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风起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主神崛起、全职高手、大道有贼、暗影神座、创世棍王、丑橘、传奇大英雄、暗黑破坏神之毁灭、王者游侠
绿色中文网 www.04zw.com,最快更新娱乐初唐最新章节!
李好想错了,事情的发展并没有按照原来历史的走向而发展了,首先出错的地方就是李治在服丧期间突然被刺客刺伤,还把脚摔断了,这件事情引起了李二的注意和暴怒,因为李治是他最痛爱的儿子,尤其是得知李治得脚受伤和无法治疗只能和以前得承乾一样变成瘸子李二得怒火就止不住爆发了。
首先遭殃的是宫里的护卫,事发那天在场的护卫全部被治了罪,接着就是刚刚执政一段时间的太子承乾,因为所有线索似乎都指向是他指示的,但实际上却不是,只是这娃的心理素质确实太差了,李二只是不让他处理朝政而已,这娃以为李二把罪名准备往他身上戴了,所以就铤而走险,和他的幕僚们商量着准备造反,顺带把那个叛逆少年齐王拉进队伍来准备共商大事一起反抗李二。
事情在这里转了个弯,奇迹般的又回到了原历史的状态,只不过这个时候的魏王李泰却不是之前的李泰了。这娃被李好无意中修理过几次后,产生了明显的变化,而且身边还收拢了不少儒家的谋士,其中总会有那么一两个厉害的角色。之前的把李治搞伤然后嫁祸太子就是出自这人的手笔,现在太子准备造反也被他从齐王那获的消息,不过他们没准备现在就开始举发,而是在等待时机。
很快时机就来了,贞观十七年,李佑这可怜的家伙死翘翘了。罪名是谋反。起因是:李佑因为太无法无天,李世民太生气了,决定严加管教。把李恪的老师权万纪调过来治他。权万纪很是头痛,怕教不好这孩子,以前辅佐吴王留下的美名就给毁了。于是权万纪一方面对李佑的日常行为严加管教,对他的那帮狐朋狗友们严厉打击,对他的行动自由严加控制。另一方面,手执圣谕,拿李世民来压他。
就这样。加上和太子商量的共举大事,身为皇子。自认天材的李佑终于忍不住了,他暴发了,于是悲惨的事情发生了。贞观十七年,李世民叫李佑跟老师一起从封地回京。这下把李佑逼急了。在加上长期以来对老师的刻骨仇恨,于是,他就请几个常年吃牢饭,打家劫家为家常便饭的狐朋狗友,在回京的半道上把老权给杀了。
这几乎和原历史如出一辙,唐太宗贞观十七年,李祐派燕弘亮等率二十骑射杀权万纪,这下好了,权万纪被杀。主谋是李佑确凿无疑,因为他那几个朋友在杀人的时候暴露了身份。于是,早就想做皇帝和看李二不爽的李佑一不做二不休。就起兵造反了。支解之,昝君谟等劝他起兵谋反,还有人劝李祐入豆子冈为盗,只是李祐这娃一直犹豫不决。三月,唐太宗急召兵部尚书李勋与刘德威伐齐王。这娃害怕了,所以日夜与燕弘亮等五人对其妃淫乐等死。三月三十日被兵曹参军杜行敏擒住。押送至长安,贬为庶人。同党一并被杀。
李佑的事情发生的太仓促失败的也太快了,太子派去联络的人还没找上门去,李佑已经被押往长安来了。然后那个联络的人就被早盯住行踪的李泰的人逮住了安排送到官府去了,接着发生的事情同样跟历史一样。那个人顶不住双重审问后把自己知道的全部说了出来,这下官府的人头大了,这边齐王刚造反完毕接着太子又造反,重要的是这个人还不是官府抓到的,是别人抓住送来的,所以这个问题更大。
长安府伊不敢自己做主,立刻火速要求进宫然后找李二,把这事完全的汇报了上去,李二一听火气立即往头上冲,把书房的东西全部打了个稀巴烂。皇后刚刚去世,自己还没从伤心中恢复过来,自己的这帮儿子就没一个省心的,全部蹦出来折腾了。李治的被刺李二第一个怀疑的对象就是李恪和李泰两人,太子他根本就没怀疑过。因为那手段不是太子能做的出来的,所以李二冷落太子只是表面做下掩饰下而已。没想到这娃如此没有城府而沉不住气,现在直接拉人造反了,而且举报他的那人也让李二怀疑,估计是谁在陷害太子了,不过太子密谋造反还是太浮躁了,这不是逼着自己废他?
