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8 财大器粗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绿色中文网 www.04zw.com,最快更新汉祚高门最新章节!
风声飒飒,秋意正浓。
禾田田垄上不乏短褐农夫来回游走,头顶着竹笠,肩上扛着长长的竹竿,竹竿一端是钩索。一旦发现稻田中与禾苗争抢养分的稗草,那竹竿在手中一滑便探出去,轻轻一勾,稗草便被勾出,甩在了水沟旁。
这一套动作如行云流水,不只要考校眼力,对腕力、巧劲之类都要求极高。大凡熟能生巧者,一根竹竿在手中灵活转动,仿佛手臂的延伸,既清理了杂草,又不伤禾苗,那从容不迫的姿态,隐隐都有几分大宗师气概。
哪一个农庄里若有这样一位除草的高手,那都是如获珍宝,需要认真恭敬的对待。
稻田旁的水沟附近,往往都有披着麻衫的小童在那里嬉笑着扑蝶捉虫,偶尔有老成些的孩子便挎着竹篮在草窠里翻找,采集一些浆果草药之类。
这一类的农货,每一个农庄里都是长期收购,若是运气好摸到了一大团的聚生点,能够换来的工分甚至还要超过父母一天劳作所得。每每这时候,孩子们都是恃功而骄,吵闹着要让父母加餐吃肉。
当然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他们还要小心照看泥塘里的水牛。那些水牛都是庄子所有,假使掉了膘害了症,影响到年终庄子的收成,庄里每一户人家岁奖都会少上几分。若真发生这类事情,父母长辈们才不会对孩子客气,几顿竹板挨下来,半个月里屁股都疼得不敢坐。
晌午时分,工坊里弄桑养蚕的妇人们得了闲,动作麻利的做好了热饭菜羹,盛在硕大的竹木桶里,不逊男子的健壮臂膀将木桶一一搬上竹筏舢板之类,之后便摇着撸出了庄子,将饭羹送往庄子所属的各个地方。
到了这个时候,整个忙碌白天里,男女老小一家人才得小聚,各自席地而坐,捧着汤羹一边进食,一边笑谈琐事,盘算着一年到头能得工分几许,年底又能盈余多少,是积攒下来几年后更换更宽敞的砖瓦屋舍,还是准备儿女的工读嫁娶。
中餐小聚之后,男丁们再回田地劳作,孩童们自去玩耍牧牛,妇人们摇着撸返回庄子,而后便依照各自的长处能力,或是缫丝纺织,或是烹制鱼鲊,或是往果园采摘熟透的瓜果,或是饲养照料庄里的禽畜,或是去准备越冬的饲料干草。
一整天忙碌下来,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到了日暮时,庄里的大竹堂内外都站满了人,等待着竹堂里那些书吏们核算他们劳作一整天的工分所得。
每当这个时候,也是每个农庄最热闹的时刻。有的人家所得工分超出预期,全家人都哈哈大笑,顺便嘲笑几句邻居太过懒惰,不知道长进。
有的人家怀疑工分核算错误,便在大竹堂大吵大闹,让书吏再核算几遍,无论结果是对是错,往往都要丢下一句:“明日就把儿郎送去术堂里,学成了技艺老子也做管事阿爷!”
大树下的木桶里盛着满满的梅子汤或是竹叶茶,供人饮用消暑,当然也有各类吃食,但晚间这一顿加餐都是要扣工分的,大多数人家都舍不得这么浪费,灌上满腹的凉茶就捱过去。
如果实在是捱不住,便用白日里劳作间隙抓捕采集的山雉、鱼虾、野菜之类熬上一锅羹,足够合家人果腹。有孩子实在嘴刁吵闹不已,那也只能拿出年节里农庄发放的干果糕点之类安抚一下,还要威胁孩子明日多多劳作,赚回这一点本不必要的奢侈浪费。
农庄里虽然各家都有蜡票油票的份额,但其实入夜后是少有人家亮起烛火。能够亮起灯火来的,除了那些管事家里,便是家里有子弟在术堂进学,需要亮光照耀读书。
当然这一类的人家,往往都是农庄里第一等的富户。因而如今的武康乃至于整个吴兴都流传起一句民谚,用以讽刺那些表里光鲜、好说大话之人:“夜里都不能睁眼看物,你也配说姓沈!”
