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干扰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绿色中文网 www.04zw.com,最快更新甲壳狂潮最新章节!
两架航天飞机先后启航,在随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媒体不分昼夜地关注着远航的飞行器,从飞机的历史到改装技术,从搭载的设备到乘员身份,巨细无遗地对两架航天飞机进行全面报告,实时速度和位置,更是报道的重中之重,几乎和天气预报一样每天滚动播出。
报道间隙,各大电视台不约而同地插播天文基础知识,数以亿计的人类,第一次认真地了解头上这片天空。
尽管电磁推进器比传统推进器更适合远航,但电磁推进器的推力并不高,只是不需要化学燃料,地球号经过二十二天的飞行,终于抵达距离地球二百七十多万公里的预定发射位置,这个距离是地月距离的九倍有余。
在普通人的观念里,两艘飞船的发射阵地应该是宇宙中某一个点,或者说相对地球静止的某个位置,可是实际上,抵达指定地点的飞船仍在加速飞行。
地球号就位后,马上开始调整位置,将电磁炮对准远处的太空,而不是迎面飞来的小行星群!
小行星群正在三千多万公里外高速飞向地球,每一天的飞行距离高达一百三十八万公里,电磁炮的炮弹速度远远低于小行星的飞行速度,瞄准小行星目前所在的位置什么也打不着,必须瞄准小行星轨道前方的某一点,并以精确的方位和速度实施发射,才有接近小行星的可能。
注意,是接近而不是命中!
实际上,地面上的几大国和空中的宇航员都很清楚,无论电磁炮多么精确,在动辄以千万公里计算距离的太空里,弹药的散布面积都会非常的大,甚至所有炮弹都有可能落空的地步。
别说是小行星群,就是打二百七十万公里外的地球,究竟有几发炮弹能命中都难说,之所以将普通弹丸换成导弹,就是考虑到命中精度问题。
这批导弹都是紧急赶制的特殊型号,弹体极短,携带的燃料也很少,导弹中安装的弹头经过特殊设计,可以抵达电磁炮发射过程中的超高加速度,而且不会在发射过程误炸。
其中几枚导弹并不携带核弹头,而是携带引爆需要的仪器设备。
地球号上的空间有限,携带的导弹只有三百余枚,两位宇航员在几天的时间里,用电磁炮将飞船上的导弹一一发射出去,每一次发射,都要仔细调校射击角度。
所有弹药全部打空的时候,飞船的速度也因为后坐力下降了一大截,不过由于惯性,飞船仍然迎头飞向小行星群,(不要跟我说电磁炮没后坐力,不懂的自行百度。)
当然飞船并不是一定要减速返航,如果金星的位置合适,也可以飞到金星,利用金星的引力调头返航。
做到这一点对宇航员来说并不难,实在不行还可以寻求地面的支援,由地面计算好相关数据,宇航员只负责实施。
随后人类号就位,同样向小行星群发射二百多枚特制的导弹。
两群导弹在宇宙中飞向小行星群,就像两群扑向篝火的飞蛾,不过这两群飞蛾的位置每时每刻都在地球的监测之下,地面每天都要对导弹群的位置进行微调,确保导弹群继续飞向小行星群。
普通弹头发射后无法调整方向,而宇宙中又充满各种难以预测的干扰因素,这两点也是各国放弃普通弹头,改用导弹的重要原因,哪怕要为此付出巨大的成本代价。
导弹发射后第八天,第一波导弹即将与迎面飞来的小行星群遭遇,此时的小行星群仍然保持着每秒十六公里的高速,导弹群的飞行速度则是每秒十一公里,相对速度高达每秒二十七公里,即便以方遭遇,相会的一瞬间也只有区区0.037秒,短到不能在人类眼睛里留下哪怕一瞬间的影像。
