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丹徒县五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绿色中文网 www.04zw.com,最快更新大明阁臣最新章节!
他们身穿简陋的蓑衣,望着根本没有停下趋势的暴雨,眼神中充满了无奈和担忧。
经过一番攀谈,陈瑀知晓这些人是牛家庄的佃农,暴雨阻碍了收成,他们今年根本无力交租,可是又无可奈何,只能祈祷着上天快些停了这该死的暴雨。
这些人去年便已经欠了地租,只是希望今年夏收之后,能将欠租还清,虽然日子可能会过的紧巴点,但是也无所谓的。
可是今年这场雨之后,别说去年的地租,怕今年的也交不上了。
无力交租的后果,就是逃亡,逃亡之后便又是涌现出一批流民。
其实这些人原先都是牛家庄土生土长的农民,和村东头那边拥有自己的土地的农民一样,他们曾经也拥有自己的土地。
至于为什么会成为佃户,他们支支吾吾的,也没有细说。
陈瑀见他们兴致不高,安慰了几句,便和房小梅、沈飞朝村东头走去。
等他们走远后,那几个佃户才反应过来,相互问道:“你们认识他么?”
众人皆摇头,然后开始众说纷纭,有说是知县下乡体察民情的,有说是读书人了解民间疾苦的,有更厉害的说是哪个王爷国公来看地的,怕说不得又是哪家国公爷看上村东头那几块地了。
良久后有位猛士道:“会不会是皇帝微服私访?”
当然这些陈瑀听不到,他们行走的很慢,泥泞路很滑,有几次陈瑀差点没站稳摔了下去,这一路过来,三人身上皆都沾满了泥土。
村东连接着河道,这里受灾更加的严重,那些小民们此刻正在修缮河堤,可是纵然他们如何卖力,都挡不住洪水肆意的侵犯。
汗水和雨水混杂在他们的脸上,男人、女人、老人,甚至小孩,都在翻着泥土,不断的堆积河道两岸和田埂两岸,田埂内的积水根本无法通过地势的高低放出去,他们这些田地势本就处在低洼的地段。
无奈之下,只有人工的将水从田埂内运出去。
他们全身上下脏的犹如泥人一般,不过这些他们都不在乎,不知劳累了多久,有妇女揉了揉腰站了起来,从田埂上端着一壶水自顾喝了起来,然后端着水来到还在劳作的男人身前。
男人并没有喝,将水递给了孩子。
孩子们都不是很高,有些孩子站在田埂内,水已经到了胸口。
这里没有什么好雨知时节,也没有什么闲看雨水落,显示是残酷的,这里更加的残酷,他们努力的守护着自己仅有的一点点希望。
陈瑀走了过去,手中拿着农具,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去。
有小农见到陈瑀后,奇怪的问道:“这位兄弟是村西头的?面生的紧,没见过呢!”
陈瑀爽朗一笑,他现在满脸是泥巴,也看不出原本白皙俊秀的脸面,不然小民如何也不会相信他是和他们一类人。
陈瑀道:“是啊,以前都在外地务工,这不回来帮忙了,哎,这该死的暴雨,今年地租怕是交不上了,我们也在合计着接下来该怎么办。”
“怎么说你们也比我们要强多了,最起码还有自己的地。”沈飞也笑呵呵的加入到务农队列之中。
就连平日里特喜欢干净的房小梅,此刻也顾不得那么多了,看到这种情景,怕就算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心软起来。
尤其是见到那些小孩子,整个人怕都没有麦穗高,却依旧在这里帮助父母的场景。
那小民听了沈飞的话叹了口气,然后对身旁女人道:“回家打几碗清水过来给这几位兄弟喝上一口。”
等妇女走远后,汉子才道:“这地……不提也罢,也经不了多久了!”
