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大明非亡于外敌,而亡于内忧。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绿色中文网 www.04zw.com,最快更新极品明君最新章节!
跟随着朱祁镇一同步入了仁寿宫的孙继宗应了一声,强忍着那差点掉出来的眼泪,上前去搀扶那朱祁镇,一面小声地劝道。“陛下快起来吧,莫要让娘娘心焦了。”
“知道了舅舅。”朱祁镇冲孙继宗笑了笑,走上前数步,轻轻地扶住了那孙太后的胳膊,轻轻地道:“娘,儿子,不会再让您失望了……”
“母后知道,知道你是个好儿子,也会是一个好皇帝的。”孙太后紧紧地握着朱祁镇的手,仿佛生怕一松手,他就会消失掉一般。
这一夜,孙太后几乎都没有睡,与那孙继宗一块倾听着那朱祁镇讲述着他这两年多来的遭遇和经历,虽然朱祁镇尽量地用轻快的语言和轻松地语气去讲述着这一切,可是听在了孙太后的耳中,仍旧让她时不时地垂泪两颊。
将至天明之际,听到了朱祁镇说到了最后一战,攻破了伪汗王庭,生擒了伪太师及一众草原本部勋贵,整个大草原终于完全地屈服,臣服在了朱祁镇以及大明的铁蹄之下时,孙太后不禁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看向朱祁镇的目光里,除了欣慰之外,更多的,是一种骄傲与自豪。“皇帝啊,你能够做出这样的功业,实在是……便是你的曾祖父太宗皇帝也不曾做到的。”
“其实,孩儿也是侥幸罢了,若不是母后和诸位舅舅在京暗中相助,孩儿怕是在宣府,也难有作为之时。”朱祁镇有些不太好意思地笑了笑解释道。
“陛下何必谦虚,诸位先帝莫不视北疆之患,为我大明之劲敌,至我大明朝建立之初,便一直与元蒙残余相互攻伐,历时百余载,可是至太宗皇帝故去之后……”说到了这,〖兴〗奋之余发觉得自己有些失言的孙继宗不禁嘿嘿一笑住口不语,毕竟这牵扯到了朱祁镇的爷爷和父亲,他要是把话说明白了,那可就真是得罪人了。
朱祁镇倒是不以为意,径直岔开了话题,又接着讲到了回京进城这一截。“……就这样,孩儿终能进入了京师,以掌大局。”
“好好好,老天爷保佑,诸位先帝保佑,我儿才能平安回来,重登大宝。”孙太后不禁心有余悸地道,说来说去,这最后关头看似有惊无险,可若是真要有半点差池,母子二人,或许今生就不能相见了。
--------------------
转过了念头之后,孙太后不禁嗔道:“那于谦也是,我儿才是大明的皇帝,他一个兵部尚书,却如此不同情理,难道我儿做的还不够吗?居然想要阻拦。”
“母后不必生气,于谦是直臣,所为者,乃是我大明的江山社稷,何况最终,他还是想通了,不然,孩儿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归京呢。”看到孙太后如此,朱祁镇呵呵一笑劝解道。此刻的他早已经卸下了重甲,换上了一套常服,身躯仍旧坐得笔直,温润之中,不失威仪挺拔。
看着远远比两年之前离开京师而去时,要健壮结实得多的朱祁镇,虽然身着常服,却犹自显得精悍与魁梧的儿子,孙太后笑了笑微微颔首。“也罢,你才是大明的皇帝,哀家不过是发发牢骚,说来,于谦虽然不偏不倚,但是做事还是颇有些建树的。”
“不过皇儿,哀家想知道,你准备怎么处置朱祁钰。”孙太后说到了这略略一顿抬起了头来,看着跟前的朱祁镇。
而朱祁镇不由得一愣,目光一扫,落在了那孙继宗的脸上,孙继宗倒也痛快,径直站起了身来,朝着朱祁镇就拜倒于地。“陛下,老臣以为,若是您对郕王不加惩戒,日后诸藩若是心生异志,相效而行,大明危矣。”
朱祁镇不禁有些头疼,这位是自己的舅舅,而看母后的表情,怕是其跟舅舅孙继宗是一般的想法,只不过,如此一来,朱祁镇觉得有违自己的初衷,更重要的是,他日后所要对付和收拾的,可不光是大明的外敌,更有内部的大量矛盾,最重要的是,大明非亡于外敌,而亡于内忧。知道了这一点朱祁镇焉能不慎重警惕?
