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中文网 > 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 > 337.第337章 :大魏柔然终结鸳盟(七)
337.第337章 :大魏柔然终结鸳盟(七)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绿色中文网 www.04zw.com,最快更新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最新章节!
高澄的谋略和宇文泰完全不同,秃突佳在和东魏的缔盟中更感受到高澄的雄才大略。坦白说,若把高澄当盟友,更让人有热血沸腾之感,觉得前景大好。而不会像是和宇文泰相约和亲时利益往来的算计感。这让秃突佳在心里对高澄完全倾服了,真有了相交为友,约为兄弟的感觉。
“小郎君,和亲之事又当如何?”秃突佳心里已是满意,但和亲自然是要和的,他想知道高澄究竟是什么主意。忽然玩笑一句道,“我为和亲,几乎倾其性命,小郎君不该还我一命乎?”
高澄又握紧了秃突佳的手腕,他并没有笑,“大魏宗室诸王,我之兄弟,任凭公主择一为婿。”他紧紧握着秃突佳手腕,秃突佳几乎受不住,见高澄目光锐利如刀,威势不可犯,“大魏宗室女,我之姊妹,也任凭弟择一为妇。”他顿了顿,“婚姻者以合二姓之好,弟难道不以前事为鉴。”他隐然指的就是柔然与西魏和亲的事。
秃突佳忽然大笑。方道,“小郎君是怕我夺汝之妇?小郎君真情深也。”
高澄微笑道,“澄知弟是聪明人,不会做此等蠢事。长公主为我之妇多年,其心属我,弟岂能夺得去?”
两个人大笑起来。
唯有崔季舒,一边旁观,心里也佩服大将军深谋远虑,总算是和柔然终成友邻。如果互相倚重,远比只和亲要高明。
高澄和秃突佳都已放手。
秃突佳收了笑,盯着高澄,“小郎君的诚意我已尽知。只是和了亲方才心中安稳,我心里已有一人,望小郎君助我。”
高澄不动声色道,“弟可说来。”听秃突佳的语气,他知道他提的那个人必不会是他,有前面的话铺垫在先,心里基本觉得已经可以答应了。
“我汗父差人送信来,不日便送我妹妹前来,汗父有话,请高王自娶。我明日便去拜见高王,言明此事,小郎君觉得如何?”秃突佳话说得流利,如银瓶泻水,说完看着高澄,等他回答。
这个提议实在是太突兀,太出乎意料之外了。高澄盯着秃突佳没说话,崔季舒也惊讶得目瞪口没呆。谁都没想到,这个竖子居然看上大丞相高欢了。高澄和崔季舒心里都明白,秃突佳假托朔方郡公之言无非是显其郑重其事,把这个提议的份量加重,好引起足够的重视。
崔季舒突然觉得,这个提议也不错。不用让主上废皇后,保住了高氏的皇后之位。他看一眼高澄,大将军也保住了世子妃,不妨碍高氏和元氏的关系。还绝了元善见想靠柔然增长势力的心思,并且把柔然王族和高氏紧密联系在一起。崔季舒越想越觉大妙。
崔季舒便给高澄使眼色,令其同意。
高澄视而不见,面无表情看着秃突佳。他心里和崔季舒想的不同,不是这个提议的可行性,而怎么去完成这个提议。高澄一听之下便已在心里认可,只是利弊所在他要比崔季舒想得还深。
高澄自然知道秃突佳的心病就是他的阿姊在西魏虽为皇后,但与元宝炬不相和睦,连大丞相宇文泰都被牵扯进国事、家事里头痛不已。如果柔然嫁公主给他父亲高王,那就必要把这事做好了,不然会添矛盾,后患无穷。
秃突佳知道高王嫡妃便是高澄生母,但这件事在他心里是铁定了要做的。这时正要怒嗔,突见高澄展颜一笑。
“甚好,只要我父王同意,我并无异议。”高澄这一笑,虽语气调侃,半真半假,但听起来像是同意了。
“好,小郎君助我。”秃突佳也赶紧追了一句,算是把这事敲定起来。
高澄和秃突佳又畅饮起来,开怀大笑间仿佛并没有刚才的事。
崔季舒低头饮茶,心中忍不住暗笑。高王如何能得知,已经有人背着他重新为他安排了亲事。崔季舒很好奇,若是高王知道了,会是什么态度?
