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九章 读书人的第二条出路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绿色中文网 www.04zw.com,最快更新借天改明最新章节!
“这和国子监没落的原因有关。”
崇祯皇帝对于钟进卫这回答感到很是奇怪,他不由得问道:“钟师傅,国子监没落不是因为朝廷拿它来敛财的原因么?现在朕既然已知道这情况了,就绝不会再这么做。”
只见钟进卫微笑着摇摇头,然后才回答道:“陛下,国子监没落,虽然纳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科举的兴起,所有高官,甚至是较低一级的职位,也都要进士科出身的读书人才能出任,这是国子监没落的最根本原因。”
“也就是说,国子监出身的读书人,在开国几十年之后,慢慢地其地位越来越低,最后只能去做小吏。看不到从国子监出身后的希望,有才能的读书人自然就摈弃了就读国子监。”
崇祯皇帝听得眉头一皱,马上反驳道:“不对,就算国子监出身,也一样可以来考进士,从而谋求一份出身啊!”
钟进卫听了,嘴角一裂,无声地笑了下,才对崇祯皇帝说道:“陛下,臣还没说完。”
“是朕着急了,钟师傅接着说。”崇祯皇帝一听,有点不好意思,脸色微红道。
他在心中暗自再次告诫自己,做君主的一定要沉住气。不过好像每次和钟师傅谈起事情,就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陛下,之所以读书人不走国子监这条路,是因为有了一条更好的路可以走。在大明开国几十上百年之后,民间的书院就渐渐兴起。臣查了下资料,到万历年间建立的书院共有一千四百三十五所之多。也就是说,大明的府州县大约有九层以上都有书院。”
钟进卫说到这里,赞了句道:“大明的书院之多,哪怕唐、宋都远远不及,真是了不起!”
崇祯皇帝听了,心中微微有点自豪,不过没有表现出来,只是继续认真地听着钟进卫说话。
“到了后来,官府开始参与进这些书院中。有些地方的书院山长直接由朝廷任命,地方书院的考试甚至由当地县令来阅卷。各地书院从一开始包囊万象的讲学变成了专门研究科举,因此有志科举的读书人都去选择了书院而非教育质量日益差下去的国子监。”
钟进卫说着,崇祯皇帝听着。这些事情,应该是他这个主人来讲给穿越而来的钟进卫听。现在却是相反,他是越听越惭愧。
在解释了崇祯皇帝刚才的问题之后,钟进卫把话题又拉了回来,接着道:“因此,如果要重新按照以前的模式重振国子监的话,就不现实了,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有才能的读书人因为有更好的选择,因此他们不会选择国子监,这国子监生源的质量就是一个问题。”
“二,就算国子监里面的监生在恢复积分和历事制度后,能达到了要求到吏部去听调做官,还是只能做一个小吏,这显然不是有才能的读书人所希望的。”
崇祯皇帝听到这里,试探着问道:“钟师傅,那要是朕下旨吏部选官不得歧视国子监出身呢?”
钟进卫一笑,摇了摇头道:“陛下,经过这么多年的科举,进士出身的人已非常多了。而官位有限,进士出身的人都在排队等着。如果陛下下了这么一个圣旨,必然会被内阁驳回。就算内阁不驳回,六科给事中也会驳回的。朝廷中现在所有衙门,有点权力的官员全都是进士出身,这阻力太大了!”
崇祯皇帝听得默认,他做了四年多的皇帝,已经明白皇帝不是说什么就是什么,君权不像开国初那么强大。也就是说,钟师傅说得这些情况,肯定会出现。
钟进卫怕崇祯皇帝想多了伤心,就马上继续说话,引开他的注意道:“因此,臣给国子监找了新的生源和出路,和科举并不冲突。这么一来,阻力必然不大,可以容易地实施下去。”
崇祯皇帝一听,脸上露出喜意,连忙问道:“钟师傅快说。”
钟进卫见成功引开崇祯皇帝的注意,就连忙继续道:“陛下,读书人考科举,说得难听点,就是为了权。但人生的追求,除了权之外,还有财。臣的主意,就是给读书人一条体面的财路。”
崇祯皇帝听了心中一动,眉毛一扬,惊喜地问钟进卫道:“可是研究所?”
