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1 典午第一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绿色中文网 www.04zw.com,最快更新汉祚高门最新章节!
崔悦、卢谌既作为辽边的使者,同时也响应行台的征辟,离开辽边,跨海返回中州。他们一行人先是抵达青州的乐安,然后沿黄河继续西进,只是在抵达汲郡的时候得知沈大将军早已不在行台,于是便折道向北,前往目下正位于邺地的北伐王师大本营。
崔卢二人常年流落于辽边,关于中州的记忆已经变得极为模糊,这一路沿黄河而来,本以为所见应是满目疮痍的残破景致。
毕竟中州行台虽然壮盛,但也仅仅只是最近这几年的事情,自古以来创建困难、破坏却是轻松,永嘉之祸至今将近四十余年,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尽复元气又谈何容易,更不要说行台这些年一直不间断的征战讨伐,自然没有太多精力经营地方。
所以,崔悦、卢谌他们心中倒也不敢抱太大的期望。然而他们却没想到,渡海登陆后的第一站便给了他们一个大大的惊喜。
乐安地处青州北境濒海,本就盛产渔盐之惠。他们在海面上刚刚靠近码头,便被那规模宏大得港口并连绵几乎没有边界的舟船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今年以来,王事用急,港上诸多泰半军用,若不然繁荣还要更胜数倍。”
前来迎接的青州官员一边引领崔卢一行人众入港,一边笑着解释道。
而听到这话后,一众辽边来人更是无言以对,实在是眼前这一幕繁华景象,与他们已经习惯的辽边寒荒相比,简直是有云泥之判,当中的差距之大甚至令言辞失色,让人不知该要如何表达描述。
微微让他们心情有所舒缓的是之后行程,黄河下游旧年一直作为南北对峙的最前线,因是纵有营建也多为军事所用,如今王事已经大举北进,这些地方也难免有所冷清,但是也有沿岸郡县官府逐步将民户填入此中,那桩桩种种、人头攒动的忙碌景象,也远非辽边可比。
“行台治世,堪称伟业。只怕中朝最盛之时,也未必能过于此啊!”
崔卢二人自是感慨连连,或许这种评价有些过誉,毕竟中国得天独厚,任何大一统的时代都能焕发出勃勃生机。但是中朝得国,本就诸多权宜,即便是有一段时间的繁荣兴盛,但也只是一种畸形的繁华,论及普世惠利,是远远比不上如今的行台。
不过这些辽边来客那种惊叹不已的表现,也的确是让沿途随同的行台官吏们大感欢畅自豪,堂皇盛世已经端倪可见,而他们这些幸逢其时又投身其中者,自然是深感与有荣焉。
荥阳乃是中路王师后勤大营所在,此地下接鸿沟,凡豫州、河洛、淮南、江夏等各地资粮器械俱都集结于此,之后再向河北输送。崔卢二人虽然仅仅只是在此短留,但那堆叠连绵如山峦起伏的仓邸以及蚂蚁搬家一般不断向河北输送物资的后勤军队,仍然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与中州骄阳大势相比,辽边豪强不过天野微星,慕容皝枉以人杰自比,终究还是边胡浅见,自寻死路啊!”