这时龟兹琵琶的声音突然破空而来。书斋里气氛热烈,琵琶声听起来并不明显,倒是崔季舒听得清清楚楚。他看一眼高澄,正与秃突佳笑语连连,根本就没听到。或许是听到了,根本就不在意。
崔季舒觉得这琵琶声听起来格外苍凉。那个粟特人的姬妾,早被大将军置诸脑后去了吧?他暗自瞧着高澄,想起他这些日子以来如何地为冯翊公主元仲华上心,细思量真是费了大将军不少的心血。他忽然觉得之前力劝高澄废掉长公主,求娶柔然公主是大错特错。看来他还是不如陈长猷更了解大将军的心思。
这一天天晴之后,邺城的晴空格外蓝。但是这反倒更让高墙深院之中的康娜宁觉得寂寞。奴婢的狂喜早就烟消云散了。等到康娜宁终地放下琵琶的时候,奴婢告诉她,大将军和崔侍郎还有柔然世子一起出府去了。
康娜宁看一眼那个奴婢,她看起来似乎比她的心情还差。康娜宁就在这一瞬间突然很想离开此处。她甚至想念邺城街市的酒肆,她曾经弹琵琶的地方,至少比现在心里更舒服。光明神的指引,究竟真意在何处?
高澄命太常特别指派的太医令例行到东柏堂给琅琊公主诊了脉。
送走了太医令,缇女盯着奴婢为娘子煎药。虽无什么不适,但因为大将军亲自交待的,太医令格外上心,殷勤地开了安胎滋补的药方。
缇女将药凉好了端进来。
外面有阳光,屋子里有火盆。木炭的清香让人心情清爽,遮盖了元玉仪用习惯的那种花香和口脂香气。
元玉仪散着头发,穿着白色纻麻衣裳,独坐在铜镜前心不在焉地握着发丝梳理。心情和手里的发丝一样,其乱如麻。
“娘子……”缇女走到近前轻轻唤了一声。
元玉仪却好像突然被惊醒了,身子一颤,转头看着缇女。
缇女从未见过这么复杂的目光,顿时吓住了。她看到元玉仪身上的衣裳,觉得有点奇怪。这是她从前为郎主跳舞时总穿的衣裳,但现在因为人变丰膄了些,衣裳显得有点瘦,不那么合适。
“娘子怎么穿这个?”缇女随口提了一句。
元玉仪突然狠狠地把手中的铜梳砸了下去,同时怒喝,“出去。”
一声巨响,把缇女吓得大惊失色。她从未见过元玉仪发脾气,更别说是这么大的脾气。不敢违拗,轻轻放下药碗,轻轻说了一句,“请娘子进药。”
元玉仪盯着那碗药,最终端起来一饮而尽。
缇女看到她仰面灌饮的时候就已经泪流满面。她突然明白了元玉仪的心情以及她的委屈。
元玉仪放下已经空了的白玉碗,残留其中的药汁挂在碗壁上,残渣与玉质很不协调。她已经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不太自然地向缇女笑了笑,轻声道,“别放在心上。”
缇女正是因为见她如此委曲求全,更吓得连声道,“娘子不必如此,是奴婢有错。”
馆驿里,阿娈终于暂时松口气。长公主总算睡去了。这时突然有个奴婢匆匆而来,说“崔侍郎拜见公主。”
阿娈一时惊慌,惊问是哪个崔侍郎。奴婢说是侍郎崔季舒。
阿娈看一眼放下的床帐,听听里面的元仲华并无异样,似乎微闻绵长的呼吸声,知道她正熟睡。拉着那奴婢出了内寝。
阿娈当然知道必是崔季舒。但她心里对崔季舒已是恶感渐生,因为正是崔季舒要力劝郎主废了世子妃。虽然这位崔侍郎是一心为了郎主,为了高氏,但他这样不顾长公主死活,就已经让阿娈非常反感了。这时世子又不在,他来拜见长公主究竟是什么意思?难道是因为大将军舍不得长公主,他不死心,才要亲与长公主说些什么?
