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二章:那得多少银子啊
推荐阅读:弃宇宙、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不朽凡人
绿色中文网 www.04zw.com,最快更新傅元令肖九岐最新章节!
朝廷文书下达的的确很快,外头的商户们吃瓜还没吃个全乎,就看到傅家又接了圣旨。
一时间大家不知道该羡慕还是该同情,毕竟这样的事情弄不好就要倾家荡产,当然要是干好了,那就是个下金蛋的母鸡啊。
虽说傅元令做生意一向没亏过,但是这回的生意不是她自己要做的,这不是朝廷硬塞的吗?
知道真相的易家跟卢家:
眼前形势不明,易家大奶奶跟丈夫私下里商议,“你说这事儿能不能成?我这心里慌慌的,这可不是八千两,八万两,这可是八十万两啊。”
易宜同心里也没底,这还是他第一次直接跟着瑾王妃做生意,这胆子不仅大,这还能做个局出来把人都糊弄了。
就凭这一点,易宜同觉得这生意大概不会扑街。
“以后我就多盯着这件事情,家里其他的事情你多上心。”易宜同叮嘱妻子,“既然已经上了船,那就是一条船上的人,怎么也不能让船沉了。”
易大奶奶拍拍胸口,“行,你放心,咱们就拼一把。”
做生意总是有风险的。
卢家那边倒是没想这么多,只是文书下来后,卢承毅叫上易宜同二人去找了戚若重议事。
过了三天,商盟就对外发出一则消息,傅家商行联手易家商行,卢家商行,共同承办织锦工院。
消息一出,在上京砸出了个大水花。
不声不响的,谁知道傅元令居然能说动易家跟卢家入伙,有那胆大的也想分口饼吃,就去商行询问参伙的事情,结果被拒绝了!
戚若重对外说,他们大姑娘说了? 这笔生意不敢说一定赚钱,所以只带着易家跟卢家冒险一试,不会再招人入伙? 但是后续会有其他的生意商谈? 有兴趣的可以来商盟询问。
后续的生意可不少? 至少大量的纺具需要预定,铁铤、弹弓、纺车等等,还要招收大量的工匠? 现成的工匠是没多少的? 因为造作局在上京的缘故,凡官册上记名的工匠那都是造作局的人。
剩余零星几个成不了气候,所以得先把招人? 招愿意做工匠的人? 召集起来就要让他们学习怎么做一个合格的工匠? 只是把人教出来就得花不少功夫。
这个时间正好建造工坊? 两不耽误。
傅元令早有成熟的计划? 文书一下来? 立刻就让人张贴招工匠的告示,待遇优厚。
首先做工匠不入奴籍,造作局的工匠那都是签了奴契的,而且是祖祖辈辈都是工匠,婚事也不自由? 造作局指给你谁就得娶就得嫁不能反抗。
但是傅家的织工坊就不用? 来学手艺不用花钱? 学成后也不用给东家免费干三年? 只要开始上工就能拿月银,这工位还能传给下一代,但是有人身自由。
不过? 前提是得签十年的工契,做满十年才许离开。
十年工契跟祖辈的奴契,这还用比吗?
免费学手艺,不用白给教手艺的东家干满三年活才有工钱拿,这样的好事这是天上掉馅饼啊!