虽然慕容皝早已身死,但崔卢等人长年客居辽边,对于这个辽东的霸主心中多多少少还存几分重视,但当真正见识到中国大势已经旺盛集结到此等程度之后,也终于意识到他们旧年那些思计真是多有浅薄。
边胡再怎么骄横一时,但只要一日不入中国,便永远只是上不了台面的边野蟊贼。
一行人跨河北进,很快便抵达了位于邺地的王师大本营。这一个旧年羯国的腹心中枢所在,早已经被王师彻底的掌控,极目四望,到处都是王师各个旗号的营垒所在,连营几近百里,军势之盛,更让这些辽边来人心旌摇曳,激动得不能自已。
“大将军目下巡察营伍,不在三台,但也知二公渡海远来归国,特命我于此迎接。请诸位先往三台,稍洗风尘,待到大将军归来,必盛情款待。”
前来迎接崔卢一行的乃是新任的魏郡太守张坦,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张坦际遇可谓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朝不保夕的降人成为堂堂大郡两千石高官,整个人也一扫旧年颓丧,脸上更是时刻焕发着难于掩藏的荣光。
崔卢二人虽然乍入中州,少知中国人物,但是也知能够担任魏郡太守的绝对不是寻常人物。抛开魏郡于河北重要的地理形势,单单此地乃是北伐王师的中军大本营,他们对于这位行台新贵便不敢小觑。
经过与枋头长达数年的对峙交战,邺城这个河北都邑早已经是残破不堪,王师收复此境之后,也并没有精力和时间进行大规模的营建,仅仅只是将三台旧址清理出来,暂时作为大将军仪驾所在。
此境虽然营舍诸多,如漫天星斗错落分布,但王师真正的主力早已经继续北上,探入襄国南部并广平郡中。仍然驻留在此的,只有包括胜武军在内的豫州、河洛等军府将士几万之众。
大将军暂居三台,行台众多部曹宫寺官员自然也随驾至此,跟随着王师的逐步推进而将收复领土复治经营。
得知崔卢等人抵达三台,也有许多官员们前来观望,想要欣赏一下这些中朝以来便颇负誉望的名流风采。这种热情倒让崔悦、卢谌颇感受宠若惊,就连那种新入中州的不适也都渐渐被冲散。
自身遭受围观的同时,崔卢等人也在打量这些行台任事之众,第一个印象便是这些任事者实在年轻、多有盛年英壮,这甚至让他们伤感于自身老迈不堪。
第二个印象,便是这些行台任事之众的精神风貌,无论文武,俱都锐气十足,浑身上下洋溢着一股令人动容的自信,目光笃定、言笑洒脱、举止也都豪迈有加。
这样的特质,他们在温放之身上也曾看到过,当时还不觉得如何,毕竟名父之子该有如此气象。可是走入这王师大营,放眼望去俱是此类英流,哪怕是寻常的营中小卒,都给人一种匹夫不可夺志的锋锐,那就让人十足的震撼。
渐渐地,他们也深受这种气象感染,就连岁月摧折而兼有佝偻的身躯都渐渐变得挺直起来,言笑声也渐渐放大,不愿让人看到原本的老朽衰弱姿态。
如果说途行包括目下军营中所见种种气象,显示出行台上下对于此次北伐必将功成的信心。那么军营中各种旗号包括大将军宿处所摆设的种种仪仗,则就凸显出沈大将军于目下王师中绝对一人的权威。
“护国”“大将军沈”旗号烈烈,三部羽葆、九旒鸾辂、黄屋左纛、节钺权杖,仪仗尊崇威严、无逊君王,足以彰显出这位南国权臣如今攀临顶点、无与争辉的滔天权势。
眼见这些之后,崔悦与卢谌对望一眼,各自眸中都有几分不自然。
倒不是说他们对于这位沈大将军当国握权的警惕,又或悲悯于司马氏皇权的黯淡无光,他们本身既不是中兴旧人,也并非南渡主流的越府残余,严格说起来对于如今江东的皇室一脉其实乏甚认同感,而是因为这种臣强主弱的格局是不正常的,当中不乏隐患存在。
当然,他们刚刚抵达中州,在还没有完全了解当下格局的情况下,是不会、也不敢在这种问题上贸然置喙,只是希望那位还未谋面的大将军一定要有足够控制局面的威望和手段,千万不要浪费这永嘉以来至今王道最为辉煌的大势局面。