阿娈决定把这位崔侍郎委婉劝离。
从屋子里出来,倒真把阿娈吓了一跳,居然看到院子里水只是崔季舒在,郎主高澄也在。刚才那奴婢居然没说。见郎主和崔侍郎都着官服,甚是隆重的样子。只是崔侍郎正色而立,等候公主召见,很恭敬的样子。郎主高澄站在他一侧,倒是唇一抹似有似无的笑意看着崔季舒,好像这事都与他无关似的。
阿娈被郎主的样子打动了。她很久没过郎主这么轻松的感觉,那神态极其顽皮,忽然让她想起了那个曾经的年少的世子。只不懂这究竟又算是哪一出。
阿娈走下来,刚想回禀郎主说长公主正熟睡未醒,高澄已经转过身来,微笑吩咐道,“尔进去禀报,崔侍郎特来拜见公主。”
阿娈听郎主如此吩咐,虽有为难,但还是领命而去了,她不能违逆了郎主的意思。
见阿娈进去,崔季舒变颜变色地看一眼高澄,又转过头来恭立而待。看到高澄的笑颜,他心里总算是一颗心落地了。
里面冯翊公主元仲华被唤醒,听阿娈禀明了,元仲华心里大惑不解,不明白为什么崔季舒忽然来拜见。其实她心里和阿娈一样,对崔季舒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好感。
阿娈说是世子带着崔季舒一起来拜见的,元仲华更为不解。她心里本以为高澄会回东柏堂去,不会再到馆驿来,没想到这么快就又来了。只是在知道元玉仪的事之后,元仲华觉得在她和高澄之间的那一层隔阂更深了。一听到阿娈说他在外面,就立刻想起他说到不会对元玉仪弃之不顾时那种格外牵心的样子。
阿娈却怕元仲华一生气又任性起来,便旁敲侧击劝道,“既是大将军带崔侍郎来的,想必是有事吧?殿下若不见也不相宜。”
元仲华总算是答应了。
这边奴婢开了门,高澄和崔季舒前后进来。另一边阿娈为元仲华略作修饰扶着她慢慢走出来。
高澄进来一眼便看到元仲华倭堕髻似坠不坠,趁着有孕后略有丰膄的面两颊渐渐更像妇人,不再是小女孩时候的样子了。不知道为什么,今天让他特别留意到。他看一眼崔季舒,又忍不住再看元仲华。
崔季舒却是略垂首急趋上前,不敢抬头看冯翊公主。
元仲华看到这两个人都是衣冠楚楚,像模像样,但走近些便闻到俱是一身酒气。崔季舒还好些,满面谨慎。高澄则醉目迷离般半含笑,这样子让人又爱又恨,还心存疑惑。
“大将军和崔侍郎有何事?”元仲华真心不解,看着高澄问道。
“叔正不让说,”高澄瞟一眼崔季舒笑道,“叔正兄自觉愧对长公主,要亲向殿下负荆请罪,还不许我向长公主代为求情。”
阿娈听了高澄这话,心里顿觉扬眉吐气,自觉崔季舒是为前些日子力劝世子废妃的事来求长公主谅之。她心窍灵透,知道世子和崔季舒就是一体,这不正表明世子隐约向冯翊公主表明心意吗?
元仲华却不以为然,其实她倒并不以为她和高澄之间的事是崔季舒引起的。淡淡一笑道,“侍郎不必如此,我不记得侍郎曾见罪于我。”
高澄不说话,走到一边,看着崔季舒。
崔季舒这时方在心里觉得郎主真是坏,明明是自己的事,都推到他身上让他为难,可他又不敢逆了高澄的意思。
元仲华看崔季舒听而不闻似的,再看高澄又坐壁上观,不明白究竟要如何。
崔季舒突然跪下大礼而拜,伏地而泣,一边泣道,“臣崔季舒叩请公主殿下和大将军一同回府,千错万错都是大将军的错,大将军不让说,臣不得不言明,不然殿下不能体谅大将军的难处。”
这情景完全出乎高澄的意料之外,听到崔季舒说什么“大将军不让说”什么“臣不得不言明”,他心里一紧,暗恨崔季舒心血来潮,一眼又看到元仲华蹙着眉,不知她心里是喜是嗔便让他更气恼。
高澄正要制止,又听崔季舒说“大将军的难处”,他又控制住了自己。再看元仲华,满眼是泪,以为元仲华终是记起他的好处,心有所感,又心里暗赞崔季舒的苦肉计有效。
元仲华听到崔季舒提“大将军的难处”,便忽然想起他在府第和东柏堂之间摇摆不定,果然是有难处。瞬间心里又生出了放弃的心思。
高澄的谋略和宇文泰完全不同,秃突佳在和东魏的缔盟中更感受到高澄的雄才大略。坦白说,若把高澄当盟友,更让人有热血沸腾之感,觉得前景大好。而不会像是和宇文泰相约和亲时利益往来的算计感。这让秃突佳在心里对高澄完全倾服了,真有了相交为友,约为兄弟的感觉。
“小郎君,和亲之事又当如何?”秃突佳心里已是满意,但和亲自然是要和的,他想知道高澄究竟是什么主意。忽然玩笑一句道,“我为和亲,几乎倾其性命,小郎君不该还我一命乎?”
