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3 斩功待时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绿色中文网 www.04zw.com,最快更新汉祚高门最新章节!
如今的薛家,还不仅仅只是木秀于林的问题。
枝多叶茂的大树,哪怕英拔远出同侪,要遭狂风劲摧,但其根系同样扎实有力。可是如今的薛家,却是被直接吊在了半空中,所承受的压力,可谓是来自四面八方。
薛涛不是没有想过要扭转这种局面,像是最简单的捐输家财、自薄乡资,也能让他家熏人富贵不再显得那么扎眼。
其实乡人们攻讦他家因适乱之旧俗才能广拥乡业,这也不算是冤枉他家。薛家本就不是世居河东的大家族,旧年由蜀中迁出移居河东,较之世居此境的裴氏、柳氏等望族本就不可相提并论。而也正因如此,薛氏如今强为河东乡势代表,才更令乡众们感到不忿。
适逢永嘉之乱,薛家本身便是豪武传承,在这样的世道中得于逆流而上的机会,成为河东首屈一指的势大豪强。更兼两赵交攻,各自也没有太大的精力关注盘踞在汾阴、越来越壮大的薛氏。
薛涛想要将家资捐输于行台,可是这想法刚刚一动,便遭到不少族人的反对。作为一个庞大家族,薛家目下自然也是分房分支,与薛涛辈分、年龄相当的族人还有薛祖、薛落各自分领一宗,族事如何,薛涛也难一言以决。
而且宗族一旦壮大,族人们自然也是泥沙俱下,优劣不等,未必人人都有薛涛这种忧患意识。若仅仅还只是局限于族内的纠纷,倒还不至于令薛涛打消念头,最可恼是居然有族人在外宣扬行台名为宽宏雅重,实则却逼勒薛家捐献家财!
薛涛得知此事后,气得险些昏厥,严查族内散播此类流言的宵小,家法私刑险些将人打死。但流言终究传了出去,且又让一部分乡宗得知,也因此心生凛然,派人前来敲打薛涛,让他打消这个念头。
毕竟河东乡户整体都是受惠于行台,薛家得利多一些,其他乡户也并非一无所获。薛涛若将家财捐输以邀行台欢悦,让他们乡众又要如何自处?且不说他们本就没有得利丰厚招惹群妒的程度,即便是达到薛家这种处境,又有几人能够看得开?
薛家目下本来就已经成众矢之的,薛涛若再一意孤行做出令一众乡徒群厌的事情来,可以想见又会面对怎样一个局面。
而且很明显沈大将军对于河东的入治经营是有着一整套成竹在胸的思路,他贸然有此举动,若因此打断行台的举措步骤,好事也便成了坏事。
不能捐输,那么拆分馈赠给乡徒呢?他们既然艳羡嫉妒他家豪富,而这份豪富带给薛家的又是过犹不及的隐患,干脆将家财散尽,回馈乡土?
薛涛相信,如果他敢于这么做,乡徒们高兴感激与否暂且不论,行台就会第一时间问问他到底要做什么?他本身就是河东军府督守将主,兼有族丁部曲众多,眼下再以巨货贿养乡士,他若说他没有异心,谁会相信?
