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第七十五章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绿色中文网 www.04zw.com,最快更新王后心怀蜜谋最新章节!
自叶尹开了头, 之后短短半月内,有近五十封类似奏章陆续呈至李恪昭面前。
后宫历来是朝堂博弈的关键之一,其中既牵扯到君权与臣权之间的制衡, 也暗含臣权与臣权的较量。
此类制衡与较量有利有弊,参与者们也各怀盘算,其间有公心也有私心, 很难一概而论。
对某些怀揣小心思的贵胄重臣来说, 若能将自家姑娘送上君王榻,便算与君王有了姻亲之盟;倘使再有了王嗣, 家族利益便多了一份长久而切实的保障, 维护君权自会更加落力。
而在一心为君的忠耿中间派看来, 哪怕君王本身并不贪色好美, 但新君在羽翼未丰时, 以姻亲巩固与贵胄重臣之家的联盟, 能快速稳固地位、拢群臣为羽翼, 减少政治上的内耗, 这对大局来说最优之选。
如此众望所归,况且李恪昭登基才一年多, 算不得坐稳了王座。若对此只知一味强硬, 全凭自身喜恶独断,就可能使忠谏者失望伤怀、使墙头草倒戈, 稍有不慎便会引发朝局动荡。
在实力尚不足以对下形成全面压制时,如何妥帖应对群臣对后宫之事的谏言,这很考验年轻新君的智慧, 也很考验新君与王后之间的信任和默契。
面对这棘手局面,身为王后的岁行云聪明地选择了置身事外,对是否立妃之事不置一词,谁也挑不出她错处,自无从发难。
而李恪昭也不急于强行平息众议,在朝会上对是否立妃、充实后宫的议题更是避而不谈,只有条不紊地展开台前幕后的各项布局。
到了六月中旬,李恪昭才就“是否应群臣谏议充实后宫”之事,单独与王叔李晏清、国士叶尹、国相李唯原三人密谈。
这三人于先王重病之际临危受命,在李恪昭与两位兄长兵刃相见时极力稳住朝局,使他不必在登基初期面对一个混乱政局,也使缙国朝政与民生未因此受到太大冲击。
可以说,若无这三位老臣殚精竭虑斡旋各方,从先王到新君的权力交接所掀起的血腥风雨,断不会只控制在九重宫门之内。
所谓君子用人论迹不论心,无论他们有无私心,都确确实实做出了利国利民的贡献,因此李恪昭对他们心怀诚意尊重,这才有了今日的密谈。
“于朝堂之外,三位于我皆是尊长。今日无旁人,请畅所欲言,不必拘礼,也不必顾忌。”李恪昭给出了极高的礼遇。
既得君王信任礼遇,三位老臣便也不耍花腔。
王叔李晏清率先直言不讳:“君上励精图治、勤于国政,不贪色好美,此乃我大缙之福。但君王是否充实后宫,此事牵涉复杂,绝不同于寻常高门大户迎小纳妾,恳请君上三思再慎。”
毕竟李晏清贵为王叔,家中女儿、孙女与李恪昭都是未出三代的堂亲,按俗按律皆不通婚,李恪昭即便允了充实后宫,于他也不会有多大利益。他在此事上真无私心,纯是为大局着想。
自上而下的全面革新,提振国力最终一统天下,这事从李恪昭高祖辈起就已有端倪,后来他的祖父、父亲也承袭此志,一点点在清理障碍、暗中布局。
只是前几代缙王对变革的具体路线走向还有所踌躇,许多事还留着余地。
如今李恪昭累李氏三代君王之功,时机已趋成熟,他自己又有备而来,王叔李晏清对他是寄予了无限厚望的,自不能眼看着他耽溺于儿女情长,因小失大。
而国士叶尹则将话说得更加直白:“君上曾言,推行新政的最终目的,不止要让缙国不同,更要让这天下不同。此等宏图大志,若无朝野上下一心同欲,实难如愿。君上无外戚助力,少时又远质他乡,在国中根基并不稳固;而王后到底是蔡国人,况且‘希夷岁氏’不沾世俗,此乃天下共知。若君上固守王后一人,革新之路上将面临诸多本可避免的阻力。”
李恪昭神色平静地颔首,又对国相李唯原道:“国相有何见解?”