劳作了一天,孩童被按着脖子冲掉了满身泥浆,而后便被丢在床上,很快就酣然入睡,只是睡梦里都不老实,踢着腿梦呓叫嚷父母再带他们去龙溪百戏园里玩耍一遭。
听着这些梦话,夫妻纵有一些清趣,也是哼哧哼哧了事,继而低声絮叨几句闲话,很快便就响起平稳的鼾声。
这一类的庄子,大一些的在百顷之间,小一些的也有二三十顷,庄人多者千余,少在几百之间。单单武康一地,此类庄子便已经有两百多个,其中真正完全属于沈家的,不过只有二十个左右,但是几乎所有的庄子,都是围绕着沈家,或是依附于商盟。
沈哲子归家的时候已经是八月末,继而便是宾客盈门,一直喧闹到了九月初,吴中大凡有名有姓人家,已经见了个遍。接下来虽然每天登门拜访的也是络绎不绝,但好在不像最初几日那么集中,也能抽身出来做一些自己的事。
过去几年一直都住在建康,几乎没有回过乡,如今大半家业其实都是沈哲子的三叔沈宏在打理。虽然时时都有通传情况,但总不如自己亲眼看到感受深刻。
所以一得了闲暇,沈哲子便与三叔他们一起,围绕着龙溪将整个武康都察看了一遍。
合作社的发展情况比沈哲子预料中还要好,许多第一批改制的庄子,产能几乎是成倍的爆发出来。
像是他家祖业经营的龙溪老庄,人丁三千余,这数字看似不大,但却是在大量人丁都抽调到会稽之后又发展起来的规模。
这里也可以说是合作社农庄一个最典型的模式,主要的耕地在百顷之间,各类工坊已经有二十多个,每年产出的主要粮食产品,除了满足自耗,还有大量盈余。至于工坊的副产品,则完全是纯粹的利润。
单单这一个庄子,每年产出的利润都在五千万钱以上。之所以会有这么庞大的收入,是因为龙溪庄产出的许多产品,已经代表了时下最顶尖的工艺。类似青瓷、雪缎、饴糖之类的产品,更是已经形成了市场和技术的双重垄断。
不独商盟的订单如雪片飘来,就连远至荆江的客商都常年住在武康,只希望能在商盟指头缝里漏出一点来。
不过其他庄子收入就没有龙溪庄这么高,有的甚至略有亏损。归根到底,太过高精的奢侈品只是确保收入的一个手段,并不是沈哲子经营的重点。大部分庄子还是以耕种为主,毕竟粮食才是维持社会稳定,刺激人口增长的核心。
如今农业合作社这种模式,已经以武康为中心,快速在整个吴兴风靡开来。一方面是因为郡府虞潭大力的支持,另一方面自然是因为这种模式较之庄园式的封闭经营更有优势,能够快速裂变。
以往的庄园过于保守,荫户的人身和财产都不归属于自己,与外界的沟通很少,这就造成了产能低下,并且资本的积累非常原始缓慢,扣除成本之后,真正的收获其实并不多。
而合作社带来的是面向市场,精确分工,产业化、大规模的生产方式。换言之,大户们只要提供农具、耕牛、田种等等生产资料,就能获得不菲的收益,前提是放弃一部分对农户的人身控制。
诚然人口对时下大族而言是极为重要的财产,但从另一面看,其实也是负担。当年沈哲子穿越之初,那巨大的粮食缺口几乎险些让他家崩溃,这是荫蔽大量人口必然要付出的代价。
当然,除了农业合作社这种组织形式本身的优势之外,之所以能够快速扩张,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就是商盟这个销售渠道。商盟的存在,能够让产出最快速、最便捷的得到变现,当跨地域的市场交易成为常态,那么以往的囤积就变得没有意义,以往过于缓慢的经营也就变得落伍。
过往这段时间,沈哲子在乡中接待许多来访的乡人,讨论时事之余,感受最大的就是吴中那种浓厚的、沿袭自东吴的封建世风正在破冰。人们讨论家业的经营,特别是年轻人,不再是以人口和土地为标准,而是以掌握的货品和准确的利润为标准。
当然,这一系列的变化,首要的前提就是保证区域安全,保证生产和交易能够正常进行。像是以往,江东每有战事,必然是义军蜂拥而起,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交易更是无从进行。
可是随着东扬军的成立,区域安全得到了保证,虽然吴兴仍不免人心动荡,但是正常的生产并没有耽误。随着各地今年都是普遍歉收,粮食将会成为后半年乃至于未来两年之内极为重要的政治筹码,吴兴夏粮已经入库,已经可以称得上是时局中定海神针一般的存在!
所以眼下,对于以沈家为首的吴中士人而言,简直就是国朝未有之优越局面!要兵有兵,要钱有钱,要粮有粮,简单一句话可以概括,那就是财大器粗!