在后世,朱祁镇也很喜欢历史,正因为这个原因,他对于历史也颇为熟悉,且不去讨论是谁对谁错,只单说大明帝国灭亡的原因,其实归纳下来,最主要的就是有几个原因:天灾、流民;党争;**;宦官;汉奸;经济制度等等……
而这些原因又全是牵扯在一块的,可以说,这些原因,就如同蜘蛛网一般白蚁族群,蚀咬着大明帝国的根基,最终,异族的入侵,不过是压垮大明帝国这只苍老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罢了。
朱祁镇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既然想要挽救大明帝国的将来,必然要对于这些做出变革,而如此要做出变革,当然必须要有表率,而宗室问题,就是朱祁镇需要解决的,一个极为迫切的大问题。
削藩是为了稳固〖中〗央集权,朱棣靖难成功之后,自然知道很清楚,藩王都养着几万大军对〖中〗央是什么样的威胁。所以朱允炆没完成的削藩大业被朱棣拿了过来,朱棣在位期间,自然是要更进一步强化君主**。永乐初,曾先后复周、齐、代、岷诸王旧封,但当其皇位较巩固时,又继续实行削藩。周、齐、代、岷诸王再次遭到削夺;迁宁王于南昌;徙谷王于长沙,旋废为庶人;削辽王护卫。总而言之,所有的藩王到了最后,都变成了一群身份高贵,能够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却不能有一点〖自〗由的囚徒。
由于有优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又不能参政带兵,整日无所事事,明朝的皇子王孙们,往往广娶妃嫔妻妾,繁育出众多的龙子龙孙。整个明朝时期,皇族宗室人口的再生产,表现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特点。如太祖朱元璋生育了二十六个儿子,其中二十三个儿子有后,而仁宗朱高炽生了十个个儿子,至于朱祁镇穿越到的这家伙也不差,到他过世之前,也有一共生了九个儿子,其子宪宗朱见深有十四个儿子,世宗朱厚熜、神宗朱翊钧也各有八个儿子……(再加就成灌水了,呵呵。)总之据史籍记载,明朝洪武年间,明宗室人口才五十八人。到了永乐年间,三十年左右增加一倍,达到一百二十七人。而在嘉靖八年,玉牒中所载的宗室人口达八千二百零三人,一百年间增加6倍。嘉靖三十二年又增加约一点五倍,达一万七千六百六十一人。嘉靖年间,仅河南地区便有亲王五人,郡王八十人,将军、中尉、郡主、县主、县君等共一千八百九十人,为天下之最。仅过十六年隆庆三年,见存的亲王、郡王、将军、中尉以及未名未封者,共计二万八千四百九十一人,这还不包括皇族中的女性公主、郡主、县主等等。再过二十六年,到明万历二十三年,见载于玉牒的宗室人口,就达十五万七千余人。估计再过半个世纪后明亡的时候,宗室人口至少已经超过二十万万人,正如王世贞的《皇明盛事》中所说的是“千古所未有也”。
跟随着朱祁镇一同步入了仁寿宫的孙继宗应了一声,强忍着那差点掉出来的眼泪,上前去搀扶那朱祁镇,一面小声地劝道。“陛下快起来吧,莫要让娘娘心焦了。”
“知道了舅舅。”朱祁镇冲孙继宗笑了笑,走上前数步,轻轻地扶住了那孙太后的胳膊,轻轻地道:“娘,儿子,不会再让您失望了……”
“母后知道,知道你是个好儿子,也会是一个好皇帝的。”孙太后紧紧地握着朱祁镇的手,仿佛生怕一松手,他就会消失掉一般。
这一夜,孙太后几乎都没有睡,与那孙继宗一块倾听着那朱祁镇讲述着他这两年多来的遭遇和经历,虽然朱祁镇尽量地用轻快的语言和轻松地语气去讲述着这一切,可是听在了孙太后的耳中,仍旧让她时不时地垂泪两颊。
将至天明之际,听到了朱祁镇说到了最后一战,攻破了伪汗王庭,生擒了伪太师及一众草原本部勋贵,整个大草原终于完全地屈服,臣服在了朱祁镇以及大明的铁蹄之下时,孙太后不禁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看向朱祁镇的目光里,除了欣慰之外,更多的,是一种骄傲与自豪。“皇帝啊,你能够做出这样的功业,实在是……便是你的曾祖父太宗皇帝也不曾做到的。”
“其实,孩儿也是侥幸罢了,若不是母后和诸位舅舅在京暗中相助,孩儿怕是在宣府,也难有作为之时。”朱祁镇有些不太好意思地笑了笑解释道。
“陛下何必谦虚,诸位先帝莫不视北疆之患,为我大明之劲敌,至我大明朝建立之初,便一直与元蒙残余相互攻伐,历时百余载,可是至太宗皇帝故去之后……”说到了这,〖兴〗奋之余发觉得自己有些失言的孙继宗不禁嘿嘿一笑住口不语,毕竟这牵扯到了朱祁镇的爷爷和父亲,他要是把话说明白了,那可就真是得罪人了。
朱祁镇倒是不以为意,径直岔开了话题,又接着讲到了回京进城这一截。“……就这样,孩儿终能进入了京师,以掌大局。”
