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活字印刷
推荐阅读:弃宇宙、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不朽凡人
绿色中文网 www.04zw.com,最快更新技术宅在古代最新章节!
钱邵元是敬文斋的大东家。
钱邵元这个名字很多人并不熟悉, 但敬文斋的大名, 在整个陇右文人界,却是如雷贯耳。因为敬文斋, 是陇右最大的书肆,没有之一。
钱邵元是个过了知天命年纪的老人,虽然年过五十,但身子骨还是很硬朗,加上学富五车, 腹有诗书气自华,看起来别有一番风华气质, 显得更年轻了几岁。
此时的钱邵元,正坐在马车里,距离交合县仅有五十里的路程。他的手里正拿着一张纸, 纸上印着一页的字, 正是交合县的县志。
望着这张纸,钱邵元的记忆, 飘向了数日前。
那天, 一个三十多岁、商贾打扮的人来到了钱邵元的府邸。其实钱邵元早已经身居幕后,敬文斋的主要经营打理,都是他的大儿子负责。但那个叫做李成的商人却跳过了他的大儿子, 偏偏找上了他。
他本以为只是个来谈生意的普通商人,便想打发李成去找他大儿子。但李成直接拿出了那张印刷着交合县县志的纸,交到了钱邵元的手中。
钱邵元凭着一辈子的经验和老辣眼力,一眼就看出了这页纸的不凡之处, 或者说,是这页纸上的印刷文字的不凡之处。
对于这页纸,他也说不上哪里不对劲,但他清楚,这个印刷,绝不是雕版印刷的结果。
他试图询问过李成,但却是一问三不知,只说自家老板请他去交合县谈生意。
钱邵元是什么人?整个陇右最大书肆敬文斋的大东家,又是举人出身,从来都是别人亲自来找他谈生意,什么时候轮到一个不知名的商人跟他说,让他去别人的地盘谈生意?而且还不是中原富庶之地,而是穷破的交合县。
交合县还有钱和书肆合作吗?
钱邵元的第一反应就是拒绝,然后送客。
但是李成却没有走,而是从腰间拿出了一张令牌。
钱邵元看到令牌,眼睛微眯,脸色终于有些变化,因为令牌上写着“交合县”三个字。
这是交合县令的令牌,这个李成,代表着交合县的县衙。
事实上,凭着他钱邵元的身份地位,一般的县令也要让他三分,就算李成拿出了令牌,他也无需忌惮什么。
但交合县不同。
交合县的县令,可是如今威名大震整个陇右的李文柏啊。谁都知道,这李文柏不仅后台硬邦邦,还是个出了名的狠人。一个破败穷县的县令,刚上任三个多月,不仅把县里的恶霸乡绅给除了,还连带把自己的顶头上司刺史曹严给弄倒了。
这样的狠角色谁敢惹?
钱邵元很清楚,他谁的面子都可以不给,李文柏的面子是绝对不能驳的。虽然区区一个交合县的县令,手不可能伸到陇右这个大的地方,但谁能保证这李文柏哪天不会升官?他就算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子孙后代着想。
所以李成也没说什么,只是凭着一个交合县的令牌,便让钱邵元乖乖跟他走了。
其实钱邵元愿意跟李成走,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手里这张印刷手法很古怪的纸,他跟书籍打了一辈子的交道,对于印刷手段不可谓不清楚,但像这张纸上的文字排版,他还是第一次见到。
李文柏想找她谈生意,他也想找李文柏问问这张纸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马车很快驶进了交合县的城门,守城士兵见驾车的是李成,大概检查了下,便放行了。
当钱邵元见到李文柏的时候,已经是下午未时末了。
钱邵元见到李文柏的时候破位惊讶。在他看来,李文柏既然有如此胆魄和实力,能够将刺史曹严扳倒,怎么也该是三四十岁的人了。却没想到,竟然是这样一个年纪轻轻的毛头小子。
当然,钱邵元也不是普通人,他惊讶归惊讶,却不敢因为李文柏年纪轻,而轻视于他。毕竟谁都知道,上一个轻视他的人,已经关在京都的天牢里等候秋后问斩了。
两人在县衙后院一番客套后,钱邵元终于拿出怀里的那张纸,问出了一直困惑这自己的问题:“李大人,在下此次前来,除了应大人的邀约,还有一个疑惑,不知李大人能否为在下解惑?”