告示贴出去,前来学工的人就络绎不绝,甚至于还有家里把七八岁的孩子都送来的。
傅元令自然不会收这些孩子,太小了什么都干不了,而且这年纪还是长个的时候,干的活儿太累小身板也受不住。
商盟里被前来的百姓围得水泄不通,这样火热的场面令人大感意外。
同样的,如此招工匠,不免也触动了别人的利益,比如造作局。
造作局这几日看着风平浪静,但是私底下都炸开花了,做工匠的谁不羡慕能有个自由身,卖身给造作局,祖祖辈辈都得当个奴才,这心里可不好受。
造作局里人心浮动,相反地傅家商盟那边却热火朝天。
尤其是傅卢易三家出银四百万两建织锦工坊,更是令人咋舌。
四百万两在百姓耳中那就是个天上的星星,摸都摸不到,只能远远的看一眼。
那得多少银子啊。
傅元令仔细查看了上京的舆图,圈了一块地,距离造作局不远不近,就在上京西郊。
上京西郊除了造作局之外,还有大大小小不少的作坊,只是各商户的产业,规模不大,布局不一。
现在将一整片的荒地圈起来都给了织锦工院,从规模上看,比造作局也就小了一圈。
要建造工坊需要大量的泥瓦匠,民间的泥瓦匠都是小股几十个人,多的上百个人,很难成规模,要是招这样的泥瓦匠一来不好管理,二来质量也是参差不齐。
傅元令就盯上了工部。
肖九岐就带着媳妇的期盼去了工部要人,毕竟这织锦工坊也有朝廷一半嘛。
工部做大工程那是习惯的,只在部里记名的泥瓦匠就不下万人,调千余人出来也不是不行。
要是别人工部尚书可能还得推一推摆摆架子,但是瑾王亲自上门要人,那张锅底脸就跟大年夜的门神似的凶神恶煞,再想起这位在朝堂上那张嘴怼的人恨不能就地重生,他觉得自己还年轻,在尚书的位置上还能再尽忠十几年,不想英年早逝。
于是,工部尚书爽快的批了人。
千余工匠到场,傅元令又让人从民间召集会做饭的厨娘为工匠们做饭,接连半月西郊热闹的很,甚至有机灵的小商贩挑着挑子前去兜售零嘴等物件赚点小钱。
西郊忙碌的同时,傅元令也在商盟挑选了制作纺具的商户与之合作定做纺具,反正肥水不流外人田。
年前傅元令就给仇行写信将三连山那边荒山种植的桑麻押送至上京,等这边建造的差不多,那边也该到了。
转眼就开了春,身上的厚棉衣也换成了夹衣,傅元令的肚子也已经有点凸显了。
元礼跟裴秀都从西北回来了,一回来就接手了西郊的事情,裴秀期盼得婚期暂时又泡汤了。
俩人成了未婚夫妻,元礼使唤裴秀可顺手了,没半月裴秀觉得自己俊朗的小白脸都黑了三分。
这边工坊建造如火如荼,另一边边关送来急报,北疆扣边。
朝廷文书下达的的确很快,外头的商户们吃瓜还没吃个全乎,就看到傅家又接了圣旨。
一时间大家不知道该羡慕还是该同情,毕竟这样的事情弄不好就要倾家荡产,当然要是干好了,那就是个下金蛋的母鸡啊。
虽说傅元令做生意一向没亏过,但是这回的生意不是她自己要做的,这不是朝廷硬塞的吗?
知道真相的易家跟卢家:
眼前形势不明,易家大奶奶跟丈夫私下里商议,“你说这事儿能不能成?我这心里慌慌的,这可不是八千两,八万两,这可是八十万两啊。”
易宜同心里也没底,这还是他第一次直接跟着瑾王妃做生意,这胆子不仅大,这还能做个局出来把人都糊弄了。
就凭这一点,易宜同觉得这生意大概不会扑街。
“以后我就多盯着这件事情,家里其他的事情你多上心。”易宜同叮嘱妻子,“既然已经上了船,那就是一条船上的人,怎么也不能让船沉了。”
易大奶奶拍拍胸口,“行,你放心,咱们就拼一把。”
做生意总是有风险的。
卢家那边倒是没想这么多,只是文书下来后,卢承毅叫上易宜同二人去找了戚若重议事。
过了三天,商盟就对外发出一则消息,傅家商行联手易家商行,卢家商行,共同承办织锦工院。
消息一出,在上京砸出了个大水花。
不声不响的,谁知道傅元令居然能说动易家跟卢家入伙,有那胆大的也想分口饼吃,就去商行询问参伙的事情,结果被拒绝了!
