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中文网 > 大唐公主的小驸马 > 第四十二章 炮制民心

第四十二章 炮制民心

推荐阅读:弃宇宙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不朽凡人

绿色中文网 www.04zw.com,最快更新大唐公主的小驸马最新章节!

    只有风骨必然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宰相,狄仁杰能做到这个地步,与他长于思,敏于行有莫大关系。他是个行动派,(作者是个脑动派。)

    待到与娄师德稍加商议,狄仁杰已经下定决心,回家写好了奏折。

    这头倔驴决定的事必然也没人能够阻止。

    早朝,群臣都有些安逸,所奏的不过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官职考核,哪里的县令得人心,哪里出了恶差需要严办,大理寺又上报了几宗案件,该为天下警醒。一众官员,充分运用了夸张假设的手法,将小事讲清,稍加引申,从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角度进行剖析,然后引发出对家国的感慨,对人民的热爱,表明自己的忠心。

    没有来俊臣的大告,也没有国之大礼,朝廷是祥和而无聊的。

    本以为早朝该散了,众人也做好了准备,狄仁杰请出了他的奏折。

    “陛下,臣有本奏,如今天下安定,当立储君安天下民心,自古争储之事,轻则造成朝廷百官震动,重则同室操戈,当早立太子,明确宗室继承,也好让太子能有所准备,学习处理政务。”

    武皇听了这话,一上午的烦闷心情立刻变成气愤,这我还活的好好的呢?不过却赖着性子问,“狄爱卿,以为当立谁为储君。”

    狄仁杰义正言辞的道,“庐陵王李显,是陛下嫡子,当为太子。”

    武皇扫视一周,“你们以为呢?今日你们便说说吧,当立谁为太子。”

    朝中分了三派,以狄仁杰、张柬之为首的人,拥立庐陵王,以工部尚书王谦、刑部侍郎姚崇为首的人,拥立武旦,剩下的娄师德、武三思、宋等人不说话,中立图个安稳。武皇难得主动问其此事,此事表个态,也好在新君面前博个彩头。

    武皇冷哼一声,朝堂下面立刻黑压压的跪倒了一片,可是请立太子的声音丝毫未减,这请立然后再变卦,真的成小人了,把两人都得罪了,以后可没好果子吃。

    武皇强制退朝,大伙都散了,只狄仁杰还心心念念的跟进宫来,武皇听他嗦完,还是没有立这个太子。

    狄仁杰走了,沈三问来了。

    沈三问心中忐忑,今日没有去早朝,不知朝堂是不是如消息中说的那样,朝堂半数请立太子,如果过半数,这哪里是请,这都快成逼迫了。

    武皇瞥他一眼,见他毫无敬畏的行礼,总觉得有些不满意,“朝堂请立太子,朕却是不满意这两个儿子,你便与朕把此事办好,堵住这悠悠众口。”

    沈三问惊讶的眼珠子都要蹦出来啊,“啊?这事我来办吗?”

    武皇语速快了几分,显得有几分不耐烦,“此事并非与你无关,不要整日无所事事,你回去多多想想,不要如此懒散,浪费了一副好头脑。这些老臣,顽固不化,朕也颇为厌烦,尽早解决了来复命。”

    沈三问觉得自己应该是凉了,十分为难的应了声,“哦。”

    武皇手里的笔都写不下去了,直接砸过去,“滚。”

    大清早的,就来听了这么一句话,就被赶走了。沈三问打个哈欠,摇摇头,清醒了一下,然后赶回家。

    沈三问:“公主啊,王谦那老头怎么突然支持起武旦来了。”

    公主一如往常的云淡风轻,“他的儿子、你的好兄弟王彬,本月回京,已经成为皇兄的左膀右臂了,你还不知道吧。”

    沈三问的确不知道,“难怪了,许久没有与他相聚,只道他是回乡应酬、结婚生子,没想到居然已经回来了。那此人倒是好搞定,姚崇没转头跟着他的上官张柬之倒是让我意外。”

    公主一边认真的看着早朝的消息,一边回复,“张柬之才来多久,姚崇能在刑部站稳,还承着刘仁轨的情,必然会支持四皇兄。这些人中,只有姚崇需要费一番功夫,我就等着你的好消息了。”