“好好好,老天爷保佑,诸位先帝保佑,我儿才能平安回来,重登大宝。”孙太后不禁心有余悸地道,说来说去,这最后关头看似有惊无险,可若是真要有半点差池,母子二人,或许今生就不能相见了。
--------------------
转过了念头之后,孙太后不禁嗔道:“那于谦也是,我儿才是大明的皇帝,他一个兵部尚书,却如此不同情理,难道我儿做的还不够吗?居然想要阻拦。”
“母后不必生气,于谦是直臣,所为者,乃是我大明的江山社稷,何况最终,他还是想通了,不然,孩儿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归京呢。”看到孙太后如此,朱祁镇呵呵一笑劝解道。此刻的他早已经卸下了重甲,换上了一套常服,身躯仍旧坐得笔直,温润之中,不失威仪挺拔。
看着远远比两年之前离开京师而去时,要健壮结实得多的朱祁镇,虽然身着常服,却犹自显得精悍与魁梧的儿子,孙太后笑了笑微微颔首。“也罢,你才是大明的皇帝,哀家不过是发发牢骚,说来,于谦虽然不偏不倚,但是做事还是颇有些建树的。”
“不过皇儿,哀家想知道,你准备怎么处置朱祁钰。”孙太后说到了这略略一顿抬起了头来,看着跟前的朱祁镇。
而朱祁镇不由得一愣,目光一扫,落在了那孙继宗的脸上,孙继宗倒也痛快,径直站起了身来,朝着朱祁镇就拜倒于地。“陛下,老臣以为,若是您对郕王不加惩戒,日后诸藩若是心生异志,相效而行,大明危矣。”
朱祁镇不禁有些头疼,这位是自己的舅舅,而看母后的表情,怕是其跟舅舅孙继宗是一般的想法,只不过,如此一来,朱祁镇觉得有违自己的初衷,更重要的是,他日后所要对付和收拾的,可不光是大明的外敌,更有内部的大量矛盾,最重要的是,大明非亡于外敌,而亡于内忧。知道了这一点朱祁镇焉能不慎重警惕?
在后世,朱祁镇也很喜欢历史,正因为这个原因,他对于历史也颇为熟悉,且不去讨论是谁对谁错,只单说大明帝国灭亡的原因,其实归纳下来,最主要的就是有几个原因:天灾、流民;党争;**;宦官;汉奸;经济制度等等……
而这些原因又全是牵扯在一块的,可以说,这些原因,就如同蜘蛛网一般白蚁族群,蚀咬着大明帝国的根基,最终,异族的入侵,不过是压垮大明帝国这只苍老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罢了。
朱祁镇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既然想要挽救大明帝国的将来,必然要对于这些做出变革,而如此要做出变革,当然必须要有表率,而宗室问题,就是朱祁镇需要解决的,一个极为迫切的大问题。
削藩是为了稳固〖中〗央集权,朱棣靖难成功之后,自然知道很清楚,藩王都养着几万大军对〖中〗央是什么样的威胁。所以朱允炆没完成的削藩大业被朱棣拿了过来,朱棣在位期间,自然是要更进一步强化君主**。永乐初,曾先后复周、齐、代、岷诸王旧封,但当其皇位较巩固时,又继续实行削藩。周、齐、代、岷诸王再次遭到削夺;迁宁王于南昌;徙谷王于长沙,旋废为庶人;削辽王护卫。总而言之,所有的藩王到了最后,都变成了一群身份高贵,能够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却不能有一点〖自〗由的囚徒。
由于有优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又不能参政带兵,整日无所事事,明朝的皇子王孙们,往往广娶妃嫔妻妾,繁育出众多的龙子龙孙。整个明朝时期,皇族宗室人口的再生产,表现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特点。如太祖朱元璋生育了二十六个儿子,其中二十三个儿子有后,而仁宗朱高炽生了十个个儿子,至于朱祁镇穿越到的这家伙也不差,到他过世之前,也有一共生了九个儿子,其子宪宗朱见深有十四个儿子,世宗朱厚熜、神宗朱翊钧也各有八个儿子……(再加就成灌水了,呵呵。)总之据史籍记载,明朝洪武年间,明宗室人口才五十八人。到了永乐年间,三十年左右增加一倍,达到一百二十七人。而在嘉靖八年,玉牒中所载的宗室人口达八千二百零三人,一百年间增加6倍。嘉靖三十二年又增加约一点五倍,达一万七千六百六十一人。嘉靖年间,仅河南地区便有亲王五人,郡王八十人,将军、中尉、郡主、县主、县君等共一千八百九十人,为天下之最。仅过十六年隆庆三年,见存的亲王、郡王、将军、中尉以及未名未封者,共计二万八千四百九十一人,这还不包括皇族中的女性公主、郡主、县主等等。再过二十六年,到明万历二十三年,见载于玉牒的宗室人口,就达十五万七千余人。估计再过半个世纪后明亡的时候,宗室人口至少已经超过二十万万人,正如王世贞的《皇明盛事》中所说的是“千古所未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