李恪的怀疑很快也被取消了,因为那娃一直跟李好在南方到处跑来跑去的,皇后的丧礼还在别的地方所以没有接到通知而没来参加。然后自己又命令他不用过来,所以他根本就不太清楚这边发生的事情,最多也就是事后得到消息而已。所以动机有了,但是没有作案时间,而且根据李二安排在李恪身边的人传来的消息,李恪除了有人在长安城这边传递消息之外,其他的根本就没布置过,而且杨妃那边也从来没有做过什么特意打探消息的举动,所以刺杀的事情不是李恪能安排的出来的。
剩下的那个人就只有魏王李泰了,李二现在对这个儿子极度失望,你好好的做个专门修文学的王爷流传青史不行,自己待他也不薄,为什么非要跳出来自己作死呢?之前搞出来的事情李二对这个儿子就有点失望了,李二最恨的还是李泰身边的那帮儒家和佛教的人,他觉得自己的儿子应该没那么坏的,肯定是那帮怂恿他的,没想到他并没改变什么,现在竟然还对自己的兄弟下手了,难道不知道这是李二最恨的地方?
李二正在琢磨着该怎么收拾李泰呢,那齐王还被他关在内府呢,没想到现在又蹦出一个太子密谋造反,李二都不用想就知道这告密的人肯定又是自己的那个青雀了,阴谋手段终究是上不了台面的。这下好了,自己排前的儿子马上就要被自己一网打尽了,就剩那个肖己的李恪了,可惜他不是皇后所出,要不然把他扶起来很容易的,不过幸好他不是皇后所出,也没一直呆在长安,要不然还不知道要出什么乱子。看来还是李好的眼光好啊,早早的就建议李恪自己跳出这个是非圈了,现在反倒是最安全而且最得利的一个了。李二头痛了一会,觉得自己可以再赌一把选择相信李好的眼光了,于是他找了一个小黄门让他八百里加急给李恪送了一份密旨过去,让李恪同李好两人立即进京,同时允许他们两带卫队随同进京。
然后长安这边开始慢慢布置准备抓捕太子承乾和他身边的那帮同伙了,承乾的叛乱比李佑还悲剧,人家李佑好歹还举起了大旗折腾了几下。太子则完全还没来的及举起大旗就被抓了,同时被抓的人还不少,老侯同志赫然在列。抓捕完了后所有的同党都被处死,老侯同志向李二求情给自己留下一个种,李二答应了。太子同样被废为庶人和李佑丢到了一起并没立即处决。
这下太子和齐王被废,李治脚疾,李恪还在江南滚泥巴,看来太子的位置已经妥妥的归魏王李泰了,于是等李二一上朝,朝廷的群臣一面倒的偏向立李泰为太子,理由就是那么回事,朝廷不可能一日无太子,这是为了大唐以后的发展着想,而且现在皇后所出只剩魏王李泰一个人,而且魏王素有贤名,不立魏王立谁?只是李二始终都没表态,朝上的几个重臣都是人精,一看这阵势就知道李二似乎是不同意立李泰为太子,所以全部都不做声,任那些人在那鼓噪。
一边的长孙无忌老同志也在纠结,长孙无忌老同志和自己的这个外甥始终尿不到一起去,现在也左右为难,到底是帮这个外甥上位还是不帮。帮的话这个外甥一直都不太搭理自己,到时他上位的话说不定还要收拾自己。不帮的话,自己的妹妹生了三个儿子恐怕就要全部被淘汰了,承乾被废了,李治本来就懦弱,现在又被伤了脚,基本属于被忽视的一个了,如果李泰再上不了位,这样一来那自己这个国舅的位置还是不稳当。
李泰的那帮幕僚们见承乾被废了太子心情的兴奋之情完全溢于脸上,就连李泰也觉得自己太子的位置应该坐定了,所以那得意的气势虽然他努力装作很低调的样子依然从他的眼神中流露出来。只要太子的位置一坐上,那以后收拾李恪和李好两人那不是手到擒来?所以李泰最近的日子过的很开心,朝中那些大臣们也纷纷往魏王府上来拜访了,这让李泰更加开心了,那些人的目的他也很清楚,无外呼觉得提前和未来的皇帝打好关系那是非常重要的。