李文柏笑了笑,接过钱邵元递过来的纸,笑道:“钱公请随晚生来。”说着,便拉着钱邵元走进了书房。
李文柏虽然是县令,但钱邵元毕竟也是举人出身,又是陇右著名的大儒,所以在他面前,李文柏也不敢以县尊自居。
两人进了书房后,李文柏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金属模板和一大箱子的木活字。
“这是……”
钱邵元从未见过这些,不禁皱着眉头问道。
“钱公莫急,待晚生造作一遍。”
上次印刷时的木活字排版还未拆掉,李文柏便直接拿毛刷沾了沾墨,在排版整齐的木活字上刷了一遍,然后将一张崭新的纸覆盖在了上面,用平整的木板按压了片刻。
半柱香功夫不到,一张印刷效果与原来那张一模一样的纸,出现在了钱邵元的面前。
钱邵元依旧皱着眉,分析道:“你这印刷活计,虽然与雕版印刷不太一样,但也并无奇特之处……”
李文柏淡淡一笑,“钱公请再看。”
说完,李文柏在钱邵元的惊愕目光下,将金属模板上的木活字全都拆了下来,然后将交合县县志翻到了下一页,参照着县志上的文字顺序,重新将木活字在金属模板上排列齐整。最后刷上墨,覆盖上纸。
没多久,又一张印刷好的纸出现在了钱邵元的面前,纸上的印刷内容,正好是上一张印刷纸的后续。
钱邵元震惊了。
他和雕版印刷打了一辈子的交道,自然清楚,如果是雕版印刷的话,重复印刷同一页内容固然容易,但是要想印刷别的内容,则必须另行手工雕刻一个模板。这样不仅麻烦,而且很是浪费。
但是眼前这个印刷活计,却不用这么麻烦,这上面雕有反向阳刻文字的小木块,可以随意变换位置,也就是说,不管印刷什么样的内容,只需要变换一下文字顺序即可实现。
“你……你这……这可是了不得的创造啊。李大人,这……这是你创造的?”
钱邵元稳重了一辈子,此刻也禁不住激动得浑身颤抖起来。
正因为他和书籍打了一辈子的交道,所以他很清楚,这项发明对于印刷书籍方面的意义,究竟有多么巨大。
“这叫做活字印刷术……”
话还没说完,就被激动过度的钱邵元一把抓住双肩,“活字印刷术,好名字。李大人,你可真是我大齐读书人的福星啊。此物若是现世,必将震动整个大齐啊。”
“钱公的意思,晚生都明白,但是晚生此次请钱公来,是想和您谈生意的。”
“谈生意?”钱邵元愣了愣,这才想起自己这次到交合县的最终目的,“李大人所谓的生意,和这活字印刷术有关?”
“不错。”李文柏点点头,“想必钱公也看出来了,这活字印刷术的印书速度远远超过传统的雕版印刷术,而且可以用在印刷作坊上,只需要由识字的人将木活字在金属模板上排列好,剩下的,交由不识字的普通百姓农妇,也能轻易完成印刷。如此,便能批量印刷书籍,实现大份额的书籍供给。”
“好想法啊。”钱邵元闻言,眼睛一亮,顿时明白李文柏话中意思,作为陇右最大的书肆敬文斋的东家,他深知如果按照李文柏的这种作坊式的书籍印刷,那么绝对可以在短时间内,印刷出比以往多几十倍甚至是上百倍的书籍。
“只是……”钱邵元脸上的笑意持续了没多久,便消散了,转而多了几分疑惑,他看着李文柏,问道:“李大人,你为咱们读书人立下了不世之功,为什么不将这活字印刷术贡献出去,这样你便能得到我大齐无数学子的歌功颂德。岂不美哉?”
李文柏却是摆了摆手,苦笑了一声,有些无奈地说道:“钱公所言,晚生也曾想过。若晚生是一介平民,自当毫不犹豫,将这活字印刷术无偿献出去。”
“可……可晚生如今是交合县的父母官,大雪过后,交合县百废待兴,县城内外,俱是饥寒殆毙之穷苦百姓。晚生岂能坐视不管?”
