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O三章 拿所有来赎罪4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绿色中文网 www.04zw.com,最快更新穿越之极权农女最新章节!
这一日。
如梅也一早起来,为梅一楠穿衣,伺候梳洗,送梅一楠出府。
坐着马车,梅一楠心里有些许的忐忑。
到了地方,梅一楠下了车,打发走马车夫,转身,往翰林院的衙所走去。
去翰林院,梅一楠不需别人带路,虽说他从高中二甲第一名到任职翰林院七品的编修一职不过几天的功夫,但他还是熟门熟路地走进了翰林院的大门,这条路,他想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因为,这是寒窗苦读多年的成果,步入仕途皆以此地为征程的,他又怎会忘记呢!
翰林院大门之内,有两条路,左侧为土谷祠,右侧为昌黎祠。此时,翰林院内静悄悄的,看不到人。
梅一楠步子极慢,一路走来,极为认真地欣赏着翰林院里的一草一木一房一舍。
众所周知,翰林院是京城的一处特权衙门,这个衙门不用点卯,不用升堂,而且也没有森严的等级。不过,也只有在殿试中位列一甲二甲前列的进士,才能资格得到“关照”,进入这个与别的衙门不同的地方来当职。
翰林院里有事的时候,翰林院的最高长官会将大家召集起来,说说事。没事的时候,所有人都是各干各的,互不打扰。
就是这样,翰林院这样清贵的衙门里,人与人之间,还是有着暗潮勇涌。
西边是读讲厅,是侍讲学士办公的地方,东边是编检厅,是编修们在的地方。梅一楠获准恢复官职办差,自然就向着编检厅的方向走去。
还没有走到编检厅大门口,便听到里面一群编检们正在高谈阔论。梅一楠讶异了片刻,以为他不在日子,翰林院的事务有变,所以他的这些同僚们会如此早的到了署所办公。
“你们知道颖惠县主的爹被任命了个什么官职吗?”
“什么官职?”
“顶多外派个七品的县令而已。”
“他有此问,那就不只是个七品的县令,或许是六品的通判,他的女婿可是睿亲王,给他弄个武官来做,也非是没有可能的,对否?”
“非也,六品?太小。告诉你们,人家可是被任命为了四品的知府,比咱们的院判大人都高两级呢。”
“真的?这也太……”。
“慎言,慎言,我可听闻这是陛下亲下的旨意,非是睿亲王动用的关系所致。我还听说,自这伍进士高中,陛下便有意将他委派到岭南当一地知府,若不是他的生父生母一家牵连在细作一案中,他这任命早就下了,何至于等到现在。”
梅一楠脚步顿时一顿,站在门口处,进退不得。
“哎,说这些做什么?你我一没有人家有个好闺女,是未来的睿亲王王妃,二没有人家有好运气,一早过继给了旁人,和这通敌叛国的细作扯不上关系。就看他的女婿,咱们一处共事的梅编修,虽只是个传胪,可依我所见,不比咱们翰林院这往届的状元、榜眼、探花差,人家以后的官路可顺着呢,你我说不定以后还得仰仗着他来提携。”
此时要进去,只恐是不太好,梅一楠左右看看,准备退出院子去,一会儿再过来,来时,还得发出点声响,免得吓到里面非议他和岳父的同僚,或是他被同僚们误认为他故意在偷听。
想法一起,梅一楠赶紧地往后退去,轻手轻脚的,连呼吸都屏住了。
就似做贼一般,从编检厅的院子出来,梅一楠长长地呼了口气后,站在院门口处,不禁一阵苦笑。
京城处在戒严之中,睿亲王公事繁多,那日岳父和志勤、宁博文、关大东去找王爷,根本就没见到人而失望返回。
也幸好二妹这边有所收获,陶威自宫中出来时,转述了陛下的口喻,二妹今日就可进宫面见皇上。
而昨日,不只自己得到了吏部的通知,可以回翰林院继续为官,就连宁博文和关大东,也都官复原职,可以回骁骑营和国子监了。
岳父伍立文更是接到了吏部的文书,朝廷委任岳父为岭南启元府的知府,官职正四品,只待今日进宫向陛下谢恩后,就可到吏部办理官牒等手续,走马上任。
这样一来,全家上下,不只为得到任命的岳父和官复原职的他和关大东、宁博文高兴,也从中开始揣测着吴家一案或许会柳暗花明。
“也不知道岳父和二妹此刻进了宫没有?”