    沈三问打个哈欠,继续回去睡觉,休息好了好做事。今天事情很多,又要完成皇帝陛下交代的任务,又要陪儿子去玩耍选师父,还要接待远道而来的贵客。

    还没等他起来,皇宫又起了一阵小风波。

    武旦的两个儿子,李成器得父亲多年培养,性情温和,李隆基出生较晚,性格受诸多贤臣影响,对洒脱文士更加倾慕。这一日服侍武皇多年的内宦范云仙,在御花园碰到了前来拜见的李隆基。范云仙见李隆基生的模样俊俏,又笑的天真淳朴,便夸赞几句,心中不免升起几分同情,今日只怕众人对这位小王爷不会那么客气。

    李隆基进宫一向畅行无阻,可如今却偏偏来了个拦路虎,守卫将军武懿宗看到李隆基,含沙射影的指责旁边的李姓将军,“这是未来太子的儿子,进宫怎么不速速禀报,枉你姓李,怎么如此没有眼力劲。”

    李隆基虽然是个几岁的少年,也知道此人阴阳怪气、不怀好意,立刻反击,“这是我李家的朝廷,李家的护卫,你是何人,敢如此呵斥我李家护卫。”

    武懿宗听这话十分气愤,如今的天子可是姓武,立刻着人捉拿李隆基。

    范云仙见此,忙出来拦着,“武将军消消气,不过是小孩子的戏言,何必当真。”

    武懿宗也不想驳了这位皇帝近侍的面子,毕竟范云仙从武皇入宫就开始在身边伺候了,不好得罪,可他却并没有放过李隆基的打算。

    李隆基虽然安稳的进宫拜见了皇祖母,却并没能安稳的出宫,武懿宗在出宫的路上截住了他。

    他昏迷前听到的最后一句话是,“不过是个失宠皇子的庶子,这朝堂早就姓武了,耀武耀威给谁看,换身衣服,给武攸暨送去。”

    李隆基久出未归,不久武旦便得知,担忧不已。自从朝堂变故以来,武旦一直深居简出,不理世事,事关亲子,再也坐不住,亲赴皇宫问讯。范云仙心中料定此举会令武皇不满,如实告知二人之争,武懿宗也不敢谋害皇家子,想来不会有性命之忧,不过受些苦头。

    不多时,李隆基果真平安归来。

    只是纸里包不住火,武旦进宫与范云仙秘谋之事,为有心人得知,添油加醋告到了武皇跟前。范云仙居然知而不报,为武旦掩盖行迹,这已经是实打实的背叛,武皇责问之下,范云仙道明实情,只是如今在立储风波的当口,范云仙又一向拥立武旦,武皇对此全然不信,改令来俊臣彻查此事。

    范云仙被来俊臣一阵责打,不久一命呜呼。人死了就好办,来俊臣最终还是让武皇相信了武旦居心叵测,勾结宫人,图谋不轨。

    武皇责备武旦监视宫廷,不忠不孝,武旦有苦难言。

    不久,武懿宗使人诬陷武旦两个皇妃使用巫术诅咒武皇,二人被处死,李成器和李隆基年少经受丧母之痛,武旦为保护李隆基又升李隆基之母为正妻,李隆基由此取得嫡子身份。

    当然,许多事情都发生在沈三问醒来之后。

    沈三问一觉醒来,首先带着儿子去酒楼见王彬。

    王彬一如以往红衣飘飘,却增加了几分凝重沉稳的气质。

    沈三问见面就与他打趣,“小问,这是你王叔叔,记好,穿这种鲜艳红衣的人都热情似火,嘻嘻哈哈,少了当将军杀伐果断的气质,以后不准学你王叔叔。”

    王彬额头冷汗狂瀑,人生最遗憾的事情不是错过了真挚的爱情,而是交友不慎,“告辞”。

    沈三问拦住他,“许久未见,见面就走?我儿子还在这呢,也不给你兄弟留一分颜面?来,小问,叫王叔叔抱抱你。”

    沈小问很听话,“王叔叔抱抱,小问想买一把剑,王叔叔给小问买好不好。”

    王彬点点头,还是很开心的抱起他,一阵感慨,“许久未见,你儿子都这么大了。”

    沈三问:“小问要不要去王叔叔家做客?”