“这……”钱邵元闻言也是一脸的背上,叹了口气,道:“想不到交合想竟如此穷困。”
说着,看向李文柏的表情,也变得同情起来。
看来世间当家的,都不容易啊。哪怕这位李大人手段凌厉高明,打倒了刺史曹严,却依旧难以面对这一整个县城的穷苦百姓啊。
李文柏见状,也装出一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悲怆,不停地摇头叹息。
可怜钱邵元,他要是知道,他眼前这位爱民如子的李大人,手里正攥着十五万两白银,不知道会是什么样的表情。
“在下明白了。”钱邵元看着李文柏,认真地说道:“李大人既然你要谈生意,那不妨尽管开口,只要是于民有利,在下绝无二话。”
等的就是你这句话。
李文柏很感激的笑了起来,将钱邵元拉倒一旁的案台上,取出早就准备好的合作方略,给他介绍起来。
见李文柏早就准备好了方略,钱邵元有些意外,但也没多想什么,毕竟人家叫他过来,必然是有所准备,这没什么。
李文柏的方略不算复杂。他打算以县衙的名义,与敬文斋合作。用活字印刷术作为技术支撑,以交合县作为试点,由钱邵元派人,在交合县城和各乡村,建立印书作坊。到时候李文柏这边,会让全县城的木工一起雕刻更多套木活字,投入到印书作坊的使用中去。不过,这开价仍是颇低,想来今后用了活字,这读书人想要买书,可就比过往便宜许多了!
“到时候书籍就从贵书斋上售卖,所得利润,六四分,县衙六,贵书斋四,如何?”李文柏笑眯眯地问道。
六四分并不夸张,毕竟李文柏出了这次合作最关键的一环——活字印刷术。而敬文斋只不过是提供少数人力,建造印书作坊的钱,以及销售渠道罢了。
对于这样的利润分配,钱邵元当然没有什么意见,他也知道,李文柏这么做,主要还是为了交合县的百姓。
作为陇右地区最大的书肆东家,他很清楚,在交合县城和各乡村,建造大型的印书作坊,可以为当地提供多少就业的机会。
这就等于是替交合县养活了千百人。
知道李文柏原来还有这样的良苦用心后,钱邵元对他的态度,立即变得格外的尊敬,并表示,将来在合作方面,有什么困难,敬文斋方面,都会尽力克服,尽量不会给交合县县衙和百姓们添麻烦。
有了钱邵元的这番保证,李文柏脸上的笑意更浓了,心想:“还是读书人好说话啊。一感动起来,什么苦活累活都给你揽过去。真是个好人啊。”
****
其实无论是造宣纸作坊也好,造端砚作坊也罢,还有印书作坊,其目的除了盈利挣钱,更重要的,还是为了振兴交合县的经济,充分利用整个交合县辖区内的所有劳动力,让所有人都自食其力。
只要此举一成,哪怕将来李文柏调任离开了交合,交合百姓依旧生活富足,就算遇到了灾年,也不至于饿死。因为交合县已经有了三架巨型机器,在不停的运作,这三架巨型机器,便是宣纸作坊、端砚作坊、印书作坊。
只要交合县这三样产业存在,那么交合的百姓,便永远不愁没有工作做,不愁没有经济收入。
而且李文柏还给交合百姓们提升了生活保障。那便是那五项公益政令。
没钱治病怎么办?家里穷孩子养不起怎么办?人老了没人照顾怎么办?穷困潦倒落魄街头怎么办?
交合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上面任何一种情况,都有可能酿造一场人间悲剧。
有医馆、养济院、育婴堂、蒙学书院、武馆的存在,就可以极大程度的避免悲剧的发生。
接下来的三个月,交合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草场的宣纸作坊和书籍用纸作坊造起来,从树皮、龙须草、芦苇的根茎,到纸浆,再到成品的宣纸和书籍用纸,一道道工序,全部在草场的界河边上,每一道工序都有好几个作坊。
端山周围端砚作坊围了整整三圈,从端石的开采、到选料、雕刻、磨光、一直到最后的配盒,每一道工序也都有好几个作坊,有些作坊里甚至还有女工出现。
而印书作坊也都在县城以及各个乡村里落成,吸引了无数的百姓在作坊里印书做长工。
有些农户甚至在自家的田里,也种起了芦苇和龙须草,然后卖给宣纸作坊。
可以说,整个交合县和各个乡村,就像是重新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一样,所有百姓都在如火如荼地干着各自的工作,每一天都是忙碌的一天,但他们并不觉得累。因为他们这些工作,都是按月拿月钱的,有钱拿,谁还会嫌累?