钟进卫听得无语,好像一涉及到财这事上,崇祯皇帝的脑子就无比灵活,这活脱脱就是一个财迷啊!
这一点,其实是他冤枉了崇祯皇帝。因为在当家人的位置上,所要考虑的事情中,最为核心的就是一个“财”字。有财才能去做其他事情,这是基础。也是因此,崇祯皇帝才会对“财”字特别敏感。
“正是,臣的主意就是让国子监出身的人,担任研究员。这么一来,身份有了,就是各级散官头衔,让他们在人前不必对科举出身的人卑躬屈膝。平时有国企所发的俸禄,研究出成果后,还有巨额财富的分红。这足以吸引相当大的一部分读书人走上这条路了!”
崇祯皇帝听得连连点头,兴奋地说道:“不错,朕看行!”
“陛下,幼学是基础,大明所有百姓都要进幼学学习。然后可以进行选择,愿意科举仕途的就进那些原本的书院;愿意进各类研究所的则走国子监这条路。另外在国策上,还可以进行一些倾斜。”
“怎么倾斜?”崇祯皇帝已经听得很开心了,一听钟进卫还有要说的,就连忙再问道。
“让研究院从其下属的研究所分红中,抽出一部分资金,设立各类奖学金,给那些愿意走向研究所之路的优秀学生提供求学补助。”钟进卫把后世的这招搬了出来。
崇祯皇帝听了,稍微一想,顿时拍了御桌连声道:“钟师傅,此招甚妙,甚妙啊!”
钟进卫一听,不知道崇祯皇帝想到了什么,不由问道:“陛下,妙从何来?”
“钟师傅是有意考较朕了!好,朕就说给钟师傅听听。”崇祯皇帝笑着指着钟进卫说道。
“这和国子监没落的原因有关。”
崇祯皇帝对于钟进卫这回答感到很是奇怪,他不由得问道:“钟师傅,国子监没落不是因为朝廷拿它来敛财的原因么?现在朕既然已知道这情况了,就绝不会再这么做。”
只见钟进卫微笑着摇摇头,然后才回答道:“陛下,国子监没落,虽然纳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科举的兴起,所有高官,甚至是较低一级的职位,也都要进士科出身的读书人才能出任,这是国子监没落的最根本原因。”
“也就是说,国子监出身的读书人,在开国几十年之后,慢慢地其地位越来越低,最后只能去做小吏。看不到从国子监出身后的希望,有才能的读书人自然就摈弃了就读国子监。”
崇祯皇帝听得眉头一皱,马上反驳道:“不对,就算国子监出身,也一样可以来考进士,从而谋求一份出身啊!”
钟进卫听了,嘴角一裂,无声地笑了下,才对崇祯皇帝说道:“陛下,臣还没说完。”
“是朕着急了,钟师傅接着说。”崇祯皇帝一听,有点不好意思,脸色微红道。
他在心中暗自再次告诫自己,做君主的一定要沉住气。不过好像每次和钟师傅谈起事情,就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陛下,之所以读书人不走国子监这条路,是因为有了一条更好的路可以走。在大明开国几十上百年之后,民间的书院就渐渐兴起。臣查了下资料,到万历年间建立的书院共有一千四百三十五所之多。也就是说,大明的府州县大约有九层以上都有书院。”
钟进卫说到这里,赞了句道:“大明的书院之多,哪怕唐、宋都远远不及,真是了不起!”