张坦将崔卢等人暂时安顿在三台附近之后,便告辞匆匆离开,他身为魏郡太守,眼下也是事务繁多,能够出面迎接这一行人已经算是十足的重视,自然不会长久陪伴下去。
不过崔卢等人倒也并不寂寞,他们刚刚居住下来未久,便不断有访客登门拜访。
得益于行台长年以来的舆论宣传,特别《世语》将刘琨列为中朝第一名臣,崔卢等人作为刘琨的旧部,其个人的名气并旧日事迹在行台治下也流传甚广,原本只能从书籍典章中阅读欣赏到的名流士人眼下实实在在出现在眼前,那些仰慕者们自然也难耐心仰,想要在第一时间得以瞻仰风采。
当然若是据实以论,将刘琨推举到这样尊崇的位置上还是言之过誉。刘琨自有其功绩不假,但也绝对达不到中朝第一人的地步,且不说三国统一那一系列战事中涌现出的开国元勋,单单在永嘉之后,同为在北方抵抗胡祸的一众晋臣当中,刘琨真正的事迹较之祖逖也是远逊的。
但是祖氏功业所托非人,祖约背叛晋国而北投羯国乃至于老死河北,行台哪怕再怎么宽宏博大,也不能将祖逖太过推崇。
至于那些南渡中兴的名臣如王导、庾亮等,他们就是沈大将军崛起这一路上直接的障碍,能够保持哀荣不失且稍得公允评价已经算是大将军的雅量容忍,更加不会有什么吹捧宣扬。
崔卢等人虽然风尘仆仆、非常疲倦,但是面对热情无比的拜访者们,也不好过分倨傲的避而不见,毕竟日后便要同殿为臣,无谓因此小事埋下龃龉怨望,因是只能强打起精神来与拜访者们座谈竟日。
第二天午后,营禁突然变得严格起来,大将军将要回营,崔卢等人也都不敢怠慢,沐浴更衣之后便与一众行台官员们等待大将军的返回。
将近傍晚时分,三台大营外响起雄浑整齐的马蹄声,数千骑士如洪流铁壁涌入营中,为首一人白马银甲,风采卓然,自然便是当下典午朝中第一人的沈大将军。
崔悦、卢谌既作为辽边的使者,同时也响应行台的征辟,离开辽边,跨海返回中州。他们一行人先是抵达青州的乐安,然后沿黄河继续西进,只是在抵达汲郡的时候得知沈大将军早已不在行台,于是便折道向北,前往目下正位于邺地的北伐王师大本营。
崔卢二人常年流落于辽边,关于中州的记忆已经变得极为模糊,这一路沿黄河而来,本以为所见应是满目疮痍的残破景致。
毕竟中州行台虽然壮盛,但也仅仅只是最近这几年的事情,自古以来创建困难、破坏却是轻松,永嘉之祸至今将近四十余年,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尽复元气又谈何容易,更不要说行台这些年一直不间断的征战讨伐,自然没有太多精力经营地方。
所以,崔悦、卢谌他们心中倒也不敢抱太大的期望。然而他们却没想到,渡海登陆后的第一站便给了他们一个大大的惊喜。
乐安地处青州北境濒海,本就盛产渔盐之惠。他们在海面上刚刚靠近码头,便被那规模宏大得港口并连绵几乎没有边界的舟船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今年以来,王事用急,港上诸多泰半军用,若不然繁荣还要更胜数倍。”
前来迎接的青州官员一边引领崔卢一行人众入港,一边笑着解释道。
而听到这话后,一众辽边来人更是无言以对,实在是眼前这一幕繁华景象,与他们已经习惯的辽边寒荒相比,简直是有云泥之判,当中的差距之大甚至令言辞失色,让人不知该要如何表达描述。
微微让他们心情有所舒缓的是之后行程,黄河下游旧年一直作为南北对峙的最前线,因是纵有营建也多为军事所用,如今王事已经大举北进,这些地方也难免有所冷清,但是也有沿岸郡县官府逐步将民户填入此中,那桩桩种种、人头攒动的忙碌景象,也远非辽边可比。
“行台治世,堪称伟业。只怕中朝最盛之时,也未必能过于此啊!”