    沈小问很乖的睁着大眼睛,充满了期待,“王叔叔可以不?”

    王彬摸摸小家伙的头,“真乖,吃完饭,跟王叔叔回家去。”又望着沈三问询问,“今日叫我出来,何事?”

    沈三问:“你这三年一点音信全无,近日才知你回京,关心一下。”

    王彬叹一口气,“父亲让我去历练,为了族中之事奔波,才忙完回京。”

    沈三问:“你这可是忙了三年,成果呢?”

    王彬:“只不过依着命令行事,成果与我无关。”

    沈三问觉得这肯定是大事啊,布置了三年,还不能与外人道。“你想好要扶持武旦了?”

    王彬沉默了一会,“我们能不谈政事吗?叙叙旧可好。”

    沈三问:“我此乃是奉陛下之命,不可以。”

    王彬:“陛下有何命令?”

    沈三问:“你先告诉我,王家真的在全力支持武旦?”

    王彬:“不如你先告诉我,谁能当这个储君,你又支持谁。”

    沈三问觉得听到这里自己本来应该有些生气的,可是却生气不起来。多年至交,今日真的各为其主了,在这里问着明明都知道的问题。

    “你若是信得过我,那就让你父亲约束好王家,武旦不是嫡子,也不是贤君,陛下的帝位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交由他继承。”

    王彬摇摇头,“此事已经远非我能控制,若是可以,我也不愿意王家卷入这场纷争。”

    沈三问振作了一分,“你这么想也好。”

    王彬:“如今庐陵王远在房州,与庶人无异,为何武旦不可以被立为太子?你之前所说,无不应验,是陛下之意,还是你自己思考所得。今日便分析一番?”

    沈三问:“哎,武旦运气不好啊。”

    王彬:“...有你这样分析的?”

    沈三问喝了一口酒,“如今朝局如何?”

    王彬:“如今六成官吏,支持立储。武旦有意让步,李唐嫡系臣子支持李庐陵王,只是姚崇等朝臣与庐陵王无深交,并不应允。掌控财税军的实权职位,武氏和李氏、崔氏占了三分之一。崔家自从崔察罢相之后,逐渐分裂成三系,一系拉拢李氏,一系投靠公主,还一系坚持中立。狄仁杰着急立储,不过是武氏族人残暴,担忧武氏擅权,危害百姓。公主,借宋、上官婉儿之手,考察官吏,安插心腹,对朝局了如指掌,势力早已不下于武旦。”

    沈三问:“娄师呢?”

    王彬:“娄师德坚持中立,但是他手下有些人支持李显。”

    沈三问:“李显是否并无此心?”

    王彬:“我并未接触庐陵王,不过听闻庐陵王重情,应当是一位仁君。”

    沈三问:“庐陵王若是重情,怎么会初登帝位就胡来。就算他仁慈,如何能保证他手下人也仁慈,这样武旦和公主只能委曲求全,还难免危险。”

    不过王彬说这话,可见武旦已经说服众人支持李显,六成人拥立李显,这是什么概念?他不过在外地当个庶人,就有人给他把路铺好了,怎么会如何顺利?

    王彬默默喝酒。

    沈三问有突然想到了一个重要的人物,“武氏呢?武三思与庐陵王可有联系?”

    王彬:“你傻了吧,武承嗣还想着做太子,武三思怎么会抛弃他亲堂兄,支持李显?”

    这说不通,如果只有这些这些李唐老臣,武氏反对,李显坐不了这个太子。毕竟朝堂之上,武皇很重视均衡,武氏的话语权不低。除非两方达成一致,拥立李显,他才能坐上这个太子之位。李显做了太子,一心享乐,然后到武则天晚年,顺利上位。他回京期间,这些拥立大臣,便能与他建立信任。

    武三思一定是投靠了庐陵王。

    天下人,朝廷中人,在乎利益的人多,在乎皇帝是谁的少。只有朝堂上下,口径一致,才能让武皇误以为天下思唐,迫于民心,立下李显这个太子,这布局的人心思和掌控力,倒也不俗了。参考后世的历史,武氏能有这份魄力和执行力的,也只有武三思了。他早与李显达成协议,拥立新君,甚至已经为儿子与李裹儿定亲。