风声飒飒,秋意正浓。
禾田田垄上不乏短褐农夫来回游走,头顶着竹笠,肩上扛着长长的竹竿,竹竿一端是钩索。一旦发现稻田中与禾苗争抢养分的稗草,那竹竿在手中一滑便探出去,轻轻一勾,稗草便被勾出,甩在了水沟旁。
这一套动作如行云流水,不只要考校眼力,对腕力、巧劲之类都要求极高。大凡熟能生巧者,一根竹竿在手中灵活转动,仿佛手臂的延伸,既清理了杂草,又不伤禾苗,那从容不迫的姿态,隐隐都有几分大宗师气概。
哪一个农庄里若有这样一位除草的高手,那都是如获珍宝,需要认真恭敬的对待。
稻田旁的水沟附近,往往都有披着麻衫的小童在那里嬉笑着扑蝶捉虫,偶尔有老成些的孩子便挎着竹篮在草窠里翻找,采集一些浆果草药之类。
这一类的农货,每一个农庄里都是长期收购,若是运气好摸到了一大团的聚生点,能够换来的工分甚至还要超过父母一天劳作所得。每每这时候,孩子们都是恃功而骄,吵闹着要让父母加餐吃肉。
当然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他们还要小心照看泥塘里的水牛。那些水牛都是庄子所有,假使掉了膘害了症,影响到年终庄子的收成,庄里每一户人家岁奖都会少上几分。若真发生这类事情,父母长辈们才不会对孩子客气,几顿竹板挨下来,半个月里屁股都疼得不敢坐。
晌午时分,工坊里弄桑养蚕的妇人们得了闲,动作麻利的做好了热饭菜羹,盛在硕大的竹木桶里,不逊男子的健壮臂膀将木桶一一搬上竹筏舢板之类,之后便摇着撸出了庄子,将饭羹送往庄子所属的各个地方。
到了这个时候,整个忙碌白天里,男女老小一家人才得小聚,各自席地而坐,捧着汤羹一边进食,一边笑谈琐事,盘算着一年到头能得工分几许,年底又能盈余多少,是积攒下来几年后更换更宽敞的砖瓦屋舍,还是准备儿女的工读嫁娶。
中餐小聚之后,男丁们再回田地劳作,孩童们自去玩耍牧牛,妇人们摇着撸返回庄子,而后便依照各自的长处能力,或是缫丝纺织,或是烹制鱼鲊,或是往果园采摘熟透的瓜果,或是饲养照料庄里的禽畜,或是去准备越冬的饲料干草。
一整天忙碌下来,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到了日暮时,庄里的大竹堂内外都站满了人,等待着竹堂里那些书吏们核算他们劳作一整天的工分所得。
每当这个时候,也是每个农庄最热闹的时刻。有的人家所得工分超出预期,全家人都哈哈大笑,顺便嘲笑几句邻居太过懒惰,不知道长进。
有的人家怀疑工分核算错误,便在大竹堂大吵大闹,让书吏再核算几遍,无论结果是对是错,往往都要丢下一句:“明日就把儿郎送去术堂里,学成了技艺老子也做管事阿爷!”
大树下的木桶里盛着满满的梅子汤或是竹叶茶,供人饮用消暑,当然也有各类吃食,但晚间这一顿加餐都是要扣工分的,大多数人家都舍不得这么浪费,灌上满腹的凉茶就捱过去。
如果实在是捱不住,便用白日里劳作间隙抓捕采集的山雉、鱼虾、野菜之类熬上一锅羹,足够合家人果腹。有孩子实在嘴刁吵闹不已,那也只能拿出年节里农庄发放的干果糕点之类安抚一下,还要威胁孩子明日多多劳作,赚回这一点本不必要的奢侈浪费。
农庄里虽然各家都有蜡票油票的份额,但其实入夜后是少有人家亮起烛火。能够亮起灯火来的,除了那些管事家里,便是家里有子弟在术堂进学,需要亮光照耀读书。
当然这一类的人家,往往都是农庄里第一等的富户。因而如今的武康乃至于整个吴兴都流传起一句民谚,用以讽刺那些表里光鲜、好说大话之人:“夜里都不能睁眼看物,你也配说姓沈!”