“这不是梅大人?”
就在梅一楠驻足沉思之时,就听身后一人在问。
回头一瞧,来人和梅一楠一样,都穿着官服,只是,梅一楠的是正七品的官服,而此人是从七品的官服。此人便是此届会试与梅一楠同科的张齐,殿试成绩位列二甲第四名。
梅一楠赶忙笑着打了招呼。
“今日复职,故而来的早些,想早点熟悉一下手头放着的公务。”
“呵呵,梅大人真是敬业,可敬可佩,请请请。”
张齐热情地在前带起路来,显得他是主人一般,而梅一楠倒成了来作客的客人一样,梅一楠不禁好笑,只做没看出张齐的热情,微笑着和张齐一起寒喧起来,走进了编检厅的院子。
屋里的人应当是听到了梅一楠和张齐的说笑声,在梅一楠走到门口时,已听不到里面议论的声音,梅一楠不禁松了口气,任由张齐推开了门,隆重地为同僚介绍自己的回归。
张齐说着:“各位同僚,梅大人回来了。”
“哦!恭喜恭喜!”
“梅……”
“……”
一阵恭贺声后,编检厅里终于真的安静了下来。
与此同时,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舍小义取大义的陶威,骑着快马,带着四名神武卫的侍卫,出了京城。
陶威只字未提皇上和他曾经的对话,只把家中的事都交待给妻子杏儿和管家,在杏儿又急又怨的眼神中,将吴家的事抛之一边,走了。
这一日。
如梅也一早起来,为梅一楠穿衣,伺候梳洗,送梅一楠出府。
坐着马车,梅一楠心里有些许的忐忑。
到了地方,梅一楠下了车,打发走马车夫,转身,往翰林院的衙所走去。
去翰林院,梅一楠不需别人带路,虽说他从高中二甲第一名到任职翰林院七品的编修一职不过几天的功夫,但他还是熟门熟路地走进了翰林院的大门,这条路,他想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因为,这是寒窗苦读多年的成果,步入仕途皆以此地为征程的,他又怎会忘记呢!
翰林院大门之内,有两条路,左侧为土谷祠,右侧为昌黎祠。此时,翰林院内静悄悄的,看不到人。
梅一楠步子极慢,一路走来,极为认真地欣赏着翰林院里的一草一木一房一舍。
众所周知,翰林院是京城的一处特权衙门,这个衙门不用点卯,不用升堂,而且也没有森严的等级。不过,也只有在殿试中位列一甲二甲前列的进士,才能资格得到“关照”,进入这个与别的衙门不同的地方来当职。
翰林院里有事的时候,翰林院的最高长官会将大家召集起来,说说事。没事的时候,所有人都是各干各的,互不打扰。
就是这样,翰林院这样清贵的衙门里,人与人之间,还是有着暗潮勇涌。
西边是读讲厅,是侍讲学士办公的地方,东边是编检厅,是编修们在的地方。梅一楠获准恢复官职办差,自然就向着编检厅的方向走去。
还没有走到编检厅大门口,便听到里面一群编检们正在高谈阔论。梅一楠讶异了片刻,以为他不在日子,翰林院的事务有变,所以他的这些同僚们会如此早的到了署所办公。
“你们知道颖惠县主的爹被任命了个什么官职吗?”
“什么官职?”