    朝廷中两派一致、后宫又有上官婉儿,如此一来,才是一个完整的计划。

    沈三问叮嘱王彬,“此事保密,小问交于你照顾几日,下面这十个人跟着前去保护,我先回府了。”

    公主正在午休,沈三问不忍打扰,来到书房,打算再次翻看朝臣名录,却看到旁边的臣子资料,主要记录的京郊官吏、各州大员的相互关系,部分还圈了出来。

    内中夹着一张公主所书名录。

    名录左右两列,泾渭分明,初看便知道,左边是支持李显的,右边是支持公主的,圈出来的是保持中立的。

    名录下方,也抄录了部分中立的。

    只是不知道这些人是否有问题,这武氏势力方面是否真的出了问题。

    沈三问看了许久,知道公主到来,“你今日不是很忙吗?”

    沈三问:“我突然想到了重要的事情,所以回来了。武三思,可能已经与李显有所勾结。”

    公主表现的很平静,“原来如此。”

    沈三问:“朝中可是发生何事了?”

    公主:“我只是也有些奇怪,朝中有些原本拥护武承嗣的人,都闭了口风。不然两成人中立,支持反对者应该各占四成。”

    沈三问:“那公主的支持者有多少?”

    公主:“也是四成。”

    沈三问:“武三思怎么处理?”

    公主:“武三思想要的,我给不了他。”

    沈三问:“应该是这李裹儿出世对李显的影响不小,你打算如何应对。”

    公主:“没想到。”

    沈三问:“难得有你没办法解决的事情。”

    其实有个两人都知道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杀了李显。可是公主不会这么做,沈三问也不能这么做。如今看来,武旦并不得臣下之心,威胁倒是小一些。

    来回折腾一番,时间已经不早,沈三问又赶去驿站,迎接远道而来的贵客。

    薛绍自流放地返回京师,并无多少人知晓。如今李隆基也到了该读书的年纪,时机刚好。

    沈三问为薛绍摆了酒席接风洗尘,慰问他多年劳苦。此时的薛绍已经不再是那个翩翩少年,家里的离去、生活的挫折却不改他的正义之气。李隆基若是能有这样一个有情有义的师父长期陪伴在身边,沈三问也放心不少。

    吃饱喝足,谈天说地,沈三问带着薛绍前往武旦府邸。

    正好李隆基回家梳洗完毕,阴郁的在屋子里生闷气。

    武旦对薛绍很客气,在家中等候多时,待到二人到来亲自出门迎接。薛绍少有才名,是长安年轻一代的翘楚,薛家和李家是长久的姻亲,薛绍的大哥是为李家牺牲的,薛绍这个为李隆基选定的夫子,在李旦心中自然有许多不同。

    此时,沈三问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李隆基之母也健在。只当个引荐人,人已经护送到,起身告辞。

    李隆基罕见的不肯出门,于是武旦带着薛绍进门。

    武旦:“隆基一向知礼,今日刚刚在外面受了委屈,薛公子莫要介怀。”

    薛绍连忙表示自己不介意,“能为公子之师,是薛绍的荣幸,公子还小,也初见薛某,不够亲近也是理所当然。自然得慢慢教,不可操之过急。”

    因为沈小问去了王家宅院,选师的事情,正好顺延,这些天,王府鸡飞狗跳,小问每日爬假山玩池水,捉金鱼掰荷花,后面还跟着十条尾巴。王彬忍无可忍,受了长辈许多责备,才知道自己是闯了多大祸,带回了京城了不得的人物。可是小霸王在王府作威作福,完全不想回家,王府中人也不好强行撵走。

    另一边,薛绍耐心的与李隆基拉近关系,也与李隆基亲近不少。

    得知薛绍来京,王彬约了旧友崔玄,找来沈三问,打算办一场旧友聚会,当然,最要紧的是能趁着聚会送走小霸王。

    得知又有两位叔叔,小霸王愉快的赴宴。

    薛绍带着李隆基,王彬带着小霸王,沈三问带着钱,崔玄带着折扇,几人共同在酒楼欢聚。

    赴宴之上,自然谈到了李隆基,就凭他冷漠早熟的不像话的脸,在热闹的聚会上,宛如夏日飞雪,也是不容忽视的主角。

    崔玄便问起来:“李公子这是怎么了?”