同时各个乡村的免费医馆、县城里的养济院、育婴堂、蒙学书院、武馆都也竣工,相应的人手和检查官吏,也已经入驻其中。相信过不了多久,这些福利机构,都会运转起来。
两个月后,交合县生产的端砚、改良宣纸畅销陇右,一度引起多家文房店的存货被抢购一空。供不应求。李文柏也联系了京都的李家和几个大商行,到交合县购进端砚和改良宣纸,远销至京都和中原地区。
一时间,端砚之名响彻整个大齐,人人以用端砚为豪,甚至连皇宫里,也要了几块极品端砚,专门供雍和帝以及几位皇子公主使用。
而改良宣纸的出现,也让整个大齐原本的宣纸作坊商铺纷纷关门停业。毕竟改良宣纸比起传统宣纸而言,不仅价格便宜,而且质量更好,书写流畅,更易储存。从今往后,宣纸不再是豪门大族的专属之物,而是真正地走向了寻常百姓之家。
与此同时,陇右的敬文斋的名声也随之大震。西北部州县的坊间,都在传言,敬文斋有特殊的印书手段,无论你要印的书多么稀有、数量要多少,敬文斋都能很快地给你印出来,而且价格也比很多书肆要便宜不少。
一时间,所有人都在疑惑:“这个交合县,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无论是新改良宣纸还是文人爱不释手的端砚,都是从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交合县出来的?”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其实敬文斋名声大振的背后,也有交合县的影子。
交合县在短时间内被世人熟知,这是李文柏所想不到的,也是雍和帝想不到的。
此时的京都,皇宫内。
雍和帝坐在御书房内,御案上摆放着那方极品端砚,和一叠厚厚的新改良宣纸,同时,面前还摆着几个月前交合县监察御史孔正送上来的那封信,以及李文柏自己呈上来的考课。
这份考课,是李文柏自己交上来的。交合的名声实在传得有些太厉害,李文柏干脆自己把这半年的事迹讲清楚,自己坦白,才是最妥当的。
当然,随着这封考课一起送来的,还有端砚作坊最新产的雕有苍龙的极品端砚。
御书房内,国子监祭酒王行之躬身站立在下首。
“王爱卿,你这门生可了不得啊。拿着那叛逆曹严和施五的家产,又是开山又是建作坊的。短短半年间,一个破败的交合县,竟给他治理得井井有条,甚至还闻名遐迩。就连朕御案上的这端砚,还有这新改良的宣纸,都是他交合县送来的。”
雍和帝似乎心情很不错,说着,又拿起下面的那封孔正送来的信。
“就连交合县的监察御史,都来信夸李文柏爱民如子,是难得的好官啊。”
当初孔正的信刚送上来的时候,雍和帝看了也着实吃了一惊。
在各个乡村建设免费医馆,在县城建设养济院、育婴堂、蒙学书院、武馆,收容县城内外的孤寡老人、弃婴、孤儿、和乞丐。还免费给县城内外的孩子进书院蒙学识字,强制收容的未成年孤儿、乞丐和弃婴在武馆习武,成年后从军服役……
这一套一套的,不说要花多少银子,光是这想法,就足够让人赞叹此子用心纯良。“不是真正爱民如子的人,是绝对想不出这些的。”雍和帝不禁在心中感叹,对李文柏的印象,一下子高了不少。
雍和帝御案上的几封信,王行之也都看过,见雍和帝如此夸赞李文柏,他这个做师父的,也与有荣焉,但脸上还是很克制。
“是陛下慧眼识人才,冠玉不过是做到了他为臣子、为父母官的本分罢了。”
“哈哈哈。”雍和帝开怀大笑,好一会儿,才挥了挥手,说道:“你呀,就别替你那门生谦虚了。做得好就是做得好,他李文柏,值得朕的夸赞。”
“微臣代文柏,谢过陛下。”王行之赶忙躬身行礼,恭敬致谢。
雍和帝点点头,想起了什么,笑道:“既如此,也该给你这门生,升升官了。要我说,也不必等这一年了。老把他困在一个小县衙里,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有人在背地里怪朕亏待了如此良臣。”扬眉含笑,雍和帝说不出的意气风发,短短半年做出这般的政绩,他便给他一个最年轻的刺史!