“君上明鉴,王叔与国士所言句句在理。且,自古无王后分掌国玺之先例,眼下还是位出身异国的王后,臣民有所不安也是常情,恳请君上三思。”李唯原捋须叹息。
认真聆听了三人的肺腑之言,李恪昭起身整理衣冠,郑重向他们行了晚辈礼。
三人大惊失色,忙不迭伏地还礼,口中告罪。
“等到天下重归一统,大缙王后就再不是‘异国人’。三位尊长若信我,请助我夫妇一臂之力。”李恪昭唇角轻扬,单手负于身后,昂藏立于王座前。
“将来你们便会知,王后不是寻常王后,孤也绝不会是寻常君王。”
*****
自天命十六年在仪梁因一纸婚约而相逢以来,岁行云与李恪昭携手经历许多,李恪昭对岁行云的信任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许多人都以为,他交给岁行云那半枚国玺,不过是一时为情所迷的荒唐之举,借此象征性地表达心中宠爱而已,绝不会让她实质行使半印之权。
“……实不相瞒,连我都这么想过。”岁行云把玩着手中半印,闷笑出声。
李恪昭轻嗤一声,斜着睨她:“所以呢?接下来的事,你管是不管?”
若按李恪昭私心,他并不想将岁行云牵扯进来。因为他接下来要做的一切,稍有不慎便会背负千古骂名。
可他又很清楚自家妻子的秉性,她不是乐意被人护在身后的金丝雀。
所以他让她自己选。
无论她要与他共同进退,还选择站在他身后,他都会如她所愿。
“我不担心什么身后骂名,自是要与你并肩而战的,”岁行云以手托腮,侧脸笑望他,“不过,若按咱们方才所说的步骤来,最多五年,举国军权泰半都将由我实际把持。你就这么信我?不怕将来我生出狼子野心?”
“当年在仪梁初见时,你曾歃血盟过誓,此生不负不叛。我一直深信不疑,”李恪昭瞟了小摇篮一眼,半真半假哼道,“况且我有人质。”
这什么丧心病狂的亲爹?亏得秃小子还听不懂人话,不然此刻定要从摇篮里跳将起来,疯狂摆动小短腿儿夺门而逃。
“你能如此信我,我实在开怀。可是,”岁行云哭笑不得地捶了他一拳,“你能不能待你儿子好点?”
“若你当真兵变,那就说明心中已无我。既你都不要我了,我还要他作甚?”李恪昭重新执笔批阅奏章,口中嘀咕。
安静凝视他的侧颜半晌后,岁行云抿了抿笑唇,轻扯了扯他的衣袖。
李恪昭回眸:“做什么?”
“没什么,”岁行云倾身在他唇畔落下一吻,笑着冲他飞了个荒腔走板的媚眼,“只是突然觉得你格外俊俏。”
虽不是她心心念念的那种温顺小郎君,却总能以古怪的方式甜到她。
猝不及防的李恪昭怔了片刻,倏地扭头垂眸,一本正经继续批阅奏章,颊边却可知不知地泛起淡红:“别想哄我‘嘤嘤嘤’,这会儿没空。”
“怎么还脸红了?这不符合一代英主的气派啊。”岁行云以指轻点他的颧骨,追着闹他。
李恪昭不闪不避,却也不看她,停笔垂眸,沉嗓隐笑:“眼见着都快成被你哄成一代‘嘤’主了,何来气派?”
想起自己昨夜如何软硬兼施地将李恪昭逼成一代“嘤”主,岁行云双颊倏地赧红。
“那,我……投桃报李一回?”
等到李恪昭疑惑转头看来,她才不太自在地干咳两声,尽力做出些微娇羞状,笑眼弯弯,嗓音甘甜:“嘤。”
*****
既李恪昭放手将军务之事交由岁行云全权主理,她便大刀阔斧地开工了。
此时民风对“王后与君王共掌大权”原本很难接受,缙国臣民对岁行云这个王后的异国出身又颇为不安,按理她会举步维艰。
但人心往往畏威而不怀德,这也正是李恪昭将军务大权交给岁行云的原因之一。
在国相李唯原与国士叶尹的鼎力配合下短短半年里,岁行云接连甩出了几个迅雷不及掩耳的大动作。
她大胆启用了一批青年将官,完成了军府制的雏形搭建;并在叶冉、卫令悦的全力襄助下,对团山屯军进一步强化整合,使司金枝与叶明秀能稍作腾挪,轮流前来王都统辖东郊大营那十万王前卫。
司金枝“杀神”之名早已传遍天下,她既听命于王后,自也没谁敢轻易往刀口上撞,最多在朝堂上打几句不痛不痒的口水仗。
除此之外,岁行云还出人意料地恭请李恪昭的文武启蒙恩师姬名扬、夏侯密两位长者坐镇,在遂锦城郊建立了当世第一个文武兼修的官办学府,长远保障了年轻将官的储备。
李恪昭也启用了卫朔望,在王叔李晏清的协助下,对王前卫进行了一次全面筛选与重整,打造了一支绝对效忠君王的精锐暗卫。并令无咎整顿了多年来在各国经营的眼线,正式布好了堪称当世最严密的情报网。