本来能够给人带来衣食享用并安全感的乡资财货,如今在薛涛看来,却成了不得不揽抱在怀中、想送都送不出的满满一盆火炭,烤得他五内焦灼,寝食不安。
散财自晦,这条路暂时是走不通。而且河东目下恢复元气的态势迅猛,沈大将军应该也不乐见乡资归属方面发生什么大的变故,以至于打乱当下这种发展的节奏。这一点,从早前大将军途径河东时的表态便能猜得到。
诚如其子薛强所言,薛家得享行台如此殊恩,自怯阿事、邀取众宠,以期缓解目下物议缠身的处境,乃是下下之策,不但不会有什么效用,反而会适得其反,令得时流更加蔑议其家。
唯有忠勤王师、用命谋功,尽早获取到能够匹配他家所享殊荣厚利的事迹,向大将军、向天下人展示他们薛家确是配得上如此礼遇嘉赏,才算是正途。
这个道理,薛涛又怎么会不明白,但凡有立功立事,却也不能只凭一腔孤勇、满怀切念就能做成,除了自身勇力、赤诚之外,也少不了良时、良机、趁势而为等各种配合。世事艰深,远不是张口即来、坐言起行那么简单。
薛涛如今督护河东军府,也想做出一番事迹以回报沈大将军知遇拔举之恩,像是早前关中、陇上乃至于陕北一系列战事,他也都频频请战,但行台最终还是因为河东军府草创、士力仍需驯养为由,拒绝了薛涛的请战,只是让他安心修整河东军事,必有可战时机。
得不到出战表现的机会,薛涛失望之余,也不得不承认行台这一决定也确是稳妥。跟其他几路王师相比,河东军府将士种种还是多有欠缺。
倒不是说河东军士怯懦不敢争功,而是跟其他各路久经战事磨练的王师部曲相比,欠缺了那种一往无前的锐气、将士用命的决心以及令行禁止的军威。
西线战事,看似一路凯歌高奏,但若换了河东军士上场,薛涛还真的不能保证也能如此顺利。他就算自己有着每战用命、舍生忘死的勇猛,但战争终究不是一个人的事情。
本身处境的尴尬,也让薛涛在河东督护的职位上有些束手束脚,许多原本很简单的事情都因此变得复杂起来。
河东军府的创建,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波折,但小纠纷却是不断。薛家作为河东境域之内势力最大、拥有部曲最多的武宗门户,薛涛又被行台任命为督护将主,这难免让乡徒们有些迟疑不定。
因为河东地处要冲,旧年久经兵祸,流散在郊野的生民已经非常少。军府想要创建起来,兵源主要便来自于各家乡户的私兵部曲。
但是乡豪们都眼望着薛家什么做法,薛家若入编部曲太少,他们自然也不愿多出人力,薛家若编入部曲太多,他们又要觉得薛家是借势行台并自仗家势,打压他们在军府的存在,兼并他们的部曲。
所以在最开始的时候,河东军府的建制简直就是混乱不堪,最多时达到十几座军府拥挤于河东这狭窄地界中。之后经过薛涛多方奔走,努力说服,军府的数量才被削减到目下的八个,且渐渐达于统一的规制,每个军府领民六七千户之间,甲士则有两到三千余众。
军府将士并不属于王师第一序列的战卒,兼耕兼战,只有当大规模战事中正规战力不足、或者说战事就发生在地境之内,才会下发调令进行征发。
但军府武备完整,对士卒战斗力的保持,要求也要远远高于一般的郡兵、乡勇,所以除了特别农忙抢耕抢收的时节,几乎一整年过半的时间都要集营操练。
薛涛身受行台恩重,兼之对于他们河东健儿英武也颇有自豪,并不满足于只作为第二序列的待征战力,同样希望能够在河东训练出一支劲旅来回报沈大将军的恩用,所以在这方面要求自然更加严格。
军府将士虽然来自各家部曲,但主体还是薛家自己的家众部曲,因此薛涛在军府中威望倒是足够,乡士们或有牢骚暗怨,但也不敢直接挑衅他的威严。
可是训练量加大之后,各种器械、军资的耗用自然也会加大。军府作为常备的军事单位,自不同于地方郡县的屯垦,资用方面半有自给,半要等待上级镇戍的拨付。
河东督护归于潼关镇戍辖制,本身没有作战的任务,但耗用却加大,这也不免让潼关方面薄有微词。毕竟陕西还有各方战事,潼关兼领河东,也是陕西诸军的一个后补基地,不可能专顾河东。
每次函文往来,述说军资事宜,薛涛都是不免提心吊胆,担心会引时流攻讦他贪得无厌,本身受惠行台、乡资厚恤,却还以养军为名索取资货供养他自家的部曲。
而他又偏偏不能以私财养军,毕竟河东军府是大将军府明授旗鼓号令的王师军伍,他以私财供养,算是什么道理?