见雍和帝自嘲,王行之果断选择不插嘴,只是上半身弯得更低了。
钱邵元是敬文斋的大东家。
钱邵元这个名字很多人并不熟悉, 但敬文斋的大名, 在整个陇右文人界,却是如雷贯耳。因为敬文斋, 是陇右最大的书肆,没有之一。
钱邵元是个过了知天命年纪的老人,虽然年过五十,但身子骨还是很硬朗,加上学富五车, 腹有诗书气自华,看起来别有一番风华气质, 显得更年轻了几岁。
此时的钱邵元,正坐在马车里,距离交合县仅有五十里的路程。他的手里正拿着一张纸, 纸上印着一页的字, 正是交合县的县志。
望着这张纸,钱邵元的记忆, 飘向了数日前。
那天, 一个三十多岁、商贾打扮的人来到了钱邵元的府邸。其实钱邵元早已经身居幕后,敬文斋的主要经营打理,都是他的大儿子负责。但那个叫做李成的商人却跳过了他的大儿子, 偏偏找上了他。
他本以为只是个来谈生意的普通商人,便想打发李成去找他大儿子。但李成直接拿出了那张印刷着交合县县志的纸,交到了钱邵元的手中。
钱邵元凭着一辈子的经验和老辣眼力,一眼就看出了这页纸的不凡之处, 或者说,是这页纸上的印刷文字的不凡之处。
对于这页纸,他也说不上哪里不对劲,但他清楚,这个印刷,绝不是雕版印刷的结果。
他试图询问过李成,但却是一问三不知,只说自家老板请他去交合县谈生意。
钱邵元是什么人?整个陇右最大书肆敬文斋的大东家,又是举人出身,从来都是别人亲自来找他谈生意,什么时候轮到一个不知名的商人跟他说,让他去别人的地盘谈生意?而且还不是中原富庶之地,而是穷破的交合县。
交合县还有钱和书肆合作吗?
钱邵元的第一反应就是拒绝,然后送客。
但是李成却没有走,而是从腰间拿出了一张令牌。
钱邵元看到令牌,眼睛微眯,脸色终于有些变化,因为令牌上写着“交合县”三个字。
这是交合县令的令牌,这个李成,代表着交合县的县衙。
事实上,凭着他钱邵元的身份地位,一般的县令也要让他三分,就算李成拿出了令牌,他也无需忌惮什么。
但交合县不同。
交合县的县令,可是如今威名大震整个陇右的李文柏啊。谁都知道,这李文柏不仅后台硬邦邦,还是个出了名的狠人。一个破败穷县的县令,刚上任三个多月,不仅把县里的恶霸乡绅给除了,还连带把自己的顶头上司刺史曹严给弄倒了。
这样的狠角色谁敢惹?
钱邵元很清楚,他谁的面子都可以不给,李文柏的面子是绝对不能驳的。虽然区区一个交合县的县令,手不可能伸到陇右这个大的地方,但谁能保证这李文柏哪天不会升官?他就算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子孙后代着想。
所以李成也没说什么,只是凭着一个交合县的令牌,便让钱邵元乖乖跟他走了。
其实钱邵元愿意跟李成走,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手里这张印刷手法很古怪的纸,他跟书籍打了一辈子的交道,对于印刷手段不可谓不清楚,但像这张纸上的文字排版,他还是第一次见到。
李文柏想找她谈生意,他也想找李文柏问问这张纸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马车很快驶进了交合县的城门,守城士兵见驾车的是李成,大概检查了下,便放行了。
当钱邵元见到李文柏的时候,已经是下午未时末了。
钱邵元见到李文柏的时候破位惊讶。在他看来,李文柏既然有如此胆魄和实力,能够将刺史曹严扳倒,怎么也该是三四十岁的人了。却没想到,竟然是这样一个年纪轻轻的毛头小子。
当然,钱邵元也不是普通人,他惊讶归惊讶,却不敢因为李文柏年纪轻,而轻视于他。毕竟谁都知道,上一个轻视他的人,已经关在京都的天牢里等候秋后问斩了。
两人在县衙后院一番客套后,钱邵元终于拿出怀里的那张纸,问出了一直困惑这自己的问题:“李大人,在下此次前来,除了应大人的邀约,还有一个疑惑,不知李大人能否为在下解惑?”