“怎么?”陈瑀好奇的问道,“听祖辈们说,你们这里每年的收成都还算可以的啊。”
这些话都是陈瑀瞎编的,就算错了,他也可以说自己常年在外务工,对这不太了解。
不过看样子是被陈瑀蒙对了,就听汉子道:“每年的收成可观是可观,可是你不知道啊,每年夏收之后,国公家的土地徭役都会假名到我们头上来,除此之外,你们村西的税赋哪年不是按到我们头上?官府在征收之后,大部分被“淋尖踢斛”掉了,真正能到我们手上的根本就没几个铜子。”
看来哪里都逃不过这个古怪的现象,飞洒、诡寄,官府定额耗损,最终所有的税赋徭役都转嫁到这些真正的百姓农民身上,士绅们如定国公之类的,则甘之如饴的享受着别人的成果。
而这些人有苦也难说,因为帝国社会普遍都是这种现象,各县士绅只要勾结上了典史,这些百姓就活脱脱的等着被剥削了。
前面介绍过,县太爷根本不可能搞什么上山下乡、微服出巡之类的事,能接触到这小小民的,顶了天了就是典史。
典史在他们心中,那就是老大,典史这种不入流的官,你想让他们有什么远大的理想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们定然也是和士绅勾结,剥削贪墨百姓的成果。
有记录说,正德年间,一户农家一年两季两亩良田收成,合粮食约六十石,最后真正拿到手的,却只有六石不到,这恐怖到了什么程度,百姓能在这个环境下生存下来,当真是不易。
或许你会问,既如此,为何他们不上奏?好么,那就先来看看他们能上奏给谁?
有明一代,乡间推行里甲制度,定一百一十户人家为一里,有丁粮最多的十户人家当为里长,里长每十年一轮换,他们负责一里人家的徭役赋税,并负责“官摄一里之事”。
里长之外还设有里老人,负责教化、劝课事农商以及民间轻微的案件。总而言之,帝国自洪武建国一来,就必须牢牢的控制住百姓被奴役的思想,和兴替儒家文化一样,一个控制百姓一个控制读书人!
好,现在你上奏到里长了,然后……结束。因为你根本就上不去了,只要你参生这种思想,那就说明帝国对百姓思想控制的失败,那个时候里老人就会出动,然后教化你,教化不成,好么,弄死你!
这就是结果,周而复始之后,请问谁还敢继续上奏?好,算你遇到一个好一点的里长,将此事上道典史那里。
别忘了典史虽然不入流,可也是官府的人,他们是吏部不造册的胥吏,虽然每年会有一定俸禄,可是手下一帮干事的人国家是不会供给的,钱从哪里来?哪里来?
不搞你们,他们钱从哪里来!
见陈瑀良久不说话,那汉子道:“不过即便这样,日子紧巴点,山上打点猎物之类的,倒是够一族吃喝,只是今年这暴雨……”
提到这里,汉子眼睛逐渐湿润了,骂了句“该死的老天。”
只是话刚说出口,一旁便有人提醒道:“少瞎说,若是被族老知晓了,少不得几顿不给饭吃!”
是的,明知道是天灾,他们也不能骂老天,他们对天地都应该心存敬畏!
聊了会,那被汉子使唤回去拿水的妇女走了过来,手中提着水壶,给汉子道:“这次水打的多,你喝点吧!”
“你这妇道人家,没见到有人在?”汉子将水递给了陈瑀。
这水壶破破烂烂脏兮兮的,可即便如此,陈瑀也没有一点儿嫌弃,扬起头便喝了起来,喝了一会便递给了沈飞。
沈飞见那水壶上的杂质,终究没有勇气喝下去,陈瑀便将水壶还给了汉子。
汉子仰起头,咕隆咕隆的将水一饮而尽,然后继续开始筑堤坝。
“只希望不要在下了,不然今年真的没有一点收成了!”汉子嘀咕了几句,便投身劳作之中。
将近傍晚十分,陈瑀见时辰不早了,便寒暄了几句,准备离开。
汉子想请陈瑀在家中吃饭,陈瑀借故家中有事推脱了。
走的时候一双手拖着腰,此刻只感觉站都站不稳了!
沈飞和房小梅也好不到哪里去。
“课事农桑,现在才体会到劳作有多么的辛苦!”陈瑀感叹了一句。
“也知道了那些人怎么贪墨以及国家在农民身上徭役究竟多重吧?这才是你的目的!”房小梅白了一眼陈瑀,“明知这是个苦差事,问完话还不走,非要在这里受罪!”
“如果能让朝中阁老尚书皇帝们都来种一个月……算了,也没有卵用,还是扭转不了士绅阶级的剥削,想要他们脱离剥削必须要兴起手工业。”
“什么意思?”