入秋后一切就绪,李恪昭禀雷霆之威而下,命王叔李晏清牵头、卫朔望主理,大规模整肃朝纲,并清算先王三公子、五公子的外戚及余党,该抓的抓,该杀的杀。
同时,李恪昭又以打一棒子给个枣的手段,“主犯严惩、大赦胁从”,不动声色地化解了这些人抱团顽抗的可能。
接着陆续收了各卿大夫对封地的军政治权,改分封制为食邑制;并颁行了许多进一步提振民生、全面抬升女子地位的新政律法。
李恪昭在蔡国为质那些年里就为此做了许多准备,又有岁行云分担军务之事,除旧革新游刃有余、势如破竹。
如此大手笔之下,群臣各家自顾不暇,纷纷绞尽脑汁撇清与先王三公子、五公子的干系,个个焦头烂额、手忙脚乱,哪还管得了旁的?劝立王妃与充实后宫的声浪便暂息了。
到了当年的冬神祭典之前,缙国内部大局已趋于稳定,无论众人心中服不服,明面上都不得不接受了“君王、王后共掌王权”这个事实。
*****
世间许多事在发生的当下不觉如何,可若事后回头再去捋一遍,往往会发现其中存在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巧合。
例如缙国的国运。
自天子式微起,近两百年间,邦国混战从未间断。这期间犹如“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天子时代分封的大大小小百余个诸侯国被打得只剩不足十家。
在这般天下大乱、烽烟遍地的局势下,缙国竟能在灭陈国之战后秉持“只防御、不出击”的国策长达三十年,整体民生稳中缓进,着实令人不可思议。
或许正是时也命也,在李恪昭归缙那年年末,苴国联合薛国,以“讨伐弑君窃国的蔡伪王卓啸”之名对蔡国南北夹击,使卓啸的百万大军疲于奔命。
蔡、苴、薛、缙、仲山同列当世五大国,苴薛联军攻蔡,使五大国中的三家卷入刀兵,鏖战四、五年。
而仲山与缙之间隔着蔡、苴、薛,绝无可能在混战中前来侵犯,这就给李恪昭夫妇在缙国开展新政争取到了巨大空间。
到了天命二十三年,缙国历经数年新政,国力倍增,已然具备了一扫天下的底气。
也是在这一年,贞公主田姝在蔡国部分臣民拥戴下,整合各路人马,借着薛苴联军对卓啸的牵制,亦对卓啸发起了“平叛之战”。
卓啸虽坐拥号称百万的铁甲雄师,但被苴薛联军联手围攻四五年,战损早已过半,呈兵疲马惫的颓势。
此刻贞公主田姝再振臂一呼,他自是双拳难敌四手,负隅顽抗到春末夏初便兵败身死,被悬尸于仪梁城门示众七日。
当年贞公主田姝是与李恪昭、岁行云一同侥幸逃出仪梁的。那时卓啸不但血洗仪梁,还命爪牙四处出击,蔡王的嫡亲公子们被屠戮殆尽,其兄弟辈、子侄辈也无几人幸免于难。
如今田姝以“故蔡王嫡亲血脉”的身份率众诛杀叛臣卓啸、恢复田姓王室正统,在蔡国声望自是不同凡响。
虽此时并无女子为王的先例,但经历叛臣弑君窃国后的蔡国朝野亟需田姓后裔重登王座,以此重聚民心、平衡各方势力。
于是贞公主田姝就在这机缘时势下,成为了世上第一个以女子之身承袭王位的传奇人物。
既卓啸已死,苴国与薛国理当退兵。
但乱世无义战,苴、薛两国继续陈兵蔡国边境,隐晦胁迫田姝出让南北边境共五城。
早年蔡国之所以位列五大国,最重要的底气其实就是卓啸那号称百万的常备兵,可随着卓啸兵败身死,那百万大军自也灰飞烟灭。
如此一来,蔡女王田姝虽复蔡姓国祚,此时的蔡国却也成了断爪无牙、任人宰割的肥羊。
暮秋时节,与薛、苴拉锯谈判数月无果后,绝境之下的蔡女王田姝只能凭先蔡王与缙国之间的“友邦盟约”,不怀多大希望地向缙国发出求救国书。
*****
冬神祭典结束的次日,难得闲暇的李恪昭侧坐在暖阁地垫上,单手拎住爬来爬去的小胖墩儿,另一手则慢慢将面前的羊皮地图摊开。
小家伙如今已满三岁,既拥有了满头柔软乌发,也拥有了刻上玉碟大名“李照临”,再不会被唤作“秃小子”了。
许是有样学样,这小子颇有乃父之风,在外人面前总是极力绷着严肃冷脸,故作老成的模样让人看着就想笑。
但在父母面前,只要没旁人在,他便会过分好动,希冀以此引起大人注意。
此刻被父亲当猫儿一般拎住后颈,他燃起了斗志,憋着劲扭动圆滚滚的身躯,却始终摆脱不了父亲看似漫不经心的钳制。
小娃儿初时尚觉有趣,可挫败多回后,便委屈地急出了满眼泪光。
李恪昭余光瞥见他那模样,不怀好意地冷冷勾唇:“你哭一声试试?”