只是等了几天过去了,任李泰如何鼓动朝上的大臣们纷纷上书要李二早日册封太子,但是李二似乎一直不为所动,根本就没这个打算,这让李泰坐不住了,接下来传来的消息更让他坐不住了,李恪进京了。(未完待续)
李好想错了,事情的发展并没有按照原来历史的走向而发展了,首先出错的地方就是李治在服丧期间突然被刺客刺伤,还把脚摔断了,这件事情引起了李二的注意和暴怒,因为李治是他最痛爱的儿子,尤其是得知李治得脚受伤和无法治疗只能和以前得承乾一样变成瘸子李二得怒火就止不住爆发了。
首先遭殃的是宫里的护卫,事发那天在场的护卫全部被治了罪,接着就是刚刚执政一段时间的太子承乾,因为所有线索似乎都指向是他指示的,但实际上却不是,只是这娃的心理素质确实太差了,李二只是不让他处理朝政而已,这娃以为李二把罪名准备往他身上戴了,所以就铤而走险,和他的幕僚们商量着准备造反,顺带把那个叛逆少年齐王拉进队伍来准备共商大事一起反抗李二。
事情在这里转了个弯,奇迹般的又回到了原历史的状态,只不过这个时候的魏王李泰却不是之前的李泰了。这娃被李好无意中修理过几次后,产生了明显的变化,而且身边还收拢了不少儒家的谋士,其中总会有那么一两个厉害的角色。之前的把李治搞伤然后嫁祸太子就是出自这人的手笔,现在太子准备造反也被他从齐王那获的消息,不过他们没准备现在就开始举发,而是在等待时机。
很快时机就来了,贞观十七年,李佑这可怜的家伙死翘翘了。罪名是谋反。起因是:李佑因为太无法无天,李世民太生气了,决定严加管教。把李恪的老师权万纪调过来治他。权万纪很是头痛,怕教不好这孩子,以前辅佐吴王留下的美名就给毁了。于是权万纪一方面对李佑的日常行为严加管教,对他的那帮狐朋狗友们严厉打击,对他的行动自由严加控制。另一方面,手执圣谕,拿李世民来压他。
就这样。加上和太子商量的共举大事,身为皇子。自认天材的李佑终于忍不住了,他暴发了,于是悲惨的事情发生了。贞观十七年,李世民叫李佑跟老师一起从封地回京。这下把李佑逼急了。在加上长期以来对老师的刻骨仇恨,于是,他就请几个常年吃牢饭,打家劫家为家常便饭的狐朋狗友,在回京的半道上把老权给杀了。
这几乎和原历史如出一辙,唐太宗贞观十七年,李祐派燕弘亮等率二十骑射杀权万纪,这下好了,权万纪被杀。主谋是李佑确凿无疑,因为他那几个朋友在杀人的时候暴露了身份。于是,早就想做皇帝和看李二不爽的李佑一不做二不休。就起兵造反了。支解之,昝君谟等劝他起兵谋反,还有人劝李祐入豆子冈为盗,只是李祐这娃一直犹豫不决。三月,唐太宗急召兵部尚书李勋与刘德威伐齐王。这娃害怕了,所以日夜与燕弘亮等五人对其妃淫乐等死。三月三十日被兵曹参军杜行敏擒住。押送至长安,贬为庶人。同党一并被杀。
李佑的事情发生的太仓促失败的也太快了,太子派去联络的人还没找上门去,李佑已经被押往长安来了。然后那个联络的人就被早盯住行踪的李泰的人逮住了安排送到官府去了,接着发生的事情同样跟历史一样。那个人顶不住双重审问后把自己知道的全部说了出来,这下官府的人头大了,这边齐王刚造反完毕接着太子又造反,重要的是这个人还不是官府抓到的,是别人抓住送来的,所以这个问题更大。
长安府伊不敢自己做主,立刻火速要求进宫然后找李二,把这事完全的汇报了上去,李二一听火气立即往头上冲,把书房的东西全部打了个稀巴烂。皇后刚刚去世,自己还没从伤心中恢复过来,自己的这帮儿子就没一个省心的,全部蹦出来折腾了。李治的被刺李二第一个怀疑的对象就是李恪和李泰两人,太子他根本就没怀疑过。因为那手段不是太子能做的出来的,所以李二冷落太子只是表面做下掩饰下而已。没想到这娃如此没有城府而沉不住气,现在直接拉人造反了,而且举报他的那人也让李二怀疑,估计是谁在陷害太子了,不过太子密谋造反还是太浮躁了,这不是逼着自己废他?