“资本主义萌芽。”
“不懂。”
“以后慢慢说吧,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整理明白的!”
他们身穿简陋的蓑衣,望着根本没有停下趋势的暴雨,眼神中充满了无奈和担忧。
经过一番攀谈,陈瑀知晓这些人是牛家庄的佃农,暴雨阻碍了收成,他们今年根本无力交租,可是又无可奈何,只能祈祷着上天快些停了这该死的暴雨。
这些人去年便已经欠了地租,只是希望今年夏收之后,能将欠租还清,虽然日子可能会过的紧巴点,但是也无所谓的。
可是今年这场雨之后,别说去年的地租,怕今年的也交不上了。
无力交租的后果,就是逃亡,逃亡之后便又是涌现出一批流民。
其实这些人原先都是牛家庄土生土长的农民,和村东头那边拥有自己的土地的农民一样,他们曾经也拥有自己的土地。
至于为什么会成为佃户,他们支支吾吾的,也没有细说。
陈瑀见他们兴致不高,安慰了几句,便和房小梅、沈飞朝村东头走去。
等他们走远后,那几个佃户才反应过来,相互问道:“你们认识他么?”
众人皆摇头,然后开始众说纷纭,有说是知县下乡体察民情的,有说是读书人了解民间疾苦的,有更厉害的说是哪个王爷国公来看地的,怕说不得又是哪家国公爷看上村东头那几块地了。
良久后有位猛士道:“会不会是皇帝微服私访?”
当然这些陈瑀听不到,他们行走的很慢,泥泞路很滑,有几次陈瑀差点没站稳摔了下去,这一路过来,三人身上皆都沾满了泥土。
村东连接着河道,这里受灾更加的严重,那些小民们此刻正在修缮河堤,可是纵然他们如何卖力,都挡不住洪水肆意的侵犯。
汗水和雨水混杂在他们的脸上,男人、女人、老人,甚至小孩,都在翻着泥土,不断的堆积河道两岸和田埂两岸,田埂内的积水根本无法通过地势的高低放出去,他们这些田地势本就处在低洼的地段。
无奈之下,只有人工的将水从田埂内运出去。
他们全身上下脏的犹如泥人一般,不过这些他们都不在乎,不知劳累了多久,有妇女揉了揉腰站了起来,从田埂上端着一壶水自顾喝了起来,然后端着水来到还在劳作的男人身前。
男人并没有喝,将水递给了孩子。
孩子们都不是很高,有些孩子站在田埂内,水已经到了胸口。
这里没有什么好雨知时节,也没有什么闲看雨水落,显示是残酷的,这里更加的残酷,他们努力的守护着自己仅有的一点点希望。
陈瑀走了过去,手中拿着农具,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去。
有小农见到陈瑀后,奇怪的问道:“这位兄弟是村西头的?面生的紧,没见过呢!”
陈瑀爽朗一笑,他现在满脸是泥巴,也看不出原本白皙俊秀的脸面,不然小民如何也不会相信他是和他们一类人。
陈瑀道:“是啊,以前都在外地务工,这不回来帮忙了,哎,这该死的暴雨,今年地租怕是交不上了,我们也在合计着接下来该怎么办。”
“怎么说你们也比我们要强多了,最起码还有自己的地。”沈飞也笑呵呵的加入到务农队列之中。
就连平日里特喜欢干净的房小梅,此刻也顾不得那么多了,看到这种情景,怕就算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心软起来。
尤其是见到那些小孩子,整个人怕都没有麦穗高,却依旧在这里帮助父母的场景。
那小民听了沈飞的话叹了口气,然后对身旁女人道:“回家打几碗清水过来给这几位兄弟喝上一口。”
等妇女走远后,汉子才道:“这地……不提也罢,也经不了多久了!”