闻听老父亲充满恫吓的警告,李照临立刻抬起胖乎乎的双手捂住自己的嘴,瓮声哽咽:“没哭。君父,我没哭。”
“什么出息?每次都吓一句就怂,”李恪昭嗤之以鼻,却放轻了手上力道将他抱在怀中,“小孩子若哭太多,秃头的风险极大。”
坐在父亲膝上,李照临眨巴着泪眼,抬手按住自己发顶,歪头仰面觑他半晌后,忽地破涕为笑。
“我没哭,不秃。”小孩儿奶声奶气嘟囔着,乖顺垂下脑袋,将脸埋进父亲的肩窝蹭来蹭去。
“哭多了就很可能会秃。你傻笑什么啊?”李恪昭虽口中嫌弃,却并未制止他无言的撒娇亲近,眼底悄悄浮起柔软浅笑。
未几,岁行云迈进暖阁,大步流星地奔向温情相拥的父子俩,偎在李恪昭身旁盘腿坐下,手中几卷羊皮地图放到他面前,依次展开。
“都部署好了。一个月后,金枝、明秀兵分两路,奔袭薛、苴王城,如此蔡国之围可解,”她搓着手道,“之后两路大军会按你的计划撤回边境,之后便看你如何筹谋了。”
“嗯。若无别的变故,我会安排国相接手局面,伐谋伐交为主。能少死人总不是坏事。”李恪昭答话的同时,毫不犹豫地将怀中胖小子塞到她怀里。
岁行云大惊,侧身躲着,抬手将胖小子又往他那边推:“外头飘雪呢,我这一路策马归来,通身都是寒气!”
“所以才拿他给你捂手啊,他暖和。”李恪昭唇角微扬。
可怜的李照临,就这么被亲爹当做暖手炉拿去讨亲娘欢心,还被亲娘貌似嫌弃地推开,当下委屈又起,忍无可忍地放声大哭起来。
“这可是你惹哭的,快哄快哄。”岁行云轻拍儿子的后背,没好气地嗔瞪李恪昭。
李恪昭笑笑,一手圈住妻子,一手将悲愤痛哭的儿子抱好。
“李照临,你适可而止,”李恪昭略扬声,以气势压制怀中小儿那穿脑魔音,“忘了么?小孩子哭太多,将来恐怕会秃头。”
李照临哭到浑然忘我,根本听不进任何话了,抽抽噎噎转投母亲的怀抱,环住她的脖子哭得愈发起劲。
夫妇二人身份贵重,这几年又各有事忙,哄孩子这种活自多是宫人们担待着。
此时李照临哭得一发不可收拾,两人都有些愧疚无措,绞尽脑汁地哄起来。
“明明,你快瞧这是什么?”岁行云轻拍着他的后背,哄着他去看李恪昭先前打开的那张羊皮地图,“缙国堪舆图啊!这是你父王为你打下的江山!”
“这是薛国、苴国,是你母后即将为你打下的江山!”李恪昭也指着岁行云带进来的几张地图。
这么一说,夫妇二人福至心灵般四目相对,双双颔首,无言达成共识:蔡国和仲山,得留给李照临自己解决。需经由他亲自完成扫定天下的最后一步,才能真正立稳他开国之主的威望!