    薛绍轻描淡写的介绍:“与武懿宗起了争执,小公子说朝堂姓李,与他无干,不让他训斥护卫,被羞辱了一番,如今还年轻,每每想起来,自然有些介怀。”

    在座都是聪明人,自然知道是何意,小小年纪能够如此认识,自然跟他的见识没什么关系,必然是有大人的意思在里面。无论是武旦的意思还是属臣的意思,小公子这话都将武旦推到了武家的对立面。

    沈三问看他一眼,“隆基,陛下姓什么。”

    李隆基糯糯道,“姓武,但这还是李氏的江山,以前是,以后还是。”

    沈三问认真看着他的眼睛,“如今这江山姓武,是陛下凭本事得来的。这江山以前姓李,是李家先祖和父辈们的本事,是他们的荣耀。作为李家的子孙,不可以仗着前辈的本事,看不起任何人。李家如今能够成为高高在上的皇族,靠的是天下千千万万百姓的支持,他们或许并不高贵,并不聪明,可却是江山的基石。武懿宗身为朝廷命官,作为守卫将军,自然能够管的下属。他的德行对错自有同僚评判、史书评判,如今你尚且年幼,无需卷入这些大人的纷争,谨言慎行,不要给自己和父亲惹祸。以后你能够凭借自己的本事,守护先祖的荣耀了,再来说今日的话,知道吗?”

    这一大段话下来,李隆基一时半会理解不了,挠挠头,点点头。

    薛绍见此,倍感欣慰,“沈兄之言有理。”

    崔玄也应了一声,“小公子,沈兄的意思是没什么人出生便是注定高贵的,人要靠自己,才能过的好,只有自己打拼得来的才是自己的。知道吗?”

    李隆基点点头,还是这位叔叔说的简短有理,听得懂。

    王彬却无语了,“你教别人的儿子头头是道,你教教自己儿子可好?”

    沈三问招招手,小问放下手中的大虾,跑到沈三问怀里。

    沈三问:“小问,在王叔叔府里乖不乖。”

    小问神态憨厚的看了眼王彬,“嗯,我可乖了,王叔叔,是不是?”

    王彬:“...”

    崔玄也是一阵的无语,乖你妹啊乖。

    薛绍也将眼光放到沈小问身上,“听说小问以后要做将军啊?”

    沈小问点头如捣蒜,“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小问一定可以的。”

    薛绍:“你给小问选的那个人做夫子?文师还是武师?”

    沈三问:“还没选好,正好你来了,不如一起教吧。”

    王彬:“你这父亲当得十分不靠谱。他二人性格不合,不适合一起教。”

    沈三问心想,我也真没这个意思。

    崔玄:“这洛阳城,也难得找个敢教沈小公子的文师。”

    王彬:“不错。”

    沈三问:“你们。。。”

    薛绍扬起手,“不如”。

    崔玄和王彬赶紧把他的手握下来,生怕他做这个好人,可不能祸害老实人了。

    讲真的,沈三问也没想着现在给他找个老师,教坏了可不好。

    唐朝的启蒙读物是千字文、百家姓,然后继续各种背背背,读读读,虽然的确比现代教育多了许多内容,拓宽了知识面,但书中的思想在沈三问看来还是有许多陈旧腐朽的地方,并不被沈三问认可。如今儿子出生了,沈三问更想亲自教,也好编撰一套能够符合现代人思想,又与唐朝国情相结合的教材。等他长大一些了,再送到军营交给张扬。

    这四人老大不小,居然想起来玩过的英雄杀与狼人杀,几个人在酒桌上直接玩起来,权当回顾一下时光了。明明都还很年轻,却经历了不少事,有了各自的成长,连带着心境也成熟了许多。

    一群大年轻,追忆往昔。

    到了快要散场的时候,沈三问举起酒杯,“没想到我四人还有能在洛阳重新聚首的一日,希望以后无论境遇,我们都能不忘初心,不忘兄弟情谊。”

