到达,而如今皇帝去过两次通州之后,京师到通州的路况自然今非昔比,不仅更加宽敞了,而且更加平整了,虽然没有达到用水泥铺地的奢侈程度,但是通州本地和白冶城运来的矿渣,垫在地上,再铺上一层沙子和碎石,然后压实了,效果也相差不多。
尤其是如今转向问题和减震问题都已经解决了的四轮马车,速度虽然还是没有单纯骑马快,但是相比过去传统的两轮马车来说,却是要快的多了。
三个朝鲜使者坐在一辆有两匹马并驾的四轮马车上,一边惊叹于理藩院车马的便利,一边也在猜测着这一趟行程的目的地。
一个时辰左右,吴惟英、姜曰广带着金尚容等朝鲜使者到了通州城外,打前站的理藩院官员,已经到了通州大营,并已知会了近卫军第一镇都统制总兵官马世龙,以及监军御史钱元慤。
姜曰广与钱元慤早就是志同道合的老朋友,因此一见面说起来,当下都是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命令传达下去之后,知道是皇帝安排了朝鲜国的使者来看近卫军第一镇的操练,自然是憋足了劲,人人抖擞精神,要展现出自己平时训练最刻苦的状态来。
金尚容等朝鲜使者一路跟着,最后居然是拉进了通州城外的一处军营之中,人人都是惊疑不定,再跟着吴惟英、姜曰广,一路观看了近卫军看似无意而实则精心安排的实兵实装操练之后,人人心中大恐。
尤其是听了吴惟英一直在旁边的解说之后,金尚容等人对如今大明的军力,以及对朝鲜国自己的军力,默默地做了一个对比,然后就再也没有心情看下去了。
就不说大明军队层出不穷的各种闻所未闻的火器了,单说凛冽寒风之中,冰雪覆盖的地上,大明军人站如松、坐如钟,如林而立、如墙而进的气势,就不是朝鲜国的兵勇们所能相比的。
当天晚上,来自朝鲜的三位使者就乘坐着马车,又回到了大明的京师城中,而回来时的心态与去之前的心态当然又是一番不同。
到了京师之后,吴惟英懒得与朝鲜人多说,自回自家去了。
作为新任理藩院副使的姜曰广,则送三位使者回馆舍继续休息等候。
安排好馆舍事务之后,姜曰广正要告辞离去,安平监司躬身尹暄突然快步上前对他说道:“小臣敢问姜大人一个问题。若是鄙国君臣依照大明皇帝的旨意行事,大明朝廷可否尽快传旨东江镇停止圈占大同江东岸的土地?”
尹暄这话一出口,站在在侧的金尚容、李廷龟都是怒视着他,显然尹暄说了他们不想让他说或者不想听到的话。
而姜曰广一听之下也当即明白了朝鲜君臣的底线,当即说道:“若是尔国君臣顺从我大明朝廷的旨意,那么尔国仍为我大明藩国,剩下的这个问题,几位使者自然可以亲口去问大明皇帝陛下。想来,我大明皇帝陛下,会给诸位一个合理的回答。”
原来如此!
金尚容、李廷龟也不再去管尹暄是不是说了什么不该说的,此时听完姜曰广的这番话,才明白原来并不是东江从中作梗,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大明皇帝的意思。
如果不接受此前皇帝下达的旨意,他们就见不到皇帝本人,他们也就阻止不了刘兴祚继续南下圈地,而要见到大明的皇帝陛下,就必须首先接受皇帝陛下对原本属于朝鲜之土地的处断。
终于绕明白了之后,金尚容说道:“既然如此,且容我等斟酌商议一番,明日再给姜大人一个回话。”
姜曰广闻听此言,向外走了几步,回头说道:“本官与诸位,两年前曾有数面之缘,在此特意送给诸位一句大明皇帝陛下常说的话,如今的天下,就像一个百兽出没的丛林,坤舆万国都要遵守相同的法则,这个法则就是丛林法则。”
姜曰广见过朝鲜使者之后,将会面情况形成文字,报给了吴惟英,而吴惟英则报给了分管此项事务的军机大臣英国公张惟贤。
再接下来,英国公张惟贤就带着吴惟英和姜曰广两人,一起到乾清宫门外请见皇帝。
崇祯皇帝得知张惟贤带着吴惟英、姜曰广请求觐见,知道是处置朝鲜使者之事有了进展,于是让人传了他们进来。
几人进殿,向皇帝行过礼节,然后将近日吴惟英和姜曰广与朝鲜使者会面的情况一一禀明,还呈上了姜曰广会见朝鲜使者之后写下的文字报告。
崇祯皇帝先是静静地听着,听完之后,看了一遍姜曰广的报告,了解了全部情况之后,略一沉吟,说道:“理藩院对待朝鲜使者的做法,并没有什么过失。朝鲜使者之所以还不肯答应,朕看是他们自己冥顽不灵,还有幻想!