多年以后,大缙开国主李照临每每从模糊的童年记忆中回想起这个午后,再看看富贵闲散的弟弟妹妹们,心情都会无比复杂。
按照他劳心劳力到大把脱发的程度来说,他的君父所言不假,小孩子哭多了,长大后真有巨大的秃头风险。
嘤。
作者有话要说:对不起,我又来晚了,让大家久等。番外的内容反复写了好多个版本,写到最后我也不知道哪个版本更好一点,最后还是卑微而智障地选择了“还是用第一版吧”,真是不知道该摆出什么表情.jpg
这家子的番外就到这里,之后是无咎、双叶、双卫,跟着就准备开新文了,大家早安o(╥﹏╥)o
自叶尹开了头, 之后短短半月内,有近五十封类似奏章陆续呈至李恪昭面前。
后宫历来是朝堂博弈的关键之一,其中既牵扯到君权与臣权之间的制衡, 也暗含臣权与臣权的较量。
此类制衡与较量有利有弊,参与者们也各怀盘算,其间有公心也有私心, 很难一概而论。
对某些怀揣小心思的贵胄重臣来说, 若能将自家姑娘送上君王榻,便算与君王有了姻亲之盟;倘使再有了王嗣, 家族利益便多了一份长久而切实的保障, 维护君权自会更加落力。
而在一心为君的忠耿中间派看来, 哪怕君王本身并不贪色好美, 但新君在羽翼未丰时, 以姻亲巩固与贵胄重臣之家的联盟, 能快速稳固地位、拢群臣为羽翼, 减少政治上的内耗, 这对大局来说最优之选。
如此众望所归,况且李恪昭登基才一年多, 算不得坐稳了王座。若对此只知一味强硬, 全凭自身喜恶独断,就可能使忠谏者失望伤怀、使墙头草倒戈, 稍有不慎便会引发朝局动荡。
在实力尚不足以对下形成全面压制时,如何妥帖应对群臣对后宫之事的谏言,这很考验年轻新君的智慧, 也很考验新君与王后之间的信任和默契。
面对这棘手局面,身为王后的岁行云聪明地选择了置身事外,对是否立妃之事不置一词,谁也挑不出她错处,自无从发难。
而李恪昭也不急于强行平息众议,在朝会上对是否立妃、充实后宫的议题更是避而不谈,只有条不紊地展开台前幕后的各项布局。
到了六月中旬,李恪昭才就“是否应群臣谏议充实后宫”之事,单独与王叔李晏清、国士叶尹、国相李唯原三人密谈。
这三人于先王重病之际临危受命,在李恪昭与两位兄长兵刃相见时极力稳住朝局,使他不必在登基初期面对一个混乱政局,也使缙国朝政与民生未因此受到太大冲击。
可以说,若无这三位老臣殚精竭虑斡旋各方,从先王到新君的权力交接所掀起的血腥风雨,断不会只控制在九重宫门之内。
所谓君子用人论迹不论心,无论他们有无私心,都确确实实做出了利国利民的贡献,因此李恪昭对他们心怀诚意尊重,这才有了今日的密谈。
“于朝堂之外,三位于我皆是尊长。今日无旁人,请畅所欲言,不必拘礼,也不必顾忌。”李恪昭给出了极高的礼遇。
既得君王信任礼遇,三位老臣便也不耍花腔。
王叔李晏清率先直言不讳:“君上励精图治、勤于国政,不贪色好美,此乃我大缙之福。但君王是否充实后宫,此事牵涉复杂,绝不同于寻常高门大户迎小纳妾,恳请君上三思再慎。”
毕竟李晏清贵为王叔,家中女儿、孙女与李恪昭都是未出三代的堂亲,按俗按律皆不通婚,李恪昭即便允了充实后宫,于他也不会有多大利益。他在此事上真无私心,纯是为大局着想。
自上而下的全面革新,提振国力最终一统天下,这事从李恪昭高祖辈起就已有端倪,后来他的祖父、父亲也承袭此志,一点点在清理障碍、暗中布局。
只是前几代缙王对变革的具体路线走向还有所踌躇,许多事还留着余地。
如今李恪昭累李氏三代君王之功,时机已趋成熟,他自己又有备而来,王叔李晏清对他是寄予了无限厚望的,自不能眼看着他耽溺于儿女情长,因小失大。
而国士叶尹则将话说得更加直白:“君上曾言,推行新政的最终目的,不止要让缙国不同,更要让这天下不同。此等宏图大志,若无朝野上下一心同欲,实难如愿。君上无外戚助力,少时又远质他乡,在国中根基并不稳固;而王后到底是蔡国人,况且‘希夷岁氏’不沾世俗,此乃天下共知。若君上固守王后一人,革新之路上将面临诸多本可避免的阻力。”
李恪昭神色平静地颔首,又对国相李唯原道:“国相有何见解?”