劳作了一天,孩童被按着脖子冲掉了满身泥浆,而后便被丢在床上,很快就酣然入睡,只是睡梦里都不老实,踢着腿梦呓叫嚷父母再带他们去龙溪百戏园里玩耍一遭。
听着这些梦话,夫妻纵有一些清趣,也是哼哧哼哧了事,继而低声絮叨几句闲话,很快便就响起平稳的鼾声。
这一类的庄子,大一些的在百顷之间,小一些的也有二三十顷,庄人多者千余,少在几百之间。单单武康一地,此类庄子便已经有两百多个,其中真正完全属于沈家的,不过只有二十个左右,但是几乎所有的庄子,都是围绕着沈家,或是依附于商盟。
沈哲子归家的时候已经是八月末,继而便是宾客盈门,一直喧闹到了九月初,吴中大凡有名有姓人家,已经见了个遍。接下来虽然每天登门拜访的也是络绎不绝,但好在不像最初几日那么集中,也能抽身出来做一些自己的事。
过去几年一直都住在建康,几乎没有回过乡,如今大半家业其实都是沈哲子的三叔沈宏在打理。虽然时时都有通传情况,但总不如自己亲眼看到感受深刻。
所以一得了闲暇,沈哲子便与三叔他们一起,围绕着龙溪将整个武康都察看了一遍。
合作社的发展情况比沈哲子预料中还要好,许多第一批改制的庄子,产能几乎是成倍的爆发出来。
像是他家祖业经营的龙溪老庄,人丁三千余,这数字看似不大,但却是在大量人丁都抽调到会稽之后又发展起来的规模。
这里也可以说是合作社农庄一个最典型的模式,主要的耕地在百顷之间,各类工坊已经有二十多个,每年产出的主要粮食产品,除了满足自耗,还有大量盈余。至于工坊的副产品,则完全是纯粹的利润。
单单这一个庄子,每年产出的利润都在五千万钱以上。之所以会有这么庞大的收入,是因为龙溪庄产出的许多产品,已经代表了时下最顶尖的工艺。类似青瓷、雪缎、饴糖之类的产品,更是已经形成了市场和技术的双重垄断。
不独商盟的订单如雪片飘来,就连远至荆江的客商都常年住在武康,只希望能在商盟指头缝里漏出一点来。
不过其他庄子收入就没有龙溪庄这么高,有的甚至略有亏损。归根到底,太过高精的奢侈品只是确保收入的一个手段,并不是沈哲子经营的重点。大部分庄子还是以耕种为主,毕竟粮食才是维持社会稳定,刺激人口增长的核心。
如今农业合作社这种模式,已经以武康为中心,快速在整个吴兴风靡开来。一方面是因为郡府虞潭大力的支持,另一方面自然是因为这种模式较之庄园式的封闭经营更有优势,能够快速裂变。
以往的庄园过于保守,荫户的人身和财产都不归属于自己,与外界的沟通很少,这就造成了产能低下,并且资本的积累非常原始缓慢,扣除成本之后,真正的收获其实并不多。
而合作社带来的是面向市场,精确分工,产业化、大规模的生产方式。换言之,大户们只要提供农具、耕牛、田种等等生产资料,就能获得不菲的收益,前提是放弃一部分对农户的人身控制。
诚然人口对时下大族而言是极为重要的财产,但从另一面看,其实也是负担。当年沈哲子穿越之初,那巨大的粮食缺口几乎险些让他家崩溃,这是荫蔽大量人口必然要付出的代价。
当然,除了农业合作社这种组织形式本身的优势之外,之所以能够快速扩张,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就是商盟这个销售渠道。商盟的存在,能够让产出最快速、最便捷的得到变现,当跨地域的市场交易成为常态,那么以往的囤积就变得没有意义,以往过于缓慢的经营也就变得落伍。
过往这段时间,沈哲子在乡中接待许多来访的乡人,讨论时事之余,感受最大的就是吴中那种浓厚的、沿袭自东吴的封建世风正在破冰。人们讨论家业的经营,特别是年轻人,不再是以人口和土地为标准,而是以掌握的货品和准确的利润为标准。
当然,这一系列的变化,首要的前提就是保证区域安全,保证生产和交易能够正常进行。像是以往,江东每有战事,必然是义军蜂拥而起,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交易更是无从进行。
可是随着东扬军的成立,区域安全得到了保证,虽然吴兴仍不免人心动荡,但是正常的生产并没有耽误。随着各地今年都是普遍歉收,粮食将会成为后半年乃至于未来两年之内极为重要的政治筹码,吴兴夏粮已经入库,已经可以称得上是时局中定海神针一般的存在!
所以眼下,对于以沈家为首的吴中士人而言,简直就是国朝未有之优越局面!要兵有兵,要钱有钱,要粮有粮,简单一句话可以概括,那就是财大器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