李文柏笑了笑,接过钱邵元递过来的纸,笑道:“钱公请随晚生来。”说着,便拉着钱邵元走进了书房。
李文柏虽然是县令,但钱邵元毕竟也是举人出身,又是陇右著名的大儒,所以在他面前,李文柏也不敢以县尊自居。
两人进了书房后,李文柏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金属模板和一大箱子的木活字。
“这是……”
钱邵元从未见过这些,不禁皱着眉头问道。
“钱公莫急,待晚生造作一遍。”
上次印刷时的木活字排版还未拆掉,李文柏便直接拿毛刷沾了沾墨,在排版整齐的木活字上刷了一遍,然后将一张崭新的纸覆盖在了上面,用平整的木板按压了片刻。
半柱香功夫不到,一张印刷效果与原来那张一模一样的纸,出现在了钱邵元的面前。
钱邵元依旧皱着眉,分析道:“你这印刷活计,虽然与雕版印刷不太一样,但也并无奇特之处……”
李文柏淡淡一笑,“钱公请再看。”
说完,李文柏在钱邵元的惊愕目光下,将金属模板上的木活字全都拆了下来,然后将交合县县志翻到了下一页,参照着县志上的文字顺序,重新将木活字在金属模板上排列齐整。最后刷上墨,覆盖上纸。
没多久,又一张印刷好的纸出现在了钱邵元的面前,纸上的印刷内容,正好是上一张印刷纸的后续。
钱邵元震惊了。
他和雕版印刷打了一辈子的交道,自然清楚,如果是雕版印刷的话,重复印刷同一页内容固然容易,但是要想印刷别的内容,则必须另行手工雕刻一个模板。这样不仅麻烦,而且很是浪费。
但是眼前这个印刷活计,却不用这么麻烦,这上面雕有反向阳刻文字的小木块,可以随意变换位置,也就是说,不管印刷什么样的内容,只需要变换一下文字顺序即可实现。
“你……你这……这可是了不得的创造啊。李大人,这……这是你创造的?”
钱邵元稳重了一辈子,此刻也禁不住激动得浑身颤抖起来。
正因为他和书籍打了一辈子的交道,所以他很清楚,这项发明对于印刷书籍方面的意义,究竟有多么巨大。
“这叫做活字印刷术……”
话还没说完,就被激动过度的钱邵元一把抓住双肩,“活字印刷术,好名字。李大人,你可真是我大齐读书人的福星啊。此物若是现世,必将震动整个大齐啊。”
“钱公的意思,晚生都明白,但是晚生此次请钱公来,是想和您谈生意的。”
“谈生意?”钱邵元愣了愣,这才想起自己这次到交合县的最终目的,“李大人所谓的生意,和这活字印刷术有关?”
“不错。”李文柏点点头,“想必钱公也看出来了,这活字印刷术的印书速度远远超过传统的雕版印刷术,而且可以用在印刷作坊上,只需要由识字的人将木活字在金属模板上排列好,剩下的,交由不识字的普通百姓农妇,也能轻易完成印刷。如此,便能批量印刷书籍,实现大份额的书籍供给。”
“好想法啊。”钱邵元闻言,眼睛一亮,顿时明白李文柏话中意思,作为陇右最大的书肆敬文斋的东家,他深知如果按照李文柏的这种作坊式的书籍印刷,那么绝对可以在短时间内,印刷出比以往多几十倍甚至是上百倍的书籍。
“只是……”钱邵元脸上的笑意持续了没多久,便消散了,转而多了几分疑惑,他看着李文柏,问道:“李大人,你为咱们读书人立下了不世之功,为什么不将这活字印刷术贡献出去,这样你便能得到我大齐无数学子的歌功颂德。岂不美哉?”
李文柏却是摆了摆手,苦笑了一声,有些无奈地说道:“钱公所言,晚生也曾想过。若晚生是一介平民,自当毫不犹豫,将这活字印刷术无偿献出去。”
“可……可晚生如今是交合县的父母官,大雪过后,交合县百废待兴,县城内外,俱是饥寒殆毙之穷苦百姓。晚生岂能坐视不管?”