“君上明鉴,王叔与国士所言句句在理。且,自古无王后分掌国玺之先例,眼下还是位出身异国的王后,臣民有所不安也是常情,恳请君上三思。”李唯原捋须叹息。
认真聆听了三人的肺腑之言,李恪昭起身整理衣冠,郑重向他们行了晚辈礼。
三人大惊失色,忙不迭伏地还礼,口中告罪。
“等到天下重归一统,大缙王后就再不是‘异国人’。三位尊长若信我,请助我夫妇一臂之力。”李恪昭唇角轻扬,单手负于身后,昂藏立于王座前。
“将来你们便会知,王后不是寻常王后,孤也绝不会是寻常君王。”
*****
自天命十六年在仪梁因一纸婚约而相逢以来,岁行云与李恪昭携手经历许多,李恪昭对岁行云的信任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许多人都以为,他交给岁行云那半枚国玺,不过是一时为情所迷的荒唐之举,借此象征性地表达心中宠爱而已,绝不会让她实质行使半印之权。
“……实不相瞒,连我都这么想过。”岁行云把玩着手中半印,闷笑出声。
李恪昭轻嗤一声,斜着睨她:“所以呢?接下来的事,你管是不管?”
若按李恪昭私心,他并不想将岁行云牵扯进来。因为他接下来要做的一切,稍有不慎便会背负千古骂名。
可他又很清楚自家妻子的秉性,她不是乐意被人护在身后的金丝雀。
所以他让她自己选。
无论她要与他共同进退,还选择站在他身后,他都会如她所愿。
“我不担心什么身后骂名,自是要与你并肩而战的,”岁行云以手托腮,侧脸笑望他,“不过,若按咱们方才所说的步骤来,最多五年,举国军权泰半都将由我实际把持。你就这么信我?不怕将来我生出狼子野心?”
“当年在仪梁初见时,你曾歃血盟过誓,此生不负不叛。我一直深信不疑,”李恪昭瞟了小摇篮一眼,半真半假哼道,“况且我有人质。”
这什么丧心病狂的亲爹?亏得秃小子还听不懂人话,不然此刻定要从摇篮里跳将起来,疯狂摆动小短腿儿夺门而逃。
“你能如此信我,我实在开怀。可是,”岁行云哭笑不得地捶了他一拳,“你能不能待你儿子好点?”
“若你当真兵变,那就说明心中已无我。既你都不要我了,我还要他作甚?”李恪昭重新执笔批阅奏章,口中嘀咕。
安静凝视他的侧颜半晌后,岁行云抿了抿笑唇,轻扯了扯他的衣袖。
李恪昭回眸:“做什么?”
“没什么,”岁行云倾身在他唇畔落下一吻,笑着冲他飞了个荒腔走板的媚眼,“只是突然觉得你格外俊俏。”
虽不是她心心念念的那种温顺小郎君,却总能以古怪的方式甜到她。
猝不及防的李恪昭怔了片刻,倏地扭头垂眸,一本正经继续批阅奏章,颊边却可知不知地泛起淡红:“别想哄我‘嘤嘤嘤’,这会儿没空。”
“怎么还脸红了?这不符合一代英主的气派啊。”岁行云以指轻点他的颧骨,追着闹他。
李恪昭不闪不避,却也不看她,停笔垂眸,沉嗓隐笑:“眼见着都快成被你哄成一代‘嘤’主了,何来气派?”
想起自己昨夜如何软硬兼施地将李恪昭逼成一代“嘤”主,岁行云双颊倏地赧红。
“那,我……投桃报李一回?”
等到李恪昭疑惑转头看来,她才不太自在地干咳两声,尽力做出些微娇羞状,笑眼弯弯,嗓音甘甜:“嘤。”
*****
既李恪昭放手将军务之事交由岁行云全权主理,她便大刀阔斧地开工了。
此时民风对“王后与君王共掌大权”原本很难接受,缙国臣民对岁行云这个王后的异国出身又颇为不安,按理她会举步维艰。
但人心往往畏威而不怀德,这也正是李恪昭将军务大权交给岁行云的原因之一。
在国相李唯原与国士叶尹的鼎力配合下短短半年里,岁行云接连甩出了几个迅雷不及掩耳的大动作。
她大胆启用了一批青年将官,完成了军府制的雏形搭建;并在叶冉、卫令悦的全力襄助下,对团山屯军进一步强化整合,使司金枝与叶明秀能稍作腾挪,轮流前来王都统辖东郊大营那十万王前卫。
司金枝“杀神”之名早已传遍天下,她既听命于王后,自也没谁敢轻易往刀口上撞,最多在朝堂上打几句不痛不痒的口水仗。
除此之外,岁行云还出人意料地恭请李恪昭的文武启蒙恩师姬名扬、夏侯密两位长者坐镇,在遂锦城郊建立了当世第一个文武兼修的官办学府,长远保障了年轻将官的储备。
李恪昭也启用了卫朔望,在王叔李晏清的协助下,对王前卫进行了一次全面筛选与重整,打造了一支绝对效忠君王的精锐暗卫。并令无咎整顿了多年来在各国经营的眼线,正式布好了堪称当世最严密的情报网。