“如今,他们虽然知道了我大明不再是过去那个事事以礼相待的大明,但是,他们或许以为我大明并没有夺占朝鲜的军力。
“既然如此,朕看,你们可以再给他们来一个先礼后兵,或许让他们见识一下我大明今日的军威之盛,他们就好说话了!”
说到这里,崇祯皇帝再次拿起姜曰广撰写的报告,话头突然一转,对张惟贤、吴惟英说道:“张爱卿、吴爱卿,朕看今日这份与朝鲜使者会面的报告写得不错,前前后后十分清楚,可见姜曰广的确是个头脑清醒、通晓藩务的人才。朕拟让他离开詹事府,由右中允升任理藩院副使并兼任军机处参议,同掌理藩院事务,你二人可有意见?”
崇祯皇帝都如此说了,张惟贤、吴惟英哪敢有意见。
再者说了,张惟贤也看得清楚,与塞北蒙古诸部打交道,吴惟英有其天然的优势,而与朝鲜这样的藩国打交道,还是出使过朝鲜的姜曰广更有经验,要不然皇帝也不会同意李邦华的建议,让姜曰广代表理藩院出面了。
而吴惟英也明白自己的短处,与朝鲜国使者说上三言两语就没法再沟通下去,遇上这样读书读傻了的迂腐之辈,他也头疼不已,此时见皇帝这样说,看了看英国公张惟贤,知道张惟贤并没有反对的意思,于是马上说道:“姜大人翰林出身,又出使过朝鲜,办理过藩务,皇上将这样的人才放到理藩院来,理藩院如虎添翼,微臣高兴还来不及,并没有不同的意见。”
吴惟英是皇帝钦点的理藩院院使,他没有意见,张惟贤这个分管理藩院的军机大臣,见理藩院多一个人才,能给自己把吴惟英摆不平的事情摆平,当然也没意见。
因此,张惟贤也随后躬身说道:“臣无异议!”
崇祯皇帝见他们都是如此说,看着姜曰广说道:“姜曰广,你可愿意?”
姜曰广当然愿意。
李邦华推荐他参与到这件事情之中来,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他曾经出使过朝鲜,对于对待朝鲜人比较有经验,另一方也是因为他一直有这个志向。
此时听见皇帝三言两语,就把自己从詹事府这个无所事事的闲散衙门之中整出来,放到了专管外藩封国事务的理藩院,还是当了一人之下的副使,他当然是一万个愿意。
因此,崇祯皇帝话音刚落,姜曰广就上前跪地,说道:“微臣姜曰广叩谢皇上恩典超擢!臣到理藩院必将为大明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崇祯皇帝听他说完,转头对侍立在不远处的军机舍人李信说道:“李信,你到内阁传朕旨意,即日起詹事府右中允姜曰广调任理藩院副使一职,兼任军机处军机参议。”
李信写下皇帝旨意,匆匆往内阁大堂值房而去。
姜曰广再次叩首谢恩。
崇祯皇帝让他平身之后,对张惟贤说道:“对朝鲜使者先礼后兵,是要让他们知道我大明如今的兵威之盛,若要如此,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带他们去一趟通州近卫军第一镇的大营。
“军机处行文近卫军大营,让吴惟英、姜曰广带着过去。也不需组织什么校阅,只需按照日常的安排,让他们看看近卫军的训练即可。”
张惟贤等人一听之后,马上明白了皇帝的意思,当即告退而去。
当日下午,吴惟英、姜曰广就带着三位朝鲜使者乘马车去了通州。
姜曰广只说,朝鲜使者来大明京师多日,却未曾到处走动,如今谈判既然陷入僵局,不若四处走走散心,或许使者就会有新的想法。
金尚容等人虽然不解其意,但是时隔经年,大明的皇帝和官员们居然变化如此之大,完全不是过去自己所认识的大明朝廷做派了,所以也就悉听安排,一路上想着姜曰广此前说过的那些令人恐慌的话语,一边琢磨着到底应该作何选择。