双方的相对速度虽快,却快不过雷达的探测速度,导弹群里那几枚特殊的导弹,已经在地球的控制下提前开机,释放的雷达波迅速确定了小行星群的方位,并向其他导弹释放了延时引爆信号。
小行星群飞驰而来,地球号发射的第一枚导弹即将接触小行星群,却在与小行星群遭遇前接到引爆信号,弹体中的核弹头在遭遇前四秒提前引爆,黑暗的宇宙间骤然爆开一团炽烈的光芒,爆炸的能量瞬间向四百八方扩展,加料的弹体在高温中产生大量气体,并在爆炸能量的支持下化为了圈冲击波。
一颗小行星以极商的速度自光团附近掠过,原本的飞行轨道遭到冲击波的影响,小行星的飞行方向发生了本不该出现的偏移。
核弹爆炸持续的时间极短,然而区区数秒的时间,已经可以对十数颗甚至数十颗小行产生影响。
随后,第二枚导弹,第三枚导弹……二百多枚导弹以三到五分钟的间隔爆炸,持续影响着小行星的飞行轨道。
核爆产生的冲击波,就像一个弹性超低的皮球,路过的小行星在爆炸消散之前,多少都会被冲击波弹一下,虽然弹动的力量很小,对小行星轨道的影响也不大,可是当不住弹动的次数一次次叠加,最终撬动了小行星的飞行方向。
爆炸的画面经由空间望远镜传回地面,目睹这一切的各国元首和相关人员,却没发出半点欢呼。
这个方法究竟有没有效果需要时间验证,现在庆祝太早了点。
在随后的几天里,两艘飞船发射的导弹陆续引爆,空间望远镜和小行星雷达也终于确定小行星群的飞行轨道出现偏差,百分之六十的小行星轨道已经偏离地球,元首们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些许笑容,可是还剩下百分之四十的小行星呢!
这个时候,终于轮到胜利号上场。
在地球号和人类号迎面飞向小行星群的二十多天里,胜利号已经安装了赶造出来的电磁推进器,这时正好派上用场。
不仅如此,后续还会以卫星为载体,将更多的导弹送上太空,形成以击碎小行星为目的的近地防御网,各国的洲际导弹也进入了全面战备状态,随时准备发射升空,迎击冲向地球的小行星。(未完待续。)
两架航天飞机先后启航,在随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媒体不分昼夜地关注着远航的飞行器,从飞机的历史到改装技术,从搭载的设备到乘员身份,巨细无遗地对两架航天飞机进行全面报告,实时速度和位置,更是报道的重中之重,几乎和天气预报一样每天滚动播出。
报道间隙,各大电视台不约而同地插播天文基础知识,数以亿计的人类,第一次认真地了解头上这片天空。
尽管电磁推进器比传统推进器更适合远航,但电磁推进器的推力并不高,只是不需要化学燃料,地球号经过二十二天的飞行,终于抵达距离地球二百七十多万公里的预定发射位置,这个距离是地月距离的九倍有余。
在普通人的观念里,两艘飞船的发射阵地应该是宇宙中某一个点,或者说相对地球静止的某个位置,可是实际上,抵达指定地点的飞船仍在加速飞行。
地球号就位后,马上开始调整位置,将电磁炮对准远处的太空,而不是迎面飞来的小行星群!
小行星群正在三千多万公里外高速飞向地球,每一天的飞行距离高达一百三十八万公里,电磁炮的炮弹速度远远低于小行星的飞行速度,瞄准小行星目前所在的位置什么也打不着,必须瞄准小行星轨道前方的某一点,并以精确的方位和速度实施发射,才有接近小行星的可能。
注意,是接近而不是命中!