入秋后一切就绪,李恪昭禀雷霆之威而下,命王叔李晏清牵头、卫朔望主理,大规模整肃朝纲,并清算先王三公子、五公子的外戚及余党,该抓的抓,该杀的杀。
同时,李恪昭又以打一棒子给个枣的手段,“主犯严惩、大赦胁从”,不动声色地化解了这些人抱团顽抗的可能。
接着陆续收了各卿大夫对封地的军政治权,改分封制为食邑制;并颁行了许多进一步提振民生、全面抬升女子地位的新政律法。
李恪昭在蔡国为质那些年里就为此做了许多准备,又有岁行云分担军务之事,除旧革新游刃有余、势如破竹。
如此大手笔之下,群臣各家自顾不暇,纷纷绞尽脑汁撇清与先王三公子、五公子的干系,个个焦头烂额、手忙脚乱,哪还管得了旁的?劝立王妃与充实后宫的声浪便暂息了。
到了当年的冬神祭典之前,缙国内部大局已趋于稳定,无论众人心中服不服,明面上都不得不接受了“君王、王后共掌王权”这个事实。
*****
世间许多事在发生的当下不觉如何,可若事后回头再去捋一遍,往往会发现其中存在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巧合。
例如缙国的国运。
自天子式微起,近两百年间,邦国混战从未间断。这期间犹如“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天子时代分封的大大小小百余个诸侯国被打得只剩不足十家。
在这般天下大乱、烽烟遍地的局势下,缙国竟能在灭陈国之战后秉持“只防御、不出击”的国策长达三十年,整体民生稳中缓进,着实令人不可思议。
或许正是时也命也,在李恪昭归缙那年年末,苴国联合薛国,以“讨伐弑君窃国的蔡伪王卓啸”之名对蔡国南北夹击,使卓啸的百万大军疲于奔命。
蔡、苴、薛、缙、仲山同列当世五大国,苴薛联军攻蔡,使五大国中的三家卷入刀兵,鏖战四、五年。
而仲山与缙之间隔着蔡、苴、薛,绝无可能在混战中前来侵犯,这就给李恪昭夫妇在缙国开展新政争取到了巨大空间。
到了天命二十三年,缙国历经数年新政,国力倍增,已然具备了一扫天下的底气。
也是在这一年,贞公主田姝在蔡国部分臣民拥戴下,整合各路人马,借着薛苴联军对卓啸的牵制,亦对卓啸发起了“平叛之战”。
卓啸虽坐拥号称百万的铁甲雄师,但被苴薛联军联手围攻四五年,战损早已过半,呈兵疲马惫的颓势。
此刻贞公主田姝再振臂一呼,他自是双拳难敌四手,负隅顽抗到春末夏初便兵败身死,被悬尸于仪梁城门示众七日。
当年贞公主田姝是与李恪昭、岁行云一同侥幸逃出仪梁的。那时卓啸不但血洗仪梁,还命爪牙四处出击,蔡王的嫡亲公子们被屠戮殆尽,其兄弟辈、子侄辈也无几人幸免于难。
如今田姝以“故蔡王嫡亲血脉”的身份率众诛杀叛臣卓啸、恢复田姓王室正统,在蔡国声望自是不同凡响。
虽此时并无女子为王的先例,但经历叛臣弑君窃国后的蔡国朝野亟需田姓后裔重登王座,以此重聚民心、平衡各方势力。
于是贞公主田姝就在这机缘时势下,成为了世上第一个以女子之身承袭王位的传奇人物。
既卓啸已死,苴国与薛国理当退兵。
但乱世无义战,苴、薛两国继续陈兵蔡国边境,隐晦胁迫田姝出让南北边境共五城。
早年蔡国之所以位列五大国,最重要的底气其实就是卓啸那号称百万的常备兵,可随着卓啸兵败身死,那百万大军自也灰飞烟灭。
如此一来,蔡女王田姝虽复蔡姓国祚,此时的蔡国却也成了断爪无牙、任人宰割的肥羊。
暮秋时节,与薛、苴拉锯谈判数月无果后,绝境之下的蔡女王田姝只能凭先蔡王与缙国之间的“友邦盟约”,不怀多大希望地向缙国发出求救国书。
*****
冬神祭典结束的次日,难得闲暇的李恪昭侧坐在暖阁地垫上,单手拎住爬来爬去的小胖墩儿,另一手则慢慢将面前的羊皮地图摊开。
小家伙如今已满三岁,既拥有了满头柔软乌发,也拥有了刻上玉碟大名“李照临”,再不会被唤作“秃小子”了。
许是有样学样,这小子颇有乃父之风,在外人面前总是极力绷着严肃冷脸,故作老成的模样让人看着就想笑。
但在父母面前,只要没旁人在,他便会过分好动,希冀以此引起大人注意。
此刻被父亲当猫儿一般拎住后颈,他燃起了斗志,憋着劲扭动圆滚滚的身躯,却始终摆脱不了父亲看似漫不经心的钳制。
小娃儿初时尚觉有趣,可挫败多回后,便委屈地急出了满眼泪光。
李恪昭余光瞥见他那模样,不怀好意地冷冷勾唇:“你哭一声试试?”