眼见薛强不忿于被自己指使去拜访贺苗、曲送财货,薛涛心中不免一叹。他之所以要这么做,其实也有太多无奈。真说起来,贺苗这个老胡诚是行台旧人不假,而他们薛家也是深受大将军赏识信赖的后起之秀,真要论起势力如何,区区一个贺苗又不被他放在眼中。
但他又不得不考虑更多,对于目下的他家而言,积财就是积谤。他虽然有十足信心,只要得到大将军的授命驱用,必要衔恩用命,抓住机会勇猎事功。但若在此之前积毁销金、积谗磨骨,他家可能连争求表现的机会都没有!
大将军诚是欣赏恩授他家,但并不意味着他家就能有恃无恐。如果连这种非议诋毁都应付不了,承受不住,就算大将军顾于情面、出面包庇,对他家肯定也是大失所望,不会再作更大的任用。
“你的年纪也不小了,往年自有亲长遮蔽,也可无顾世事的捶打。可是之后要勇于自立,直当风雪,不可以庭门下篱墙爬藤自居。许多事情,即便你父不说,也该自有主见。世道不会独独加你纵容,横冲直撞确是少壮朝气,但瞻前顾后、思虑周详,未必就是怯懦的表现。匹夫一怒,拔剑杀人,屠狗之辈都能勇为,这种勇猛,不值得惊叹。”
薛涛讲到这里,脸上便也换上一副语重心长的表情:“你见或不见,世道艰深都是在陈,总有你咂摸品尝的时刻。比起少壮孤勇,我倒更乐见你老而弥勇,初心无晦。少有无知之勇猛,壮有谨慎之周全,老有守节之纯良,若能得此三者,我家或是风雨在途,也不会堕你手中。”
薛涛如此教诲其子,倒也并不是要为自己瞻前顾后、举步维艰做辩解,他对这个儿子寄望甚高,原本是打算送入天中与馆院少流往来共进。
但是随着馆院时名越重,收取学子也越严谨,兼之他家的确乏甚家学传承,薛强始终没有得入。他对此虽然有些失望,但世道显途,非只一端,或许他的儿子真没有入读馆院的禀赋,但带在身边亲自教导,也未必就不能卓然成才。
听到父亲的话,薛强连忙垂首受教。许多道理,即便讲得再透彻,没有阅历、受而不学、学而不法,也只会是流于空谈。不是道理没道理,而是品行没道理。
父子夜话片刻,之后便各归室内休息。第二天,长安一纸调令送入蒲坂城外的督护府,薛涛接到这一调令,双肩蓦地一颤,整个人都变得振奋起来,心中对大将军的感激不免又有加深,能够将他筹算在怀,总算没有将他在这焦灼处境中放置太久。
接到调令后,薛涛整个人都变得干劲十足,即刻派遣令使分赴各个军府,召集各军府将主受命之后即刻召集部众入此待命。
薛涛自己坐在房间中,将大将军调令摆在案上,翻来覆去看了许多遍,心中也不免感念更多。大将军对于他们河东乡众,特别是对他们薛家,也的确是照顾有加,难怪时流暗妒。
他身为河东军府督护,也算是大将军府下高级将领之一,对于王师整体的军力构成与分布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塞胡入寇,用兵陕北,调集他们河东军府将士迎击,其实不算是当然之选,应该还是大将军体察他的困境,因此才给他一个出战的机会。
而且塞胡实力不算太强,对于成军之后始终没有战阵磨练的河东将士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练兵对象,即便不胜,也不太可能会有大败亏输的恶劣后果。