戚若重对外说,他们大姑娘说了? 这笔生意不敢说一定赚钱,所以只带着易家跟卢家冒险一试,不会再招人入伙? 但是后续会有其他的生意商谈? 有兴趣的可以来商盟询问。
后续的生意可不少? 至少大量的纺具需要预定,铁铤、弹弓、纺车等等,还要招收大量的工匠? 现成的工匠是没多少的? 因为造作局在上京的缘故,凡官册上记名的工匠那都是造作局的人。
剩余零星几个成不了气候,所以得先把招人? 招愿意做工匠的人? 召集起来就要让他们学习怎么做一个合格的工匠? 只是把人教出来就得花不少功夫。
这个时间正好建造工坊? 两不耽误。
傅元令早有成熟的计划? 文书一下来? 立刻就让人张贴招工匠的告示,待遇优厚。
首先做工匠不入奴籍,造作局的工匠那都是签了奴契的,而且是祖祖辈辈都是工匠,婚事也不自由? 造作局指给你谁就得娶就得嫁不能反抗。
但是傅家的织工坊就不用? 来学手艺不用花钱? 学成后也不用给东家免费干三年? 只要开始上工就能拿月银,这工位还能传给下一代,但是有人身自由。
不过? 前提是得签十年的工契,做满十年才许离开。
十年工契跟祖辈的奴契,这还用比吗?
免费学手艺,不用白给教手艺的东家干满三年活才有工钱拿,这样的好事这是天上掉馅饼啊!
告示贴出去,前来学工的人就络绎不绝,甚至于还有家里把七八岁的孩子都送来的。
傅元令自然不会收这些孩子,太小了什么都干不了,而且这年纪还是长个的时候,干的活儿太累小身板也受不住。
商盟里被前来的百姓围得水泄不通,这样火热的场面令人大感意外。
同样的,如此招工匠,不免也触动了别人的利益,比如造作局。
造作局这几日看着风平浪静,但是私底下都炸开花了,做工匠的谁不羡慕能有个自由身,卖身给造作局,祖祖辈辈都得当个奴才,这心里可不好受。
造作局里人心浮动,相反地傅家商盟那边却热火朝天。
尤其是傅卢易三家出银四百万两建织锦工坊,更是令人咋舌。
四百万两在百姓耳中那就是个天上的星星,摸都摸不到,只能远远的看一眼。
那得多少银子啊。
傅元令仔细查看了上京的舆图,圈了一块地,距离造作局不远不近,就在上京西郊。
上京西郊除了造作局之外,还有大大小小不少的作坊,只是各商户的产业,规模不大,布局不一。
现在将一整片的荒地圈起来都给了织锦工院,从规模上看,比造作局也就小了一圈。
要建造工坊需要大量的泥瓦匠,民间的泥瓦匠都是小股几十个人,多的上百个人,很难成规模,要是招这样的泥瓦匠一来不好管理,二来质量也是参差不齐。
傅元令就盯上了工部。
肖九岐就带着媳妇的期盼去了工部要人,毕竟这织锦工坊也有朝廷一半嘛。
工部做大工程那是习惯的,只在部里记名的泥瓦匠就不下万人,调千余人出来也不是不行。
要是别人工部尚书可能还得推一推摆摆架子,但是瑾王亲自上门要人,那张锅底脸就跟大年夜的门神似的凶神恶煞,再想起这位在朝堂上那张嘴怼的人恨不能就地重生,他觉得自己还年轻,在尚书的位置上还能再尽忠十几年,不想英年早逝。
于是,工部尚书爽快的批了人。
千余工匠到场,傅元令又让人从民间召集会做饭的厨娘为工匠们做饭,接连半月西郊热闹的很,甚至有机灵的小商贩挑着挑子前去兜售零嘴等物件赚点小钱。
西郊忙碌的同时,傅元令也在商盟挑选了制作纺具的商户与之合作定做纺具,反正肥水不流外人田。
年前傅元令就给仇行写信将三连山那边荒山种植的桑麻押送至上京,等这边建造的差不多,那边也该到了。
转眼就开了春,身上的厚棉衣也换成了夹衣,傅元令的肚子也已经有点凸显了。
元礼跟裴秀都从西北回来了,一回来就接手了西郊的事情,裴秀期盼得婚期暂时又泡汤了。
俩人成了未婚夫妻,元礼使唤裴秀可顺手了,没半月裴秀觉得自己俊朗的小白脸都黑了三分。
这边工坊建造如火如荼,另一边边关送来急报,北疆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