闻听老父亲充满恫吓的警告,李照临立刻抬起胖乎乎的双手捂住自己的嘴,瓮声哽咽:“没哭。君父,我没哭。”
“什么出息?每次都吓一句就怂,”李恪昭嗤之以鼻,却放轻了手上力道将他抱在怀中,“小孩子若哭太多,秃头的风险极大。”
坐在父亲膝上,李照临眨巴着泪眼,抬手按住自己发顶,歪头仰面觑他半晌后,忽地破涕为笑。
“我没哭,不秃。”小孩儿奶声奶气嘟囔着,乖顺垂下脑袋,将脸埋进父亲的肩窝蹭来蹭去。
“哭多了就很可能会秃。你傻笑什么啊?”李恪昭虽口中嫌弃,却并未制止他无言的撒娇亲近,眼底悄悄浮起柔软浅笑。
未几,岁行云迈进暖阁,大步流星地奔向温情相拥的父子俩,偎在李恪昭身旁盘腿坐下,手中几卷羊皮地图放到他面前,依次展开。
“都部署好了。一个月后,金枝、明秀兵分两路,奔袭薛、苴王城,如此蔡国之围可解,”她搓着手道,“之后两路大军会按你的计划撤回边境,之后便看你如何筹谋了。”
“嗯。若无别的变故,我会安排国相接手局面,伐谋伐交为主。能少死人总不是坏事。”李恪昭答话的同时,毫不犹豫地将怀中胖小子塞到她怀里。
岁行云大惊,侧身躲着,抬手将胖小子又往他那边推:“外头飘雪呢,我这一路策马归来,通身都是寒气!”
“所以才拿他给你捂手啊,他暖和。”李恪昭唇角微扬。
可怜的李照临,就这么被亲爹当做暖手炉拿去讨亲娘欢心,还被亲娘貌似嫌弃地推开,当下委屈又起,忍无可忍地放声大哭起来。
“这可是你惹哭的,快哄快哄。”岁行云轻拍儿子的后背,没好气地嗔瞪李恪昭。
李恪昭笑笑,一手圈住妻子,一手将悲愤痛哭的儿子抱好。
“李照临,你适可而止,”李恪昭略扬声,以气势压制怀中小儿那穿脑魔音,“忘了么?小孩子哭太多,将来恐怕会秃头。”
李照临哭到浑然忘我,根本听不进任何话了,抽抽噎噎转投母亲的怀抱,环住她的脖子哭得愈发起劲。
夫妇二人身份贵重,这几年又各有事忙,哄孩子这种活自多是宫人们担待着。
此时李照临哭得一发不可收拾,两人都有些愧疚无措,绞尽脑汁地哄起来。
“明明,你快瞧这是什么?”岁行云轻拍着他的后背,哄着他去看李恪昭先前打开的那张羊皮地图,“缙国堪舆图啊!这是你父王为你打下的江山!”
“这是薛国、苴国,是你母后即将为你打下的江山!”李恪昭也指着岁行云带进来的几张地图。
这么一说,夫妇二人福至心灵般四目相对,双双颔首,无言达成共识:蔡国和仲山,得留给李照临自己解决。需经由他亲自完成扫定天下的最后一步,才能真正立稳他开国之主的威望!
多年以后,大缙开国主李照临每每从模糊的童年记忆中回想起这个午后,再看看富贵闲散的弟弟妹妹们,心情都会无比复杂。
按照他劳心劳力到大把脱发的程度来说,他的君父所言不假,小孩子哭多了,长大后真有巨大的秃头风险。
嘤。
作者有话要说:对不起,我又来晚了,让大家久等。番外的内容反复写了好多个版本,写到最后我也不知道哪个版本更好一点,最后还是卑微而智障地选择了“还是用第一版吧”,真是不知道该摆出什么表情.jpg
这家子的番外就到这里,之后是无咎、双叶、双卫,跟着就准备开新文了,大家早安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