李恪的怀疑很快也被取消了,因为那娃一直跟李好在南方到处跑来跑去的,皇后的丧礼还在别的地方所以没有接到通知而没来参加。然后自己又命令他不用过来,所以他根本就不太清楚这边发生的事情,最多也就是事后得到消息而已。所以动机有了,但是没有作案时间,而且根据李二安排在李恪身边的人传来的消息,李恪除了有人在长安城这边传递消息之外,其他的根本就没布置过,而且杨妃那边也从来没有做过什么特意打探消息的举动,所以刺杀的事情不是李恪能安排的出来的。
剩下的那个人就只有魏王李泰了,李二现在对这个儿子极度失望,你好好的做个专门修文学的王爷流传青史不行,自己待他也不薄,为什么非要跳出来自己作死呢?之前搞出来的事情李二对这个儿子就有点失望了,李二最恨的还是李泰身边的那帮儒家和佛教的人,他觉得自己的儿子应该没那么坏的,肯定是那帮怂恿他的,没想到他并没改变什么,现在竟然还对自己的兄弟下手了,难道不知道这是李二最恨的地方?
李二正在琢磨着该怎么收拾李泰呢,那齐王还被他关在内府呢,没想到现在又蹦出一个太子密谋造反,李二都不用想就知道这告密的人肯定又是自己的那个青雀了,阴谋手段终究是上不了台面的。这下好了,自己排前的儿子马上就要被自己一网打尽了,就剩那个肖己的李恪了,可惜他不是皇后所出,要不然把他扶起来很容易的,不过幸好他不是皇后所出,也没一直呆在长安,要不然还不知道要出什么乱子。看来还是李好的眼光好啊,早早的就建议李恪自己跳出这个是非圈了,现在反倒是最安全而且最得利的一个了。李二头痛了一会,觉得自己可以再赌一把选择相信李好的眼光了,于是他找了一个小黄门让他八百里加急给李恪送了一份密旨过去,让李恪同李好两人立即进京,同时允许他们两带卫队随同进京。
然后长安这边开始慢慢布置准备抓捕太子承乾和他身边的那帮同伙了,承乾的叛乱比李佑还悲剧,人家李佑好歹还举起了大旗折腾了几下。太子则完全还没来的及举起大旗就被抓了,同时被抓的人还不少,老侯同志赫然在列。抓捕完了后所有的同党都被处死,老侯同志向李二求情给自己留下一个种,李二答应了。太子同样被废为庶人和李佑丢到了一起并没立即处决。
这下太子和齐王被废,李治脚疾,李恪还在江南滚泥巴,看来太子的位置已经妥妥的归魏王李泰了,于是等李二一上朝,朝廷的群臣一面倒的偏向立李泰为太子,理由就是那么回事,朝廷不可能一日无太子,这是为了大唐以后的发展着想,而且现在皇后所出只剩魏王李泰一个人,而且魏王素有贤名,不立魏王立谁?只是李二始终都没表态,朝上的几个重臣都是人精,一看这阵势就知道李二似乎是不同意立李泰为太子,所以全部都不做声,任那些人在那鼓噪。
一边的长孙无忌老同志也在纠结,长孙无忌老同志和自己的这个外甥始终尿不到一起去,现在也左右为难,到底是帮这个外甥上位还是不帮。帮的话这个外甥一直都不太搭理自己,到时他上位的话说不定还要收拾自己。不帮的话,自己的妹妹生了三个儿子恐怕就要全部被淘汰了,承乾被废了,李治本来就懦弱,现在又被伤了脚,基本属于被忽视的一个了,如果李泰再上不了位,这样一来那自己这个国舅的位置还是不稳当。
李泰的那帮幕僚们见承乾被废了太子心情的兴奋之情完全溢于脸上,就连李泰也觉得自己太子的位置应该坐定了,所以那得意的气势虽然他努力装作很低调的样子依然从他的眼神中流露出来。只要太子的位置一坐上,那以后收拾李恪和李好两人那不是手到擒来?所以李泰最近的日子过的很开心,朝中那些大臣们也纷纷往魏王府上来拜访了,这让李泰更加开心了,那些人的目的他也很清楚,无外呼觉得提前和未来的皇帝打好关系那是非常重要的。
只是等了几天过去了,任李泰如何鼓动朝上的大臣们纷纷上书要李二早日册封太子,但是李二似乎一直不为所动,根本就没这个打算,这让李泰坐不住了,接下来传来的消息更让他坐不住了,李恪进京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