崔卢二人自是感慨连连,或许这种评价有些过誉,毕竟中国得天独厚,任何大一统的时代都能焕发出勃勃生机。但是中朝得国,本就诸多权宜,即便是有一段时间的繁荣兴盛,但也只是一种畸形的繁华,论及普世惠利,是远远比不上如今的行台。
不过这些辽边来客那种惊叹不已的表现,也的确是让沿途随同的行台官吏们大感欢畅自豪,堂皇盛世已经端倪可见,而他们这些幸逢其时又投身其中者,自然是深感与有荣焉。
荥阳乃是中路王师后勤大营所在,此地下接鸿沟,凡豫州、河洛、淮南、江夏等各地资粮器械俱都集结于此,之后再向河北输送。崔卢二人虽然仅仅只是在此短留,但那堆叠连绵如山峦起伏的仓邸以及蚂蚁搬家一般不断向河北输送物资的后勤军队,仍然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与中州骄阳大势相比,辽边豪强不过天野微星,慕容皝枉以人杰自比,终究还是边胡浅见,自寻死路啊!”
虽然慕容皝早已身死,但崔卢等人长年客居辽边,对于这个辽东的霸主心中多多少少还存几分重视,但当真正见识到中国大势已经旺盛集结到此等程度之后,也终于意识到他们旧年那些思计真是多有浅薄。
边胡再怎么骄横一时,但只要一日不入中国,便永远只是上不了台面的边野蟊贼。
一行人跨河北进,很快便抵达了位于邺地的王师大本营。这一个旧年羯国的腹心中枢所在,早已经被王师彻底的掌控,极目四望,到处都是王师各个旗号的营垒所在,连营几近百里,军势之盛,更让这些辽边来人心旌摇曳,激动得不能自已。
“大将军目下巡察营伍,不在三台,但也知二公渡海远来归国,特命我于此迎接。请诸位先往三台,稍洗风尘,待到大将军归来,必盛情款待。”
前来迎接崔卢一行的乃是新任的魏郡太守张坦,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张坦际遇可谓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朝不保夕的降人成为堂堂大郡两千石高官,整个人也一扫旧年颓丧,脸上更是时刻焕发着难于掩藏的荣光。
崔卢二人虽然乍入中州,少知中国人物,但是也知能够担任魏郡太守的绝对不是寻常人物。抛开魏郡于河北重要的地理形势,单单此地乃是北伐王师的中军大本营,他们对于这位行台新贵便不敢小觑。
经过与枋头长达数年的对峙交战,邺城这个河北都邑早已经是残破不堪,王师收复此境之后,也并没有精力和时间进行大规模的营建,仅仅只是将三台旧址清理出来,暂时作为大将军仪驾所在。
此境虽然营舍诸多,如漫天星斗错落分布,但王师真正的主力早已经继续北上,探入襄国南部并广平郡中。仍然驻留在此的,只有包括胜武军在内的豫州、河洛等军府将士几万之众。
大将军暂居三台,行台众多部曹宫寺官员自然也随驾至此,跟随着王师的逐步推进而将收复领土复治经营。
得知崔卢等人抵达三台,也有许多官员们前来观望,想要欣赏一下这些中朝以来便颇负誉望的名流风采。这种热情倒让崔悦、卢谌颇感受宠若惊,就连那种新入中州的不适也都渐渐被冲散。
自身遭受围观的同时,崔卢等人也在打量这些行台任事之众,第一个印象便是这些任事者实在年轻、多有盛年英壮,这甚至让他们伤感于自身老迈不堪。
第二个印象,便是这些行台任事之众的精神风貌,无论文武,俱都锐气十足,浑身上下洋溢着一股令人动容的自信,目光笃定、言笑洒脱、举止也都豪迈有加。