随调令而来的,还有一份长长的军情汇总附加,开篇便是提纲挈领一篇总的战略目标设定,即就是尽可能多的歼灭塞胡有生力量,另外便是陕北各种山水地理、风物人情等各种情报,至于具体的行军路线,则需要薛涛自己实际权衡,尽快上报,自有各部王师并郡县沿途接应。
第一次离境远出作战,薛涛激动之余,难免有些紧张,除了将这些由弘武军提供的翔实军情熟记在心之外,也即刻派人过河去请潼关的谢奕并李炳等将领北来,既是请教行军种种,而且之后河东府兵离境之后,河东防务还需要潼关接手,需要交割事务也需要尽快完成。
如今的薛家,还不仅仅只是木秀于林的问题。
枝多叶茂的大树,哪怕英拔远出同侪,要遭狂风劲摧,但其根系同样扎实有力。可是如今的薛家,却是被直接吊在了半空中,所承受的压力,可谓是来自四面八方。
薛涛不是没有想过要扭转这种局面,像是最简单的捐输家财、自薄乡资,也能让他家熏人富贵不再显得那么扎眼。
其实乡人们攻讦他家因适乱之旧俗才能广拥乡业,这也不算是冤枉他家。薛家本就不是世居河东的大家族,旧年由蜀中迁出移居河东,较之世居此境的裴氏、柳氏等望族本就不可相提并论。而也正因如此,薛氏如今强为河东乡势代表,才更令乡众们感到不忿。
适逢永嘉之乱,薛家本身便是豪武传承,在这样的世道中得于逆流而上的机会,成为河东首屈一指的势大豪强。更兼两赵交攻,各自也没有太大的精力关注盘踞在汾阴、越来越壮大的薛氏。
薛涛想要将家资捐输于行台,可是这想法刚刚一动,便遭到不少族人的反对。作为一个庞大家族,薛家目下自然也是分房分支,与薛涛辈分、年龄相当的族人还有薛祖、薛落各自分领一宗,族事如何,薛涛也难一言以决。
而且宗族一旦壮大,族人们自然也是泥沙俱下,优劣不等,未必人人都有薛涛这种忧患意识。若仅仅还只是局限于族内的纠纷,倒还不至于令薛涛打消念头,最可恼是居然有族人在外宣扬行台名为宽宏雅重,实则却逼勒薛家捐献家财!
薛涛得知此事后,气得险些昏厥,严查族内散播此类流言的宵小,家法私刑险些将人打死。但流言终究传了出去,且又让一部分乡宗得知,也因此心生凛然,派人前来敲打薛涛,让他打消这个念头。
毕竟河东乡户整体都是受惠于行台,薛家得利多一些,其他乡户也并非一无所获。薛涛若将家财捐输以邀行台欢悦,让他们乡众又要如何自处?且不说他们本就没有得利丰厚招惹群妒的程度,即便是达到薛家这种处境,又有几人能够看得开?
薛家目下本来就已经成众矢之的,薛涛若再一意孤行做出令一众乡徒群厌的事情来,可以想见又会面对怎样一个局面。
而且很明显沈大将军对于河东的入治经营是有着一整套成竹在胸的思路,他贸然有此举动,若因此打断行台的举措步骤,好事也便成了坏事。
不能捐输,那么拆分馈赠给乡徒呢?他们既然艳羡嫉妒他家豪富,而这份豪富带给薛家的又是过犹不及的隐患,干脆将家财散尽,回馈乡土?
薛涛相信,如果他敢于这么做,乡徒们高兴感激与否暂且不论,行台就会第一时间问问他到底要做什么?他本身就是河东军府督守将主,兼有族丁部曲众多,眼下再以巨货贿养乡士,他若说他没有异心,谁会相信?