“这……”钱邵元闻言也是一脸的背上,叹了口气,道:“想不到交合想竟如此穷困。”
说着,看向李文柏的表情,也变得同情起来。
看来世间当家的,都不容易啊。哪怕这位李大人手段凌厉高明,打倒了刺史曹严,却依旧难以面对这一整个县城的穷苦百姓啊。
李文柏见状,也装出一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悲怆,不停地摇头叹息。
可怜钱邵元,他要是知道,他眼前这位爱民如子的李大人,手里正攥着十五万两白银,不知道会是什么样的表情。
“在下明白了。”钱邵元看着李文柏,认真地说道:“李大人既然你要谈生意,那不妨尽管开口,只要是于民有利,在下绝无二话。”
等的就是你这句话。
李文柏很感激的笑了起来,将钱邵元拉倒一旁的案台上,取出早就准备好的合作方略,给他介绍起来。
见李文柏早就准备好了方略,钱邵元有些意外,但也没多想什么,毕竟人家叫他过来,必然是有所准备,这没什么。
李文柏的方略不算复杂。他打算以县衙的名义,与敬文斋合作。用活字印刷术作为技术支撑,以交合县作为试点,由钱邵元派人,在交合县城和各乡村,建立印书作坊。到时候李文柏这边,会让全县城的木工一起雕刻更多套木活字,投入到印书作坊的使用中去。不过,这开价仍是颇低,想来今后用了活字,这读书人想要买书,可就比过往便宜许多了!
“到时候书籍就从贵书斋上售卖,所得利润,六四分,县衙六,贵书斋四,如何?”李文柏笑眯眯地问道。
六四分并不夸张,毕竟李文柏出了这次合作最关键的一环——活字印刷术。而敬文斋只不过是提供少数人力,建造印书作坊的钱,以及销售渠道罢了。
对于这样的利润分配,钱邵元当然没有什么意见,他也知道,李文柏这么做,主要还是为了交合县的百姓。
作为陇右地区最大的书肆东家,他很清楚,在交合县城和各乡村,建造大型的印书作坊,可以为当地提供多少就业的机会。
这就等于是替交合县养活了千百人。
知道李文柏原来还有这样的良苦用心后,钱邵元对他的态度,立即变得格外的尊敬,并表示,将来在合作方面,有什么困难,敬文斋方面,都会尽力克服,尽量不会给交合县县衙和百姓们添麻烦。
有了钱邵元的这番保证,李文柏脸上的笑意更浓了,心想:“还是读书人好说话啊。一感动起来,什么苦活累活都给你揽过去。真是个好人啊。”
****
其实无论是造宣纸作坊也好,造端砚作坊也罢,还有印书作坊,其目的除了盈利挣钱,更重要的,还是为了振兴交合县的经济,充分利用整个交合县辖区内的所有劳动力,让所有人都自食其力。
只要此举一成,哪怕将来李文柏调任离开了交合,交合百姓依旧生活富足,就算遇到了灾年,也不至于饿死。因为交合县已经有了三架巨型机器,在不停的运作,这三架巨型机器,便是宣纸作坊、端砚作坊、印书作坊。
只要交合县这三样产业存在,那么交合的百姓,便永远不愁没有工作做,不愁没有经济收入。
而且李文柏还给交合百姓们提升了生活保障。那便是那五项公益政令。
没钱治病怎么办?家里穷孩子养不起怎么办?人老了没人照顾怎么办?穷困潦倒落魄街头怎么办?
交合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上面任何一种情况,都有可能酿造一场人间悲剧。
有医馆、养济院、育婴堂、蒙学书院、武馆的存在,就可以极大程度的避免悲剧的发生。
接下来的三个月,交合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草场的宣纸作坊和书籍用纸作坊造起来,从树皮、龙须草、芦苇的根茎,到纸浆,再到成品的宣纸和书籍用纸,一道道工序,全部在草场的界河边上,每一道工序都有好几个作坊。
端山周围端砚作坊围了整整三圈,从端石的开采、到选料、雕刻、磨光、一直到最后的配盒,每一道工序也都有好几个作坊,有些作坊里甚至还有女工出现。
而印书作坊也都在县城以及各个乡村里落成,吸引了无数的百姓在作坊里印书做长工。
有些农户甚至在自家的田里,也种起了芦苇和龙须草,然后卖给宣纸作坊。
可以说,整个交合县和各个乡村,就像是重新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一样,所有百姓都在如火如荼地干着各自的工作,每一天都是忙碌的一天,但他们并不觉得累。因为他们这些工作,都是按月拿月钱的,有钱拿,谁还会嫌累?