高澄又握紧了秃突佳的手腕,他并没有笑,“大魏宗室诸王,我之兄弟,任凭公主择一为婿。”他紧紧握着秃突佳手腕,秃突佳几乎受不住,见高澄目光锐利如刀,威势不可犯,“大魏宗室女,我之姊妹,也任凭弟择一为妇。”他顿了顿,“婚姻者以合二姓之好,弟难道不以前事为鉴。”他隐然指的就是柔然与西魏和亲的事。
秃突佳忽然大笑。方道,“小郎君是怕我夺汝之妇?小郎君真情深也。”
高澄微笑道,“澄知弟是聪明人,不会做此等蠢事。长公主为我之妇多年,其心属我,弟岂能夺得去?”
两个人大笑起来。
唯有崔季舒,一边旁观,心里也佩服大将军深谋远虑,总算是和柔然终成友邻。如果互相倚重,远比只和亲要高明。
高澄和秃突佳都已放手。
秃突佳收了笑,盯着高澄,“小郎君的诚意我已尽知。只是和了亲方才心中安稳,我心里已有一人,望小郎君助我。”
高澄不动声色道,“弟可说来。”听秃突佳的语气,他知道他提的那个人必不会是他,有前面的话铺垫在先,心里基本觉得已经可以答应了。
“我汗父差人送信来,不日便送我妹妹前来,汗父有话,请高王自娶。我明日便去拜见高王,言明此事,小郎君觉得如何?”秃突佳话说得流利,如银瓶泻水,说完看着高澄,等他回答。
这个提议实在是太突兀,太出乎意料之外了。高澄盯着秃突佳没说话,崔季舒也惊讶得目瞪口没呆。谁都没想到,这个竖子居然看上大丞相高欢了。高澄和崔季舒心里都明白,秃突佳假托朔方郡公之言无非是显其郑重其事,把这个提议的份量加重,好引起足够的重视。
崔季舒突然觉得,这个提议也不错。不用让主上废皇后,保住了高氏的皇后之位。他看一眼高澄,大将军也保住了世子妃,不妨碍高氏和元氏的关系。还绝了元善见想靠柔然增长势力的心思,并且把柔然王族和高氏紧密联系在一起。崔季舒越想越觉大妙。
崔季舒便给高澄使眼色,令其同意。
高澄视而不见,面无表情看着秃突佳。他心里和崔季舒想的不同,不是这个提议的可行性,而怎么去完成这个提议。高澄一听之下便已在心里认可,只是利弊所在他要比崔季舒想得还深。
高澄自然知道秃突佳的心病就是他的阿姊在西魏虽为皇后,但与元宝炬不相和睦,连大丞相宇文泰都被牵扯进国事、家事里头痛不已。如果柔然嫁公主给他父亲高王,那就必要把这事做好了,不然会添矛盾,后患无穷。
秃突佳知道高王嫡妃便是高澄生母,但这件事在他心里是铁定了要做的。这时正要怒嗔,突见高澄展颜一笑。
“甚好,只要我父王同意,我并无异议。”高澄这一笑,虽语气调侃,半真半假,但听起来像是同意了。
“好,小郎君助我。”秃突佳也赶紧追了一句,算是把这事敲定起来。
高澄和秃突佳又畅饮起来,开怀大笑间仿佛并没有刚才的事。
崔季舒低头饮茶,心中忍不住暗笑。高王如何能得知,已经有人背着他重新为他安排了亲事。崔季舒很好奇,若是高王知道了,会是什么态度?