京师到通州并不算远,五十来里路途,过去路况不好,若做普通的马车,那就得半日之久方能到达,而如今皇帝去过两次通州之后,京师到通州的路况自然今非昔比,不仅更加宽敞了,而且更加平整了,虽然没有达到用水泥铺地的奢侈程度,但是通州本地和白冶城运来的矿渣,垫在地上,再铺上一层沙子和碎石,然后压实了,效果也相差不多。
尤其是如今转向问题和减震问题都已经解决了的四轮马车,速度虽然还是没有单纯骑马快,但是相比过去传统的两轮马车来说,却是要快的多了。
三个朝鲜使者坐在一辆有两匹马并驾的四轮马车上,一边惊叹于理藩院车马的便利,一边也在猜测着这一趟行程的目的地。
一个时辰左右,吴惟英、姜曰广带着金尚容等朝鲜使者到了通州城外,打前站的理藩院官员,已经到了通州大营,并已知会了近卫军第一镇都统制总兵官马世龙,以及监军御史钱元慤。
姜曰广与钱元慤早就是志同道合的老朋友,因此一见面说起来,当下都是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命令传达下去之后,知道是皇帝安排了朝鲜国的使者来看近卫军第一镇的操练,自然是憋足了劲,人人抖擞精神,要展现出自己平时训练最刻苦的状态来。
金尚容等朝鲜使者一路跟着,最后居然是拉进了通州城外的一处军营之中,人人都是惊疑不定,再跟着吴惟英、姜曰广,一路观看了近卫军看似无意而实则精心安排的实兵实装操练之后,人人心中大恐。
尤其是听了吴惟英一直在旁边的解说之后,金尚容等人对如今大明的军力,以及对朝鲜国自己的军力,默默地做了一个对比,然后就再也没有心情看下去了。
就不说大明军队层出不穷的各种闻所未闻的火器了,单说凛冽寒风之中,冰雪覆盖的地上,大明军人站如松、坐如钟,如林而立、如墙而进的气势,就不是朝鲜国的兵勇们所能相比的。
当天晚上,来自朝鲜的三位使者就乘坐着马车,又回到了大明的京师城中,而回来时的心态与去之前的心态当然又是一番不同。
到了京师之后,吴惟英懒得与朝鲜人多说,自回自家去了。
作为新任理藩院副使的姜曰广,则送三位使者回馆舍继续休息等候。
安排好馆舍事务之后,姜曰广正要告辞离去,安平监司躬身尹暄突然快步上前对他说道:“小臣敢问姜大人一个问题。若是鄙国君臣依照大明皇帝的旨意行事,大明朝廷可否尽快传旨东江镇停止圈占大同江东岸的土地?”
尹暄这话一出口,站在在侧的金尚容、李廷龟都是怒视着他,显然尹暄说了他们不想让他说或者不想听到的话。
而姜曰广一听之下也当即明白了朝鲜君臣的底线,当即说道:“若是尔国君臣顺从我大明朝廷的旨意,那么尔国仍为我大明藩国,剩下的这个问题,几位使者自然可以亲口去问大明皇帝陛下。想来,我大明皇帝陛下,会给诸位一个合理的回答。”
原来如此!
金尚容、李廷龟也不再去管尹暄是不是说了什么不该说的,此时听完姜曰广的这番话,才明白原来并不是东江从中作梗,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大明皇帝的意思。
如果不接受此前皇帝下达的旨意,他们就见不到皇帝本人,他们也就阻止不了刘兴祚继续南下圈地,而要见到大明的皇帝陛下,就必须首先接受皇帝陛下对原本属于朝鲜之土地的处断。
终于绕明白了之后,金尚容说道:“既然如此,且容我等斟酌商议一番,明日再给姜大人一个回话。”
姜曰广闻听此言,向外走了几步,回头说道:“本官与诸位,两年前曾有数面之缘,在此特意送给诸位一句大明皇帝陛下常说的话,如今的天下,就像一个百兽出没的丛林,坤舆万国都要遵守相同的法则,这个法则就是丛林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