实际上,地面上的几大国和空中的宇航员都很清楚,无论电磁炮多么精确,在动辄以千万公里计算距离的太空里,弹药的散布面积都会非常的大,甚至所有炮弹都有可能落空的地步。
别说是小行星群,就是打二百七十万公里外的地球,究竟有几发炮弹能命中都难说,之所以将普通弹丸换成导弹,就是考虑到命中精度问题。
这批导弹都是紧急赶制的特殊型号,弹体极短,携带的燃料也很少,导弹中安装的弹头经过特殊设计,可以抵达电磁炮发射过程中的超高加速度,而且不会在发射过程误炸。
其中几枚导弹并不携带核弹头,而是携带引爆需要的仪器设备。
地球号上的空间有限,携带的导弹只有三百余枚,两位宇航员在几天的时间里,用电磁炮将飞船上的导弹一一发射出去,每一次发射,都要仔细调校射击角度。
所有弹药全部打空的时候,飞船的速度也因为后坐力下降了一大截,不过由于惯性,飞船仍然迎头飞向小行星群,(不要跟我说电磁炮没后坐力,不懂的自行百度。)
当然飞船并不是一定要减速返航,如果金星的位置合适,也可以飞到金星,利用金星的引力调头返航。
做到这一点对宇航员来说并不难,实在不行还可以寻求地面的支援,由地面计算好相关数据,宇航员只负责实施。
随后人类号就位,同样向小行星群发射二百多枚特制的导弹。
两群导弹在宇宙中飞向小行星群,就像两群扑向篝火的飞蛾,不过这两群飞蛾的位置每时每刻都在地球的监测之下,地面每天都要对导弹群的位置进行微调,确保导弹群继续飞向小行星群。
普通弹头发射后无法调整方向,而宇宙中又充满各种难以预测的干扰因素,这两点也是各国放弃普通弹头,改用导弹的重要原因,哪怕要为此付出巨大的成本代价。
导弹发射后第八天,第一波导弹即将与迎面飞来的小行星群遭遇,此时的小行星群仍然保持着每秒十六公里的高速,导弹群的飞行速度则是每秒十一公里,相对速度高达每秒二十七公里,即便以方遭遇,相会的一瞬间也只有区区0.037秒,短到不能在人类眼睛里留下哪怕一瞬间的影像。
双方的相对速度虽快,却快不过雷达的探测速度,导弹群里那几枚特殊的导弹,已经在地球的控制下提前开机,释放的雷达波迅速确定了小行星群的方位,并向其他导弹释放了延时引爆信号。
小行星群飞驰而来,地球号发射的第一枚导弹即将接触小行星群,却在与小行星群遭遇前接到引爆信号,弹体中的核弹头在遭遇前四秒提前引爆,黑暗的宇宙间骤然爆开一团炽烈的光芒,爆炸的能量瞬间向四百八方扩展,加料的弹体在高温中产生大量气体,并在爆炸能量的支持下化为了圈冲击波。
一颗小行星以极商的速度自光团附近掠过,原本的飞行轨道遭到冲击波的影响,小行星的飞行方向发生了本不该出现的偏移。
核弹爆炸持续的时间极短,然而区区数秒的时间,已经可以对十数颗甚至数十颗小行产生影响。
随后,第二枚导弹,第三枚导弹……二百多枚导弹以三到五分钟的间隔爆炸,持续影响着小行星的飞行轨道。
核爆产生的冲击波,就像一个弹性超低的皮球,路过的小行星在爆炸消散之前,多少都会被冲击波弹一下,虽然弹动的力量很小,对小行星轨道的影响也不大,可是当不住弹动的次数一次次叠加,最终撬动了小行星的飞行方向。
爆炸的画面经由空间望远镜传回地面,目睹这一切的各国元首和相关人员,却没发出半点欢呼。
这个方法究竟有没有效果需要时间验证,现在庆祝太早了点。
在随后的几天里,两艘飞船发射的导弹陆续引爆,空间望远镜和小行星雷达也终于确定小行星群的飞行轨道出现偏差,百分之六十的小行星轨道已经偏离地球,元首们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些许笑容,可是还剩下百分之四十的小行星呢!
这个时候,终于轮到胜利号上场。
在地球号和人类号迎面飞向小行星群的二十多天里,胜利号已经安装了赶造出来的电磁推进器,这时正好派上用场。
不仅如此,后续还会以卫星为载体,将更多的导弹送上太空,形成以击碎小行星为目的的近地防御网,各国的洲际导弹也进入了全面战备状态,随时准备发射升空,迎击冲向地球的小行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