这时龟兹琵琶的声音突然破空而来。书斋里气氛热烈,琵琶声听起来并不明显,倒是崔季舒听得清清楚楚。他看一眼高澄,正与秃突佳笑语连连,根本就没听到。或许是听到了,根本就不在意。
崔季舒觉得这琵琶声听起来格外苍凉。那个粟特人的姬妾,早被大将军置诸脑后去了吧?他暗自瞧着高澄,想起他这些日子以来如何地为冯翊公主元仲华上心,细思量真是费了大将军不少的心血。他忽然觉得之前力劝高澄废掉长公主,求娶柔然公主是大错特错。看来他还是不如陈长猷更了解大将军的心思。
这一天天晴之后,邺城的晴空格外蓝。但是这反倒更让高墙深院之中的康娜宁觉得寂寞。奴婢的狂喜早就烟消云散了。等到康娜宁终地放下琵琶的时候,奴婢告诉她,大将军和崔侍郎还有柔然世子一起出府去了。
康娜宁看一眼那个奴婢,她看起来似乎比她的心情还差。康娜宁就在这一瞬间突然很想离开此处。她甚至想念邺城街市的酒肆,她曾经弹琵琶的地方,至少比现在心里更舒服。光明神的指引,究竟真意在何处?
高澄命太常特别指派的太医令例行到东柏堂给琅琊公主诊了脉。
送走了太医令,缇女盯着奴婢为娘子煎药。虽无什么不适,但因为大将军亲自交待的,太医令格外上心,殷勤地开了安胎滋补的药方。
缇女将药凉好了端进来。
外面有阳光,屋子里有火盆。木炭的清香让人心情清爽,遮盖了元玉仪用习惯的那种花香和口脂香气。
元玉仪散着头发,穿着白色纻麻衣裳,独坐在铜镜前心不在焉地握着发丝梳理。心情和手里的发丝一样,其乱如麻。
“娘子……”缇女走到近前轻轻唤了一声。
元玉仪却好像突然被惊醒了,身子一颤,转头看着缇女。
缇女从未见过这么复杂的目光,顿时吓住了。她看到元玉仪身上的衣裳,觉得有点奇怪。这是她从前为郎主跳舞时总穿的衣裳,但现在因为人变丰膄了些,衣裳显得有点瘦,不那么合适。
“娘子怎么穿这个?”缇女随口提了一句。
元玉仪突然狠狠地把手中的铜梳砸了下去,同时怒喝,“出去。”
一声巨响,把缇女吓得大惊失色。她从未见过元玉仪发脾气,更别说是这么大的脾气。不敢违拗,轻轻放下药碗,轻轻说了一句,“请娘子进药。”
元玉仪盯着那碗药,最终端起来一饮而尽。
缇女看到她仰面灌饮的时候就已经泪流满面。她突然明白了元玉仪的心情以及她的委屈。
元玉仪放下已经空了的白玉碗,残留其中的药汁挂在碗壁上,残渣与玉质很不协调。她已经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不太自然地向缇女笑了笑,轻声道,“别放在心上。”
缇女正是因为见她如此委曲求全,更吓得连声道,“娘子不必如此,是奴婢有错。”
馆驿里,阿娈终于暂时松口气。长公主总算睡去了。这时突然有个奴婢匆匆而来,说“崔侍郎拜见公主。”
阿娈一时惊慌,惊问是哪个崔侍郎。奴婢说是侍郎崔季舒。
阿娈看一眼放下的床帐,听听里面的元仲华并无异样,似乎微闻绵长的呼吸声,知道她正熟睡。拉着那奴婢出了内寝。
阿娈当然知道必是崔季舒。但她心里对崔季舒已是恶感渐生,因为正是崔季舒要力劝郎主废了世子妃。虽然这位崔侍郎是一心为了郎主,为了高氏,但他这样不顾长公主死活,就已经让阿娈非常反感了。这时世子又不在,他来拜见长公主究竟是什么意思?难道是因为大将军舍不得长公主,他不死心,才要亲与长公主说些什么?