这样的特质,他们在温放之身上也曾看到过,当时还不觉得如何,毕竟名父之子该有如此气象。可是走入这王师大营,放眼望去俱是此类英流,哪怕是寻常的营中小卒,都给人一种匹夫不可夺志的锋锐,那就让人十足的震撼。
渐渐地,他们也深受这种气象感染,就连岁月摧折而兼有佝偻的身躯都渐渐变得挺直起来,言笑声也渐渐放大,不愿让人看到原本的老朽衰弱姿态。
如果说途行包括目下军营中所见种种气象,显示出行台上下对于此次北伐必将功成的信心。那么军营中各种旗号包括大将军宿处所摆设的种种仪仗,则就凸显出沈大将军于目下王师中绝对一人的权威。
“护国”“大将军沈”旗号烈烈,三部羽葆、九旒鸾辂、黄屋左纛、节钺权杖,仪仗尊崇威严、无逊君王,足以彰显出这位南国权臣如今攀临顶点、无与争辉的滔天权势。
眼见这些之后,崔悦与卢谌对望一眼,各自眸中都有几分不自然。
倒不是说他们对于这位沈大将军当国握权的警惕,又或悲悯于司马氏皇权的黯淡无光,他们本身既不是中兴旧人,也并非南渡主流的越府残余,严格说起来对于如今江东的皇室一脉其实乏甚认同感,而是因为这种臣强主弱的格局是不正常的,当中不乏隐患存在。
当然,他们刚刚抵达中州,在还没有完全了解当下格局的情况下,是不会、也不敢在这种问题上贸然置喙,只是希望那位还未谋面的大将军一定要有足够控制局面的威望和手段,千万不要浪费这永嘉以来至今王道最为辉煌的大势局面。
张坦将崔卢等人暂时安顿在三台附近之后,便告辞匆匆离开,他身为魏郡太守,眼下也是事务繁多,能够出面迎接这一行人已经算是十足的重视,自然不会长久陪伴下去。
不过崔卢等人倒也并不寂寞,他们刚刚居住下来未久,便不断有访客登门拜访。
得益于行台长年以来的舆论宣传,特别《世语》将刘琨列为中朝第一名臣,崔卢等人作为刘琨的旧部,其个人的名气并旧日事迹在行台治下也流传甚广,原本只能从书籍典章中阅读欣赏到的名流士人眼下实实在在出现在眼前,那些仰慕者们自然也难耐心仰,想要在第一时间得以瞻仰风采。
当然若是据实以论,将刘琨推举到这样尊崇的位置上还是言之过誉。刘琨自有其功绩不假,但也绝对达不到中朝第一人的地步,且不说三国统一那一系列战事中涌现出的开国元勋,单单在永嘉之后,同为在北方抵抗胡祸的一众晋臣当中,刘琨真正的事迹较之祖逖也是远逊的。
但是祖氏功业所托非人,祖约背叛晋国而北投羯国乃至于老死河北,行台哪怕再怎么宽宏博大,也不能将祖逖太过推崇。
至于那些南渡中兴的名臣如王导、庾亮等,他们就是沈大将军崛起这一路上直接的障碍,能够保持哀荣不失且稍得公允评价已经算是大将军的雅量容忍,更加不会有什么吹捧宣扬。
崔卢等人虽然风尘仆仆、非常疲倦,但是面对热情无比的拜访者们,也不好过分倨傲的避而不见,毕竟日后便要同殿为臣,无谓因此小事埋下龃龉怨望,因是只能强打起精神来与拜访者们座谈竟日。
第二天午后,营禁突然变得严格起来,大将军将要回营,崔卢等人也都不敢怠慢,沐浴更衣之后便与一众行台官员们等待大将军的返回。
将近傍晚时分,三台大营外响起雄浑整齐的马蹄声,数千骑士如洪流铁壁涌入营中,为首一人白马银甲,风采卓然,自然便是当下典午朝中第一人的沈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