本来能够给人带来衣食享用并安全感的乡资财货,如今在薛涛看来,却成了不得不揽抱在怀中、想送都送不出的满满一盆火炭,烤得他五内焦灼,寝食不安。
散财自晦,这条路暂时是走不通。而且河东目下恢复元气的态势迅猛,沈大将军应该也不乐见乡资归属方面发生什么大的变故,以至于打乱当下这种发展的节奏。这一点,从早前大将军途径河东时的表态便能猜得到。
诚如其子薛强所言,薛家得享行台如此殊恩,自怯阿事、邀取众宠,以期缓解目下物议缠身的处境,乃是下下之策,不但不会有什么效用,反而会适得其反,令得时流更加蔑议其家。
唯有忠勤王师、用命谋功,尽早获取到能够匹配他家所享殊荣厚利的事迹,向大将军、向天下人展示他们薛家确是配得上如此礼遇嘉赏,才算是正途。
这个道理,薛涛又怎么会不明白,但凡有立功立事,却也不能只凭一腔孤勇、满怀切念就能做成,除了自身勇力、赤诚之外,也少不了良时、良机、趁势而为等各种配合。世事艰深,远不是张口即来、坐言起行那么简单。
薛涛如今督护河东军府,也想做出一番事迹以回报沈大将军知遇拔举之恩,像是早前关中、陇上乃至于陕北一系列战事,他也都频频请战,但行台最终还是因为河东军府草创、士力仍需驯养为由,拒绝了薛涛的请战,只是让他安心修整河东军事,必有可战时机。
得不到出战表现的机会,薛涛失望之余,也不得不承认行台这一决定也确是稳妥。跟其他几路王师相比,河东军府将士种种还是多有欠缺。
倒不是说河东军士怯懦不敢争功,而是跟其他各路久经战事磨练的王师部曲相比,欠缺了那种一往无前的锐气、将士用命的决心以及令行禁止的军威。
西线战事,看似一路凯歌高奏,但若换了河东军士上场,薛涛还真的不能保证也能如此顺利。他就算自己有着每战用命、舍生忘死的勇猛,但战争终究不是一个人的事情。
本身处境的尴尬,也让薛涛在河东督护的职位上有些束手束脚,许多原本很简单的事情都因此变得复杂起来。
河东军府的创建,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波折,但小纠纷却是不断。薛家作为河东境域之内势力最大、拥有部曲最多的武宗门户,薛涛又被行台任命为督护将主,这难免让乡徒们有些迟疑不定。
因为河东地处要冲,旧年久经兵祸,流散在郊野的生民已经非常少。军府想要创建起来,兵源主要便来自于各家乡户的私兵部曲。
但是乡豪们都眼望着薛家什么做法,薛家若入编部曲太少,他们自然也不愿多出人力,薛家若编入部曲太多,他们又要觉得薛家是借势行台并自仗家势,打压他们在军府的存在,兼并他们的部曲。
所以在最开始的时候,河东军府的建制简直就是混乱不堪,最多时达到十几座军府拥挤于河东这狭窄地界中。之后经过薛涛多方奔走,努力说服,军府的数量才被削减到目下的八个,且渐渐达于统一的规制,每个军府领民六七千户之间,甲士则有两到三千余众。
军府将士并不属于王师第一序列的战卒,兼耕兼战,只有当大规模战事中正规战力不足、或者说战事就发生在地境之内,才会下发调令进行征发。
但军府武备完整,对士卒战斗力的保持,要求也要远远高于一般的郡兵、乡勇,所以除了特别农忙抢耕抢收的时节,几乎一整年过半的时间都要集营操练。
薛涛身受行台恩重,兼之对于他们河东健儿英武也颇有自豪,并不满足于只作为第二序列的待征战力,同样希望能够在河东训练出一支劲旅来回报沈大将军的恩用,所以在这方面要求自然更加严格。
军府将士虽然来自各家部曲,但主体还是薛家自己的家众部曲,因此薛涛在军府中威望倒是足够,乡士们或有牢骚暗怨,但也不敢直接挑衅他的威严。
可是训练量加大之后,各种器械、军资的耗用自然也会加大。军府作为常备的军事单位,自不同于地方郡县的屯垦,资用方面半有自给,半要等待上级镇戍的拨付。
河东督护归于潼关镇戍辖制,本身没有作战的任务,但耗用却加大,这也不免让潼关方面薄有微词。毕竟陕西还有各方战事,潼关兼领河东,也是陕西诸军的一个后补基地,不可能专顾河东。
每次函文往来,述说军资事宜,薛涛都是不免提心吊胆,担心会引时流攻讦他贪得无厌,本身受惠行台、乡资厚恤,却还以养军为名索取资货供养他自家的部曲。
而他又偏偏不能以私财养军,毕竟河东军府是大将军府明授旗鼓号令的王师军伍,他以私财供养,算是什么道理?