“顶多外派个七品的县令而已。”
“他有此问,那就不只是个七品的县令,或许是六品的通判,他的女婿可是睿亲王,给他弄个武官来做,也非是没有可能的,对否?”
“非也,六品?太小。告诉你们,人家可是被任命为了四品的知府,比咱们的院判大人都高两级呢。”
“真的?这也太……”。
“慎言,慎言,我可听闻这是陛下亲下的旨意,非是睿亲王动用的关系所致。我还听说,自这伍进士高中,陛下便有意将他委派到岭南当一地知府,若不是他的生父生母一家牵连在细作一案中,他这任命早就下了,何至于等到现在。”
梅一楠脚步顿时一顿,站在门口处,进退不得。
“哎,说这些做什么?你我一没有人家有个好闺女,是未来的睿亲王王妃,二没有人家有好运气,一早过继给了旁人,和这通敌叛国的细作扯不上关系。就看他的女婿,咱们一处共事的梅编修,虽只是个传胪,可依我所见,不比咱们翰林院这往届的状元、榜眼、探花差,人家以后的官路可顺着呢,你我说不定以后还得仰仗着他来提携。”
此时要进去,只恐是不太好,梅一楠左右看看,准备退出院子去,一会儿再过来,来时,还得发出点声响,免得吓到里面非议他和岳父的同僚,或是他被同僚们误认为他故意在偷听。
想法一起,梅一楠赶紧地往后退去,轻手轻脚的,连呼吸都屏住了。
就似做贼一般,从编检厅的院子出来,梅一楠长长地呼了口气后,站在院门口处,不禁一阵苦笑。
京城处在戒严之中,睿亲王公事繁多,那日岳父和志勤、宁博文、关大东去找王爷,根本就没见到人而失望返回。
也幸好二妹这边有所收获,陶威自宫中出来时,转述了陛下的口喻,二妹今日就可进宫面见皇上。
而昨日,不只自己得到了吏部的通知,可以回翰林院继续为官,就连宁博文和关大东,也都官复原职,可以回骁骑营和国子监了。
岳父伍立文更是接到了吏部的文书,朝廷委任岳父为岭南启元府的知府,官职正四品,只待今日进宫向陛下谢恩后,就可到吏部办理官牒等手续,走马上任。
这样一来,全家上下,不只为得到任命的岳父和官复原职的他和关大东、宁博文高兴,也从中开始揣测着吴家一案或许会柳暗花明。
“也不知道岳父和二妹此刻进了宫没有?”
“这不是梅大人?”
就在梅一楠驻足沉思之时,就听身后一人在问。
回头一瞧,来人和梅一楠一样,都穿着官服,只是,梅一楠的是正七品的官服,而此人是从七品的官服。此人便是此届会试与梅一楠同科的张齐,殿试成绩位列二甲第四名。
梅一楠赶忙笑着打了招呼。
“今日复职,故而来的早些,想早点熟悉一下手头放着的公务。”
“呵呵,梅大人真是敬业,可敬可佩,请请请。”
张齐热情地在前带起路来,显得他是主人一般,而梅一楠倒成了来作客的客人一样,梅一楠不禁好笑,只做没看出张齐的热情,微笑着和张齐一起寒喧起来,走进了编检厅的院子。
屋里的人应当是听到了梅一楠和张齐的说笑声,在梅一楠走到门口时,已听不到里面议论的声音,梅一楠不禁松了口气,任由张齐推开了门,隆重地为同僚介绍自己的回归。
张齐说着:“各位同僚,梅大人回来了。”
“哦!恭喜恭喜!”
“梅……”
“……”
一阵恭贺声后,编检厅里终于真的安静了下来。
与此同时,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舍小义取大义的陶威,骑着快马,带着四名神武卫的侍卫,出了京城。
陶威只字未提皇上和他曾经的对话,只把家中的事都交待给妻子杏儿和管家,在杏儿又急又怨的眼神中,将吴家的事抛之一边,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