“怎么?”陈瑀好奇的问道,“听祖辈们说,你们这里每年的收成都还算可以的啊。”
这些话都是陈瑀瞎编的,就算错了,他也可以说自己常年在外务工,对这不太了解。
不过看样子是被陈瑀蒙对了,就听汉子道:“每年的收成可观是可观,可是你不知道啊,每年夏收之后,国公家的土地徭役都会假名到我们头上来,除此之外,你们村西的税赋哪年不是按到我们头上?官府在征收之后,大部分被“淋尖踢斛”掉了,真正能到我们手上的根本就没几个铜子。”
看来哪里都逃不过这个古怪的现象,飞洒、诡寄,官府定额耗损,最终所有的税赋徭役都转嫁到这些真正的百姓农民身上,士绅们如定国公之类的,则甘之如饴的享受着别人的成果。
而这些人有苦也难说,因为帝国社会普遍都是这种现象,各县士绅只要勾结上了典史,这些百姓就活脱脱的等着被剥削了。
前面介绍过,县太爷根本不可能搞什么上山下乡、微服出巡之类的事,能接触到这小小民的,顶了天了就是典史。
典史在他们心中,那就是老大,典史这种不入流的官,你想让他们有什么远大的理想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们定然也是和士绅勾结,剥削贪墨百姓的成果。
有记录说,正德年间,一户农家一年两季两亩良田收成,合粮食约六十石,最后真正拿到手的,却只有六石不到,这恐怖到了什么程度,百姓能在这个环境下生存下来,当真是不易。
或许你会问,既如此,为何他们不上奏?好么,那就先来看看他们能上奏给谁?
有明一代,乡间推行里甲制度,定一百一十户人家为一里,有丁粮最多的十户人家当为里长,里长每十年一轮换,他们负责一里人家的徭役赋税,并负责“官摄一里之事”。
里长之外还设有里老人,负责教化、劝课事农商以及民间轻微的案件。总而言之,帝国自洪武建国一来,就必须牢牢的控制住百姓被奴役的思想,和兴替儒家文化一样,一个控制百姓一个控制读书人!
好,现在你上奏到里长了,然后……结束。因为你根本就上不去了,只要你参生这种思想,那就说明帝国对百姓思想控制的失败,那个时候里老人就会出动,然后教化你,教化不成,好么,弄死你!
这就是结果,周而复始之后,请问谁还敢继续上奏?好,算你遇到一个好一点的里长,将此事上道典史那里。
别忘了典史虽然不入流,可也是官府的人,他们是吏部不造册的胥吏,虽然每年会有一定俸禄,可是手下一帮干事的人国家是不会供给的,钱从哪里来?哪里来?
不搞你们,他们钱从哪里来!
见陈瑀良久不说话,那汉子道:“不过即便这样,日子紧巴点,山上打点猎物之类的,倒是够一族吃喝,只是今年这暴雨……”
提到这里,汉子眼睛逐渐湿润了,骂了句“该死的老天。”
只是话刚说出口,一旁便有人提醒道:“少瞎说,若是被族老知晓了,少不得几顿不给饭吃!”
是的,明知道是天灾,他们也不能骂老天,他们对天地都应该心存敬畏!
聊了会,那被汉子使唤回去拿水的妇女走了过来,手中提着水壶,给汉子道:“这次水打的多,你喝点吧!”
“你这妇道人家,没见到有人在?”汉子将水递给了陈瑀。
这水壶破破烂烂脏兮兮的,可即便如此,陈瑀也没有一点儿嫌弃,扬起头便喝了起来,喝了一会便递给了沈飞。
沈飞见那水壶上的杂质,终究没有勇气喝下去,陈瑀便将水壶还给了汉子。
汉子仰起头,咕隆咕隆的将水一饮而尽,然后继续开始筑堤坝。
“只希望不要在下了,不然今年真的没有一点收成了!”汉子嘀咕了几句,便投身劳作之中。
将近傍晚十分,陈瑀见时辰不早了,便寒暄了几句,准备离开。
汉子想请陈瑀在家中吃饭,陈瑀借故家中有事推脱了。
走的时候一双手拖着腰,此刻只感觉站都站不稳了!
沈飞和房小梅也好不到哪里去。
“课事农桑,现在才体会到劳作有多么的辛苦!”陈瑀感叹了一句。
“也知道了那些人怎么贪墨以及国家在农民身上徭役究竟多重吧?这才是你的目的!”房小梅白了一眼陈瑀,“明知这是个苦差事,问完话还不走,非要在这里受罪!”
“如果能让朝中阁老尚书皇帝们都来种一个月……算了,也没有卵用,还是扭转不了士绅阶级的剥削,想要他们脱离剥削必须要兴起手工业。”
“什么意思?”
“资本主义萌芽。”
“不懂。”
“以后慢慢说吧,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整理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