    王彬举杯想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路要走,能够与三位同路而行,王彬深感荣幸,以茶代酒,敬诸位一杯。”

    崔玄也举杯叫好,“祝愿三位兄弟前途似锦,一生安康。”

    薛绍只是举杯,眼中却已有泪花,这四人只有他经历的伤痛最多,只有他真正的感受了阴阳陌路,穷困潦倒时的兄弟情谊,于是哽咽出声,“薛绍永远不忘诸位兄弟的恩德,薛绍在狱中之时,在流放之地,都幸得各位兄弟照料,他日必报此恩。”

    一场欢聚落幕,沈三问带着儿子回家。送走瘟神,王彬觉得自己还应该多庆祝两次。

    不多日,便发生了来俊臣查范云仙,武懿宗陷害武旦二妃之事。范云仙直接被打死了,武氏二妃当天被查出,不久便被带走处死,时间紧迫,公主二人实在是无能为力。李隆基在府里哭成了泪人,武旦却不敢有丝毫作为。

    李隆基于是问师父,“娘亲还会回来吗?父亲不是陛下的儿子吗,父亲去求一求,就可以接母亲回来了啊。”

    薛绍摸摸他的头,安慰一声,“隆基不要怪你的父亲,他也是身不由己。有许多事,你长大就会明白了。”

    武则天而后召李隆基进宫询问与武懿宗之争,孩子的话还是很可信的。

    李隆基坦然承认,又说了许多,“隆基错了,陛下不要怪父亲。父亲常常教我李家有今日,都是善待天下人,被天下人善待的结果,隆基那日所说的不过是气话,气不过武懿宗侮辱父亲。”

    此番对答还算得体,武则天不仅没有怪他,还夸他有骨气,给他封了王位虚衔,临淄王。

    虽说是个没有实封的李姓王爷,不过这下已经许久没有李姓的王爷了,得到陛下如此夸赞,也算是给李氏长脸了,武旦脸上十分有光。

    后宫这一番变故,知晓的人都心如明镜,比如上官婉儿,也比如张昌宗。

    张昌宗进宫,可不是真的为了做一个玩物,来俊臣的果断凶残,武皇杀母封王的举动,也让他有几分畏惧。只是不甘人下的心,始终驱使着他去尝试,去进步。

    能够冒着生命危险,求得大富大贵的人,自然有常人难有的毅力。

    可是引起武皇的注意并不简单,仅仅凭借殷勤、谦卑、谨慎还是不够的,还是需要一个让武皇成功注意到的契机。

    他决定放手一搏。

    人生就是一场豪赌,赌对了未必不能赢回来失去的一切。

    上官婉儿与武三思的见面频率、时机、地点,各种眉目传情,欢声笑语,久历情场的张昌宗自然看在眼里,若是能够踩着上官婉儿上位,警醒陛下,能够取代上官婉儿的地位也未可知。张昌宗知道武三思的目的,上官婉儿为武皇起草诏令已久,借助上官婉儿之手,可以掌控许多朝政内务。

    上官婉儿代武皇处理事务,一向以武皇利益为先,再次之,安插自己的势力,维护那些能为己用的文人,再次,维护武三思的利益。而有些利益是武皇不屑管理,她不屑于争取,武三思却愿意的。

    比如房州县令之位。

    现任房州县令对李显不好,他也不敢对李显好,上有皇帝的命令,一应规程,如有逾矩,他这个县令都得脑袋搬家,无数双眼睛盯着他。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是,李显的妻子脾气还不好,他自然怕被记恨上。

    好不容易熬到任期满,可以升迁调任,他终于可以卷铺盖走人了。

    此职可大可小,武皇没有过问,上官婉儿便可以操作。武三思提了几次,希望与庐陵王交好,这既然是个有益的机会,上官婉儿也没打算错过。

    于是她便同意由武三思的亲信担任这个县令之职。

本站推荐:三寸人间重生之全球首富凡人修仙传天下第九龙王医婿道士不好惹(又名:古井观传奇)超品小农民神祇神秘复苏仙宫

大唐公主的小驸马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绿色中文网只为原作者沈三问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沈三问并收藏大唐公主的小驸马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