同时各个乡村的免费医馆、县城里的养济院、育婴堂、蒙学书院、武馆都也竣工,相应的人手和检查官吏,也已经入驻其中。相信过不了多久,这些福利机构,都会运转起来。
两个月后,交合县生产的端砚、改良宣纸畅销陇右,一度引起多家文房店的存货被抢购一空。供不应求。李文柏也联系了京都的李家和几个大商行,到交合县购进端砚和改良宣纸,远销至京都和中原地区。
一时间,端砚之名响彻整个大齐,人人以用端砚为豪,甚至连皇宫里,也要了几块极品端砚,专门供雍和帝以及几位皇子公主使用。
而改良宣纸的出现,也让整个大齐原本的宣纸作坊商铺纷纷关门停业。毕竟改良宣纸比起传统宣纸而言,不仅价格便宜,而且质量更好,书写流畅,更易储存。从今往后,宣纸不再是豪门大族的专属之物,而是真正地走向了寻常百姓之家。
与此同时,陇右的敬文斋的名声也随之大震。西北部州县的坊间,都在传言,敬文斋有特殊的印书手段,无论你要印的书多么稀有、数量要多少,敬文斋都能很快地给你印出来,而且价格也比很多书肆要便宜不少。
一时间,所有人都在疑惑:“这个交合县,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无论是新改良宣纸还是文人爱不释手的端砚,都是从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交合县出来的?”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其实敬文斋名声大振的背后,也有交合县的影子。
交合县在短时间内被世人熟知,这是李文柏所想不到的,也是雍和帝想不到的。
此时的京都,皇宫内。
雍和帝坐在御书房内,御案上摆放着那方极品端砚,和一叠厚厚的新改良宣纸,同时,面前还摆着几个月前交合县监察御史孔正送上来的那封信,以及李文柏自己呈上来的考课。
这份考课,是李文柏自己交上来的。交合的名声实在传得有些太厉害,李文柏干脆自己把这半年的事迹讲清楚,自己坦白,才是最妥当的。
当然,随着这封考课一起送来的,还有端砚作坊最新产的雕有苍龙的极品端砚。
御书房内,国子监祭酒王行之躬身站立在下首。
“王爱卿,你这门生可了不得啊。拿着那叛逆曹严和施五的家产,又是开山又是建作坊的。短短半年间,一个破败的交合县,竟给他治理得井井有条,甚至还闻名遐迩。就连朕御案上的这端砚,还有这新改良的宣纸,都是他交合县送来的。”
雍和帝似乎心情很不错,说着,又拿起下面的那封孔正送来的信。
“就连交合县的监察御史,都来信夸李文柏爱民如子,是难得的好官啊。”
当初孔正的信刚送上来的时候,雍和帝看了也着实吃了一惊。
在各个乡村建设免费医馆,在县城建设养济院、育婴堂、蒙学书院、武馆,收容县城内外的孤寡老人、弃婴、孤儿、和乞丐。还免费给县城内外的孩子进书院蒙学识字,强制收容的未成年孤儿、乞丐和弃婴在武馆习武,成年后从军服役……
这一套一套的,不说要花多少银子,光是这想法,就足够让人赞叹此子用心纯良。“不是真正爱民如子的人,是绝对想不出这些的。”雍和帝不禁在心中感叹,对李文柏的印象,一下子高了不少。
雍和帝御案上的几封信,王行之也都看过,见雍和帝如此夸赞李文柏,他这个做师父的,也与有荣焉,但脸上还是很克制。
“是陛下慧眼识人才,冠玉不过是做到了他为臣子、为父母官的本分罢了。”
“哈哈哈。”雍和帝开怀大笑,好一会儿,才挥了挥手,说道:“你呀,就别替你那门生谦虚了。做得好就是做得好,他李文柏,值得朕的夸赞。”
“微臣代文柏,谢过陛下。”王行之赶忙躬身行礼,恭敬致谢。
雍和帝点点头,想起了什么,笑道:“既如此,也该给你这门生,升升官了。要我说,也不必等这一年了。老把他困在一个小县衙里,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有人在背地里怪朕亏待了如此良臣。”扬眉含笑,雍和帝说不出的意气风发,短短半年做出这般的政绩,他便给他一个最年轻的刺史!
见雍和帝自嘲,王行之果断选择不插嘴,只是上半身弯得更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