阿娈决定把这位崔侍郎委婉劝离。
从屋子里出来,倒真把阿娈吓了一跳,居然看到院子里水只是崔季舒在,郎主高澄也在。刚才那奴婢居然没说。见郎主和崔侍郎都着官服,甚是隆重的样子。只是崔侍郎正色而立,等候公主召见,很恭敬的样子。郎主高澄站在他一侧,倒是唇一抹似有似无的笑意看着崔季舒,好像这事都与他无关似的。
阿娈被郎主的样子打动了。她很久没过郎主这么轻松的感觉,那神态极其顽皮,忽然让她想起了那个曾经的年少的世子。只不懂这究竟又算是哪一出。
阿娈走下来,刚想回禀郎主说长公主正熟睡未醒,高澄已经转过身来,微笑吩咐道,“尔进去禀报,崔侍郎特来拜见公主。”
阿娈听郎主如此吩咐,虽有为难,但还是领命而去了,她不能违逆了郎主的意思。
见阿娈进去,崔季舒变颜变色地看一眼高澄,又转过头来恭立而待。看到高澄的笑颜,他心里总算是一颗心落地了。
里面冯翊公主元仲华被唤醒,听阿娈禀明了,元仲华心里大惑不解,不明白为什么崔季舒忽然来拜见。其实她心里和阿娈一样,对崔季舒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好感。
阿娈说是世子带着崔季舒一起来拜见的,元仲华更为不解。她心里本以为高澄会回东柏堂去,不会再到馆驿来,没想到这么快就又来了。只是在知道元玉仪的事之后,元仲华觉得在她和高澄之间的那一层隔阂更深了。一听到阿娈说他在外面,就立刻想起他说到不会对元玉仪弃之不顾时那种格外牵心的样子。
阿娈却怕元仲华一生气又任性起来,便旁敲侧击劝道,“既是大将军带崔侍郎来的,想必是有事吧?殿下若不见也不相宜。”
元仲华总算是答应了。
这边奴婢开了门,高澄和崔季舒前后进来。另一边阿娈为元仲华略作修饰扶着她慢慢走出来。
高澄进来一眼便看到元仲华倭堕髻似坠不坠,趁着有孕后略有丰膄的面两颊渐渐更像妇人,不再是小女孩时候的样子了。不知道为什么,今天让他特别留意到。他看一眼崔季舒,又忍不住再看元仲华。
崔季舒却是略垂首急趋上前,不敢抬头看冯翊公主。
元仲华看到这两个人都是衣冠楚楚,像模像样,但走近些便闻到俱是一身酒气。崔季舒还好些,满面谨慎。高澄则醉目迷离般半含笑,这样子让人又爱又恨,还心存疑惑。
“大将军和崔侍郎有何事?”元仲华真心不解,看着高澄问道。
“叔正不让说,”高澄瞟一眼崔季舒笑道,“叔正兄自觉愧对长公主,要亲向殿下负荆请罪,还不许我向长公主代为求情。”
阿娈听了高澄这话,心里顿觉扬眉吐气,自觉崔季舒是为前些日子力劝世子废妃的事来求长公主谅之。她心窍灵透,知道世子和崔季舒就是一体,这不正表明世子隐约向冯翊公主表明心意吗?
元仲华却不以为然,其实她倒并不以为她和高澄之间的事是崔季舒引起的。淡淡一笑道,“侍郎不必如此,我不记得侍郎曾见罪于我。”
高澄不说话,走到一边,看着崔季舒。
崔季舒这时方在心里觉得郎主真是坏,明明是自己的事,都推到他身上让他为难,可他又不敢逆了高澄的意思。
元仲华看崔季舒听而不闻似的,再看高澄又坐壁上观,不明白究竟要如何。
崔季舒突然跪下大礼而拜,伏地而泣,一边泣道,“臣崔季舒叩请公主殿下和大将军一同回府,千错万错都是大将军的错,大将军不让说,臣不得不言明,不然殿下不能体谅大将军的难处。”
这情景完全出乎高澄的意料之外,听到崔季舒说什么“大将军不让说”什么“臣不得不言明”,他心里一紧,暗恨崔季舒心血来潮,一眼又看到元仲华蹙着眉,不知她心里是喜是嗔便让他更气恼。
高澄正要制止,又听崔季舒说“大将军的难处”,他又控制住了自己。再看元仲华,满眼是泪,以为元仲华终是记起他的好处,心有所感,又心里暗赞崔季舒的苦肉计有效。
元仲华听到崔季舒提“大将军的难处”,便忽然想起他在府第和东柏堂之间摇摆不定,果然是有难处。瞬间心里又生出了放弃的心思。