崇祯皇帝听了,心中微微有点自豪,不过没有表现出来,只是继续认真地听着钟进卫说话。
“到了后来,官府开始参与进这些书院中。有些地方的书院山长直接由朝廷任命,地方书院的考试甚至由当地县令来阅卷。各地书院从一开始包囊万象的讲学变成了专门研究科举,因此有志科举的读书人都去选择了书院而非教育质量日益差下去的国子监。”
钟进卫说着,崇祯皇帝听着。这些事情,应该是他这个主人来讲给穿越而来的钟进卫听。现在却是相反,他是越听越惭愧。
在解释了崇祯皇帝刚才的问题之后,钟进卫把话题又拉了回来,接着道:“因此,如果要重新按照以前的模式重振国子监的话,就不现实了,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有才能的读书人因为有更好的选择,因此他们不会选择国子监,这国子监生源的质量就是一个问题。”
“二,就算国子监里面的监生在恢复积分和历事制度后,能达到了要求到吏部去听调做官,还是只能做一个小吏,这显然不是有才能的读书人所希望的。”
崇祯皇帝听到这里,试探着问道:“钟师傅,那要是朕下旨吏部选官不得歧视国子监出身呢?”
钟进卫一笑,摇了摇头道:“陛下,经过这么多年的科举,进士出身的人已非常多了。而官位有限,进士出身的人都在排队等着。如果陛下下了这么一个圣旨,必然会被内阁驳回。就算内阁不驳回,六科给事中也会驳回的。朝廷中现在所有衙门,有点权力的官员全都是进士出身,这阻力太大了!”
崇祯皇帝听得默认,他做了四年多的皇帝,已经明白皇帝不是说什么就是什么,君权不像开国初那么强大。也就是说,钟师傅说得这些情况,肯定会出现。
钟进卫怕崇祯皇帝想多了伤心,就马上继续说话,引开他的注意道:“因此,臣给国子监找了新的生源和出路,和科举并不冲突。这么一来,阻力必然不大,可以容易地实施下去。”
崇祯皇帝一听,脸上露出喜意,连忙问道:“钟师傅快说。”
钟进卫见成功引开崇祯皇帝的注意,就连忙继续道:“陛下,读书人考科举,说得难听点,就是为了权。但人生的追求,除了权之外,还有财。臣的主意,就是给读书人一条体面的财路。”
崇祯皇帝听了心中一动,眉毛一扬,惊喜地问钟进卫道:“可是研究所?”
钟进卫听得无语,好像一涉及到财这事上,崇祯皇帝的脑子就无比灵活,这活脱脱就是一个财迷啊!
这一点,其实是他冤枉了崇祯皇帝。因为在当家人的位置上,所要考虑的事情中,最为核心的就是一个“财”字。有财才能去做其他事情,这是基础。也是因此,崇祯皇帝才会对“财”字特别敏感。
“正是,臣的主意就是让国子监出身的人,担任研究员。这么一来,身份有了,就是各级散官头衔,让他们在人前不必对科举出身的人卑躬屈膝。平时有国企所发的俸禄,研究出成果后,还有巨额财富的分红。这足以吸引相当大的一部分读书人走上这条路了!”
崇祯皇帝听得连连点头,兴奋地说道:“不错,朕看行!”
“陛下,幼学是基础,大明所有百姓都要进幼学学习。然后可以进行选择,愿意科举仕途的就进那些原本的书院;愿意进各类研究所的则走国子监这条路。另外在国策上,还可以进行一些倾斜。”
“怎么倾斜?”崇祯皇帝已经听得很开心了,一听钟进卫还有要说的,就连忙再问道。
“让研究院从其下属的研究所分红中,抽出一部分资金,设立各类奖学金,给那些愿意走向研究所之路的优秀学生提供求学补助。”钟进卫把后世的这招搬了出来。
崇祯皇帝听了,稍微一想,顿时拍了御桌连声道:“钟师傅,此招甚妙,甚妙啊!”
钟进卫一听,不知道崇祯皇帝想到了什么,不由问道:“陛下,妙从何来?”
“钟师傅是有意考较朕了!好,朕就说给钟师傅听听。”崇祯皇帝笑着指着钟进卫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