眼见薛强不忿于被自己指使去拜访贺苗、曲送财货,薛涛心中不免一叹。他之所以要这么做,其实也有太多无奈。真说起来,贺苗这个老胡诚是行台旧人不假,而他们薛家也是深受大将军赏识信赖的后起之秀,真要论起势力如何,区区一个贺苗又不被他放在眼中。
但他又不得不考虑更多,对于目下的他家而言,积财就是积谤。他虽然有十足信心,只要得到大将军的授命驱用,必要衔恩用命,抓住机会勇猎事功。但若在此之前积毁销金、积谗磨骨,他家可能连争求表现的机会都没有!
大将军诚是欣赏恩授他家,但并不意味着他家就能有恃无恐。如果连这种非议诋毁都应付不了,承受不住,就算大将军顾于情面、出面包庇,对他家肯定也是大失所望,不会再作更大的任用。
“你的年纪也不小了,往年自有亲长遮蔽,也可无顾世事的捶打。可是之后要勇于自立,直当风雪,不可以庭门下篱墙爬藤自居。许多事情,即便你父不说,也该自有主见。世道不会独独加你纵容,横冲直撞确是少壮朝气,但瞻前顾后、思虑周详,未必就是怯懦的表现。匹夫一怒,拔剑杀人,屠狗之辈都能勇为,这种勇猛,不值得惊叹。”
薛涛讲到这里,脸上便也换上一副语重心长的表情:“你见或不见,世道艰深都是在陈,总有你咂摸品尝的时刻。比起少壮孤勇,我倒更乐见你老而弥勇,初心无晦。少有无知之勇猛,壮有谨慎之周全,老有守节之纯良,若能得此三者,我家或是风雨在途,也不会堕你手中。”
薛涛如此教诲其子,倒也并不是要为自己瞻前顾后、举步维艰做辩解,他对这个儿子寄望甚高,原本是打算送入天中与馆院少流往来共进。
但是随着馆院时名越重,收取学子也越严谨,兼之他家的确乏甚家学传承,薛强始终没有得入。他对此虽然有些失望,但世道显途,非只一端,或许他的儿子真没有入读馆院的禀赋,但带在身边亲自教导,也未必就不能卓然成才。
听到父亲的话,薛强连忙垂首受教。许多道理,即便讲得再透彻,没有阅历、受而不学、学而不法,也只会是流于空谈。不是道理没道理,而是品行没道理。
父子夜话片刻,之后便各归室内休息。第二天,长安一纸调令送入蒲坂城外的督护府,薛涛接到这一调令,双肩蓦地一颤,整个人都变得振奋起来,心中对大将军的感激不免又有加深,能够将他筹算在怀,总算没有将他在这焦灼处境中放置太久。
接到调令后,薛涛整个人都变得干劲十足,即刻派遣令使分赴各个军府,召集各军府将主受命之后即刻召集部众入此待命。
薛涛自己坐在房间中,将大将军调令摆在案上,翻来覆去看了许多遍,心中也不免感念更多。大将军对于他们河东乡众,特别是对他们薛家,也的确是照顾有加,难怪时流暗妒。
他身为河东军府督护,也算是大将军府下高级将领之一,对于王师整体的军力构成与分布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塞胡入寇,用兵陕北,调集他们河东军府将士迎击,其实不算是当然之选,应该还是大将军体察他的困境,因此才给他一个出战的机会。
而且塞胡实力不算太强,对于成军之后始终没有战阵磨练的河东将士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练兵对象,即便不胜,也不太可能会有大败亏输的恶劣后果。
随调令而来的,还有一份长长的军情汇总附加,开篇便是提纲挈领一篇总的战略目标设定,即就是尽可能多的歼灭塞胡有生力量,另外便是陕北各种山水地理、风物人情等各种情报,至于具体的行军路线,则需要薛涛自己实际权衡,尽快上报,自有各部王师并郡县沿途接应。
第一次离境远出作战,薛涛激动之余,难免有些紧张,除了将这些由弘武军提供的翔实军情熟记在心之外,也即刻派人过河去请潼关的谢奕并李炳等将领北来,既是请教行军种种,而且之后河东府兵离境之后,河东防务还需要潼关接手,需要交割事务也需要尽快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